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止不住的玩手機
① 手機成癮的原因及對策
一、孩子手機(電游、網游等)成癮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樂趣,只能求助於虛擬世界。父母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父母感情不好甚至離異,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對人生很絕望;孩子人際關系很差,覺得跟人在一起沒有意思;孩子生活中遇到了巨大挫折,比如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以至於被老師批評甚至瞧不起、青春期孩子失戀後情感無處寄託、家庭經濟困難被人看不起或被自己看不起等等。
二、孩子對虛擬世界的好奇情緒沒有被父母及時發現和制止。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會抱有好奇情緒的,他們想把所有好玩的事情都玩一遍。虛擬世界裡面的花花綠綠更是吸引孩子的眼球,孩子自製能力差,通常是經不起誘惑的。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發現並加以制止,導致孩子對手機(電游、網游等)的好奇情緒轉化為愛,從此會一發不可收拾。
如何預防或戒除孩子手機(電游、網游等)成癮呢?
如果能讓孩子完全不接觸手機(電游、網游等),當然可以一勞永逸。但不太現實。
一、從小培養好孩子高尚的興趣愛好;
孩子不是天生就愛手機(電游、網游等)的,但孩子天生有對生活的興趣愛好,比如音樂、繪畫、舞蹈、體育運動等。那些從小就培養好了高尚興趣愛好的孩子,幾乎沒有手機(電游、網游等)成癮的。能成癮的孩子,幾乎沒有高尚的興趣愛好。
二、讓孩子在充滿愛的世界裡成長;
孩子之所以對手機(電游、網游等)成癮,實質是因為現實生活對他很無趣。無趣的根源就是缺愛。父母感情好的、好朋友又多的孩子,很少有成癮的,除非父母和好朋友本身也成癮。
三、從小多教導,在孩子剛接觸手機(電游、網游等)時講明白它們的危害性、打好預防針,使孩子產生害怕情緒;
孩子來到人世間帶有三種情緒:好奇、害怕、愛。孩子的好奇與害怕情緒是相生相剋的,好奇情緒重,害怕情緒就會下降;反之亦然。所以,增加孩子對手機(電游、網游等)的害怕情緒會降低孩子對它們的好奇情緒,從而剋制孩子對它們產生愛。
四、大人做好榜樣作用,少玩手機、少看電視、少上網等,多陪伴孩子。
② 玩手機停不下來是什麼原因
對於玩手機的問題,我想這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通病,所謂「低頭族」這個名詞的由來也正是如此,事實上,手機的確正成為生活中最易讓人分心的物品。
隨著技術的逐步革新,當前手機里的功能已經越來越強大,試想在那個技術落後的時代,連通訊都是個問題,而現在,我們有qq,有微信,只要有網路,電話都可以免費打。其實玩手機的問題大多體現在年輕人的身上,無數的信息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很多時候,即使是刷個微博也能一看就是1,2個小時,那麼其餘的就更不用說了。
總之,現代社會是很浮躁的,正因如此,其實更多時候不如靜下心來,拿起一本書,伴著一杯清茶,閑暇時刻,難道不是另外一種享受嗎?曾經在網上看到網友剪輯的一個因為低頭玩手機的交通事故合集,看的也的確讓人很是感嘆,所以對於手機,我們不能使自己發展成依賴沉溺的狀態,說到底,手機也不過是工具而已。
③ 為什麼總忍不住玩手機
手機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一旦離開手機2米的范圍,都覺得渾身不自在。
學習需要居於陋室、埋頭書籍,去研讀、去思考、去理解、去記錄,一遍忘了看兩遍,兩遍忘了再復習。
這個過程可以說不是一個星期、半月就能見功效的,可以說,屬於「費力不出活」的情形。
在喜歡投機、看重短期回報的當前,浮躁功利的多、冷靜專注的的少;玩手機看段子的多,看書鑽研學習的少;喜歡熱鬧放縱的多、自我約束自律的少。
當今社會交通方便、信息發達,便捷的條件,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吸取更多的養分,而不是沉迷在網路之間、天天總是刷屏。
殊不知,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各種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對於勞動力市場的沖擊改變也很大。新的產業在蓬勃發展,打敗了老的商業模式,很多門店光張、人員下崗;但是也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如司機、快遞小哥等,同時技術的革新,工業機器人和雲技術的的廣泛使用,將進一步改變企業用工方式。
世間萬難,無非一拖二懶三不讀書。
在玩手機之餘,我們也需要想一想,面對現實、正視自己:
我是誰,我有什麼能力?
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況滿意嗎?
離開了我現在的崗位或者平台,我又是誰?
如果公司遭遇了危機,前兩輪的裁員名單里會不會有我?
萬一離開企業走出去,我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價值在什麼水平?
④ 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到很晚
剋制不住玩手機一般是由於玩游戲造成的,所以當你覺得實在控制不住自己,那就狠狠心,將游戲刪掉。幾天不玩就不會那麼渴望游戲了。我之前玩王者挺上癮的,後來刪掉後一直忍著沒玩,到現在已經完全無感了。
不只是游戲,小說,漫畫一樣很讓人上癮。所以還是狠下心來刪刪刪。
可以利用那些時間管理的軟體,比如forest,花兒等等。forest就挺不錯的,一直在用。當然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當你有種儀式感,想要堅持下去就簡單多了。
減肥運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既有益身心,也能達到控制玩手機時長的目的。想要變好看的心會幫助你戰勝手機,如果一開始很難堅持,不妨找家人,朋友監督。
轉移注意力。找一個事物來替代手機,比如說讀書,當你想玩手機時就把書拿出來翻幾頁,既增進了知識,又拒絕了不良習慣。也可以做家務,一舉兩得。
可以出去參加一下社交活動,或邀請朋友來玩。有事情做就不會一直想著手機了。
這種事嘴上說得再好也沒用,要學會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很重要,不在重要時刻玩手機這是對自己,對他人起碼的尊重。
⑤ 為什麼人會擺脫不了手機,我總是要玩手機到一兩點才會睡覺,該怎麼辦
擺脫手機的因素:1.自控能力不強,
2.沒有自己想要做的事;
3.手機誘惑力太強,有太多的不能自拔
想要改正這些:首先要做到,每天給自己規定時間,什麼時間該干什麼,比如運動,看書,寫字,戶外活動等等,不要讓手機影響你的正常生活,手機是現在每個人的必需品,沒有它,會少了很多重要信息。想要擺脫手機的束縛,就得靠自己的毅力去改變。加油,祝你好運
⑥ 為什麼我總是看手機上班 下班 我都忍不住看手機
一、學會將網路當成工具,做到良好的工具管理,不被其拴著跑
每天總是忍不住刷手機,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
只要一有空閑就打開手機頁面,即便剛剛才看過的評論,也會再掃一眼;
就算是排隊買麵包、等車來,甚至地鐵上,都恨不能一直盯住手機,上上網;
……
很多人哀嚎,自己得了一種被手機拴住的病,剋制力真是太不強了。
就像減肥又貪吃的人,恨不能把嘴縫上,愛玩手機又覺得不安的人,恨不能戒網刪軟體。
但我想說,如果有人真這樣做了,那麼大概率是,過不了多久,他又會故態復萌。
心理學上有心量一詞。當心空落落的時候,能量會變低。刷手機,只是我們不停填充心空的一種方式。
網路沒有錯,健康良性的網路軟體也沒有錯。刪除解決不了問題。
2013年,全球暢銷書作家卡爾·紐波特,跟著名的電子媒體咨詢師巴拉唐德·瑟斯頓進行了一個實驗。
巴拉唐德被朋友們稱為「這個世界上關系最多的人」,每天他都必須使用網路。僅2012年,他就在Gmail有近6萬條對話,平均每天要發165條,並在臉譜網發表了1500條動態。他感覺身心俱疲,萬念俱灰,迫切地想要戒掉這種網路生活。
實驗期間,他徹底屏蔽了網路,甚至連電子郵件也不去看。「第一個星期結束時,每天都安安靜靜的節奏,已經不顯得那麼奇怪了。我不用像從前那樣,總是擔心無法及時了解新事物。」
巴拉唐德開始嘗試在現實生活中與陌生人對話,他甚至買了一輛自行車,四處騎行。但很快,因為要經營自己的創業項目,要向市場銷售推廣自己的書籍,第25天,他被迫、極不情願地回歸了網路。
巴拉唐德原以為自己肯定又會回到從前的狀態,但他沒有。這次他處理得非常好,他從卡爾·紐波特處得知了「任何益處法則」。於是,在工作與生活中,他極好地運用了「手藝人選擇法」,避免「任何益處」帶來的困擾。他這回,只是將網路當成工具。有了良好的工具管理,就不會再被其拴著跑。
什麼是任何益處法則?神奇的「手藝人選擇法」為什麼能幫助我們有效使用網路工具?要怎樣做,才能使網路工具為我所用?讓我們逐個問題來談一談。
二、每個人都有「任何益處」思維,簡單粗暴地戒網不能解決沉迷問題
什麼是任何益處法則?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一書中提出,任何益處法,就是指一旦發現使用某一款網路工具,能給你帶來任何可能益處,或者不使用你就覺得可能會錯過某些事,那麼,你就有足夠的理由來使用這款網路工具了。
舉個例子。某電視台曾做過一次街頭訪談,咨詢路人喜歡使用網路工具的理由。
答案五花八門,我們來看一看。
XX的娛樂性吸引了我,太好玩了,在裡面我能忘記很多不愉快的事。
XX能讓我了解到朋友們的動態,並且可以互動。
我第一次進入XX,是因為好奇,但很快,我在那裡找到了成就感。因為有很多人覺得我寫得很棒,他們會給我點贊、評論、打賞。
XX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我感覺自己的文筆有了提高。
XX有豐富的資訊,很多很新,讓我總是能第一個就跟朋友們分享。
……
回復各種各樣,但有一個共通點:以我的感受為益處。
在運用網路工具時,人們的確是得到了益處。也正是因為這些益處,成為了大家持續不斷進入,甚至沉迷的根源。但是,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這些益處,帶來的價值,是生活與工作中顯為較次要的,還是必須的?這益處,是不是幸福感的中心?
一旦逆向思維之後,我們就不難看出「任何益處」思維的弊端:僅僅只是盯住了一些益處,而忽視了伴隨著網路工具帶來的損傷度。它損傷了職業和個人目標更直接幫助的活動中,那些更可貴的時間與注意力。
所以,當這種益處不是價值核心,你又過度使用後,你將陷入精疲力竭、注意力散亂的網路依賴狀態,就像從前的巴拉唐德一樣,身受其害、飽受煎熬。如果不努力權衡利弊,一看到可能的益處就決定不加限制地使用某種工具,那你很可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失掉了在知識工作世界裡取得成功的能力。
三、運用「手藝人選擇法」,幫助我們有效使用網路工具
什麼是「手藝人選擇法」?
卡爾·紐波特告訴我們,工具選擇的手藝人方法,是要明確你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時,才選擇這種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藝人在對待自己的使用工具上,是很謹慎的,因為磨煉的時間足夠長,出品的東西追求匠心,他們更加深思熟慮,來選擇那些不會佔用過多注意力與時間的工具,從而使得專注力能聚焦到自己的手藝與物品上。
手藝人選擇法與任何益處法則恰好對立。後者認為任何潛在的益處都可以成為使用此工具的借口,而前者則要求這些益處,必須是能夠影響到核心因素,益處要大於害處,方能使用。
雖然手藝人方法否定了任何益處方法,但並沒有忽視使用網路工具的益處。它在教你評價任何一款網路工具時,要借鑒熟練手藝人的選擇哲學。
⑦ 一玩手機就根本停不下來,手機為何令人著迷
現在有很多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時候一直都在玩手機,一直到夜晚睡覺的時候,手中的手機一直都沒有放下,這樣的事情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也不是特別的好,如果說我們總是低頭玩手機的話,也會讓脖子的負重50斤。我們應該要學會控制手機對自己的誘惑。雖然說在無聊的時候,手機確實是可以幫助我們,但是我們也應該要合理的去進行玩手機。
我們要放下手機,做手機的主人放下手機,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也能夠讓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除了手機,還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有我們能夠控制住手機,才不會被手機所控制。手機對我們的人體傷害是很大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也為了跟別人的距離更近著想,應該要合理的去玩手機。
⑧ 為什麼總是剋制不住自己去玩手機,怎麼破
如果你是一個手機控,你就應該盡力的去控制自己,如果你控制住自己了,很長時間不玩,你也不會對手機那麼親,慢慢的你對手機的感情就會變得冷淡,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控制住,長時間不玩,你就可以剋制住自己,不玩手機。
⑨ 我們容易沉迷於刷手機的原因是什麼你玩手機會難以自控嗎
首先說的是現階段大多數人的通病。如果你想擺脫這個問題,通常可以參加體育運動,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多看書,不要關注手機。經常玩手機不僅對視力不好,而且對身體也有影響。
當然,選自己喜歡的就好。當你有了儀式感,就更容易堅持下去了。減肥運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對身心都有好處,還能達到控制玩手機時間的目的。如果你想好看,你的內心會幫你戰勝手機。如果一開始難以堅持,不妨找家人朋友監督。轉移注意力。找個東西代替手機,比如看書。想玩手機的時候,把書拿出來翻幾頁,既提高了知識,又剔除了壞習慣。還可以做家務,一舉兩得。可以出去參加社交活動,也可以邀請朋友一起玩。有事就不會一直想著手機了。說這種話沒用。學會控制自己。自製力很重要。重要時刻不玩手機是對自己和他人最起碼的尊重。如果足夠自律也是能夠控制住自己的。
⑩ 控制不住想玩手機怎麼辦
第一,認識到這個問題與意志緊密相連。這是挑戰你的意志力的時候了!
(1)意志品質之自覺性,要求你認識到過分依賴手機的危害,為自己確定改變的目標。如,一天只能在中午、晚上休息時間玩一小時手機,其他時間限於打電話、發簡訊。每個人的生活情況不同,總之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為自己確定一個可執行的目標——少用手機的目標。
(2)意志品質之果斷性,要求你迅速採取決定,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而不要想著明天再開始。有人果斷地將自己手機上一些非必要的軟體刪除或安裝一些幫助控制使用手機的綠色軟體,這似乎也有一些作用。
(3)意志品質之自製力,要求你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動作。即便是無聊時,也能遵從內心的目標,不隨意將手機拿出來。
第二,安排充實的生活。將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寫下來——在紙上白紙黑字地寫出來,並將時間表放在自己認為合適的地方;安排適當的運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讓自己生活充實,注意力從手機上分散開來。
第三,從行為上加以改進。在某些時候不帶手機、將手機關機是可以考慮的方法;在手上戴一根粗橡皮筋,當想玩手機的心理太煎熬時,用力狠狠彈自己一記也能發揮出作用。
以上,是自己嘗試的方式。如果,你發現努力之後成效甚微,則建議你求助於他人。比如,你可以請你的家人或朋友監督、提醒你,可以與幾位有相同心理需求的朋友一起制定目標共同努力。
最後,我想說,玩手機是現代的一種生活方式,偶爾玩玩也不要太自責。只要自己不要被手機控制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