華為手機為什麼成功
1. 華為為什麼能成功手機好 華為會成功靠的是什麼
堅持自主研發打愛國牌,技術積累雄厚,獨特的經營理念減少內耗和過硬的質量。
2. 華為手機一躍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品牌,它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華為手機現在真是非常給國產品牌長臉,去年的前三個季度,華為手機的銷量已經超過蘋果手機了,而在最後一個季度,蘋果又反超回來,但是平均下來都是差不多的。
並且華為手機的BGCEO余承東說,華為手機在今年一定可以做到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這份自信不會是憑空產生的,一定是背後的研發團隊有了足夠的努力,並且在其他方面也有進步。
在5G、物聯網以及人工智慧時代,消費者業務單元將成為場景的入口,5G時代的來臨也會催生更多的硬體前端以及消費需求。
這是一個萬象更新的時代,我也期待著華為的下一步發展!
3. 華為手機什麼時候崛起的為什麼會發展為世界最強
1.華為就是一張名片,華為在國內人人皆知。其次,早些年華為為了匹配其通訊網路,發布了不少定製機(皮實的質量留下的口碑)
2.此前國內手機一直在中低端、不太被看好,華為mate7借三星蘋果處於創新小低潮,一舉成為國產唯一成功的高端機。這也極大改善國產機的形象,也讓華為手機一炮而紅。
3.自研晶元,避免了同質化。雖然華為的麒麟晶元並不是性能最強的,但掌握了核心技術(由於歷史原因,自主技術擁有特殊的心理地位),擺脫了人人不是高通就是聯發科的局面。差異化的競爭也為樹立高端品牌埋下伏筆。
4. 華為為什麼成功
日前,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任正非通過演講和答記者問的形式向外界傳遞了這家公司更多的信息。
任正非在演講中向外界解釋了他從軍搞建築的經歷以及被裁撤的過程,並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創辦了這家民營企業。這個復雜的過程在中國需要有相當時代認知的人才會明白。這個背景呈現了中國改革開放錯綜復雜的困境,但也昭顯華為從一個如此艱難的時代成長為中國國際化最成功企業的偉大。
華為為什麼會成功?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電子業後,中國明智地在戰略上增加了電子工程的開放度與市場競爭度。而任正非則看到了機會,國內沒人做意味著競爭對手少,正是這種知難而上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華為的成功源於精神上的脫胎換骨:向西方同行學習技術和管理並且更加具有開放精神,再加上中國人頑強持久的精神與堅韌不拔的意志。
中國人能吃苦和拼搏,而且頭腦聰明,但這些優點並不能組合成一個具有戰鬥力的集體,也就是說,在集體主義的中國恰恰缺乏集體合作與協同的精神。任正非的成功經驗就是,學習西方的管理以及工業體制,調動團體的積極性與力量,才成就了今天的華為。而這種能力是中國企業所普遍缺乏的。
這種結合中西方優勢的做法讓華為急速追趕他的外國同行,一個又一個的巨頭被超越。甚至不被任正非看好的手機部門,去年也推出了兩款被市場追捧的手機,已經威脅到三星與蘋果等高端機市場。盡管如此,任正非還是低調表示華為仍然是棵小草,還需要向西方學習各種管理的東西。這與中國互聯網界過於高調、浮誇以及炒作的態度截然相反。
與中國公司喜歡多元化與跨界搶占更多地盤不同,華為更注重向縱深發展,即專注於自己的專業,用任正非的話說,就是「一個西瓜切成八塊,我只要一塊」。正是他這種「針尖式生存」與「烏龜精神」讓這家公司厚積薄發,成就現在的地位,這是一種著眼長遠的生存方式,而那些依靠多元化搶占市場的企業,在遭受市場萎縮與競爭激烈之後,往往發展停滯或倒閉,因為他們沒有專業技術上的競爭力。
華為是中國經濟與企業轉型的一面旗幟,如果出現5-10家華為這樣的國際化公司,中國將真正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專注、努力、開放、學習,對華為而言,這些平淡的詞語後面是真實的付出,當某些中國企業越來越高調的學會炒作之後,他們背後的焦慮與華為的淡定,已經表明了他們不同的命運。
5. 華為手機成功的原因及對大學生的啟示英文演講
華為20年啟示錄
2008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誕生20周年。在30年改革開放的浩瀚海洋里,一批批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起來了,又倒下了,或是萎縮了,唯獨華為,穩健成長,疾風飆進,銷售超過千億元,並真正成長為中國少有的大型國際化企業。
華為憑什麼?
更關鍵的是,在我們為「後世界工廠時代」的方向問題而日漸焦慮時,華為的生長模式,到底可以給我們以什麼最有價值的啟示?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正式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憑借著「低成本 + 產業集群」的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這一亮點讓一大批企業獲益,並深刻影響了中國經濟的格局與走向。
7年後,以低附加值為核心的低成本模式,在內外多重因素夾擊下,不斷滑向邊際效益遞減的通道,「血汗工廠」不光面臨市場的打壓,更成為人心的敝屣。尤其在當前全球經濟都陷入通脹、生產成本急劇上升的態勢下,許多以低成本立命的企業開始艱難度日甚至死亡,中國的不少企業亦不能倖免。
這一場景必然會到來,只是早晚而已,因此國家早在幾年前就為企業指出未來的方向—自主創新。然而,「自主創新」談何容易,它需要知識的土壤、人才的培養、制度的突破、管理的提升、文化的引導……很多企業等不到那一天,更多的企業也不知道如何走到那一天。
在同樣的茫茫然中,我們眼前有靈光閃現—華為20年的生長路徑,儼然是中國企業通達彼岸的橋梁:既屬於「勞動力」密集型,又與之差異,因為其「勞動力」是能創造高附加值的「知識勞動力」,由於「密集」而相對低成本,由於「知識」而具有高附加值,而萌動創新的力量。這種模式不光華為可以具有,不光IT產業可以復制,中國此後多年的一個最大競爭力,應該正是一支不斷壯大的「知識勞動力」隊伍。
我們主張將此種模式稱為「知識力密集型」,它應該能成為中國企業差異於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南美國家企業、也差異於美歐企業的獨特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從長遠看是「過渡性」的,但是在相當長的時段內,它能成為中國企業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正在思考的不止我們,還有當事人。
64歲的華為總裁任正非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這位前軍人、電信專家和中國企業的「教父」,在努力從那位捷克作家的文字里思考未來。對於任正非來說,20年來所孜孜以求的他的使命,就是要長期研究「如何活下去,尋找我們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價值」。
知識力密集型企業通常包含以下特點:第一,企業中有數量龐大、低成本和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員工;第二,這類企業具有快速有效的組織能力;第三,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具有很高的附加值,使企業有足夠的利潤進一步擴張。
6. 為什麼成功人士都用華為手機
你看見幾個?華為p10內存門就可以看出華為也是一家垃圾公司,天天講愛國,結果是這樣。
7. 華為手機為什麼在國產手機中能稱王
華為甩開小米的幅度不斷加大,正成為的國產手機!2015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達到5000萬部,而且增速保持在近40%,而小米上半年銷量3470萬部,增速33%,這意味著,兩者差距在多方面擴大,一是銷售量差距翻倍,二是銷售額的差距也將翻倍,接近兩倍(2015年華為手機銷售額將是小米兩倍)!
華為手機從崛起,到領軍分兩個階段,實現了從大眾消費品新人到國產品牌的跨越!
步學習小米的營銷
2012年,華為一度要和360合作推特供機,但是關鍵時刻被任正非叫停,這個考慮還是很長遠,一旦特供機對華為將來的品牌形象有影響,任正非對華為的定位可不是只做一個中低端品牌,華為在通信上都是國際前沿的企業,而今天我們看到這個叫停是非常具有戰略性,今天華為已經形成高中低都有布局的產品矩陣,而且定位高端的產品也獲得了國際認同!
2012年,在和360分手後,華為快速的對小米的復制,從高性價比的產品到營銷,都進行了復制。
在產品方面,緊逼1999的小米,推出了1888的榮耀4,榮耀3C緊逼紅米,紅米799,榮耀3C定價798,而當小米出了699元的紅米1S後,華為出了599的榮耀暢玩。
這也是一種極高的策略,採用了緊盯小米的戰術,一方面對小米最有力的武器進行了復制 也體現出了自身的性價比優勢,另一方面又借勢炒作了自己,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
在營銷傳播上,華為也加大了宣傳力度,小米所有的方法,也多數被華為復制
客觀說,華為本身也具備很強的新聞炒作點,一個成功的國際化公司,很多資源過去沒有利用好,而通過CEO余承東的操作,很好的利用了這個價值點,然後同時不斷的發表言論、製造話題,他本人被稱為「余大嘴」,這些說起來簡單,但當初余承東做起來可不容易,華為是一家習慣於內斂的工程師文化,這些一改以往B2B運作時代的低調模式,過於高調、適合於大眾品的營銷方法,最初並不被內部所接受,但是余承東扛著巨大壓力,向大家證明了這種模式的作用。
余承東的這些努力,也把華為知名度拉升起來,包括上面提到的每一次對標小米價格的炒作等等,逐漸讓華為的大眾消費者品牌目標落地。
而像小米採用的預約,也被華為一次次運用中嫻熟,加上產品特有的品質,華為的榮耀4X也創下單日過百萬、3天224萬的記錄,同時這些新聞的傳播,也把華為的品牌拉升。
不僅是是對於互聯網媒體的傳播運用日趨嫻熟,而對微博等SNS媒體的運用,華為也遠超不少同行,目前余承東、子品牌榮耀的微博粉絲都超過300萬,華為終端公司微博超過400萬,也極好的利用了新媒體。
同時,華為也打造了自己的粉絲團隊——花粉,目前因為華為品質的卓越和良好的形象,這一粉絲也不斷壯大。
可以說,憑借狼性進取精神、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華為快速的復制了小米的營銷模式,讓自己迅速壯大起來,這是階段,到了第二階段,華為前瞻性的布局開始顯現,展現自己的特色。
第二步開始創新 自己的特色
開始用華為的產品技術驅動模式矯正手機行業
商業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競爭,是產品力、營銷力、團隊、企業文化的綜合實力的競爭,相對而言,小米在營銷上優勢比較大,一度在業內具有較高的地位,但是當華為嫻熟運用營銷後,開始把自己的產品驅動的優勢、人才儲備優勢、企業文化優勢的綜合實力優勢發揮出來後,也意味著行業領導者的位子要發生更迭了,行業新的領軍企業誕生了!
如果說2012年華為還在學習小米,2013年華為則開始形成自己的特色,用產品技術驅動模式矯正手機行業,此時,華為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運營優勢也開始發力。
首先,華為吹響進軍進擊中高端的號角
2013年,華為通過P6進行試水,憑借超薄纖美的設計,華為的品牌美譽度大幅度拉升,P6的銷售達到400萬部,產品成功攻破了2500的中端價位。
到了2014年5月,華為P7發布,再次獲得美譽,銷售比上一代大幅提升,達到700萬部,接著2014年9月華為發布mate7,成功攻破3000元價位,上市之初,售價一度超過4000元,所獲得良好反響也超出想像,以至於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普遍斷貨,而今天mate7的銷量已經突破500萬部(僅Mate7一個單產品的營收,就超過了小米手機2014年全年銷量6112萬部一半所創造的營收和利潤),足見任正非為華為指出向中高端突圍、注重利潤決策之犀利!也把與小米的差距拉的越來越大!
其次,獨立電商品牌迴避線上線下互博 用子品牌攻打小米
2013年12月,華為將榮耀品牌獨立,作為專門的電商品牌,定位針對於電商人群的中低端品牌,迴避線上線下品牌的互博,這種設置後來也為其它企業所借鑒。如酷派、聯想等都在模仿這種分拆模式。而榮耀的獨立運作,也實現了榮耀這個子品牌業績的暴漲,2014年一年銷售超過2000萬部,2015年上半年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銷售、2015年完成4000萬部沒有任何懸念。繼2014年榮耀6、榮耀6plus大獲成功成功後,2015年6月30日發布的榮耀7再次獲得好評,預訂量更加驚人,榮耀系列極有可能在2015年創下一個驚人的銷售業績!
再次,構建品牌陣列
同時,華為開始構建自己的品牌矩陣,榮耀定位中低端,對標互聯網品牌,瞄準中低端市場爭奪,華為定位中高端,對標蘋果和三星,與國際品牌PK,形成自己針對不同領域的品牌陣列。避免了一個品牌不利於幾個層級、幾個人群同時發展的弊端,從而有效的針對性攻擊。
最後,華為的產品人才優勢開始發力
在找到營銷的感覺後,華為的手機銷售業務逐漸走上正軌,此時,華為長期形成產品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開始發力,很多前瞻性的布局也開始發揮作用,如:2012年蘋果、三星打專利官司時,任正非就開始提醒華為注意這個問題,開始進行晶元的布局,今天成為了華為手機重要的競爭優勢!
而當華為手機業務高歌猛進時,任正非再次消費者業務部提醒,一部手機賺30元算什麼高科技,要打造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2014年12月,華為榮耀6plus發布,採用首創的雙鏡頭,在業內和消費者心中引起反響,不到6天時間預約超過342萬。
從2014年的P7、榮耀6、Mate7、榮耀6plus,再到2015年發布的P8、榮耀7這一系列產品,叫好又叫座,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內在的技術,都有很強的個性特色,同時打造多款精品的能力,在國內同行中幾乎獨步天下,也充分彰顯了華為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取得這一系列成功時,華為並沒有認為自己是一家互聯網企業,相反是傳統企業、只是用好了互聯網這個工具。如同任正非所說,不要迷信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還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現在汽車還必須首先是車子,豆腐必須是豆腐」。(說到底,產品力、和品牌力將是不變的基礎,要贏得消費者長期的信賴終究還是要靠產品)
而華為人並沒有止步,2015年在取得一系列成功之後,還會在線下渠道進行探索和實驗,就像我們曾經講過未來是全網傳播、全渠道銷售一樣,在渠道上,做好某個渠道也可以有不錯的量,但如果做好多渠道量會更大,這種永無止境、永不滿足的探索精神值得稱贊!而短短4年的時間,華為手機從10名開外成為全球第三、國產手機品牌,也成功實現了轉型,從一個運營商品牌轉型成一個有非常強影響力的大眾消費品品牌,再次體現了充分顯示了這家中國最國際化最成功科技公司的實力!
狼性進取精神、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較強的產品、營銷、品牌運營能力都在昭示華為手機、這家國產手機新領軍的崛起之道!
沒有華麗的概念和高大上的理論,有的是吃苦奮斗的精神,踏實的實干風格,對產品技術技術的追求,不斷進取和改進、提升,成就了手機行業新的領軍!
8. 你認為華為手機品牌的成功有哪些原因案例分析
中國製造 不需要外國技術 華為晶元全世界第一 獨門絕活 老外還眼紅 沒有辦法 中國人就是有骨氣 做一個真正屬於中國手機 鴻蒙系統 屬於中國古神話 開天鼻祖 華為的5G 全球眼紅 沒有辦法 中國製造業崛起 終於有自己的技術了 再也不依靠外國佬了
9. 為什麼說華為手機的成功,一半靠技術,一半靠
我感覺完完全全都是靠技術,研發不出好的技術誰都不會去買
10. 華為手機成功有哪些原因
首先華為原來就是做通訊的,有技術優勢…據說華為現在是中國企業中專利最多的!
其次…企業文化!
第三…對研發的投入!任正非非常捨得在研發方面花錢!
其他的就是資金什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