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整天只想玩手機不想學習呢
1. 發現孩子不想學習,整天玩手機,家長該怎樣教育改掉問題呢
嘴上的教育這時候已經沒有任何的用處了,這時候就要制定合理的方案來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以上的幾個方法都是比較通用的,如果說自己孩子的脾氣性格比較倔強的話,那麼,家長可以按照自己以前的模式對她進行一種引導,有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天天都只想看手機也不想學習定目標也沒用是怎麼回事
答案很簡單,是習慣。你養成了玩手機的習慣,養成了不睡覺的習慣,所以不想學習,不想睡覺,只想一直玩手機。如果你想要改變,那你就需要依靠意志力或者外力強迫自己不斷學習、不得玩手機、按時睡覺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然後你就會發覺好像手機什麼的不玩也無所謂的。
3. 作業不想寫,總是想玩手機怎麼辦
總想玩手機是因為覺得操作手機很過癮。
把手機鎖起來,或者直接砸了更簡單。
再或者通過玩手機來激勵自己,想著寫完作業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手機,抓緊把作業寫完來玩個痛快!
以下為六年後補充回答:
雖然本人不怎麼玩手機,但我還是喜歡玩電腦的。道理都一樣,玩游戲能夠刺激多巴胺分泌從而給人爽快的感覺,受到獎勵機制後人會對這樣的獎勵具有需求,於是在寫作業時也會忍不住想玩手機。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辦法克服玩手機的慾望,畢竟就某些人來說他們是願意寫作業而非玩手機的。
首先我們舉個吸毒上癮的例子,吸毒前人體日均多巴胺分泌量是一個正常值,在吸毒時多巴胺分泌迅速增加,多巴胺分泌量的增加會導致人體對多巴胺需求量的增加,而在吸毒後多巴胺分泌減少,人體對多巴胺的需求量卻往往很難下降,並且你越是分泌多巴胺,獎勵門檻會越高,長久的大量多巴胺分泌便會導致對正常多巴胺分泌和刺激的麻木,以及對更強烈刺激的迫切需求。這里順便強調一下,毒品刺激多巴胺的分泌量遠超人體承受極限和你的想像,所以,嚴禁接觸毒品!
這樣一來就能解釋為什麼有人一心學習卻對玩手機沒什麼興趣了:
其一,部分人可能小時候並未接觸過手機,小時候手機引起的多巴胺分泌少,形成的獎勵門檻和獎勵需求不高。當然,他們可能對其他事情感興趣,比如我小時候電腦接觸的較多,現在也算是有點癮了。也有孩子小時候對恐龍、怪獸、動畫片、拼圖、積木等這些感興趣的,他們從小接觸這些,形成了對應的獎勵機制了。
其二,部分人可能對別的事物具有更高的獎勵需求。這個很好理解,比如對於一個抽煙成癮的人來說,煙草是他的獎勵需求中最高的一件,但突然有一天他接觸了毒品,毒品對多巴胺分泌的促進作用超常,使得他對毒品的獎勵需求很快就超過了煙草,於是他不再滿足於吸煙,而是瘋狂地吸食毒品去了。對於部分人來說,可能學習也能激發他們的多巴胺分泌,並且這種獎勵機制比起玩手機來說更容易讓他們沉迷。這種沉醉式學習的學生是存在的。
那麼,結果就很明顯了,想要克服玩手機、電腦、刷視頻、看電視的慾望而沉下心來去寫作業也就這么些方法:
一,堅決不接觸手機。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說兩三個月沒玩了再玩一下就行的。很多學生很容易發現這個問題,他們在聽完一些心靈雞湯後熱血沸騰鬥志滿盈地去學習,結果過個三四天又回到了頹廢的常態;還有一些學生堅持了兩個星期不玩手機,突然說「哎,好累啊,玩一下吧。」,結果,一開始只是隔個兩天玩一玩,後來變成了一天玩個幾分鍾,再到後來又回歸從前了。所以說,要真心想學習,就立下堅決不再碰的決心。一旦決定不再玩手機,就是不玩,哪怕再想放鬆,去散散步聊聊天也好,手機這東西,於汝何為!
二,把學習當作動力,而不是當作負擔。前面說到,有些學生確實是沉迷於學習的,那麼既然有人可以做到愛學習,你為何又不能呢?很多人其實存在這樣的情況:老師給他們布置了一些學習任務,他們拖到最後才將它們完成,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學習任務,他們課後也不認真復習。久而久之他們存在這樣的心理:「啊,馬上就要考試了,我的學習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好慌。」「啊,明天就要交作業了,我作業還沒有寫完,我現在玩感覺不踏實啊。」他們清晰地明白自己心裡不踏實,但他們還有一個致命的錯誤認識:那就是他們會覺得,自己起碼還具有這種危機感,自己起碼還會心裡發毛,比起那些根本不在乎學習的學生,自己的態度好多了。這是大錯特錯的,這種思想是極其危險的。要知道,真正會學習的學生根本不會這樣為學習犯愁,會學習的學生犯愁的往往是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訓練出更好的解題思維和辦事能力,而不是整天想著應付作業。想像一下,如果你整天愁著如何給老師交差現情況卻在玩著手機,你真的有辦法擺脫手機嗎?
4. 一學習就想玩手機,這是你不想學習的原因嗎
手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手機對人們的生活也有著雙面影響,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有著不小的影響。有些學生一學習就想玩手機,但是要明白,玩手機不是不想學習的原因,而是學生的心思本來就不在學習上面。
手機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雙面的,我們不應該完全去否定手機對學習的作用。要知道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很重要,手機只是學生逃避學習的一種方式,單單地阻止學生玩手機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反而會讓學生更加傾向於玩手機,可以說治標不治本。想要孩子好好學習,一定要讓孩子不再厭倦學習,讓孩子知道學習對自己未來生活的影響。
希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合理利用手機資源,在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之下再去玩手機。
5. 學習堅持不下去,老想著玩怎麼辦啊
第一,首先要明確我們的目標!
其實啊,無論是玩手機,還是認真學習,這都涉及到一種寶貴的資源,也就是注意力。
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一個時間段里,做了事情A,就無法同時做好事情B。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與機會成本類似,也就是我們選擇了A的同時,也意味著放棄了B,我們不可能同時做好兩件事情。
所以,為了追求屬於自己的成功,我們總結出了「二八法則」「四象限工作法」等方法來幫助我們合理分配注意力資源。
在玩手機和學習上同樣如此,要想高效學習,那就需要避免一切的干擾,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習這件事情上。
可以說,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其實都是合理分配注意力資源的結果。所以,當我們忍不住刷手機娛樂內容的時候,不妨想一想,5年後的自己應該在過著怎樣的生活。
當明確了這一點,當前該做什麼就已經很清楚了。
第二,給自己一個推力,利用慣性促使改變!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如果需要做的事情越多,拖延症就越嚴重。
年初定下的計劃,可能到了年底才開始行動,然而,卻因為時間不夠,最終這個計劃不了了之。
今天定下的減肥計劃,在堅持了幾天後,慢慢地又放棄了。
嘴裡說著要看書,卻忍不住時不時地拿起手機刷抖音……
很多人會將放棄歸咎於意志力不夠。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你所給自己的推力不夠強。
我們不妨給自己一個推力,將自己推到軌道上,當我們開始沉浸於高效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尤其是達到一種「心流」狀態的時候,這個過程所產生的慣性就足以讓我們不需要花費很多努力就能將這個狀態維持下去。
如何給自己推力呢,方法有很多,比如每天早上起來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沖動,先按事項清單把當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地完成,這樣一整天下來,隨著重要工作的不斷完成,我們的內心也會越來越輕松,就不會輕易沉迷在手機等電子設備中了。
又比如,為自己制定一個獎勵清單,每當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即時給予獎勵,盡可能將這個過程當做游戲沖關。
第三,學會斷舍離,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
亂糟糟的桌面,手機放在視線看得到的地方,或者手機時不時發出的信息提示聲……
這些都可以干擾我們的注意力,打斷我們的學習過程。
人是環境的產物,我們的日常行為其實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會決定我們的學習質量,這就好比在家學習和在圖書館學習,後者明顯會更有成效的原因。
正如蕭伯納曾說的:「這個世界上能取得成就的人,都會主動尋找他們想要的環境;如果遍尋不著,他們就去創造環境。」
所以,不妨為自己創造一個減少干擾,適合學習的環境,比如把學習桌子上沒有必要的東西都收拾好,刪除手機里近3個月沒用過的APP,刪除很少看的公眾號和不必要的微信群,減少各種無關信息對我們的干擾,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簡潔。
另外,在學習的時候,最好將手機調成靜音或振動模式,並將手機放在視線看不到的地方。如果是使用電腦學習,那麼就最好不要用電腦登錄微信。
第四,清單式生活!
查理·芒格曾說:「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裡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我曾經在想,如何能做到每天都比昨天聰明一點點?為了盡可能做到這一點,我想到了清單這個工具,於是我在我的筆記工具里列了一個「自醒清單」,每天晚上都打開看一遍,並且要求自己定期做復盤,以此來反思每天的進步程度。
6. 孩子不愛學習,整天就想玩手機,家長該怎麼做呢
序言:對於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製力比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手機進入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雖然說出現的初衷是為了便利人們的生活,可是有許多人卻對手機形成了強大的依賴感。如果孩子整天不學習只想玩游戲的話,那麼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對孩子提出嚴格的要求。
三、和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有些孩子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所以說想把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玩手機上面。孩子年紀還比較小,他們並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制定計劃。家長可以對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說下次考試考到全班第一,那麼就可以將這個大目標化成小目標,要求孩子去執行計劃。
7. 想到作業就煩 不想寫作業 不想學習 只想玩手機 怎麼辦
孩子不愛寫作業可以調整作息規律,杜絕壞習慣;克服消極心理暗示;穿「學習服飾」。
1、作息規律,杜絕壞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和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家長應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作業要在規定時間內寫完,寫作業時必須收起電子設備,不許熬夜打游戲等。
2、克服消極心理暗示。家長應幫孩子消除「我不擅長數學」之類的消極心理暗示,善於利用「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積極心理暗示,增強自信心。當孩子不畏懼困難時,做作業會更容易。
3、穿「學習服飾」。讓孩子挑選一套只在做作業時穿的衣服。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成年人也會受到著裝影響。另一項研究發現,當孩子假扮成超級英雄時,其注意力集中時間更長。
玩手機的危害:
1、影響生物鍾: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板或者其他一些會發出光線的電子產品都會減少人們生成褪黑激素總數大概22%。而一旦人們的褪黑激素受到了這種程度的抑制,那麼人的生理周期也將受到影響,直接影響便是讓人始終處於淺睡眠,甚至大大減少人們的睡眠時間。也就是說,玩了手機1小時後,你或許不得不再玩上3小時,因為你已經睡不著了。
2、慢性勞損:脖子耷拉過度、身子不自然彎曲、頸部越來越前傾。這使得人體頸部胸鎖乳頭肌隨之不斷向前拉伸,長時間過後就會處於慢性充血狀態,久而久之容易壓迫椎動脈而誘發頸椎病,造成慢性勞損。
3、影響視力:左右橫躺著對左右眼睛的壓迫力最大,這樣下去不出一個月就會造成左右眼睛視力偏差(為什麼有些人配眼鏡左右度數不一樣,而人出生時兩眼度數一致,就是因為有部分人喜歡橫躺著玩手機、看小說、看漫畫。)枕頭對眼睛的壓迫造成供血不足,時間一長眼睛就會有膨脹感,短時性影像重疊,這個不是滴眼葯水就能好的!所以真的啊,為了我們的眼睛真的千萬不要!
4、頸椎反弓:我們正常人都有頸椎生理彎曲,如果沒有生理彎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彎曲,稱為「反弓」。「頸椎反弓」是構成頸椎病最常見的病理基礎,高枕可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而卧高靠背看電視以及長時間上網、躺著玩手機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時間牽拉著頸椎,也會導致其曲線前凸日漸減少、變直甚至反弓。
5、影響智力:手機的輻射是比較大的,有屏幕的輻射和機體信號接收輻射2種。人的體內的血液是需要維持一個正負極電荷的平衡的,屏幕的輻射會對這個平衡有細微的影響,雖然不大,但是依然是有壞處的。
時間長了會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易疲憊,惡心,等不良反應。長時間對著手機也會影響視力。晚上睡覺的時候建議少玩會手機。另外手機的信號接收輻射會影響人的腦部神經系統,時間長了會使智力降低。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
8. 學不進去總想玩手機怎麼辦
學不進去總想玩手機是因為專注力不足導致的,此時就要提升專注力,通過做計劃,給自己施加壓力等方法來提升專注力,讓自己認真學習,具體方法如下:
1、制定計劃、記錄時間分配情況。列計劃的時候要按照這樣的的標准來制定,目標要十分明確,最好能量化。例如要按時完成作業、多看書這些都是很空的計劃,後面實施的時候,無法對自己起到監督作用。記錄一個星期內自己的時間分配情況,明白時間都花在哪裡。
2、找人監督計劃。這是一個給自己施加壓力的過程,一般人的自控力也是會疲憊的,如果一直很強的自控力要求自己,一旦鬆懈下來會抵擋不住。自然也就出現了之前說到的自製力低下的情況,這時就可以招人給自己監督,讓自己完成學習計劃。
3、讓他人收走手機。如果學生是住校生的話,可以把手機交給老師保管,走讀的話建議交給家長。手機對自控力薄弱的學生來講誘惑力是很大的,所以想要抵擋手機的誘惑,就一定要管好手機,沒辦法自己控制好手機的使用時間,就交給他人保管。
4、將手機放好再學習。學習時就不要把手機放在身邊,不然很多人不經意的就會把手伸向手機,然後玩起來也是一發不可收拾。手機對於學習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來查看信息或者放鬆,但是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5、有些時候寫作業想把手機留在身旁是為了及時查詢資料,但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學習,應當在是在作業完成之後的情況下使用手機查詢,不要邊寫邊查,因為用手機查資料會不可避免地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