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比華強北好
⑴ 本來想買個華強北AirPods的,但是聽別人說JEET Air Plus或者是小米2比較好,是嗎
華強北AirPods確實沒有後兩款值得買,各方面配置都不太行,藍牙經常斷連不說聽歌都有雜音,不實用。酷潮品牌JEET和小米都是國內比較出名的藍牙耳機品牌,這兩款比起來的話Air Plus配置更高一些,特別是新出的白色款,機身圓潤順滑,很有質感,各方面性能都不輸國際大牌!
⑵ 國產手機為什麼這幾年「雄起」了
「小米」將變成「國米」,這不是別人造謠,是雷軍親自說的。 雷軍在接受《財富》雜志(Fortune )的采訪時說,在成功進入了新加坡市場之後,小米手機還將進軍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及印度等國家,從而「中國小米」將升級為「國際小米」。 為什麼「小米」會變「國米」 很簡單的理由,因為中國國內市場已經容不下「小米」了。 這當然不是說小米做了什麼事犯了什麼眾怒,而是說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目前已經趨於飽和,要想改變「中華酷聯」為主體的傳統市場格局,小米手機必須要在細分市場上有大的突破。雖然小米口口聲聲說要比肩蘋果,但是我們認為在產品層面它連給蘋果提鞋都不夠資格,剩下來的唯一捷徑就是擴大市場銷售份額增加用戶數,最簡單的就是開拓新市場,在國內新市場和國外新市場兩個選擇中,雷軍最後選擇了國外這條路。 是什麼促使雷軍下定決心進軍國外市場了? 我們知道,小米手機的發展軌跡在中國手機界來說是一個「神跡」,因為用「奇跡」來形容它已經不適合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從一個空殼公司到年銷量1870萬台以上,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那麼小米的用戶哪來的? 我們分析從小米手機上市之後的2012年到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銷售的數據(艾媒咨詢數據):2012中國市場全年累計銷售智能手機的數量高達1.69億部,三星以22.5%的份額獨占鰲頭,聯想、華為、酷派、中興分別以10.7%、9.9%、9.5%和8.9%佔比緊隨其後,而當年小米手機銷量為712萬台,佔比達到了4.3%。根據IDC的數據,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的銷量約為3.2億部,相比上一年增長約一倍,而小米手機的銷量達到了1870萬台,市場佔用率也提高了約1個百分點,加上2012年的銷量就超過2500萬台,這些二千多萬的用戶哪裡來的? 我們分析小米手機的成長歷程,驚奇的發現這些年也國產手機迅速發展的三年,除了傳統的四大支柱國產手機品牌,還涌現出像vivo 、OPPO、金立這樣的舊瓶新酒式的智能手機廠商,也有像大可樂、小辣椒、阿里雲體系等新興的國產手機品牌,應該說競爭相比以前並沒有降低反而是更激烈了,那這些用戶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熟知手機市場的朋友肯定清楚,在這三年裡,很多原來在深圳華強北市場活躍的小品牌不見了,還有就是諾基亞拋棄塞班系統的改弦易張卻落得折戟沉沙的下場,再就是像摩托羅拉、索尼、LG等原先叱吒風雲的國際手機廠商也變得萎靡不振,所以,大家也就不難想通了,為什麼在以「中華酷聯」為首的國產手機廠商團隊集體雄起的這幾年,小米手機還能以「神」的速度進行發展,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抓住了原來強大對手的衰弱期,趁你病要你命,小米真的很「神」。 那為什麼現在又要轉向開拓海外市場?很簡單,國內的對手越來越難對付,當你的對手學會了你的營銷推廣精髓,又在產品上拉你幾個身位,並且成本和質量控制又遠勝你這個無廠代工模式的平台,受到的競爭壓力就可想而知。 面對技術水平強大和已經明白過來互聯網模式怎麼玩的對手,加之IPO對各項運營指標的要求,尋找新的爆發點就成為了小米品牌當前的迫切需求,前期小米電源、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的面市可以看成是這種需求壓迫下的一種戰略部署,而落實到手機產品上,就是對海外市場的直接開拓。 相比於國內手機市場的紅海競爭態勢,海外手機市場就成為各家廠商藍海戰略的奠基石,小米也不例外。先前的新加坡只是小米開拓海外市場的試金石,接下來的美國、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及印度等國家才是決定小米手機能否再造輝煌的決定性戰場。 小米海外戰略成功的機率 這個命題有點空而大,依概率學而言就是五五開的比例,而各種外因的要素才是左右這五五比例偏差的根本。我們對小米手機成功經驗的總結就三點:第一,超強性價比,它會用當時最好的硬體配置平台然後價格卻是主流競爭產品中最低的,而且低得讓人咋舌;第二,期貨策略,就是這月發布半年後才全面上市,期間有少量的產品,順理成章的就把這第三條搶購銷售政策引了出來,就是我們常說的飢餓營銷策略,你必須要搶,要有F碼,完美地將中國人搶漲不搶跌的畸形心理牢牢的展現在大眾面前,關鍵它還能把控得很好,這不得不讓佩服,但洋人們吃這一套嗎? 要說海外市場的先驅者,並不是小米手機,中興、華為10年之前就已進入海外市場,酷派在2012年也已開始拓展美國市場,單款產品在美國單月銷量超130萬台,而深圳的很多中小廠商更是直接與海外客戶(主要是東南亞、印度、中東、非洲等地區)做OEM產品服務。但是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中國國產手機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都是採用與當地運營商聯手的策略,藉助當地運營商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產品銷售,最多也就算是一個代工廠的角度,當然這不是小米願意學習的榜樣,因為他並沒有代工廠,再給海外運營商代工,他就成了二道販子了,這跟它謀求高利潤高回報的市場目標並不匹配。 既然運營商不想傍,那就只能是通過品牌形象塑造來殺開一條血路了。其實這並不是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像OPPO當年的藍光產品就在美國市場大放異彩,成為高檔產品的代名詞,而劉作虎也憑此接手OPPO的手機業務,所以說中國產品在海外不乏成功案例,但是具體落實到品牌實際運營,就顯得有點難以判斷,比如小米的三板斧。 小米三板斧在海外市場能行得通? 小米手機照搬國內的經驗就一定能成功?就著前面咱們說的小米三板斧,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是產品,小米手機主要面向普遍大眾市場,戲稱為「屌絲專用」,其產品技術水準實際並不優秀,特別是與華為、酷派這些傳統大佬相比差距明顯,更別提與三星、摩托羅拉這些多年積累的國際性巨頭,最直接的就是到目前都沒有4G產品面市,跟不上行業熱點技術。那麼靠高配置的硬體能否吸引海外用戶的眼球了?這個是當然了,但是低成本不是只有小米才能做得出來的,要比成本根本比不過深圳華強北的這些廠商,所以小米這個優勢搬到國外並不明顯,這個理由也很難讓我們服氣。 對於第二個期貨策略,完全是為高配低價找回利潤而生的,先發布然後沒貨,等上三五個月元器件不緊張了價格也下來了,當然成本也能控制了,於是大量上貨,這個熟知小米的人都清楚。如果在海外還玩這一招,我只能說看誰來幫你收屍了,特別是諸如像MSM8974AB變身 MSM8274AB這樣的事件,放在像美國這樣的海外市場估計就是數額高得嚇人的索賠了,不要把海外市場用戶的智慧與中國屌絲的智商相提並論,特別是在一些重視合同效用的先進發達國家,搞不好就是「當內褲級別」的索賠訴訟。 至於第三點的搶購和F碼策略,這個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在不同文化下的嘗試,也許人性的共同點會讓這種策略得到全球各地市場用戶的認同。例如一加手機就在美國市場嘗試通過邀請碼來進行手機產品的銷售,這種模式與小米的F碼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成效如何目前並沒有得到實際的數據來進行支持。 我們認為最有可能初見成效的是小米的粉絲營銷模式,而這種模式最大的門檻就是產品體驗對用戶的影響,像MIUI這種適合中國人使用習慣的界面真的能拼過風靡全球的CM,並在海外用戶中形成影響力從而推動小米手機的銷售,我表示懷疑!或者你說我針對的目標是海外華人,也許這真是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 失去了粉絲口碑相傳的推廣效果,你說小米還能剩下什麼了?要知道小米在國內的這種營銷模式最大的贏家不是用戶,也不是廠商,是黃牛一黨,當然也有人說小米公司就是小米手機最大的黃牛,不然怎麼小米老是缺貨而加錢在黃牛處就能隨便買,沒有內幕你們信嗎? 但這種營銷模式搬到國外,能行得通嗎?我覺得最大的變數還是在於這位前谷歌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Barra)的魅力,他能不能撐起來大局,決定了小米能否在諸如美國這樣的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有人問為啥不是雷軍,得了吧,那不還如羅永浩了,好歹他還是新東方出來的,英文演講上手更快! 小米試水海外市場背後的象徵意義 對於小米手機進軍海外市場的戰略思路,我們認為試水的性質更大。 其一,表明自己是一個國際性品牌,有資格去跟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廠商真正站在同一個高度進行對比,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掩耳盜鈴式的自吹自擂。 其二,試水海外市場,跳出國內市場競爭的紅海態勢,不再跟這些國內的手機廠商在價格上拼剌刀,希望能在俄羅斯、印度、東南亞這樣的新興地區打開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其三,又一輪融資即將開啟,IPO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必須有一些讓投資人感興趣的成績和市場表現來佐證這筆投資的正確性,開拓海外市場很貼合這樣的需求。 第四,就是一個象徵意義上的舉動,就像你在珠峰頂上插上一個小旗表示你曾經來過,但至於你是被擔架抬下去還是自己真的走下去的沒人會關注,意義大於行動的本身,至於能賣多少?聽天意,盡人事了。 第五,為國內產品樹立一個標桿,漲價也是「有理」。當年華為的余承東就將榮耀X1在歐洲銷售的產品定為399歐元,等於3353元人民幣,而國內只要1799元。至於歐洲能賣多少台不是我們考慮的,但是對於國內的用戶而言就是一種誘惑,你看在國外賣這么高的價格的產品在國內只要一半的價格,你還不買?說白了就是一種營銷的手段,紅米要漲價了?有可能喲! 總之,小米手機進軍海外市場,我們應該表示出來十分的尊重,必竟這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大步,為了「國米」,請鼓掌!
⑶ 華強北s7和小米手環6哪個好
華強北s7和小米手環6都還可以,大致功能都差不多。
小米手環是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推出的產品,於2014年7月22日在北京發布。其主要功能包括查看運動量,監測睡眠質量,智能鬧鍾喚醒等,並且配備了低功耗藍牙晶元及加速感測器,待機可達30天。另外,它支持IP67級別防水防塵,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⑷ JEET Air Plus、小米Air 2和華強北AirPods,哪款用起來比較舒服
沒體驗過小米的耳機,之前因為好奇買了個華強北airpods,到手剛試了下果斷就選擇退貨了,真心受不了聽歌有雜音。現在比較心水酷潮品牌的jeet
air
plus新出的白色款,打破了我之前對jeet的刻板印象,稱得上是真正的高顏值實力派!耳機用的是動鐵單元發聲,聽感很好,質感完全不輸國際千元大牌的。
⑸ 深圳華強北為什麼那麼多小米手機
嗨!
小米和紅米手機採用的是網路直銷,這樣節省了中間成本,把優惠帶給用戶。
小米手機和紅米手機的裸機的唯一銷售渠道為小米官網www.xiaomi.com和天貓官方旗艦店http://xiaomi.tmall.com/index.htm?spm=a220o.1000855.w5002-2630003991.52.DYvC2a/?from=ad,沒有電話銷售 渠道,沒有實體店,也未授權任何第三方公司和個人代理 ,請勿上當受騙。
小米官網上也有合約機銷售,同時您也可以前往當地的聯通和電信營業廳購買合約機。
合約機介紹:http://www.xiaomi.com/c/contract/
小米2S,32G的版本售價是1799元(已售罄)。www.xiaomi.com/mi2s。16G的價格是1299元。
紅米手機和紅米1S售價是聯通版和電信版799元,移動版和移動版1S是699元。www.xiaomi.com/hongmi
紅米note售價是標准版799元。增強版999元。
小米3,16G的售價是1699元。www.xiaomi.com/mi3
64G的售價是1999元。
小米盒子售價是299元。增強版是399元。www.xiaomi.com/hezi
⑹ 為什麼小米超過華為為什麼
小米和華為屬於不同類型的企業,擁有不同的基因和價值觀,其核心價值和競爭力體現在不同的領域。
1. 技術和研發能力,小米拍馬不及
在全球5G標准必要專利中,華為佔比達到了20%,是所有公司中最高的。2020年華為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150億美元,在全球位列第五。在華為全球19.4萬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就佔到了10.5萬人,占總人數的49%。小米全球員工約2萬人,研發人員近1萬人。
華為的研發涵蓋了5G、鴻蒙、華為雲、汽車自動駕駛等數字化和智能化領域,這些領域的研發與手機硬體和應用開發不在相同層次。
2. 華為和小米的社會影響力存在層次上的差異
5G作為一種新型網路技術,不僅能提供強大的網路移動性和容量,5G與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等其他技術還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和軍事實力。華為5G技術為未來的基礎通信提供了安全、有力的保障。
華為基於晶元、鴻蒙和華為雲計算構建的體系和生態,不僅是擺脫美國流氓式制裁的應對,還將是未來基於計算的智能化生態的基礎。
3. 華為和小米的定位存在明顯差異
對小米而言,手機出貨量是首要的目標,更優化的組裝,更高的性價比,都是為了更好的銷量。筆者認為,小米談不上研發型的公司,也談不上是互聯網企業,更多是手機銷售企業。
華為的定位,更多的是基於自有的核心技術,構建智能化生態、智能化社會。手機僅是一種終端。對華為,如何解決晶元問題,如何實現鴻蒙、華為雲計算的互聯和融合,也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一朝實現,將浴火重生。無論華為是否面臨困境,中國的崛起都需要更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也只有擁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長久、持續發展。
⑺ 小米為什麼被華為一步步反超了原因出在哪裡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小米跟華為的發展重點不同,小米的企業規模也沒有辦法跟華為相提並論。
在我們提到手機品牌的時候,我們首先會想到蘋果和三星這樣的國外品牌,同時也會想到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本土品牌。隨著我們本土品牌的不斷發展,我們會發現本土品牌的手機其實已經逐漸形成了相應的領先優勢,特別是對於華為手機來說,雖然華為本身屬於半路出家,但華為的中高端手機的性價比非常好,性能也非常卓越。如果和小米做比較的話,華為的很多機型可以反超小米手機。
1、第1個原因是品牌的定位問題。
我們可以嘗試這樣理解,因為小米手機本身就主打性價比,所以小米手機的品牌定位主要是中低端市場。與此同時,因為華為本身有著足夠強的研發實力,所以華為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反而會更強一些。在我們談到手機評測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拿高端機型來做比較,所以很多人會認為上面已經被華為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