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夏至晚上不能出門
① 今日夏至!這些習俗你還記得嗎
今日12時24分,迎來夏至節氣。這一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夏至的到來意味著炎熱天氣的開始。一年最熱的階段即將到來,你准備好了嗎?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節令提示
天氣提示
20日20時至21日20時,東北地區中部、陝西中南部、河南北部、江南中南部、華南中東部、雲南大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南部、廣西東北部、廣東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地區局地並伴有雷暴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養生5要點
飲食宜清淡,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從這天開始,最好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應及時補充水分。
晚上睡覺盡量別整夜開空調冷氣。此外,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否則可能導致腹瀉。
此時節,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亦可隨身帶著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預防中暑。
② 夏至就是入伏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夏至和入伏的關系密切。
農村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也是指明了每年入伏的時間表,夏至來臨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時間,所以也被叫做夏至三庚入伏。
2020年的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在7月16日,所以2020年的入伏時間是要從7月16號開始計算,到了7月16號也正式進入了全年最熱的:三伏天。三伏來臨暑氣漸濃,在三伏天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合理的飲食,擁有強壯的身體,才能度過這個苦夏。
農村俗語:三伏不進秋來到,三伏作為三伏的末端,天氣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
(2)為什麼夏至晚上不能出門擴展閱讀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歷6月21 ~ 22日交節。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
③ 為什麼冬至夜不能出門
冬至能出門。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起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如春季以立春為始點,春分(斗指東)為中點,立夏(斗指東南)為終點。不同緯度不同地域,其氣候有很大的差異,以「四立」為四季的起始適用於反映我國的氣候與物候。在西方,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起始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
(3)為什麼夏至晚上不能出門擴展閱讀:
冬冬至節氣的到來,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冬。這天北半球雖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但是,這並不是最冷的時候,所謂「冷在三九、四九」。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並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冬至之前天氣通常不會很冷。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④ 冬至是不是陰氣太深晚上天一黑就不能出門了
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這個時候天黑的早,又要過年了,搶劫的人都出來了,搶的過程中也可能傷到你,所以這時最好在太陽還沒回家時,你就到家了,越早越好。快過年了注意安全。
⑤ 夏至都有哪些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養生5要點
飲食宜清淡,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從這天開始,最好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應及時補充水分。
晚上睡覺盡量別整夜開空調冷氣。此外,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否則可能導致腹瀉。
此時節,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亦可隨身帶著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預防中暑。
⑥ 冬至的忌諱
冬至為什麼不可以出門
有些地方民間流傳著冬至晚上不能出門,這是種迷信的說法。當然了,冬至時節氣溫很低,天氣寒冷,晚上能早點回去的還是早點回去,以免挨凍挨餓的。冬至大晚上家裡肯定比還在外游盪更為安全。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看吧!
冬至時,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根據民間習俗,在盤古開天之時,正是冬至的時候這時候由於天才剛被打開,萬惡無首,天地遨遊。所以民間流傳了這個傳說。冬至晚上不能出門。這是種迷信的說法。
冬至為什麼不可以出門 冬至有什麼忌諱
冬至有什麼忌諱
1、冬至回娘家
在我國北方有些城市認為冬至不能回娘家。這是由於過於傳統的習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約束。過去的媳婦會在秋收後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候回婆家的習俗。 雖然說現代社會如果還要再嚴格遵守很沒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別在意這些傳統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最好和氣的與家人商量,冬至是團圓的節日,切不可因此與家人失了和氣。
2、冬至結婚
一般來說節氣前後都不宜結婚。古人認為結婚的日子,要避開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氣場處於混沌未開狀態,傳統習俗中認為此為四絕日及四離日,在此時結婚為不吉。
通常我們選擇結婚的吉日都比較慎重,因此小編建議大家最好避開冬至日另擇他日,讓婚姻有一個大家都放心滿意的開端會更好。
3、冬至出門
在冬至的傳說中,不是不能出門,是不能出遠門。
因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傳說這天是天狗來人間尋找化身的時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遠門,天黑了也不要亂走哦。也有說在盤古開天之時,正是冬至的時候這時候由於天才剛被打開,萬惡無首,天地遨遊。不過在現在城市中夜晚也燈火通明,人們工作學習也經常夜歸,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過在意。
當然如果能再點回家,既能防止夜晚的寒冷,又能防止各種意外發生,則肯定比夜晚還在外游盪更為安全。
⑦ 冬至和夏至分別有啥含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代表著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這一天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代表著數九寒冬即將來臨,天氣非常寒冷,這一天夜最長,晝最短。
炎熱的時期即將到來。 到了夏至,夏天基本上就過了一半,到了這個時候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雖然夏至很熱,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家要做好預防准備。
好多的人都分不清楚這兩個節氣的意思,其實這二者很好區分,一個是在炎熱的6月,一個是在寒冷的12月,正好相隔了半年的時間,氣溫也是冰火兩重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夏至來臨的時候沒有什麼具體的習俗,但是有些人在這一天會熬一些綠豆湯來解暑,它是炎炎夏季最重要的解暑利器。但是冬至這一天就不同了,它有傳統的食物來紀念,那就是餃子。
到了這一天北方每家每戶都會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餃子,南方會吃上一碗香甜的湯圓,以此來表示合家團圓之意。
無論是夏至還是冬至都是二十四節氣中兩個最極端的節氣,但這兩個節氣一定要跟立夏和立冬區分開來,因為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大不相同。
(7)為什麼夏至晚上不能出門擴展閱讀:
夏至養生:
1、多吃苦味食物
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 《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
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2、運動時要防止中暑
夏季炎熱,要尤其注意中暑的情況。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如要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湖邊、公園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
3、赤膊露背不可取
夏天出汗較多,因此不少人偏愛露背裝、露臍裝,認為這樣更加的涼爽。但這樣這樣很容易讓人體受涼,影響到脾胃,出現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痛狀,更可能引起痛經、月經紊亂及宮寒不孕等疾病。 天氣炎熱,首先做好避暑 夏至之後,
4、天氣逐漸炎熱,首先要做好避暑
外出時,要根據自己的體力決定行程長短,不要過度疲勞,否則,抗暑能力會下降。醫生建議,出門要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做好防曬措施,戴上透氣、散熱及通風性能好的涼帽。
打上太陽傘,塗防曬霜等。在家中,還可以准備一些防暑葯物,比如消暑平肝的菊花,清火的金銀花、荷葉、桑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等。
5、「晚睡」早起,中午最好補個覺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專家介紹,春夏季節,自然界陽氣處於升發狀態,人體的陽氣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應該保持一個充沛的狀態。
但在養陽的同時,還得兼顧養陰,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狀態,避免三伏天出現陰虛的問題。 固陽養陰,一個很好的做法是晚睡早起,中午補覺。當然,這里說的晚睡並不是熬夜,只是適當晚睡而已。
6、運動不宜大汗,提倡每天溫水洗澡
運動調養,是各個節氣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
鍛煉身體最好以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項目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如果運動過激,會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易損陽氣。
建議:運動之後,出汗過多,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綠豆鹽水湯,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症、黃汗等多種疾病。
7、少吃冷食
頻繁地進食各種冷凍飲品、冰鎮瓜果、雪糕、冰淇淋等寒涼食物,就會使胃部受到強冷刺激而造成胃部急劇冷縮,胃部需要的氣血急劇增加,心臟和脾臟調動大量的血溫熱腸胃。
經常如此,不僅脾胃受損,心臟也跟著受累。體內寒濕加重,水濕、廢物和毒素又無法及時、順暢地排出體外,身體免疫力下降。同時還會引發毒素堆積,導致顏面生暗瘡、長色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冬至
⑧ 夏至節氣民間風俗有哪些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被最早確定的一個,也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因而要注意養生。夏至的習俗主要有吃面、吃麥飯、吃麥粒、稱重、吃狗肉、戴棗花等。
早在公元前7世紀,我們的祖先就通過測日影確定了夏至,一般在陽歷6月22日。並且早在周代就有了夏至祭神儀式,那時候人們認為夏至祭神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病、荒年與人民的飢餓。
夏至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時候。《惜遵憲度抄本》說道:「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禮記》中還記載了夏至時的農作情況:「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模榮。」為什麼夏至時割鹿角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以後,陰氣逐漸轉盛而陽氣日漸衰弱,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這時不割就錯過時節了。
夏至有很多習俗,最盛行的是吃面。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夏至吃面的習俗。清代的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道:「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雲:『冬至餛飩夏至面。」,民間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不過同是吃面,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帶人們愛吃炸醬面,先炸好醬,然後再把面條煮熟,用涼水過一下,再調上炸好的醬,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家還拌上些黃瓜絲、水蘿卜絲、黃豆芽等,味道更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為薄餅,烤熟後夾上豆莢、青菜、豆腐和臘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還可以饋贈親友。
有些地方這一天還時興稱重量。據說在夏至這一天稱了體重後,高溫酷暑都不怕。現在夏至稱重的習俗很少了,不過古時候缺醫少葯,一旦生病就難以很快痊癒,人們對夏至稱重情有獨鍾。這也寄託了人們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稱重時,男女老少一個挨一個排隊過秤,還有人報重,場面十分熱鬧,就像過節一樣。稱完重,還得吃麥飯或麥粒。麥飯怎麼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婦女就要把新元麥用涼水浸泡,泡上一晚後,元麥就變得圓滾滾的。到中飯時,將元麥與大米摻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鮮洋蔥一起下鍋煮,煮開後再用文火炯,炯上一二十分鍾就可以了。這種麥飯比較粗,也比較香,因而要慢慢吃。吃麥粒就更簡單了,直接將麥子煮熟就可以給小孩吃。
廣東很多地方夏至時還流行吃狗肉,那裡有句俗話:「夏至狗,沒處走。」我國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時吃狗肉,認為可以壯陽、暖身。而他們認為夏至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有句話可以道出他們的觀點:「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就是說,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身體就能抵抗寒風暴雨的侵襲,會少感冒,身體好。
有些地方還有夏至頭上戴棗花的習俗。夏至這天女子們戴棗花,據說可以避邪,特別對治療腿腳不適很有用,因而她們在戴棗花時,往往還要念叨:「腳麻腳麻,頭上戴朵棗花。」
⑨ 詳解一下夏至日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個地球上除北極點和南極圈內的極夜地區外,所有地點的日出方向都是從東北方開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每年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各地晝最長, 夏至日太陽直射光線側視圖
[1]夜最短。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黑夜越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長,白晝越短,南 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地球上距北回歸線越遠的地方,太陽光線越傾斜,獲得的太陽光熱越少。相比之下,此時北半球比南半球獲得的熱量多。一般北半球6,7,8三個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而在北回歸線以北,太陽是從東北方升起,向南方運行,到西北方落下;在北回歸線以南,太陽是從東北方升起,向北方運行,從西北方落下。 因為海南全島都在北回歸線以南,所以海南在夏至日這天,日出時太陽在東北方,日中時太陽在正北方,日落時,太陽在西北方。 平時說的夏至日(一般指北半球) 實際上是北至點,就是太陽直射點最北的一剎那,是一個時刻,不是一天,其實你仔細看看日歷會發現所有節氣都有一個准確的時間,原因就在於此.但習慣上我們會把自己所在時區包含這一刻的一整天都叫做夏至日. 「夏至」時節,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太陽在一年中所能達到北半球最高的緯度,也是北半球一 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晝時間越長。過了這天,太陽的直射位置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漸變短了。「夏至」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也是白晝時間超過黑夜時間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晝長時間從南到北呈遞增趨勢。這是地球自轉軸傾斜造成的晝長夜短效應越接近兩級越明顯的緣故。 夏至日圖示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晝長夜短這種變化,緯度越高的地區越明顯。那麼,這一天中國不同地區白晝到底有多長呢?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專家嚴家榮介紹,根據這些地方在夏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時間,計算出了白晝的長度(日落時間減日出時間):中國的最北端的漠河是中國晝長最長之地,晝長16小時56分;中國領土最南邊界曾母暗沙是中國晝長最短之地,晝長12小時16分。南北差距達4個小時40分鍾。 另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為:哈爾濱市晝長15小時43分;北京晝長15小時1分;濟南晝長14小時40分;上海晝長14小時11分;杭州晝長14小時7分;福州晝長13小時46分;廣州晝長13小時34分;香港晝長13小時30分。
編輯本段夏至飲食習俗
夏至節氣一般在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為者,至有三義;一以陰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陽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為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夏至說: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葯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周代夏至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飢餓。從漢代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宋代《文昌雜錄》: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史》禮志記載:夏至之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夏至祭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有的地方麥糊燒(一種用麵粉調成糊在鍋中攤成極薄的大餅)供司灶、祖宗。也有擀麵為薄餅,烤熟後夾以青菜、豆莢、豆腐等祭祖。 夏至是一年「四時」之一,標志盛夏的來臨。與冬至開始數九一樣夏至起也數「夏九九」。《夏九九》有很多版本,最能反映中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特點的是湖北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廟大樑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夏至來臨之時,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已進入梅雨季節,而梅雨天氣溫高、濕度大、日照少,正是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發季節。《荊楚歲時記》說夏至這天,把用菊葉燒成的灰撒在農作物上,作物就不會遭受病蟲害。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諺語: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後的9天中,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是人們旅遊觀光的最佳季節。漠河縣於1989年把「夏至」定為旅遊節。
編輯本段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葯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乾乾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過了夏至,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 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准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編輯本段特點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陽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編輯本段習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夏至日是中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這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後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面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招遠吃水餃,無棣習慣吃面條、豆湯和面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裡避暑。 廣東流行「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夏至吃餛飩,熱天不疰夏。」夏至吃餛飩則又包含一種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願望。 史載,宋代宮廷中,每適夏至,御廚們就包出一種夏至餛飩,供帝後妃嬪食用。其實,宋代宮廷不光是夏至這個節令吃餛飩,一年之中其餘二十三個節氣亦均吃餛飩,故宋代宮廷便有一道「二十四節氣餛飩」的著名面點,南宋高宗尤嗜食餛飩。
編輯本段農事
過了夏至,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准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開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熱仍比地面反輻射放出的熱量多,氣溫繼續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節。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夏至後進入伏天,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害蟲迅速滋長漫延,需加強田間管理。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乾乾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夏至時節天最長,南坡北窪農夫忙。 玉米夏谷快播種,大豆再拖光長秧。 早春作物細管理,追澆勤鋤把蟲防。 夏播作物補定苗,行間株間勤松耪。 棉花進入盛蕾期,常規措施都用上, 一旦遭受雹子砸,田間會診覓良方, 一般不要來翻種,追治整修快松耪。 高粱玉米制種田,嚴格管理保質量, 田間雜株要拔除,母本玉米雄去光。 起刨大蒜和地蛋,瓜菜管理要加強。 久旱不雨澆果樹,一定不能澆過量。 麥糠青草水缸撈,牲口愛吃體健壯, 二茬苜蓿好脹肚,多摻乾草就無妨。 藕葦蒲芡都管好,喂魚定時又定量。 青蛙捕蟲功勞大,人人保護莫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