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三方核查時間為什麼很久
① 手術安全核查表 如何填寫
1、麻醉實施前:由麻醉醫師主持並負責按《手術安全核查表》中內容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病案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手術部位與標示、麻醉安全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准備、靜脈通道建立、患者過敏史、抗菌葯物皮試結果、感染性疾病篩查結果、術前備血情況、假體、體內植入物、影像學資料等其他內容,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確認簽字。
2、手術開始前:由手術醫師主持並負責按《手術安全核查表》中內容依次核對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示,並確認風險預警等內容;手術物品准備情況的核查由手術室護士執行並向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報告。核查結果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共同確認簽字。
3、手術結束後巡迴護士負責對手術患者術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進行及時清點核查,手術巡迴護士和手術器械護士共同核查簽字並完成《手術清點記錄》。手術清點記錄一式兩份,一份手術室留檔,一份歸入病歷。手術清點記錄內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歷號(或病案號)、手術日期、手術名稱、術中所用各種器械和敷料數量的清點核對、簽名等。
4、患者離開手術室前:由手術室護士主持並負責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核查結果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共同確認簽字。
5、手術完成後由手術醫師負責對手術切口清潔程度的評估、麻醉醫師對麻醉分級的評估和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持續時間的評估,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共同完成《手術風險評估表》。
② 護理的三查八對
護理的三查八對制度的內容:
三查:治療前查;治療中查;治療後查;
八對:床號、姓名(包括性別、年齡)、葯名、規格(濃度)、劑量(數量)、用法、時間、有效期(批號)。
一注意:注意用葯後的反應
三、護理三查八對制度的要求:
(一)、醫囑查對制度
1、開具醫囑、處方或者各種申請單、治療單、手術單等醫療文件,應查對病員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門診號)以及相關信息資料,加以核實。
2、處理醫囑時,應查對醫囑是否符合書寫規范,並在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
3、各班應查對醫囑。輸入電腦或處理醫囑者、查對者均需簽全名,每日必須總查對醫囑一次,並有記錄(尚未取消醫囑本的,每班查對新醫囑,每周總查對一次)。
4、對有疑問的醫囑,應查清後執行。
(二)、服葯、注射、輸液查對制度
1、服葯、注射、輸液須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門診輸液病人必須做到接葯、化葯、輸液三簽名;住院部輸液必須做到化葯、輸液雙簽名;輸液、換瓶時認真查對無誤後,簽上時間和姓名。
2、備葯前要檢查葯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失效。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3、備葯後必須經第二人核對後方可執行。配葯時應注意配伍禁忌。
4、凡需做過敏試驗的葯物,在試驗前,應詳細詢問過敏史。試驗結果應由執行者和復查者雙簽名。陰性者方可使用。
5、發葯和注射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清,核對無誤後執行。
(三)、手術查對制度:
1、麻醉實施前:由麻醉醫師按《手術安全核查表》中內容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手術部位與標示、麻醉安全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准備、靜脈通道建立、患者過敏史、抗菌葯物皮試結果、感染性疾病篩查結果、術前備血情況、假體、體內植入物、影像學資料等其他內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確認。
2、手術開始前: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示,並確認風險預警等內容。手術物品准備情況的核查由手術室護士執行並向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報告。
3、患者離開手術室前: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
4、三方核查人確認後分別簽名。
5、手術安全核查必須按照上述步驟依次進行,每一步核查無誤後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寫表格。
6、術中用葯的核查:由手術醫師或麻醉醫師根據情況需要下達醫囑並做好相應記錄,由手術室護士負責核查。
7、手術科室、麻醉科與手術室負責人是本科室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與持續改進管理工作的主要責任人。
8、《手術安全核查表》應歸入病案中保管。
XXX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①、六查十二對:
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時查(2)患者入手術間時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膚前查(5)開刀時查(6)關閉體腔前後查。
十二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間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帶物品葯品、葯物過敏史及有無特殊感染、手術所用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數量是否符合。
②、手術取下標本,巡迴護士與手術者核對無誤後方可與病理檢驗單一並送檢。
③、手術標本送檢過程中各環節嚴格交接查對,並雙方簽字。
8、供應室查對制度
①、回收器械物品時:查對名稱、數量,初步處理情況,器物完好程度。
②、清洗消毒時:查對消毒液的有效濃度及配製濃度;浸泡消毒時間、沒洗前殘余消毒液是否沖洗干凈。
③、包裝時:查對器械敷料的名稱、數量、質量、濕度。
④、滅菌前:查對器械敷料包裝規格是否符合要求,裝放方法是否正確;滅菌器各種儀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標准要求。
⑤、滅菌後:查試驗包化學指示卡是否變色、有無濕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滅菌時進行生物學監測。
⑥、發放各類滅菌物品時:查對名稱、數量、外觀質量、滅菌標識等。
⑦、隨時查供應室備用的各種診療包是否在有效期內及保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
⑧、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要查對批批檢驗報告單,並進行抽樣檢查。
⑨、及時對護理缺陷進行分析,查找原因並改進。
③ 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內容
法律分析:(一)麻醉實施前:三方按《手術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情況、手術部位與標識、麻醉安全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准備、靜脈通道建立情況、患者過敏史、抗菌葯物皮試結果、術前備血情況、假體、體內植入物、影像學資料等內容。(二)手術開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識,並確認風險預警等內容。手術物品准備情況的核查由手術室護士執行並向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報告。(三)患者離開手術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葯、輸血的核查,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四)三方確認後分別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上簽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第二十六條 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者其家屬介紹病情,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醫師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應當經醫院批准並徵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屬同意
④ 手術三方核查是哪三方
法律分析:三方是指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辦公廳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術安全核查是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的工作。
⑤ 手術過程中,必須主刀醫生到手術間了麻醉師才可以開始麻醉嗎
看醫院的具體規定。但是手術開始前要對病人進行三方核查,所謂三方,就是麻醉醫生(不是麻醉師)、外科醫生和手術室護士,核對患者身份、手術部位、類型等等信息,所以,手術麻醉前,外科醫生是一定要到場的,但這個外科醫生可以不是主刀醫生,也可以是手術助手或者台下的守護醫生。
目前國內並沒有對相關內容進行立法,但是在國外,在手術開始前的Time Out是一定要認真做的,這個Time Out里就包括手術主刀醫生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進行最後的確認,所以在手術開始切皮之前,主刀醫生是一定要在場的。而在中國,因為特殊的國情,很多時候主刀醫生上台後只是做最關鍵的步驟。
⑥ 局麻手術怎樣實施三方核查,一些小手術還要寫手術護理記錄單嗎沒麻醉師兩方核查可以嗎
局麻手術怎樣實施三方核查?由麻醉的當班醫生、術者和台下巡迴護士三者一起共同核查。
一些小手術還要寫手術護理記錄單嗎?是手術就要寫手術護理記錄單。
沒麻醉師兩方核查可以嗎?沒有麻醉醫生不行,絕對不行。
記住應稱呼麻醉醫生不能稱麻醉師。
⑦ 手術十幾個小時意味著什麼
從病人進手術室到出來,大致是這么幾個環節:
1、病人入室。有的醫院和科室會把留置尿管、開放靜脈通道(就是輸液扎針)放在入室前就做好,也有的是入室後才進行的。如果算上留置尿管和扎輸液,這個過程大致需要半小時左右2、麻醉准備與三方核查。這個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如果是第一台手術,麻醉准備一般在病人來之前就做好了。三方核查其實就是核對病人信息,包括人是不是接對了、開刀是開在左側還是右側、過敏史、傳染病史之類的。
3、麻醉。這么大的手術,氣管插管、動脈插管、中心靜脈置管估計都是少不了的,這些操作也需要時間,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吧。困難氣道光插管就夠喝一壺的……
4、消毒鋪巾。低年資的手術醫生進行這些活動,當然之前需要刷手(具有手術特色的洗手),把患者身上相應要求的部位都塗抹上消毒劑(碘伏或碘酒酒精之類的),然後一層一層鋪好幾層無菌手術單(從治療巾到中單到大單)。此前器械護士已經完成刷手、穿衣、戴手套等工作。
5、開始手術。此後的過程長短不等,10個小時的手術動靜肯定不小。舉個例子,心臟換瓣。需要一層一層地逐層切開以暴露術野(中間還經過胸骨,要鋸開),不用說要畫好久了。體外循環裝置又要搞好久,換瓣又是精細活。術畢還得一層一層縫回去(比切開慢多了),而且一路嚴密止血(把能看見的出血點全部消滅,術後出血導致二進宮是外科醫生最不希望看到的事之一,也是最恥辱的事情之一)。這個專業性太強,無法解釋,題主也沒必要知道,反正題主只要知道切開、止血、顯露、縫合這短短幾個字就可能耗費數小時就行了有些手術做到一半需要把切下來的標本送病理科檢查(腫瘤手術比較常見),根據結果來決定切多大、留多少。這個等檢查結果就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還有些要清除淋巴結的,類似於在一袋子綠豆里把幾個黃豆挑出來這樣的(比喻不是非常恰當……但道理差不多),也是需要花時間的。
6、麻醉結束。要等葯效過去、病人蘇醒到一定程度才能拔管(就是麻醉的時候插的那一堆管),而蘇醒也要花時間……從下台就醒到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不等(當然這種一般就送ICU了)。
⑧ 患者離開手術室前應由三方共同核查哪些內容
患者離開手術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葯、輸血的核查,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我是在醫院工作的,所以對此比較了解。
一、手術過程中三方核查制度:
1、建立手術團隊三方(醫生、麻醉師、護士)三次(麻醉前、切皮前、離室前)共同核查制度,以保證正確的病人、正確的部位、正確的手術。
2、 第一次:顧客進入手術間後,由手術醫生、麻醉師、手術護士共同核查核查顧客的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術前准備是否完善以及皮膚完整性、靜脈通道以及血源准備情況等。由麻醉師主持。
3、 第二次:切皮前暫停工作一分鍾,由手術醫生、麻醉師、手術護士共同確認顧客的身份、手術部位及方式、手術物品准備情況以及滅菌是否合格,儀器設備完好以及抗菌素的使用情況等信息。由麻醉師主持。
4、 第三次:手術結束顧客離開手術間前,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及護士共同確認手術記錄內容:實施手術名稱、清點手術用物數量正確、手術標本確認、顧客姓名、病案號、皮膚完整性檢查、引流管、尿管、其他管路、顧客去向、術中出血量等是否正確無誤。由巡迴護士主持。
綜上所述,手術安全核查記錄是指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巡迴護士三方,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麻醉及手術風險、手術使用物品清點等內容進行核對的記錄。輸血的患者還應對血型、用血量進行核對。應有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巡迴護士三方核對、確認並簽名。以確保手術安全無誤的進行及結束。
⑨ 如何正確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法律分析:正確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需要醫生、醫院、護士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手術安全核查是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的工作。
法律依據:《正確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第一條 手術安全核查是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的工作。
⑩ 手術安全核查的時間哪三前
麻醉實施前
手術開始前
患者離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