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飛越海峽中線
❶ 為什麼我國會選擇在2021年3月31號飛躍所謂的「海峽中線」
因為我方不承認所謂「海峽中線」,當它不存在。所以日常訓練時不會太顧及「海峽中線」的存在。所以經常越過中線。
❷ 我國戰艦為什麼不走台灣海峽進入南海
不能!!
非領海海峽
非領海海峽中的非領海部分實現自由通行制度。自由通行制度是指船舶和飛機在海峽內的非領海部分享有航行和飛躍的自由。必須指出的是,海峽寬度雖然超過領海寬度但不足400海里的海峽,其水域一般是沿岸國的專屬經濟區,其海底也是沿岸國的大陸架。因此,海峽沿岸國有權制定並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適用於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法律和規章。通過該海峽的船舶和飛機應在遵守國際法和海峽沿岸國有關法律和規章的前提下,行使航行和飛越的自由。
位於我國福建省東部海岸和台灣省西海岸之間的台灣海峽,長約200海里、寬為70>221海里。在該海峽的東南部有一組由大小64個島嶼組成的澎湖列島:它將台灣海峽分為東西兩個水道,其中西水道是通過台灣海峽的主航道,而東水道被稱為澎湖水道。台灣海峽的寬度遠遠超過24海里,在屬於我國兩岸的領海以外有相當寬的公海水域,其地理位置和多國船舶長期航行的事實表明,這部分水域屬於非領海海峽。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各國船舶包括軍用艦艇和飛機在台灣海峽內的非領海部分享有航行和飛越自由。而澎湖水道的寬度不足24海里,因此是我國的領海海峽,具有領海海峽的法律地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1975年,我國與日本政府締結中日漁業協定時,將作戰海區的界限從北緯290以南移到北緯270以南,並再次重申了外國船舶進入這一海域所發生的後果將由該船自己負責的立場。現在軍事作戰區仍然繼續有效。
❸ 中國目前在對台灣有何優勢
經濟優勢 大陸很明顯 資源優勢 科技優勢 軍事優勢 經濟優勢 我國經濟10年來的平均增長 均在10%左右 即使經濟發展持平一年兩年對國內也不會造成 過大的影響 而現在的台灣經濟開始越來越依賴大陸了 這樣發展下去 用不了20年 我們就能力對台灣的經濟實行制裁 迫使他坐到談判桌上來 資源優勢 大陸戰略資源非常豐富 這個就不用一一列舉了 而台灣的戰略資源全部依賴進口 戰時對台灣施行 航運封鎖 使台灣島內資源枯竭 逼迫他不得不談判 ---------不過航運封鎖 現階段不可行 現階段海軍還沒有內力 控制 馬六甲 和巴士海峽 只能控制 台灣海峽 如果戰時劃定禁航區 使用潛艇封鎖台灣島港口 需要很大的人力 物力 和經濟的支持 而且封鎖時間至少要6個月 (台灣島內的糧食 以及石油鋼鐵等戰略資源的儲備量 均可使用半年以上) 這樣反而給了台灣戰備時間 他可以期待外部勢力的介入 .如果封鎖不行在實施進攻會很麻煩 科技優勢 我國 在航空 航天 船舶製造 激光 電子科技 能源 醫療救援 對台灣都有絕對的優勢 其中也不乏世界先進水平 軍事優勢 大陸現有正規軍230萬 武警80萬 而台灣兵力不到40萬 當然 台海我們不能把全部的軍隊都壓上. 空中優勢 台灣目前現有F-16戰斗機 140多架 DIF 160架左右 幻影2000-5 有56架 共有360架左右的三代戰斗機 我國大陸在東南沿海的第三代戰斗機有200多架 占國三代以上戰斗機的一半 看上去台灣 數量占優 但是都是輕型戰斗機 而我軍在東南沿海部署的三代戰斗機 均為重型戰斗機 我軍佔有一定的空中優勢 況且戰時將迅速集結更多是戰斗機 在2015年我國空軍的三代 三代半戰斗機數量將達到1000架 將掌握絕對的空中優勢. 防空優勢 我國在東南沿海集中了我國最精銳的防空部隊 組成完善的 高中低 超低空的 4層防空網 我國的遠程防空探測雷達 可探測到台灣島 內20-30公里 防空導彈可在敵機到達台灣海峽中線時進行攻擊 台灣島內有同樣完善的防空體系 主體是美製的 "愛國者"II 負責中高空目標的攔截 中低空 為老式的美製"霍克" 和台灣自產的"天劍"系列 低空超低空 為 美製 "復仇者"機動防空系統 單兵的毒刺 以及高炮 . 其"愛國者"系統多集中在島西岸 很容易遭到我二炮 和遠程火箭兵的攻擊 .而且數量少發射架不到 10部 導彈不到200枚 我空軍防區外攻擊武器 雖然趕不上美國先進但數量多 (我軍稱為飛航式導彈)射程多在200公里以上可有轟-6攜帶 在戰斗機護航下 在到台灣海峽中線前 發射 而台灣的戰斗機 無防區外發射武器 現在台灣搞出的所謂"萬劍彈"(台灣稱是防區外攻擊彈葯)射程400公里 但重量只有數百公斤 一架F16可攜帶4枚IDF可攜帶兩枚 一枚"萬劍彈"所攜帶的子彈葯 可覆蓋兩個標准足球場 如果真是能覆蓋兩個足球場 其子彈葯的攜帶量將佔用彈重的一半 在加上導航定位系統和 火箭發動機 真不知道"萬劍彈"能飛多遠!! 海軍水面艦艇優勢 我國海軍水面艦艇的攻擊半徑已經達到了260公里 基本為台灣水面艦只的2倍 而且捆饒我海軍的防空問題 基本得到了解決 已經形成了 遠中近末端 高中低超低空 4層防空網 況且台海戰爭是近海作戰對海軍的要求就 是海上封鎖 登陸時的艦炮火力支援 不會出現有規模的海戰 台灣的海軍艦艇 在空襲中將是重點的打擊目標 兩輪空襲後 沒幾艘能出來作戰了.水下優勢 這個我軍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我軍現役常規艦艇 有30多艘攻擊核潛艇有5艘 而且我國封存了大批的老式R級 和未經過現代化改裝的 033和035型常規潛艇 而台灣只有4艘 而且只有兩艘80年代中期的 旗魚級具備戰斗能力 另外兩艘已經服役快50年了 已經快散架了 只能是作為訓練艇使用 不過旗魚級仍然不可忽視 在90年代中期的北約聯合軍事演習中 旗魚級曾成功的擺脫了 羅衫基 級的追蹤將靶艦擊沉.導彈優勢 台灣自稱已經試射成功了射程1000公里的巡航導彈 外型類似於戰斧 可能得到了美國的技術支援 即使等到美國是技術支援 也只能是達到戰斧 初期型號的性能 (美國人不回傻到把先進的新戰斧 的技術給台灣的 他知道在台灣的 大陸情報人員是很牛B的.)在飛過海峽中心線後 我空軍戰斗機即可對其實施空中攔截 雖然巡航導彈飛行高度低 很容易躲開防空雷達的眼睛 但亞音速的飛行目標 可很容易被中空巡邏的預警機發現 況且在空襲時導彈發射陣地是否會倖免遇難 還很難說 導彈發射陣地 可是在第一撥空襲中重點打擊目標之一.中國被西方人稱為導彈王國 第二炮兵 列裝的導彈 型號多 數量龐大 切精度高 我國已經將彈道導彈的彈頭變軌飛行 技術應用到了戰術導彈上完全可以躲避台灣防空網 具報道國產的紅鳥III型巡航導彈的射程 有2000多公里 完全可以在內陸深處發射攻擊全島. 地面優勢 在 我軍在登陸前 肯定會掌握完全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首批搶灘部隊我軍可以組織3個海軍陸戰師 5萬人的登陸部隊 登陸6-8小時前我軍會向登陸灘頭 後方投放大量的空降兵 來牽制增援部隊 我軍空降部隊 裝備有大量的 空降步兵戰車 突擊車 而且新型空降107MM火箭炮已經開始服役 所以說空降部隊有很強的攻擊火力 搶灘部隊 有強大的海軍和遠程火箭兵的 炮火支援 登陸時 有空軍攻擊機配合 陸航武裝直升機的近距離火力支援 搶灘部隊也裝備有大量的兩棲坦克 和 裝甲車 不會出現像諾曼底登陸的那樣 傷亡1萬多人的慘劇 台獨只有死路一條 沒其他的路可以走 我國政府已經表示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戰爭中 任何企圖干涉的外部軍事勢力都將被視為侵略!!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 一目☆瞭然)
❹ 上海自貿區臨海新片區今日揭牌,我國政府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結點公布此消息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8月20日就揭牌了,並不是今天(9月2日)。
選擇在這個時間結點公布此消息
,好像也不是計算好的,那隻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
❺ 廈門飛台北為什麼不直飛要飛到潮州在經台灣海峽飛到台北呢
民航客機不是按兩點之間最近的直線飛行的,民航客機有專門的航路。而且因為兩岸歷史原因,台灣不願意開放直飛航路,在台海中線設立了4個禁飛區,禁止兩岸直飛客機飛越。
❻ 台灣海峽到底是不是中國內海為什麼
是。
原因如下: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的專訪,談及所謂「海峽中線」問題。徐博東指出,大陸方面從來不承認所謂的「海峽中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方面一般不輕易越過海峽中線,但決不會承認這條線。徐博東說,「海峽中線」的說法是美國和台灣方面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出的概念,如果大陸方面承認這個概念,等於是承認「海峽兩岸,一邊一國」、「劃峽而治」。
(6)為什麼我國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飛越海峽中線擴展閱讀:
台灣海峽是我國最大的海峽,是福建和台灣之間連接東海和南海的海峽。北起台北縣富貴角到平潭島連線,南至漳州東山島到鵝鑾鼻連線,面積約有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0米。台灣海峽屬於東海大陸架淺海,在中生代還是華夏大陸的一部分,第四紀冰期經過多次海陸變遷形成如今的海峽地形。
台灣海峽處於寒暖流的交匯處,海水交換暢通,魚蝦種類豐富,尤其盛產鯕魚、鮪魚和鯊魚。而且底部富集油氣資源,面積有兩萬平方公里,鈦鐵、磁鐵和金紅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
❼ 誰承認分裂中國的海峽中線
所謂「海峽中線」,是當年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和美國簽訂的一個協議。它的存在是台灣與美國兩方默契,與大陸沒有任何關系,大陸根本就不承認民進黨當局當局單方面宣示的所謂「海峽中線」。
當年美國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及美軍執行《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協防颱灣期間,基於台海防衛作戰之需要,衡量台灣海峽甚為狹窄,作戰縱深不足,而在其主導下所推出的一條「假想界線」。
美軍基於控制沖突規模等考慮,要求台軍戰機、艦艇必須在「海峽中線」以東運行,否則就得不到美軍安全保障。
由於對該「海峽中線」進行圖上作業的是美軍太平洋總部一位名為戴維斯的低級幕僚軍官,故台灣「海峽中線」又稱「戴維斯線」。然而,從海洋法的觀點而論,「海峽中線」的位置是在中國的專屬經濟海域,海峽中僅剩狹窄的專屬經濟海域。
故即使「海峽中線」是一條均分台灣海峽水域的界線,也絕非所謂的「等距中線」。因為「等距中線」是兩個國家的專屬經濟海域重疊時,所採取的一種劃界模式,並不適用於屬於中國內海的台灣海峽。
(7)為什麼我國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飛越海峽中線擴展閱讀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兩國建交,而建交的三個條件是「斷交」、「廢約」及「撤軍」。既然《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已經廢除,美國軍隊也已經從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中國領土——台灣地區撤走。
由《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和美軍駐台而衍生的所謂「海峽中線」,也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繼續存在的依據及意義。
而在大陸方面,即使是在中美建交之前,也從來沒有承認過此一所謂的「海峽中線」,大陸方面一再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而台灣海峽屬於「中國內水」,並無國際法所稱的「畫界問題」,所謂「海峽中線」完全沒有法律約束力。
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方面一般不輕易越過海峽中線,但絕不會承認這條線。如果大陸方面承認這個概念,等於是承認「海峽兩岸,一邊一國」、「劃峽而治」。如今《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已經廢除,就更是根本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
既然所謂「海峽中線」是美國佬「生安白做」出來的,因而解放軍「無視」它的動作,針對美國佬的成分更多與台灣當局。實際上,就連老美自己,也經常打著所謂「國際航行權」的旗號,在台灣海峽穿行。
並在駛近我國南海諸島,因而解放軍軍機穿越所謂「海峽中線」,也不過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且,也是對美國在《台灣旅行法》基礎上,還要制定《台灣保護法》,以及大搞超逾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活動,並違背《八七一公報》,向台灣當局進行軍售,對台海和平構成威脅的警告。
台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說,中國外交部否認「海峽中線」的存在,等同摧毀台海現狀。不要說,北京本來就不承認所謂的「海峽中線」,即使是站在台灣當局的立場,反而是自己「摧毀台海現狀」。
包括要推動「修憲」,大搞「法理台獨」,也包括縱容「獨派」團體發起「台灣正名公投」等改變台灣現狀的行為。當然,更包括吳釗燮的直接下屬蕭美琴自稱為「駐美大使」。
可以想見,民進黨當局倘若是繼續沿著「摧毀台海現狀」的邪路滑下去,上演「蔡英文訪美」甚至是「尋求台美建交」等鬧劇,解放軍的反應那就不止是突破所謂的「海峽中線」,而是直接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用非和平方式實行國家的完全統一了。
❽ 中國空軍68年來首次飛越對馬海峽釋放出哪些信息
中國空軍繼上周首次提出「繞島巡航」概念後,今天下午再度公布重磅消息:中國空軍成立68年來首次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
這則消息,釋放了哪些重要信息點?
事實上,日本海是公海,並非「日本的海」,中國古代稱之為「鯨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其東部的邊界由北起為庫頁島、日本列島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邊的邊界是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南部的邊界是朝鮮半島。除日本海外,其他亞洲海域的便稱(即不是主權名稱)系列還有朝鮮海峽、新加坡海峽(周圍三國所有的)、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等。
而據察時局了解,中國空軍在練兵備戰中,此前曾警巡東海、戰巡南海、飛向遠海。此次在實戰化軍事訓練上,則堪稱是「飛了過去沒有飛過的航線,到了過去沒有到過的區域,在常態中常備」。
防空識別區≠領空:
系一國應防空需要單方面劃設
察時局也關注到,今日稍早,韓聯社突然發布消息稱,5架中國軍機今天一度飛入韓國「防空識別區」,韓國緊急出動F-15K和KF-16戰機編隊應對。
但據察時局了解,「防空識別區」並不是一個國家的領空,只是所在國家為了防 空需要單方面劃設的空域,目的在於為軍方及早發現、識別和實施攔截行動提供條件。在本國領空之外的公共空域劃定防空識別區,是擴大預警空間、保證攔截時間的通行做法。
公開消息顯示,18日當天赴日本海遠洋訓練的空軍航空兵部隊,師長、旅長、團長飛在第一梯隊。空軍轟-6K機長田寧大校和空軍轟-6K機長陳亮上校都參與了此次遠洋訓練。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田寧還曾和「王牌飛行員」劉銳帶領轟-6K飛行員多次飛赴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在遠海遠洋訓練中檢驗提升飛行員海上實戰能力。
而對今天的首次飛越對馬海峽,空軍轟-6K機長陳亮上校表示,從2015年首次飛到西太平洋,到現在每月多次遠洋訓練,越飛越遠,越飛越深,越飛越有底氣。無論訓練環境多麼復雜,訓練區域多麼陌生,飛行員們都勇往直前,一直保持臨戰的思想、迎戰的姿態、實戰的標准,提升了備戰打仗、能打勝仗的本領。
❾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為什麼遼寧號不敢穿越海峽中線
兩岸為防止擦槍走火,對於軍用艦船、航空器無害通過台灣海峽,是有協議和默契的。
❿ 為什麼飛機從我國到美國,不直接往東飛
首先需要了解下國際航線規劃的考慮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航線規劃需要符合國際航空管制。其次,航線規劃要考慮經濟性。即航空公司應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壓縮成本,進而獲取利潤。基於這點,航線在規劃的時候也應該遵循就近原則,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燃油的消耗並節約時間。最後,航線的規劃要考慮安全性。即考慮到全球每個地區的氣候環境不一樣,航線在規劃的時候應盡量選擇氣候穩定、可視度高的空域范圍。
綜上所述,飛往美國向北飛和向東飛都是一樣的,但從經濟、時間和安全的角度考慮,當然選擇向北飛更合適,即省油又省時間,何況能在旅行過程中欣賞下北極的美景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