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秋分時間為什麼吃湯圓

秋分時間為什麼吃湯圓

發布時間: 2022-01-26 08:35:33

① 元宵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相傳漢武帝的一個大臣東方朔,在一年冬天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其原因。原來,這宮女叫元宵,家裡有父母和一個妹妹,自從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跟家人相見,每年到了春節,就特別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深感同情,就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很多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結果,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城裡引起了很大恐慌。紛紛問他解災的辦法。東方朔說:「正月十五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扔下一張紅帖而去。人們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紅帖一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東方朔。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一個叫元宵的宮女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弄得好像滿城大火,就可以瞞過玉帝了。同時,通知城外的老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就傳旨照東方朔的方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長安城裡張燈結綵,到處都掛起了燈火。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從此,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這就是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② 二十四節氣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葯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③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這個習俗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元宵節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個節日,這個節日大概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到了明清時期,元宵節已經和春節還有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了。元宵節又被人們稱之為“燈節”或者是“上元節”,距今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在元宵節的那一天我們都會吃湯圓,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為什麼要吃湯圓,這裡面其實是有一個故事的。

其實對於我們現在的人來說,都知道在正月十五這天要吃元宵,在全國各地都會有這樣子的風俗。在元宵節的那一天,我們除了要吃元宵以外還會去鬧元宵,所謂的鬧元宵就是指熱熱鬧鬧歡歡樂樂的過完元宵節這一天,這個其實也算是一種放鬆式的休閑活動。當然了,人們在這一天也會進行祈禱,祈禱在新的一年當中能夠五穀豐登,能夠風調雨順,這也是代表著廣大的勞動人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寄託。

④ 冬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⑤ 什麼時候吃湯圓

元宵在中午吃最好。這個時候人體的胃腸功能最強,也有充分的時間來消化元宵里過多的熱量。很多糖尿病人對無糖元宵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實,無糖並不意味著低熱量,也不意味著低血糖反應。

因為元宵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於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裡面沒有糖不等於少放油,那麼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於控制血脂。即使是在元宵佳節,吃元宵也就兩三個意思一下即可。

⑥ 元宵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元宵節吃湯圓的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團」或「圓子」「團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⑦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由來是

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天天打豬草,夜夜鬧花燈」。「東也是燈,西也是燈,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這是傳統黃梅戲《夫妻觀燈》里的唱詞。

幾位參加「游黃山,看黃梅」雅稱「二黃」旅遊活動的西方遊客聽罷興起,便決意再來一次「中國元宵觀燈游」,這才驚嘆:「中國正月十五燈節比咱的狂歡節還要熱鬧」!於是興趣倍增,刨根問底探元宵。


中國人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是頗為考究的,這里的「元」指的是農歷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這里的「宵」指的是宵夜。

元宵節」便被嚴格界定為農歷正月十五夜間的節日了,張燈、舞燈、觀燈、賞燈以及一切與燈有關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也是它特定的節目內容。


元宵節的由來,雖可遠溯西漢時期,然而最為盛行時卻要數唐代了。

從《太平御覽》中「正月十五日,漢家祀太乙,以昏時到明」的記載來看,元宵節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禮法演變而來的節日,是佛教習俗和道教傳統相結合的產物。

正式為其命名並詔令每年此日舉國張燈慶賀的,是漢文帝劉恆,到漢武帝時,元宵節則被列為全國重大節日了,從此代代相襲至今。

⑧ 秋分為什麼吃餃子 會吃什麼傳統食物

「秋分到,蛋兒俏」。每年的秋分節氣,民間也有「豎蛋」的習俗,很多地方都要在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游戲或比賽。「豎蛋」後當然少不了吃蛋,雞蛋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少量歐米伽3脂肪酸,大量卵磷脂、葉黃素等保健成分。秋分吃蛋,益處多多。
秋分這一天,有些地方民間有吃湯圓的習俗,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升陽健脾。農民朋友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⑨ 秋分時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秋分節氣傳統習俗:吃湯圓和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像和願望。
粘雀嘴兒是煮好十多隻實心的湯圓,放在盤子里晾著。從竹林里砍來帶葉的竹子,各家的孩童把一隻只湯圓戳在竹竿的頂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希望糯米做的湯圓,能粘住偷食的雀兒的嘴巴,讓它受個教訓,今後不再敢來。

熱點內容
為什麼指甲蓋里出現臟東西 發布:2024-12-27 17:48:00 瀏覽:947
淘寶心級為什麼和別人查的不一樣 發布:2024-12-27 17:38:35 瀏覽:27
為什麼學生做核酸檢測不一樣 發布:2024-12-27 17:18:16 瀏覽:528
為什麼晚上老是反復發燒 發布:2024-12-27 17:17:37 瀏覽:688
為什麼淘寶不能幫我付款 發布:2024-12-27 17:10:49 瀏覽:193
卸載軟體為什麼會出現移出 發布:2024-12-27 17:10:47 瀏覽:919
為什麼交友軟體都是女生做廣告 發布:2024-12-27 16:47:36 瀏覽:891
中年女人為什麼老是說累 發布:2024-12-27 16:46:17 瀏覽:879
為什麼人開槍總找不到人 發布:2024-12-27 16:34:22 瀏覽:952
為什麼淘寶不是黑白 發布:2024-12-27 16:06:21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