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短
⑴ 過了什麼節氣 白天越來越短
過了夏至之後白天就越來越短了,因為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在北京地區,白晝時數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節氣特點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在夏至節氣期間,器物容易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⑵ 從什麼時候白天開始變短而且
地球北半部都是從「夏至」這一天開始一天比一天短。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自此,陰氣在地底每天生長,陽氣被逼而火躁,這就是溽蒸,隨陰氣逐漸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陰氣徹底鑽出地面,天氣涼爽,便是秋天了。
和「夏至」相反的則是「冬至」,冬至後天將一天比一天長:
從冬至開始,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逐漸延長,平均每天增長白晝時間為90秒以上。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 。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落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
⑶ 為什麼冬天白天時間短夏天白天時間長
冬天夏天一天的時間是一樣長的,但是冬天夜長於晝。夏天晝長於夜。所以說是夏天的白天比冬天的白天時間長。這是由於地球的公轉軌道於自轉軌道存在23.5°的傾角,太陽在地球上的直射點在一年的時間內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造成了不同半球在不同季節晝夜長短的變化。
在夏天,太陽照射的面積最大。地球自轉速度認為是勻速的情況下,每一個緯度上,受到太陽照射的弧在地球自轉角速度不便的情況下,線距離變長了,則相應運動的時間也變長。所以在同一緯度上,感覺太陽升起比較早,而落下又比較晚了。沒有模型不太好解釋啊。學過物理吧,速度相同的情況下,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但是作為圓周運動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到角速度,在角速度相同的情況下,運動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快,所以我們在同一天的時候,隨著緯度的升高,會感覺到太陽落山的時間越晚,這僅是從物理的角度上說,但情況遠比這要復雜。有些時候還要涉及到大氣折射的問題。現在你就記住以下幾個關鍵詞,黃赤交角、角速度和線速度,慢慢就會理解了。
⑷ 冬季為什麼白天越來越短
冬季白天越來越短是因為冬天的時候太陽直射南半球,北方光照范圍小。所以時間也就感覺很短,而且越往北時間越短,到了北極圈以內光照時間就為零了,也就是說沒有白天了,北極圈以內半年都是黑夜沒有白天,相對的南半球的南極圈以內半年都是白天沒有黑夜。
⑸ 為什麼冬天的晝夜時間會變短
不管南北半球 冬天都是晝短夜長
因為四季是由每日最大太陽高度角劃分的
晝夜時間變換根本原因在於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如圖是夏至圖 陰影部分是黑夜
你將每你個緯線圈假裝看成一個地方一天晝與夜的長短比例 在陰影部分中的越多 就證明那個緯線圈上的地方此時都是晝短夜長 反之則是晝長夜短 沒看懂就加我QQ
⑹ 為什麼白天長晚上短呢
這是夏至前後地球的日照圖。半個地球上的經線把地球分成了12份,而一天是24小時,那每兩條經線之間的時間差就是1小時(因為為是半個地球)。
比方說你在圖中的a處(在b處或c處也是一樣的,但不能在南半球),晨昏線與赤道交點處的晝夜是平分的,都是各有12個小時。但你看北半球,大半個北半球都在太陽照耀下,是晝半球。在a處,與晨昏線跟赤道相交的那條經線之間差了一條經線,就是差了1小時,就是說,在a處,早晨太陽是在5點升起來的,同樣的道理,晚上太陽是7點落下,所以在a處,白天共有14小時,夜晚只有10小時。
在夏至前後,越往北(緯度越高),白晝時間就越長,夜晚時間就越短。你看一下北極圈內,就能發現一天24小時,都在太陽的照耀下,沒有黑夜,只有白天。因為不管地球怎麼轉,所有的經線都在晝半球以內。這就是極晝了。
而南半球正相反。
⑺ 為什麼冬天白天時間短
冬天太陽在南回歸線所以冬天白天時間短。
夏天太陽在北回歸線,冬天太陽在南回歸線,春夏在赤道
夏天和冬天的冷熱不是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決定的,因為地球的公轉軌道幾近圓形,主要原因是太陽照射時間的長短決定的.
地球的自傳軸與圍繞太陽公轉軌道平面不是垂直的,有一個66.5度的夾角,這樣,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上不同緯度光照就有一個周期,夏季時,北半球光照時間長,南半球就是冬季,光照時間短,就有了夏至冬至兩個點,只有在春分秋分時,南北兩半球光照時間才一樣長,
具體說,在夏至,北回歸線就成為了赤道,{北回歸線是北緯23.5度線,加上自傳軸的66.5度,正好是九十度與軌道平面垂直},反之冬至時,南回歸線就成了實際上的赤道線.南半球就成為夏季.
至於夏天白天長,冬季白天短,與緯度有直接關系,越靠近兩極就越明顯,在赤道附近並不明顯,這與球面有關,在北極圈,春分開始至秋分,是永晝,沒有黑夜,反之又有半年黑夜,因為夏天太陽照得時間長。
⑻ 為什麼冬天的時候白天時間就會變短
看你的問題你應該生活在北半球...
地球是圓的 舉個例子吧
我們生活在一個鍾表上 圓形的鍾表代表的是地球
鍾表正著放 太陽假設在我們的正右邊
那麼我們在 以 12點 和6點 為軸轉動的地球的右邊的時候 能看到太陽 是白天
我們是北方的人 那麼我們生活的位置應該是 9 10 11 12 1 2 3 這邊 是上半球
冬天的時候 地球就不是在 12-6為軸轉動了大概會在11-5 或10-4 為軸轉
那麼你想想 在我們就不是在 9到3 了 我們就大概會在 8到2 或是 7到1 住了
所以在右邊的時間少了 那麼 見到太陽的時間也少了
夏天就是反過來 所以 白天就多了 ~~
⑼ 白天時間長短變化規律
白天時間長短變化規律 詳情如下:
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得南北半球夏
冬兩季晝夜長短不一。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春分和秋分為長短分界點。
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晝長夜短。並且晝在加長夜在縮短,春分晝夜長短相等,夏至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出現極晝,並且極晝范圍在擴大。南半球晝短夜長。並且夜在加長晝在縮短,春分晝夜長短相等,夏至夜最長晝最短。南極出現極夜,並且極夜范圍在擴大。
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晝長夜短。並且晝在縮短夜在加長,秋分晝夜長短相等,夏至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出現極晝,並且極晝范圍在縮小。南半球晝短夜長。並且夜在縮短晝在加長,秋分晝夜長短相等,夏至夜最長晝最短。南極出現極夜,並且極夜范圍在縮小。
3、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晝短夜長。並且晝在縮短夜在加長,秋分晝夜長短相等,冬至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出現極夜,並且極夜范圍在擴大。南半球晝長夜短。並且夜在縮短晝在加長,秋分晝夜長短相等,冬至晝最長晝最短。南極出現極晝,並且極夜范圍在擴大。
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晝短夜長。並且晝在加長夜在縮短,春分晝夜長短相等,冬至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出現極夜,並且極夜范圍在縮小。南半球晝長夜短。並且夜在加長晝在縮短,春分晝夜長短相等,冬至晝最長晝最短。南極出現極晝,並且極夜范圍在縮小。
1、由於地球在其運動中始終保持這66.5°的傾斜角繞太陽公轉,而且還北極點始終正對著北極星附近,於是造成了太陽直射點只在南北緯23.5°之間來回移動。——你可以用一個球體的東西演示琢磨,就很容易明白了。
2、夏之日(6月22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23.5°N)上,北極圈(66.5°N)以北的地區這一天24小時都被太陽照射,形成極晝。而南回歸線(23.5°S)上,南極圈(66.5°S)以南的地區這一天24小時都見不著太陽照射,形成極夜。
3、想一想:北極地區是極晝,白天時間已經是最長的24小時了,從北極圈往南不可能白天的時間再長,當然只能越往南白天時間越短;相反,南極地區是極也,夜晚時間已經是最短的0小時了,從南極圈往北不可能白天的時間再短,當然只能越往北白天時間越長。
以上回答 僅供參考
⑽ 為什麼白天的時間越來越短晚上的時間越來越長呢
冬季白晝時間短 夏季白晝時間長
黃赤交角導致
地球公轉時太陽光直射點是在不斷變化的
這就導致光線與經線並不重合 只有在重合的情況下 晝夜時間相同
春分秋分會出現晝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