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讓人生存時間長
『壹』 為什麼人類都會死去為什麼不能長生不老
人類會死去這是自然的必然定律,因為細胞的衰老與不再分裂就決定了生命的終結。目前人類是無法長生不老的,就算擁有高科技,也無法扭轉細胞的衰老。死亡的詛咒也將永遠籠罩著人類,若是未來人類可以找到死亡的終極原因,也許就能長生不老。
三、長生不老或許不是夢,但是只能發生在未來如今死亡的詛咒依然還是籠罩在人類的頭上,但是人類也不甘心就此屈服於死亡的統治。他們在不斷的進行科學研究,想要通過各種方法來延長壽命。冷凍人技術還有各種醫學手段,似乎都是在借希望於未來的技術來實現永生。或許到未來人類也能脫離這具軀殼的掌控,當精神脫離了終究會老去的器官,那麼長生不老也就實現了。
『貳』 人類為什麼不能長生不老
因為生命本身存在不穩定性,所以穩定生命狀態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在生命的進化過程中,傳承遠比長生重要。所以或許有一些基因突變的簡單的生命可以長生,但所有復雜的生命都放棄了這個費力不討好的選擇。從自然的角度來看,生命不管是長生還是滅絕都沒影響,甚至把物質世界毀了都不在乎。人類無法獲得長生目前只是因為生命科學水平有限,無法人為的控制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舉個例子,假如人體是一台機器,如今的人類連一些小劃痕(癌症)都無法百分百修復,更何況時不時的換零件。根據人類目前的科學發展速度,我估計還要一兩百年才能初步控制人體自身的細胞繁殖。雖說感覺很不甘心,但現實就是如此。可能當我們去世的下一秒人類就能長生,但我們又能如何?科技發展的主旋律始終是軍工,生物醫療這些都是次要的。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戰爭!
『叄』 人的壽命為什麼不能無限延伸
生老病死苦,人在世的一期生命或長或短,終有時限,關於死的物理原因有以下說法,當然另外還有宗教等其他說法:
1、細胞分裂,繁殖的次數是有限的。老年時,新細胞的生成比衰老細胞的死亡少,因此人的身體的各部位的功能衰退,便容易染上疾病,死亡。
2、人身體的細胞有好有壞,其中有一種叫自由基的東西,會使人衰老。年輕時體內可對抗自由基的物質較多,可保青春,但到中年至老年,自由基增多了,人便變老了。
3、人的神經(神經末梢)在中年至老年會開始萎縮,不利於細胞繁殖導致新細胞數減少(和1差不多),當值為0時人便死亡了。
4、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人的壽命本值為1500歲,但城市污染,食品問題,營養問題,個人情緒問題,身體健康問題......在不斷削減人類壽命
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而當死亡時,我們已經不在了。一個人如果正確地了解到終止生存並沒有什麼可怕,對於他而言,活著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
關於死亡,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曾用這樣的論述來同死亡的恐懼作斗爭:「論自己習慣於這樣一種思想:死亡與我們毫無關系……你要習慣於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們毫不相乾的事,因為一切善惡吉凶都在感覺中,而死亡不過是感覺的喪失。因為這個緣故,正確地認識到死亡與我們無干,便使我們對於人生有死這件事愉快起來,這種認識並不是給人生增加上無盡的時間,而是把我們從對於不死的渴望中解放了出來。一個人如果正確地了解到終止生存並沒有什麼可怕,對於他而言,活著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一切惡中最可怕的——死亡——對於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有來,而當死亡時,我們已經不在了。
死亡是給活著的人留下了巨大的悲傷和痛苦。死人當然不知道,並且也不在乎了,而活著的人則因為死亡而意識到了它的可怕。也就是說,人不是對於自己,而是對於旁觀者才死的
一個人如果正確地了解到終止生存並沒有什麼可怕,對於他而言,活著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肆』 人為什麼會死不能永久生存嗎
世界上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細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細胞內儲存了很多運作資料。有些細胞如果受到損害,它們會復原,但另一些細胞是不會復原的,例如腦細胞;當細胞不能復一竹火,細胞所屬的器官便漸漸會失去功能。在這情況下,身體便不能正常地運作,功能會慢慢衰退而死亡。
人類死亡有兩大原因:疾病和退化。外來因素如細菌會損害人類體內的細胞,如果細胞不能復原,那部分器官便開始失去它的功用(身體內每個器官都有它獨特的功能),這樣便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正常運作。如果身體不能正常運作,我們便會死亡。
另外一個因素是細胞退化,每個細胞都知道它們的壽命,這個現象稱為program
death,當細胞運作一段時間後,細胞便開始疲勞、衰退以至死亡。這時候器官慢慢失去功能,這樣我們便會退化而死。
其實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都會死,不過有不同的壽命,有些是短短的一兩天,有些可長達數百年,但是
最終都會死亡。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31
19:17
人為什麼會死?理由有很多:1:人不是神仙,不能長生不死,與天同壽,所以會死.2:如果人不死,跟地球一樣,能活1億多年,那人不知會變成什麼樣.3:人不死,人口瘋長,結果導致地球爆炸.4:人不死,錢會越來越少的~~~~~5:人不死,東東都沒了,還是會死.6:人不死,會被吵死的,因為人太多了.7:地球上的資源越來越少,結果人死了.8:人的年齡有限,最多也活不過200,所以會死.9:人不死,閻王就沒飯吃了~~~10:人會被擠死,因為人太多了.11:人不死,會擠到天上,把天堂擠破了,所以耶穌認識了基因裡面的核酸組織結構,我們就知道人怎麼會死的秘密。這裏所指的死並不包括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和疾病造成的死亡等,所指的是自然規律的死。人類基因排列構造是由兩組核酸結合體,形成一條鏈帶狀,有頭尾之分,細胞每復制一組基因時,其兩端部分總不能很好地對齊,兩組核酸結合時兩頭單組核酸粒子就會脫落,所以,人體細胞分裂一次,核酸兩端粒子就會脫落一些,隨著細胞分裂次數越多,核酸鏈就越短,基因所發出的調控信號就越弱,細胞裡面各部份的配套工作效率就越低,衰老速度相應加快,抗病能力和體內各器官協調也削弱長時間的周而復始,人體就會死亡。現代醫術發現,人體有一種蛋白,可修復基因核酸的末端粒子,但是這種蛋白只存在人的生殖器官上,目的是能使人的後代能完整地遺傳前輩的基因,但是若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充足,使人體細胞的各種蛋白黴和活性因數活躍,在細胞分裂時,末端核酸粒子的結合也會准確些,脫落的粒子也會少些,人的壽命即會更長.生老病死這個是自然規律!個人覺得:其實人生並不存在死亡,俗話說的死應該只是進入了另外的一個空間。然而這個空間不是我們可以去到的!
不過說真的這些都不需要我們去想了!因為這是不可以改變的。
『伍』 人類為什麼無法長生不老
人類不能實現長生不老,這是因為無論從自然的角度來說,還是從倫理的角度來說,人都不可能實現真正的長生不老,因為環境不允許,身體也不允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讓它逆轉。
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說,它不允許人長期活下去,因為人長期活下去就會了解的太多,知道太多對大自然來說不是個好事,會更多的窺探大自然的秘密,破壞大自然本身,從倫理的角度來說,如果他一直活著,那麼他的家族勢力就會非常的大,因為他的兒子有兒子,兒子的兒子還有兒子,以此往下推,他這個家族可能有很多很多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太大了。
『陸』 為何人最多可以活到百歲多而不能活得更長
沒有人能夠永生。即使我們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訣而不會衰老,也會因為傳染病、兇殺、事故等種種原因而死亡。在不同年齡的人群中,以青春期的少年死亡率最低。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為每年0.05%。這意味著即使我們能終身永葆青春,每年也會有0.05%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死去,只有95%的人能活到100歲,50%的人能活到1000歲。
但是反過來看,衰老無疑是導致我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使得我們沒有人能活到1000歲,而只有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人能活到100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的千古絕唱,可以轉化為一個千古難題:人究竟能活到多老?這個問題,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人類最長壽命是多少?人類平均壽命是多少?每個人的預期壽命又是多少?
盡管一直有人試圖推算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長壽命,這些推算,不管是出於迷信還是號稱根據科學,都站不住腳。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存在一個可以活到但又必死無疑的年齡上限。自然選擇不可能進化出這樣的「設計」。雖然每個人都終將會衰老而死,但衰老是一個使生命「機器」逐漸磨損的過程,並不存在一個在逐步逼近的上限。我們可以確定地說,沒有人能活到千歲、萬歲,但是無法確知多少歲是人能活到的最高年限。打個比方,就像汽車廠推出了一款新車,我們知道它一直使用下去終將會報廢,我們也可以根據當初的設計估計其使用壽命,但是除非我們特地設計了一種裝置讓它在達到該使用壽命時自動報廢,否則在過了使用壽命後,肯定還會有一些車可以繼續使用。我們無法推知它們的最長使用壽命是多少,唯一的辦法是調查所有這款車的使用壽命,找到某一輛壽命最長的,就把它當做這款車的已知最長壽命。人的最長壽命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從理論上推算,而是把有史以來壽命最長者,做為人類的已知最長壽命。
誰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呢?大家可能馬上會想到中國壽星的象徵彭祖。據說他生於夏代,到商末時已800歲。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正式的歷史記載,也即所謂「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謝肇浙在《五雜組》一書中曾做過統計:「人壽不過百歲,數之終也,故過百二十不死,謂之失歸之妖。然漢竇公,年一百八十。晉趙逸,二百歲。元魏羅結,一百七歲,總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陽李元爽,年百三十六歲。鍾離人顧思遠,年一百十二歲,食兼於人,頭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歲,不復食谷,惟飲曾孫婦乳。荊州上津縣人張元始,一百一十六歲,膂力過人,進食不異。范明友鮮卑奴,二百五十歲。……此皆正史所載。」其中「洛陽李元爽」,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陽,74歲時與八位年紀比他大的老人組織了一個「九老會」,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時年136歲。按照這些記載,活過120歲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歲。
國外也有類似的傳說和記載。猶太《聖經·創世記》聲稱在大洪水之前,人類的壽命都長得不可思議,長壽冠軍是瑪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歲。這當然也是無稽之談。有趣的是,和《五雜組》一樣,《創世記》也讓上帝把後人的最高壽命定為一百二十歲(「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不過西方歷史上,也有活過這個神定年限的記載。最著名的是英國老壽星托馬斯·帕爾(Thomas Parr)。此老是什羅郡的農民,其教區紀事錄記載他於1483年受洗。法律文件記載他於1518年繼承了其父的遺產(一個小農庄)。結婚紀錄稱他於1563年首次結婚,時年80,後生下一子一女,均夭折。在他100歲時,由於對妻子不忠並生下一個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衣服贖罪。在結發妻子死後10年,他於1605年第二次結婚,時年122歲。1635年,阿倫頓爾伯爵在視察什羅郡時,聽說了帕爾的事跡,便將他帶到倫敦晉見國王查爾斯一世。此時帕爾已失明20年,但以其機智頗得國王的歡心,受到良好的款待,並為其畫像。不幸幾個星期後,在享用宮廷大宴時,當場死亡。血液循環的發現者、御醫哈維解剖了其屍體,將其死因歸咎為「因不習慣豪華飲食引起的急性消化不良」。查爾斯一世下令將帕爾葬在只用於埋葬國王和偉人的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墳墓至今猶存,墓誌銘稱他「活了十個王朝,……享年152歲,於1635年11月15日葬於此。」
但是這些歷史記載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准確可靠。在尊重老人的傳統社會,人們有意無意地傾向於誇大自己的年齡,因此對他們的說法,值得懷疑。例如對帕爾而言,我們知道其准確的死亡年份,甚至他的死亡鑒定書至今也保留著,但是卻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他的確生於1483年。最可靠的出生紀錄是出生證書,而這是在近代才出現的。我們可以確認的、有確鑿的文件證明的、有史以來的長壽冠軍是一位法國女人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證書表明她出生於1875年2月21日。她送走了她的丈夫(死於1942年),他們的獨生女(死於1934年)和獨生孫子(死於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師和她簽署了一項協議,每個月給她500美元生活費,以便在她死後繼承她居住的公寓。這位律師當時才47歲,而她已90歲,這筆買賣對律師來說看來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後,這位律師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過了該公寓市場價的一倍後,以77歲高齡去世,卻還沒能將該公寓收為己有,因為卡門夫人還活得好好的,而根據協議,律師家屬必須繼續每月支付卡門夫人生活費。在85歲的時候,卡門夫人開始學擊劍。100歲的時候,她還在騎自行車。110歲時才搬進養老院。121歲生日時,她發行了一張名為「時間主婦」的唱片,內容為在音樂背景下回憶往事。這時她已雙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聾了,也離不開輪椅,但仍然精神飽滿、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於1864年6月29日出生於鹿兒島縣德之島的伊仙町,卒於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歲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歲。
卡門夫人去世後,生於1887年1月21日的美國密歇根州的毛德·菲里斯-路斯(Maude Ferris-Luse)夫人成了長壽冠軍。她在2002年3月18日去世後,長壽冠軍的稱號轉授給日本鹿兒島市女性北鄉門真,1887年9月16日也出生在伊仙町。健在的男性最長壽者是居住在日本福岡縣小郡市的中願寺雄吉,出生於1889年3月23日。能夠活到114歲以上的人極少,據估計每21億人中才出現一個。沒人知道這些人的壽命是否能超過卡門夫人。我們現在只能把人類最長壽命定為122歲。但是這個紀錄在將來肯定會被突破,特別是隨著人口膨脹,參與長壽賽跑的人數增多,而且隨著醫療、營養條件的改善,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以活到其天然年壽,那麼出現破紀錄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沒有人能夠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壽命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預測某個人群的平均壽命,這叫做人均預期壽命。如果我們要知道某個人群的預期壽命,最直接的也最准確的辦法是在他們全部死亡後,計算其平均壽命。但是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等待一個世紀以上才能做統計。在實際上,人口學家採用的是一種間接的、較不準確然而要簡單得多的統計辦法。多年以來,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統計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數,以及死者的年齡。人口普查也統計在每個年齡還健在的人數。這些信息綜合在一起,使得人口學家可以計算每個年齡的人的死亡危險性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這一生存概率組成了一張「生命表」,顯示對任一年齡的人群的預期壽命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周期性預期壽命」,它會根據每一年的統計結果而有所變動。2001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1.8歲,而1981年為67.77歲,20年間增加了4歲。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據聯合國人口處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訂版》,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5歲,而發展中國家則為63歲。這表明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個別地區已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根據上海市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處的統計,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8.77歲,其中男性為76.71歲,女性為80.81歲。
不同年齡的人的預期壽命就組成了一張「生命表」。生命表一般將男性和女性分開,並包括三欄:平均余命年數、平均余命天數和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的生命表,在2000年出生的男嬰和女嬰,他們的平均余命——也就是從2000年到死亡的平均壽命——分別是73.5年(26000天)和79.6年(29000天)。如果你在2000年是一位35歲的美國男性,這張表表明平均來說你還有14902天(40.8年)可活。注意平均余命是平均值,也就是說,對35歲男性而言,約有一半的存活天數將超過14902天,另一半則活不到這么多天。這張表還告訴你活到36歲的可能性是99.8%。
仔細觀察生命表中活到下一個生日的概率,可以發現各個年齡段的概率不同,少年兒童的概率最高,在60歲以前這個概率都保持在99%左右,之後開始逐步下降,90歲後急劇下降。對110歲的老人,能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還不到一半。這個概率,反映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的死亡率的差異。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是19世紀一位名叫本傑明·貢培茲(Benjamin Gompertz)的英國保險統計師。1825年,貢培茲在為英國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時,試圖找到一個估計各年齡段的死亡率的簡捷辦法,這對人壽保險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收集、統計了他所在地區的死亡率後,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嬰兒有較高的死亡率,隨後每年都下降,直到10-15歲青春期時死亡率達到最低點。青春期之後,死亡率急劇增加,大約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歲死亡的可能性是15歲的一倍,35歲是25歲的一倍,依此類推),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80歲。貢培茲接下來調查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英國、法國和瑞典的死亡率,都發現了同一模式。於是他認為他發現了一個自然規律——「死亡率定律」。後來的研究者發現,這個定律也適用於其他動物:在性成熟時期,動物的死亡率達到了最低點,之後開始成指數增長。貢培茲定律的背後有其生物學原因。自然選擇是通過生殖起作用的,如果體內有害的因素(例如致病基因)在生殖期或之前就開始表現出來,那麼其攜帶者很難留下後代,這些有害因素就很容易被自然選擇淘汰。而如果這些有害因素在過了生殖期才開始起作用,這時候其攜帶者已留下了後代,它們就不容易被淘汰。其結果是體內有害的因素集中在到了生殖期的晚期或過後才逐漸爆發。在不同的發育時期,生殖力越強,自然選擇壓力越大,由內在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就越低,反之則越高,從而形成了過了青春期後死亡率成指數上升的貢培茲定律。
預期壽命和死亡率都是統計數字,對政府制定人口政策、人壽保險公司制定銷售政策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對個人而言,卻沒有意義。你碰巧能活到預期壽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實際的情況是要麼超過要麼低於預期壽命。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預測你能夠活多長呢?更重要的,你是否能夠長壽,即超過平均壽命?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人口學家們做了大量的統計、比較研究,試圖總結、歸納出導致長壽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有的是遺傳因素,有的是生活因素,有的兼而有之。正面的因素包括:父母壽命、智能(包括語言和行為)、社會經濟地位、活動(包括身體運動、社會活動、群體活動、自我活動)、性關系(包括性行為頻率、過去對性生活的享受程度、現在對性生活的享受程度)、對工作滿意程度、快樂、健康(包括醫生評價、自我評價和對健康的滿意程度)等,負面因素包括吸煙和酗酒。這些因素對兩性的影響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對男性而言,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對健康的自我評價、工作滿意程度和行為智能;對女性而言,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對健康的滿意程度、過去對性生活的享受程度和醫生對健康的評價。
近來的研究發現,除了遺傳和生活因素,胚胎發育的環境對人的壽命也有重要影響。在2001年11月,芝加哥大學衰老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對19世紀13000多名(6635名男性,6488名女性)活到30歲的歐洲貴族的壽命的分析成果。他們發現,出生的月份、受精時父親的年齡以及出生順序與女性的壽命相關,但與男性的壽命無關。女性出生月份和其壽命是個M形關系,2月出生的最低,3、4月上升,到5月達到第一個高峰,然後開始下降,在8月達到低谷,又開始上升,在12月達到另一個高峰。那些在5月和12月出生的女性,平均來說要比在2月出生的女性多活2-3年。這可能是季節因素(與維生素的吸收、傳染病的感染等因素有關)影響了胚胎發育所致。
出乎意料的是,女性的壽命與母親年齡無關,而與父親年齡有關。父親的最佳年齡是40-44歲。那些由更年輕或更老的父親生下的女兒,平均來說要少活大約2歲。顯然,父親年齡太大,則精子質量降低,但是為什麼年輕父親會生下壽命較短的女兒,則較難以理解。現在已發現父親年齡過小(低於20歲)則其子女得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管缺陷、先天愚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出生順序對女性壽命也有影響。大女兒平均來說要比後出生的女兒多活1.6年。這可能和婦女在生下頭胎後體內免疫系統發生的變化有關。為什麼女性要比男性更受這些生命早期因素的影響還不清楚,可能是因為生育的負擔使女性對生命早期所受的損傷更敏感。
人的壽命長短,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偶然因素的綜合結果。由於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遺傳因素,我們沒法預測某個人的預期壽命,也無法知道哪些因素對某個人的長壽是最重要的。我們給出的只能是統計出來的平均結果,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有人很年輕就夭折,有人極其長壽,而絕大部分人的壽命都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盡管總有一天,會有人突破卡門夫人的壽命,但是你碰巧有最佳的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和運氣而成為這位破紀錄者的概率,遠低於中彩票大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你盡量活到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天然壽命,卻不太可能延長該壽命。我們追求健康長壽的目的,不是為了爭當長壽冠軍,甚至也不是為了多活幾天,而是為了有一個少受疾病折磨的晚年。
『柒』 人為什麼不能一直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50億年後我們必須在奇妙的新世界中找尋新的家園。還要改變其他的世界,來重造我們所離棄的地球。 在遙遠的未來,太陽會變成兇殘的怪物,將地球上所有生命卡燒殆盡,摧毀我們的世界,到最後,太陽會連自己也摧毀。這是可以預期的,有天我們的太陽將會老去。當這天來臨時,我們也將隨它而亡。 所以該是為未來打算的時候了。太陽養育地球50億年了,有了太陽地球才有生命,但是這一切終將改變 。慢慢地,我們的太陽越變越熱,它可以施與我們生命,當然也可以將生命奪回。 如果人類想要長久生存,我們就必須舍棄地球,找尋新的家園。我們必須在太空中找尋庇護所,找尋可以落腳的新世界。這都是因為我們必須逃離太陽。地球是唯一孕有生命的行星的原因,就在它與太陽恰到好處的距離。近一點我們就會被沸騰,遠一點則會被冰封。我們身處在適合孕育生命的安全區中。問題是安全區的范圍在移動中,太陽越來越熱,所以生物可生存的區域,也越來越向外移。 太陽不斷卡燒核能的同時,它的溫度會不斷變高,只要升高5%地球上的植物就無法生存,升高10%動物開始滅亡,升高15%河流及海洋會開始蒸發。 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要壯大起來,成為一支深入宇宙的文明,不然就是選擇滅絕,我們不只會滅絕,如果不成為宇宙旅人,將地球上的生命一同帶走,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都將滅亡。 要為我們在火星上造一個家,今天的火星冰冷而毫無生機,溫度經常低於零下100度,大氣層則是比地球稀薄200倍。一個不帶任何防護站在火星的表面上的人,會在數秒內死亡。但是科學家們相信, 它可能成為我們的新家。火星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外,唯一有條件維持生命的行星。它有水,水在火星地表是冰以及永久凍土層。但它還是存在著,它的大氣層中有二氧化碳。在加拿大的一處偏遠地區,研究人員已經在為成為火星先鋒做准備。住在太空艙中的確辛苦,但是他們撐過了! 如果我們真要將火星當作未來的家,有些改變是必須的。這個想法叫做地球化作業。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克里斯.馬齊相信,我們可以將火星變成與地球近似的地方。現在火星對地球上的生物來說 太冷也太乾燥,要讓火星變暖一點,這我們倒是有辦法。地球上的污染對火星來說卻是良葯。 真是奇怪的轉捩。要讓火星適合人類居住的方法,居然是要去污染它。原理是這樣的,首先需要一艘太空船,將會製造污染的機器空投到火星上,機器的作用是要吸取火星的塵土與大氣,將其處理成新的化學物質。然後再吐出溫室氣體讓火星暖起來。而黑色的雲煙則有助於吸取太陽的溫暖。 如果我們在火星上放了足夠的機器,慢慢地火星會變得夠暖和。為了加快程序,我們還需要 更迅速的氧氣製造機。還有什麼比植物及樹木更合適的呢? 我們可以改變火星,如果要畫出一張時間表,我想50年後人類可以登上火星。隨後藻類及細菌 可以在火星上生活。30年後樹木也可以登上火星。然後人類再度登上火星。 但是火星也不可能永遠存在,就算是在火星上我們也無法擺脫太陽的威脅。當太陽不斷變熱,生命可生存的安全區,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這是火星,我們的地球已死這里是我們的家。 唯一的問題是,太陽還是不斷地在升溫,漸漸地安全區的范圍也會離開火星!那時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同樣地,人類又要開始找尋新殖民地!又要搬到離太陽更遠的地方,但是更外圍的行星,全是生物無法生存的世界。木星與土星一類的巨型氣體行星,是我們永遠無法改變的世界。如果要在這樣的環境生活,要改變的就不是星球本身了,要改變的可能是我們!!如果我們要前進銀河系,我們就要適應宇宙中的環境。人類要習慣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已習慣了改變環境來配合我們的作法。 這是歐羅巴木星巨大的衛星之一,今天它還是一個冰冷的世界。但是在未來這里的一切都將改變。 冰雪融化之後,歐羅巴將成為一個海洋世界。在火星之後我們可能會搬來這里。歐羅巴將成為另一個新家,我們可能會居住在陌生海底的城市裡。住在玻璃屋裡的日子畢竟無法解決問題。我們在考慮移居其他星球,一開始我們需要太空衣,住在保護罩里,將地球的環境一起移居。但最後人們終需離開保護罩,所以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環境。也許將重新改造自己,來適應未來的新世界!如果那時的人類生活在零重力環境中,最後它們會開始覺得,佔去身體1重量的腿//非常地累贅!如果是在無重力狀態中我們為何還需要腳?多兩條手臂不是更好? 我們只能猜想在未來,我們的後代會長得怎樣,也只能留待後世揭曉!因為在遙遠的將來,太陽會變成一隻怪物,吞噬掉整個太陽系,第一位犧牲者就是離他最近的行星,也就是水星。接著金星會變成 一團熾熱的液態火球,最後蒸發在太空中。但是太陽仍在膨脹,他的大小已是原來的160倍。溫度有原來的2千倍高。接下來的一位犧牲者就是地球,自從太陽開始發威後,我們故有的家園已被溶解吞噬。 70億年後,地球將會消失。現在我們心中只有一個問題,地球的未來也等於我們的未來嗎?我們能撐過地球的滅亡嗎?據我們所知,我們可能是宇宙內銀河系中唯一的存在。若真是如此,那麼我們肩負著將生命散布到宇宙各地的任務。 如果我們真的生存下來,就有機會可以目睹太陽死去的那一天。曾是生命的給予者,到頭來卻是世界的毀滅者。最後自己也已老死。這是太陽臨終時的模樣,一層接一層分解爆炸,大團的星體物質向太空飛去,整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它的後果也是無可避免的,也就是太陽的死亡,最後的一層瓦解之後,太陽的光芒就此消失。太陽的光亮終將熄滅。 沒有人知道我們的未來會如何?但是太陽的命運卻是已定!有一天我們一定需要離開地球,地球將會毀滅,而我們將以宇宙為家!
『捌』 人為什麼不能活很長時間
破譯人體密碼 人能活到125歲的理由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寄希望於破解人的遺傳基因,從而使預防醫學取得重大突破。 可以把人看作是一台極其精密的機器,所謂遺傳基因就是這台機器的設計圖。這張設計圖正在被破解。這項研究是探明人類染色體的計劃,可以說這是一項完全改變人類未來的宏偉事業。這張設計圖的密碼非常新奇,其中95%以上的內容還未被人類搞懂,或是不明白其機理。今後二三十年,最晚到2050年,就會搞清所有遺傳基因的大致機理。 那時就能對人體出現的異常細胞逐個地進行分辨。如果發現哪兒的遺傳基因發生異常,那麼就可以施行遺傳基因層次的治療。其療效是目前方法的幾百倍。 量子醫學 醫療界又多了一個稱謂:量子醫學。量子醫學已經達到能夠了解分子、原子的微觀層次。 人體的健康細胞和病態細胞,其結構是不同的。如果對其進行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原子核周圍的電子離心力有微小的差異。現在已經掌握了該項技術。日本也有幾十位醫學專家正致力於量子醫學的研究。目前已經能夠測定約200種病細胞的振動系數。如果能達到2000種的話,那麼這項技術就可以實際應用。 我們期待著量子醫學能為實現人類壽命達到125歲作出貢獻。 健康地生存 有學者認為,如果只是生性的衰老人別說100歲,甚至可以活到200、300歲。這種說法的根據就緣於對細胞自身壽命的研究。 單細胞的細菌、癌細胞等一經培養,就會無限地分裂、增生。而人體的正常細胞卻是有一定壽命的。正常細胞的分裂是有限的次數內重復進行,如果某個環節突然停止分裂,就會衰老乃至死亡。這就是細胞的死亡。 人體的胞都像厚厚的本兒票,每分裂一次,就把本兒票撕掉一張(類似我們乘車用的本票)。本兒票有剩餘,細胞就還能繼續生存。因此,這也是生命的本兒票。人體細胞的本兒票大約有20張,因為5年才用1張,所以即使活100歲也僅用十分之一。連病也不得,健康地生活,人的壽命會很長。一旦生命的本兒票用盡,便會驟然死去,無疾而終。
『玖』 人為什麼不能長生不老,熵增定律已經宣告了人類最終歸宿
1850年,克勞修斯在《論熱的動力和能由此推出的關於熱學本身的定律》論文中提出了能量守恆原理也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經過不斷發展。能量守恆原理表述為一個系統的總能量的改變只能等於傳入或者傳出該系統的能量的多少。總能量為系統的機械能、熱能及除熱能以外的任何內能形式的總和。
在熱力學第一定律問世後,人們認識到能量是不能被憑空製造出來的,所以第一類永動機被宣告破產,於是有人提出,設計一類裝置,從海洋、大氣乃至宇宙中吸取熱能,並將這些熱能作為驅動永動機轉動和功輸出的源頭,這就是第二類永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