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一段時間老是拉黑色大便
1. 拉黑便是怎麼回事
正常人大便的顏色一般為黃色、淺褐色或深褐色。不論大便稀稠,若表現為黑色,從淡墨汁黑到柏油棕黑,均稱為黑便。一般說來,出現黑便表明上消化道有出血的情況,我們姑且叫「真黑便」。
但有些黑便,卻不是因出血所致,如服過補血的鐵劑、治療胃病的鉍劑和活性炭末(片)、某些中葯,還有吃過動物血如羊血、豬血等。這些不是因出血引起的黑便,我們姑且稱之為「假黑便」。
如何辨別
上消化道出血後,流出的血液在食管、胃至腸道內分解出鐵,與細菌產生的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鐵而呈黑色。所以吃動物血、鐵劑後,也可出現黑便,就是這個原因。因此我們得認真分辨。
真黑便:特別在量較多時,呈亮黑色,最像鋪馬路用的瀝青,患者大多有病史,如胃痛、潰瘍病、肝硬化,或服過某些傷胃的消炎葯。患者可伴有心慌、心率快、暈倒、面色蒼白等症狀(只有重度時才出現)。但有極少數患者並無症狀,如上述發病的李季。
假黑便:黑色多呈暗灰、暗黑,除吃過動物血外,很少發亮,有服葯或吃血製品史。拉黑便的時間多在3~4天,無其他任何症狀。
真黑便意味著什麼
第一,意味著上消化道有出血。所謂上消化道是指食管到十二指腸這一段(包括胃)。下消化道出血在腸道內時間長的話,也可能產生黑便,但這種情況極少。
第二,表示出血量至少有60毫升,這已不是隱匿的事而叫顯性出血了。至於出血量究竟有多少,辨別起來不容易,特別是在黑便尚未排出時,甚至醫生也有點摸不著頭腦。一般來說,解出的黑便量越多、越稀,次數越頻繁,那麼出血量就越多。此外,有頭暈、暈倒、心跳快、血壓低、面色蒼白、手腳發涼、尿少或無尿者,說明出血量多。出血多,當然會發生貧血,不過發現貧血往往是以後的事。
就疾病而言,產生黑便最多的是潰瘍病,其次是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再次是各種胃黏膜損害出血,包括多種胃炎。在高發區或老年人,胃癌所致黑便也不少見。因此出現黑便,要查其原因,切不可等閑視之!
當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段以及胰腺和膽道等上消化道出血時,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鐵,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與硫化物結合成硫化鐵,從而使糞便呈現黑色。這種黑色大便黑而發亮,外觀性狀如同柏油,故也稱為柏油樣便除潰瘍病之外,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並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應激性潰瘍,同樣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因此,當發生黑便時,除了考慮是否為潰瘍病出血外,同樣要警惕這些疾病的存在。
識別「假黑便」
有些時候,無論是上消化道、下消化道還是呼吸道都沒有出血發生,而大便的顏色卻變成黑色。出現「假黑便」的原因主要與進食某些食物和葯物有關。例如,進食了豬血、羊血或雞、鵝、鴨血,或大量的牛肉、豬肝後,動物血中的鐵同樣可以在人體腸道內形成黑色的硫化鐵,使大便的顏色變黑。還有一些食物,僅是自身或其代謝產物所帶的顏色為黑色,也可使大便的顏色變黑,如大量進食楊梅果醬、桑葚果醬,都有可能使大便的顏色變黑。
別讓「假黑便」掩蓋了真出血
一位患者,經常吃豬血排出黑色大便,當自己的黑便實際是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腸潰瘍,潰瘍出血,嚴重貧血,並導致失血性休克」時,不能自知,還認為是吃豬血的緣固,耽誤了疾病的治療。
因此當發現大便變黑時,一定要認真分辨,既不要緊張慌亂,也不能麻痹大意。真正由出血引起的黑便,一般有原發病的病史(如胃痛、潰瘍病、肝硬化等)和相應疾病的症狀,而且隨著出血量的增加,機體可能出現頭暈、無力、口渴、心慌、心率加快、面色蒼白甚至暈倒等失血症狀;而「假黑便」往往有特殊的進食史,即在服用可致大便黑色的葯物或食用動物血製品後發生,也不會伴發其他任何不適症狀。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確定黑便的真假,還是到早點到醫院檢查為好。
2. 拉黑色的屎是怎麼回事
一、大便黑色的非病理性原因
1.大便黑色可能與飲食有關
近期進食某些食物如動物血、大量牛肉、動物肝臟、楊梅及桑葚果醬等食物後,其富含的鐵可與人體腸道內的硫化物結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鐵,進而可引起黑色大便;
2.大便黑色可能與葯物有關
近期服用某些葯物如補血的鐵劑、治療胃病的鉍劑、某些中葯等葯物可引起黑色大便。
溫馨提示
這些原因導致的黑色大便問題並不嚴重,只需要暫停食用這些食物或者葯物就能夠輕松的擺脫這一問題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停止了相關的行為之後,大便呈現黑色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的話,那就應該考慮病理性原因了。
二、大便黑色的病理性原因
消化道疾病,為便血最常見原因,包括食管靜脈曲張、食管異物、潰瘍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腸套疊、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絞窄性腸梗阻、美克耳憩窒、腸息肉、肛裂等。
血液疾病,新生兒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過敏性紫癜等。
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傷寒等,新生兒吞入母親產道血或乳頭破裂的血,鼻、咽、齒齦出血的吞入等。
3. 我最近每天拉黑屎,是怎麼回事
大便黑色,大便乾燥需要注意飲食調理,平時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及纖維素食物,應通過食療來調理,每天早晚各1包穀益舒常清茶葯食同源,禁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預防便秘也需要注意平常的飲食,飲食一定要合理的搭配,一定要保持清淡一些,避免吃太多油膩的東西,尤其是一些油炸或火烤的食物是不可以多吃的,因為這類的東西很容易造成人們出現上火的症狀,要是上火的話便會很容易引起便秘的出現,所以飲食一定要多吃點清火類的食物比較好,一些熱性的水果也不好多吃,比如:荔枝、榴槤、桂圓等等。
4. 拉黑色大便怎麼回事
常見的易引起大便顏色發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消化道疾病:為便血最常見原因,包括食管靜脈曲張、食管異物、潰瘍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腸套疊、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絞窄性腸梗阻、美克耳憩窒、腸息肉、肛裂等。 2、血液疾病:新生兒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過敏性紫癜等。 3、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傷寒等,新生兒吞入母親產道血或乳頭破裂的血,鼻、咽、齒齦出血的吞入等。 4、食物的影響:某些食物也可引起大便顏色的變化,有時容易與便血混淆。如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紅柿後可以使大便顏色變紅,貧血小兒服用鐵劑後大便可發黑,食用了動物的血、肝和較多的肉類或服用鐵劑、碳劑後,大便顏色也可發黑。大便呈黑色就是健康的警鍾
5. 大便發黑是怎麼回事
1、食物導致
會使大便變黑的食物有動物血(鴨血、豬血等)、動物肝臟、黑紫色的食品(黑木耳、紫薯、桑葚等),部分葯物(鐵劑、鉍劑、部分中葯)。如果發現大便變黑與進食這些東西在時間上有相關性,且身體無不適,可以暫時觀察,停止進食相關食物,如果大便顏色恢復正常,則不用擔心。
2、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量超過50ml,即可出現黑便。之所以出血會變黑,是因為血在消化道停留時間較長,紅細胞被破壞,血紅蛋白在胃酸作用下,在與腸道內硫化物結合後,使得大便變成黑色。
3、葯物
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等)、抗凝葯物(華法林等),解熱止痛葯(臨床上成為非甾體類抗炎葯)均有可能導致黑便。此時需要權衡出血量和既往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停用上述葯物,以及停用的時間。
其它顏色的大便
1、紅色
大便表面附著紅色或者便後滴血,應考慮痔瘡、肛裂及直腸癌的可能。直腸癌與前兩種疾病的區分需觀察大便的粗細,如果大便明顯變細,患直腸癌的可能性較大。如大便呈糊狀,且大便里混合著紅色,應考慮是否患急性出血性腸炎。
2、果醬色
大便果醬色伴有惡臭,多為寄生蟲病,是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症狀,建議去正規醫院就診,做大便常規化驗,並找阿米巴原蟲,明確診斷後及時治療。
3、灰白色
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白陶土樣」,伴皮膚發黃,可能是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排出黑便,真的是健康出問題了嗎?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一定要察言觀色!這樣的大便竟然是惡癌
6. 最近怎麼拉的便便是黑色的
大便發黑的原因:
1.假如在前一天進食過不少動物的肝臟、血,像牛血、豬血、豬肝等,大便發黑與這些食物有關,因此不用去理會。
2.連續服用一些葯物,也會對大便的顏色造成一定的影響,常見的有硫酸亞鐵、枸櫞酸鉍鉀等。只要停止服用一段時間,大便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3.如果大便的顏色像柏油一樣,不僅黑,而且還發亮,這就提示是病理性黑便,多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所造成的,應當立即去醫院做胃鏡進行確診。
4.一旦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血壓、呼吸、心率等,隨時採取對應措施,防止因為出血量大造成休克。
5.採取葯物止血或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同時積極准備血源,為患者補充血容量。
6.倘若出血量大,經保守治療無效者,應當立即實施手術,以挽救病人生命。
7. 拉的便便是黑色的是怎麼回事
如果大便的顏色只是偶爾發現黑色的情況下,那麼我們可能不需要太過在意,因為如果我們吃了一些帶有黑色素的食物就有可能使大便變成黑色,但是如果長期呈現黑色狀態的話就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一些嚴重的腸道類型的疾病,我建議大家應該到附近的醫院去做一下相應的檢測,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合理的治療或緩解,並且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的用葯,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千萬不要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去葯店買一些認為可以使用的葯物,這樣很有可能會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想要很好的預防腸道類型的疾病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保持合理的運動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加速心跳,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功能,對於預防多種疾病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而且運動還可以促進我們的腸道蠕動,腸道蠕動被加強之後,腸道的毒素就會快速的排出身體之外,對於保護腸道是非常有好處的。
8. 最近拉黑屎是怎麼回事
內熱,身體濕熱,建議多運動,吃點水果
9. 最近老拉黑色大便,為什麼黑色大便怎麼引起的啤酒肚怎麼減
首先要行大便潛血化驗,確診是否消化道出血。
所有的胃腸道出血都會引起黑便嗎?不一定。一般來說是否出現黑便,取決於出血的部位、量的多少及血液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的長短。如痔、肛裂均表現為大便帶鮮血;大腸息肉、直腸癌腫、結腸癌腫,均由於位置靠近肛門、出血量較少,通常表現為便中帶血,或膿血便,一般不出現黑便。出血量的多少是決定是否出現黑便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認為每日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就可引起黑便。是因為只有足夠量的血液被破壞,才能形成一定量的硫化鐵,否則大便就不會被染成黑便。另一個決定因素是血液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應足夠長。例如即使是小腸上段的出血,若腸道蠕動過快,血液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較短,排出的大便仍然可以是暗紅色,若出血量很大,大便可呈鮮紅色。相反,若老年人患有便秘,即使是結腸的出血,由於血液在腸內存留的時間長,有足夠的時間使血液被破壞,從而形成足夠量硫化鐵,使大便變黑。上消化道出血時因胃酸能夠加速血液破壞,血液還要經過小腸和大腸,在腸道內存留較長的時間,所以說出現黑便時往往考慮出血的部位在上消化道。
典型的黑便是粘稠而有光澤的糊狀便,頗似熔化的瀝青,醫學上形象地稱為柏油樣便。
大便呈現黑色不一定就是胃腸道出血。首先應和鼻衄、拔牙吞下血液或進食禽畜血液引起黑便者相區別。另外,口服鐵劑、骨炭、鉍劑等均可出現黑色糞便,但這種情況引起的黑便,不具有「柏油樣便」的特徵,沒有光澤,也不粘稠,潛血試驗為陰性。
黑色,表明你的消化道出了問題。特別是出現了黑便,很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引起。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顏色比較深,發黑,並與大便相混,醫學上稱為柏油便。上消化道一般常見的出血部位有: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食道癌、賁門癌、胃癌、癌(腺)體破壞出血、膽道出血等。血量有多有少。便血的特點是顏色發黑,因為紅血球被消化液所破壞,如胃液、十二指腸液、膽汁、胰液等液體破壞、分解,變成了非血球的有機物質。它們再與被消化的食物相混,進入小腸及結腸被消化吸收。血與食物殘渣相混成為大便,排出體外,這樣的大使就成為黑色的了。
長期的便血導致貧血,人體抵抗力下降,必須盡快查出病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