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不喜歡寫作業
⑴ 小學生為什麼不愛寫作業
小學生不愛寫作業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就是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小學生本來就貪玩好動,他的心總是不定的,做作業的耐心也是比較差的,這很正常,所以家長得理解孩子,千萬不能強迫孩子學習時間過長。其次是作業太多以至於他覺得累並煩,這就需要家長加以疏導,有必要的時候還是得孩子給予輔導;再次是孩子的成績差,他害怕面對學習,不想做作業自然就不用說了,這種情況呢就需要家長更多的是鼓勵,首先得讓他對學習有信心並感興趣。最後就是一個學習環境問題,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家裡的電視機聲音會影響孩子學習的注意力,他身邊的玩具等等誘惑都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導致不想做作業,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了。希望能幫到你。
⑵ 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寫作業
孩子不願寫作業是有原因的。有些孩子在寫作業時感到吃力,是因為對老師所講的內容理解不夠,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有些孩子智力不錯,甚至優秀,但注意力不集中,大腦老是處於興奮狀態,所以,寫作業時坐不下來,很難堅持獨立做完一件事。有的孩子腦與手的協調性差,大腦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動作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會出現行動拖拉,寫字顛倒、計算粗心、寫字出格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孩子,往往不愛寫作業。上述問題家長要酌情處理,了解孩子究竟是在什麼環節上出了問題,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如果是因貪玩所致,家長不妨給孩子固定學習地方,幫孩子制訂學習時間表,規定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多少數量的作業,完成後,允許其看看電視或到戶外玩耍。如果是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就需要進行注意力集中的訓練,來幫助孩子改善大腦中樞神經的調節功能。更正要的是放下架子與小孩溝通,做小孩的知心朋友,了解小孩的需求,引導小孩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⑶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呢
是課業的難度,還是性格的懶惰,請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研究小課堂——「為什麼他們啥都喜歡,除了作業」。
01
畏難情緒
下面的圖片中一共有11處不同的地方,3分鍾內你能找到嗎?
但是孩子如果遇到這種問題,他還沒有學過類似的知識,他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允許他想到這些解題方式。
⑷ 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寫作業
因為都想玩自己喜歡的
⑸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寫作業
學生不喜歡寫作業,就像上班族不喜歡上班是一樣的,但是不做又不行,一種被逼迫的感覺,成年人不想上班了可以請假,可以辭職換工作,可以自由職業,但是學生不一樣,不上還不行,必須得上學,作業必須得寫,不寫老師會訓斥,家長也得挨老師訓,所以,學生難呀。
現在都是應試教育,作業堆成山,一個初中生八門課,每一門都有作業,沒空看電視,也沒空玩,一點自由都沒有,所以,不喜歡寫作業,從有學生作業開始,就有學生不喜歡寫作業了,這也沒啥大不了的,不喜歡也得寫,不寫還能咋的!所以呀,累了就休息一下,完了還得接著寫!
⑹ 小學生為什麼不愛寫作業
因為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啊 小孩子都愛玩 另外也許是習慣沒養成
⑺ 小米成績好,可不愛讀書,有空就只背課文,寫作業,該怎麼勸他
文科理科啊 文科干行 背理科需要理解公式套用 死記硬背管用
⑻ 孩子不愛寫作業有7種原因
孩子不愛寫作業有如下7種原因:
1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案例:洋洋今年小學二年級,做作業之前不會事先准備文具,比如寫錯字了,到處找橡皮;鉛筆折斷了,臨時削筆刀,拿這拿那,中間浪費了不少時間。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發現他的作業亂無章法,有些題經常會做錯或漏做。
對策:要捨得用孩子,教會他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100%理論。如果我們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千萬不要心疼孩子就剝奪他成長的機會,一定要讓他自己動手安排自己的事物,盡可能地給他安排一些家務,讓他慢慢學會規劃和條理。
2追求完美——橡皮綜合征
案例:蒙蒙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作業工整,成績優秀。缺點是寫作業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不整齊,就馬上擦掉重寫。
對策:這類孩子寫作業慢或許是我們訓練出來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完美的,樣樣都要求他做到最好,如作業有一丁點兒不好,我們都嚴格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這樣要求的最終結果,不是孩子寫作業慢就是對學習害怕。
對於這種喜歡用橡皮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我們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比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很少用橡皮,且頁面保持清潔,就有一定的獎勵。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將孩子的橡皮沒收了。
3學習基礎差——學習有困難
案例:妞妞今年五年級,學習基礎差,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就拿去問爸媽,問完了又接著做,這樣折騰來折騰去的,時間就耽誤了。寫作業的時間自然就會很長。還有的孩子,對學習沒有樂趣,即使會做也不想去做。
對策: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去彌補孩子的缺陷,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我們最好能教他如何調換順序做題。比如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題目,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的思路。另外,對於孩子不懂的題目,我們給孩子補習時,要了解他的問題所在,用啟發的手段幫助他領悟。
4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案例:磊磊媽媽喜歡在孩子做完作業後,給孩子出一些小練習,而磊磊特別不喜歡做媽媽布置的作業,因為每次做完後都沒有自己玩耍的時間了,慢慢地就習慣了故意拖延時間。
對策: 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孩子在一個半小時 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5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案例:晶晶從小生活在爸媽的安排下,什麼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比如「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別看電視了!」「該洗澡了!」媽媽總是替他安排好了時間,他自然就就沒有什麼時間觀念了。
對策:
善用小鬧鍾。設定好考試的時間,讓孩子做作業有一種緊迫感,不僅能幫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業,而且還能幫孩子明白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讓他學習更加自覺。久而久之,孩子做作業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確率也會慢慢提高。
巧用生活細節。一個時間觀念不強的孩子,不僅做作業慢,在任何事情上都會磨磨蹭蹭。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凡是要多提醒,讓孩子知道時間的緊迫性,循循善誘。
一分鍾專項訓練。一分鍾口算、一分鍾寫漢字訓練,一分鍾寫數字訓練,巧用這些一分鍾,通過以上的訓練能夠讓孩子了解到時間的寶貴,一分鍾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速度。訓練時以1分鍾為一組,每天練二到三組,還要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
6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案例:剛上一年級的小健寫作業老是東看西看,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一會兒咬手指。而且老師也反應小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調皮搗亂,一會兒拽別人的頭發,一會兒拉別人的衣服。
對策:孩子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一般在15—20分鍾左右,如果超過20分鍾,他就會走神。
作業分段。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他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給予獎勵。如果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如第一次規定做15分鍾, 完後休息一會,然後再規定一個15分鍾,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往後所定時間就可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減少干擾。孩子的書桌不要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更也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中途為他送水果,倒水,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
訓練注意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點。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但是我們可以在平時生活鍛煉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玩拼圖、走迷宮、找不同等等。
7協調性差——感統失調
案例:陽陽上小學一年級,十分聰明,就是有一些內向,不愛說話。媽媽反映陽陽做作業時太慢了,每次寫完作業時,由於他思維比較快但是表達和書寫太慢,所以就會經常寫錯、漏寫、跳字甚至串列。
三年級的君君,寫作業慢慢騰騰、歪歪扭扭,而且經常寫在橫格線下面,還愛橫跨兩格。經常就是看著「慣」卻寫成「貫」,看著「朋友」寫成「明友」。在學校問題更加嚴重了,寫字速度慢,經常在考試時答不完題,而且做題時還經常出錯,成績特別差。
對策:這兩個案例中孩子的磨蹭都是缺乏感覺統合造成的,即孩子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自然歷程中被人為破壞,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運動、缺乏游戲、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陽陽的情況,表明了思維和手不能同步進行,盡管思維比較快,但是表達和書寫都比較慢。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樣的孩子普遍不太善於交流,有時還會出現說話吞吞吐吐,甚至輕度口吃的現象。我們平時多跟孩子交流,多鼓勵他跟別人交流,要有意識地鍛煉他的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
君君屬於手眼不協調,所以寫作業就會費勁、很慢,這樣總會挨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慢慢的就會很討厭甚至恐懼寫作業。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與老師相互配合,採取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而不要一味埋怨批評,導致他產生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