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居民沒有時間參與社區活動

為什麼居民沒有時間參與社區活動

發布時間: 2022-04-24 02:07:30

❶ 誰知道社區活動有哪些

1.建設和諧社區,物是基礎,人是關鍵。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只有提升全社區成員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社區的穩定與和諧才有保障。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必須加強文化建設。文化與人的關系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系。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類型的人。世界各民族的性格、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人生下來便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並逐步文化化,成為一個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徵的人。各國、各民族的性格和倫理道德觀的差異,都是不同的文化造就的。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家庭和家族的功能進一步縮小,而社區的功能則逐步擴大,許多原來屬於家庭和家族的功能轉到社區。因此,社區的文化建設應該在培養和造就文明公民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現代社區不僅要肩負管理、組織、協調的職責,而且還要通過社區建立的各種群眾文化團體,以生動活潑、輕松愉快形式,進行傳統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和文明公約等教育,寓教於樂。此外,可組織專家學者研究傳統禮儀和價值觀、道德觀等,並加以創新和發展,使傳統文化恢復活力,提升傳統文化的質量,並使之成為與當代社會相適應的高一級文明。在研究和創新的基礎上,成立傳統文化傳習所,聘請熟悉傳統禮儀的長者或學者,定期為青少年講授中國優秀的傳統禮儀和價值觀及道德觀,使各社區的成員成為有道德、守規范的文明公民。只有提高全社區成員的文明素質,和諧社區才能真正實現。

當代世界,文化日益成為國際政治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價值體系有吸引力,別國就會自動向它靠攏;一個國家掌握了全球文化發展的主導權,她就占據了未來社會發展的制高點。倘若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支配了國際政治秩序,她就必然在國際社會中居於領導地位。近10多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某些超強國家謀求世界文化霸權,企圖實現西方文化全球化。他們一方面嚴禁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高新技術,以長期保持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卻通過各種方式大力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模式,把西方文化產品和宗教通過各種渠道大量輸入非西方國家,試圖以西方文化取代非西方文化。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失去傳統,則將淪為西方文化的附庸;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沒有特色,在國際政治中也就沒有地位。

反對文化全球化、保護文化多樣性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1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2003年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2.一、社區服務廣泛開展滿足了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並且它為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創造了許多條件。 二、堅持充分調動社區內一切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活動,所搭建起社區和睦的人際關系。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社區氛圍。 三、逐步地改變了城市基層的管理體制。主要是著力完善能夠反映居民意願的社區自治組織,逐漸地建立起新型的居民自治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四、堅持從實際出發,從居民群眾迫切要求和熱切關注的問題入手,化解社會矛盾,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經過結構和區域的調整,目前的全國社區居委會有79947個,為居民服務的居民委員會的成員達到42萬5千多人。社區服務中心目前有8479個,有80%的社區現在均建有社區服務中心,全國已經正式登記、注冊的社區志願者組織已經達到7500多個,就在社區里開展社區志願服務,已經注冊並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人員已經達到1600餘萬人。

當前,我國已經有5億多的人口居住在城鎮社區裡面,所以社區城鎮化已經達到43%,為居民服務的工作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隨著城鎮化不斷地推進,也越來越多的農民逐步的轉為城鎮居民。而且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現在越來越多的退休職工也逐步移交到社區進行管理,所以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的加劇,現在社區所需要承擔的社會管理的事務和服務項目也越來越多,社區在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圍繞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目標,我們已經開始推動社區建設向更高階段發展,主要就是建設和諧社區。
第一個方面,社區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100%的社區裡面都建立服務中心,還有一些服務設施,尤其在中西部,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地方,有些資金還不到位,設施還跟不上,居民在開展活動的時候,一些場地和必要的設施還很緊張,有的地方甚至沒有,居民委員會都是租借的辦公場所,所以目前很多地方辦公活動的經費還短缺,這影響著社區功能的發揮,功能是構建良好居民關系平台,發揮自治組織的作用,自治組織開展工作就需要溝通社區居民,這里有一些必需的設施,有些地方還沒有得到一定的保障受到一些影響。

第二個方面,社區工作者要有整體素質和文化程度,與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需求不能完全適應。所以我們現在專業人員才剛剛開始,專業性目前還不是很強。這是需要全力加強的。也包括我們的志願活動,目前還不是很穩定。雖然志願者組織很多,有1600多萬的社區志願者開展各類這方面的活動,但是從我們國家目前來說,這方面的活動還需要進一步的擴大。這方面的活動還不穩定,沒有形成一個長效機制,或者制度方面的機制,影響了社區工作的整體水平提高。

第三個方面,社區發展服務還相對緩慢。現在很多地方做得很好,全方位的開展服務,但是這不是在全國性都這樣,因為在中國,畢竟有地域上的差別,資金上也有差別。有的地方在東部沿海做得很健全,老百姓也非常滿意,但是中西部有一個學習漸進的過程,所以,他們社區服務項目,目前有的地方還是比較單一,服務的水平和服務的質量不高。所以它影響著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有的群眾希望在10—15分鍾內基本服務能夠在社區之內得到解決。有些設施服務的專業化、服務內容、信息化水平沒有完全跟上等等,就影響著群眾對社區的認同。

第四個方面,社區建設工作的合力還不是很夠。有的部門對社區下派任務很多,但是資金支持方面很少,因為有些社區還離不開協助發展這方面的工作。但是這些工作下發到下層之後,應該有一些配套的支持。事可以給社區做,但是經費沒有跟上。所以有一些社區承擔著160多項下層的工作,我調查了一下,有些地方數據很大。工作承擔過多以後,就難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組織居民的社區活動。自治組織另外的功能就是組織居民自我管理,構建人際關系平台,就需要很多自治組織,也包括民間組織去參與、開展並發揮作用。我認為,自治組織的功能劃分還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五個方面,社區自治功能的不足,影響居民的積極性。尤其主流群體對社區幫助還不是很多。我們做了一些調查,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但是更多關注還是社區老年人居多,還有下崗職工居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因受上班時間各方面因素制約,所以關注度還不是很多,我們講社區是全社會的社區,每個人在社區里都有他共同的利益,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參與,才能形成一個良好地社區氛圍。

第六個方面,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後,影響著我們社區建設的進程。在社區里包括著各種組織,有自治組織、物業機構等等,這里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理順,這方面要在法律法規上面進一步給他一個法律的地位。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解決,因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進程。概括起來說,這是我們創建或者建設和諧社區的難點。
3. 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加大社區法制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質,平強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交道口街道在去年開展法律進家庭的基礎上,今年又開展了法律進社區活動,具體體會如下:
深入持久的開展法律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提高社區成員的法律素質。
社區是社會管理的基礎,群眾是依法治理的主體,大力提高社區群眾的法律素質,是建設文明社區的基礎。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要以社區為依託,以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為切入點,積極探索社區內的人民調解、法制宣傳、安置幫教有機結合的工作方式,重點抓好社區法律服務,推進法制建設,扎扎實實地為社區居民辦好事、實事。為此,我們根據轄區內的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由過去垢"你講什麼,我聽什麼",變為"你需要什麼,我講什麼","由過去的灌輸式 "變為"吸取式",使學法、用法、守法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形式上,我們要求各個居委會要做到四個到位: 一是法律宣傳到位。為了更好的向居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我們在居委會中廣泛開展了"四個一"活動,既;向轄區內的居民送一本法律手冊;每個居委會設立一個法制圖書角;要開辟一塊法制宣傳園地;每季度開展一次法制教育。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居民坐在家中就可以收到法律宣傳材料,走在大街上、胡同里處處都能看到、學到法律知識,感到法律就在身邊。有效、新穎的法制宣傳也吸引了許多外地人駐足觀看。有個河南籍的小夥子就經常光顧交東居委會的法制宣傳園地。主任們問他感想,他說:我特別愛看法制宣傳畫,由於識字少,這里字少畫多,一看就懂,來北京打工兩年多,在這里學了不少法律知識,也增強了守法意識。府學胡同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老伴去世後想再婚,4個女兒因為私房產等原因堅決反對。通過我們的法律宣傳和法制教育,老人逐漸懂得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宣傳法律的同時,我們還把模擬在法庭搬進了社區。4月19口在府學居發會,一聲別開生而後 贍養老人"案件"開庭了,吸引了居民和部隊戰士70餘名參加。法庭上,針對人閃普遍關心的老年人贍養問題,對原告的三個不孝子女不給老的贍養費,不負擔老人醫葯費的行為進行了公理的審理,為老人討回了公道。"模擬法庭"形象逼真,內容詳實,使前來旁聽的居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一位老大媽很在感觸地說,這種活動非常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老年人應該得到那些法律保護,要加強宣傳教育,讓老年人有更多的溫暖。北京有線電視台、北京經濟報、北京電台對此進行了相關的報道。通過這兩個活動,我們感覺到:法律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必須貼近群眾。以前一謂輸灌,大部分群眾接受不了,通過活動普及法律,群眾能自覺地吸取,由被動變為主動,收效甚好。百姓認可了法庭,我們又組織了居委會調解主任到東城區法院旁聽案件的審理,各居委會牟調解委員會也組織了自身調解委員到法院旁聽。通過模擬法庭和法院旁聽活動的開展,居民和調解主任普遍感覺到這種法制宣傳的形式非常好,形象直觀、印象深,以後可以多開展些類似的活動。
在法律宣傳上,我們還充分利用文明市民學校進行法制教育,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給居民講法是必不可少的形式,我們結合助殘日、環境治理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各居委會先後組織學習了殘疾人保障法、環境保護條例、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預防犯罪法等法律法規16次,並定期組織他們觀看案例分析專題錄象片。
二是法律服務到位。我們把法律宣傳和法律服務列入法律進社區的切入點,充分發揮司法科、華譽法律事務所在開展依法治街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在積極拓寬各項法律服務的同時,主要開展法律咨詢、法律幫助,服務方式,向轄區內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實現由單純的開展業務工作向在工作中滲透法律知識轉烴。如:維護婦女、老年人合未能權益等方面的案子,我們能少收就少收,能不收不就不收。細管居委會一女居民,由於夫妻常年不和,丈夫對她非打既罵,還常常動菜刀,並且不給零花錢,她經過多年的考慮,堅決要求離婚,重新過上自由的生活。我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免費為她帶寫訴狀,幫助她圓滿地解決了生活困難。近期,我們還准備成立民事調解中心以及法律志願者隊伍,探索新形勢下的法律服務方式。
三是調解糾紛到位。人民調解工作是保證社會穩定的第一道屏障,為了做好街道調解工作,我們建立健全了人民調解三級網路,把居民矛盾重點消化在基層,出現問題及時調解,決不拖泥帶水決。我們還把調解工作與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調處矛盾糾紛不停留在一般性說理上,注重向調解對象講請有關法律法規,有理有據地解決問題,特別是老年人贍養問題一直是調解糾紛中的重點。如:香餌居委會的沈大媽因為房租上調與兒子產生矛盾,原來兒子每月沈大媽50元生活費,由於物價和房租的上漲,大媽想讓兒子多負擔點,兒子不同意,大媽找到調委會,調委會多次給他們雙方做工作,講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講兒子對老人有贍養的義務,請他們觀看模擬法庭,終於兒子想通了矛盾化解了。調解居民糾紛我們還注重和派出所的片警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具體分析,一起走訪,防止矛盾激化,確保了社區的平安。
四是跟蹤幫教到位。為了作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工作,我們成立了以居委會、派出所、積極分子為骨乾的幫教小組,對每個對象建檔立冊,開展"一幫一"活動,把法制教育貫穿在幫教的始終。每半年社區召開一次幫教分析會,並做到三結合,思想教育和關心生活相結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暫時經濟幫困同幫助就業相結合。如:香餌胡同兩勞人員欒新國,由於吸煙不甚引起失火,床上唯一的一套被褥被全部燒光。98年他刑滿釋放後,由於身體不好一直未能找到工作,辦事處民政科為其輸了社會最低生活保障卡一年,現一年以過,生活本無著落,又引起民失火,使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幫教辦得知這一情況後,積極與民政局聯系,為送去了4床被褥,居委會幫教小組還拿出100元錢以解燃眉之急,事後辦事處民政科又為他辦理了幫困卡。欒新國激動地表示: 一定要重新做人,不再給社會和政府添麻煩。
以民事調解中心為載體,探索新形勢下的法律服務。
開展社區普法,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素質,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必不可少的。通過法律進社區活動的開展,使我們認識到:社區普法和法律服務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群眾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增強有賴於法制實踐。為此,我們把法制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其整體效能,探索社區普法新路子。
充分利用社區法律人才資源,擴大法律宣傳隊伍。
通過我們多年的工作實踐,認識到法律宣傳、法律咨詢光靠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發揮資源共享的作用,是做好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前提。上半年。我們調查了社區內的法律工作者共12名,被居委會聘為法律顧問,成立了法律志願者隊伍,實行有償服務和法律援助相結合的工作方式,為社區成員中的特困群體和特殊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實現了法制宣傳教育專業隊伍與群眾隊伍相結合。這些志願者們,他們下班不下崗,在社區大舞台上閃光發熱,向社區居民開展法制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居委會的法律顧問們,經常協助居委會開展法律咨詢、法律宣傳,並協助調解主任調解居民糾紛,主任們有了問題及時與法律顧問進行溝通,使調解糾紛成功率大大提高。
成立民事調解中心,綜合調處居民矛盾。
當前,城市管理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城市居民逐漸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社區日益成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場所。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發生了變化,對矛盾的調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改變了原先的管理和工作方式,下半年,我們准備成立民事調解中心,對發生在社區內的各類人民內部矛盾實行綜合調處和法律服務,化解矛盾,提高群眾的法制觀念。"中心"由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但任主任,街道分管司法領導和派出所所長擔任副主任。由派出所、工商、房管、民政、綜治等部門組成。其主要任務是;及時向工委、辦事處報告重大社情,糾紛難點、熱點問題,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組織各有關部門開展矛盾糾紛的調解、處理,實行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指導監督司法科代表街道辦事處處理民間糾紛;組織人民調節組織開展糾紛大排查和專項治理,把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滲透到社區管理之中。
結合青少年特點,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目前,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越來越低齡化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為了更好地響應市、區政府關於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指示,今年我街道以社區為載體,以青少年為法制教育的重點,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領導重視,組織落實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要有良好的組織保證,搞好協調配合。我們正在籌備成立交道口地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擔任組長,街道分管司法、綜治的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單位有:法院、文化局、工商、派出所、中小學校及街道有關科室等。任務是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法律宣傳;開展寓教於樂的活動;不定期地辦好家長學校;對校園周邊的整治。我們還制定了今年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方案,並注重三個結合,既;青少年法制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與社會教育相結合。街道要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網路,使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抓出實效,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下半年,我們還要開能青少年法律熱線,組建青少年法律幫教小組。
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
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從何處入手,通過我們調查感覺到,青少年犯罪率的低齡化,大部分是法制觀念淡薄,相關的法律知識欠缺,來自學校和家庭的法制教育相對較少。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編寫了青少年法律知識手冊,手冊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案例和案例分析,特別是在學生中比較模糊的概念,以案例為由進行分析,達到普法的目的,使他們從小就學潮、知法、守法和護法,樹立起法制觀念,並通過學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為了使法制宣傳更加生動、直觀,7月12日交道口街道、東城法院和第二中學聯合,成功地舉辦了"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由中學生自己當法官審理案子。
"模擬法庭"活動是在東城法院大法庭舉行的。庄嚴的國徽下,坐著威武的"法官",前來旁聽的250多名觀念有5中和195中的學生、還有居委會的調解主任及機關幹部。法官對3名中學生搶奪團伙一案依法進行了審理了。參與此案的審判員、公訴人、辯護人全部由中學生承擔。他們在法院同志的指導下,認真熟悉了案例。法庭程序依法進行,學生們態度認真、語言流暢,把法庭庭審模擬得形象逼真。台下學生們也十分嚴肅,被案情吸引。案件審理結束後,五中的的法制校長法院少年庭邵金常庭長就此案進行了案例分析,使學生們受到了很大教育。學生們普遍感覺到自己學法、守法,要分清犯錯誤和犯罪,要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更要遠離象案例中主犯那樣的壞孩子,以免不分是非導致犯罪。北京法制報、北京日報、北京電視台、工人日報等新聞媒體對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做了相關報道。
此外,為了加大法制宣傳教育陣地,我們在五中還舉辦了法制教育圖片展,它是宣傳、貫徹、實施《預防青少年犯罪法》的一個生動形象的有效教育載體。
暑期來臨,結合青少年特點,我們還將開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動。如: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興趣小組,文明社區大家樂及解放軍叔叔陪我漫步健身路等活動。從小培育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調動他們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增強社區對青少年的凝聚務和影響力。
3、充分發揮法制校長的作用,進一步辦好家長學校。
充分發揮法制校長的優勢,在學校法制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我們准備召開各校法制校長協調會,明確法制校長的任務,並要求法制校長做到;定期開展法制教育;協調整頓學校周邊秩序;學生幫教工作等。法制校長還要做到點面結合,面上教育全體學生以提高法制觀念,要經常深入學校,有針對性地給青少年做法制報告和他們座談。點上教育是指對行為有偏差、有劣跡的學生及特殊家庭學生的幫教,對他們應進行多種形式、細致的教育幫助。
今年還要辦好家長學校,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對家長進行培訓,幫助他們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心,幫助他們學會教育管理子女的正確方法,作好防範子女違法犯罪基層防範工作,使家長成為家庭素質教育的輔導者。
通過法律進社區活動的開展,我們感覺到;群眾的法制觀念明顯增強,學法、守法形成了氛圍,法律真正成為了社區群眾的保護神。
回答者:a705843401 - 試用期 一級 12-12 20:57

1.建設和諧社區,物是基礎,人是關鍵。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只有提升全社區成員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社區的穩定與和諧才有保障。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必須加強文化建設。文化與人的關系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系。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類型的人。世界各民族的性格、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人生下來便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並逐步文化化,成為一個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徵的人。各國、各民族的性格和倫理道德觀的差異,都是不同的文化造就的。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家庭和家族的功能進一步縮小,而社區的功能則逐步擴大,許多原來屬於家庭和家族的功能轉到社區。因此,社區的文化建設應該在培養和造就文明公民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現代社區不僅要肩負管理、組織、協調的職責,而且還要通過社區建立的各種群眾文化團體,以生動活潑、輕松愉快形式,進行傳統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和文明公約等教育,寓教於樂。此外,可組織專家學者研究傳統禮儀和價值觀、道德觀等,並加以創新和發展,使傳統文化恢復活力,提升傳統文化的質量,並使之成為與當代社會相適應的高一級文明。在研究和創新的基礎上,成立傳統文化傳習所,聘請熟悉傳統禮儀的長者或學者,定期為青少年講授中國優秀的傳統禮儀和價值觀及道德觀,使各社區的成員成為有道德、守規范的文明公民。只有提高全社區成員的文明素質,和諧社區才能真正實現。

當代世界,文化日益成為國際政治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價值體系有吸引力,別國就會自動向它靠攏;一個國家掌握了全球文化發展的主導權,她就占據了未來社會發展的制高點。倘若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支配了國際政治秩序,她就必然在國際社會中居於領導地位。近10多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某些超強國家謀求世界文化霸權,企圖實現西方文化全球化。他們一方面嚴禁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高新技術,以長期保持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卻通過各種方式大力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模式,把西方文化產品和宗教通過各種渠道大量輸入非西方國家,試圖以西方文化取代非西方文化。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失去傳統,則將淪為西方文化的附庸;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沒有特色,在國際政治中也就沒有地位。

反對文化全球化、保護文化多樣性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1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2003年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2.一、社區服務廣泛開展滿足了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並且它為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創造了許多條件。 二、堅持充分調動社區內一切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活動,所搭建起社區和睦的人際關系。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社區氛圍。 三、逐步地改變了城市基層的管理體制。主要是著力完善能夠反映居民意願的社區自治組織,逐漸地建立起新型的居民自治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四、堅持從實際出發,從居民群眾迫切要求和熱切關注的問題入手,化解社會矛盾,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經過結構和區域的調整,目前的全國社區居委會有79947個,為居民服務的居民委員會的成員達到42萬5千多人。社區服務中心目前有8479個,有80%的社區現在均建有社區服務中心,全國已經正式登記、注冊的社區志願者組織已經達到7500多個,就在社區里開展社區志願服務,已經注冊並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人員已經達到1600餘萬人。

當前,我國已經有5億多的人口居住在城鎮社區裡面,所以社區城鎮化已經達到43%,為居民服務的工作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隨著城鎮化不斷地推進,也越來越多的農民逐步的轉為城鎮居民。而且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現在越來越多的退休職工也逐步移交到社區進行管理,所以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的加劇,現在社區所需要承擔的社會管理的事務和服務項目也越來越多,社區在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圍繞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目標,我們已經開始推動社區建設向更高階段發展,主要就是建設和諧社區。
第一個方面,社區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100%的社區裡面都建立服務中心,還有一些服務設施,尤其在中西部,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地方,有些資金還不到位,設施還跟不上,居民在開展活動的時候,一些場地和必要的設施還很緊張,有的地方甚至沒有,居民委員會都是租借的辦公場所,所以目前很多地方辦公活動的經費還短缺,這影響著社區功能的發揮,功能是構建良好居民關系平台,發揮自治組織的作用,自治組織開展工作就需要溝通社區居民,這里有一些必需的設施,有些地方還沒有得到一定的保障受到一些影響。

❷ 社區居民生活變遷調查報告!!!!!幾百字就行!!!!!

關於社區軟硬體建設對居民生活影響的調查報告

一、前言

近幾年來,「社區」一詞逐漸為城市居民所熟知,日常生活也逐漸融入社區之中。社區建設是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強化社區功能,解決社區問題,促進社區全面協調健康發展,提高社區成員生活質量的過程。推進社區建設,是我國城市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城市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武漢市作為華中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商貿都會,是全國較早開展社區建設試點的城市之一。2002年底,武漢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為突破口,以建設「文明團結、安居樂業」的新型社區為目標,統籌規劃,先行試點,逐步推開,努力探索社區工作的新機制,全面推進社區建設,提出「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到目前為止,武漢市社區工作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1、科學合理地調整劃分社區,大力培育社區居民生活共同體

2、大力加強社區組織建設,切實提高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素質

3、明確政府與社區的職能分工,為社區依法自治創造外部環境

4、發展社區服務,促進社區建設各項內容的落實

此外,以江漢、青山、江岸、洪山四個國家和省社區建設實驗區為龍頭,各城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呈現出百舸爭流、各具特色的良好發展態勢,全市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等社區建設的各項內容健康發展,社區的硬體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為了推進武漢市「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2007年7月湖北經濟學院社會實踐小組組織了對武漢市部分社區軟硬體建設情況進行深入詳細的調查,我們採取問卷調查、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社區軟硬體建設情況進行專題研究。我們的調查以問卷為主,盡量做到「用數據說明概念,以事實產生結論」,並用SPSS軟體對問卷進行了統計和數據分析。同時,為了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我們也輔之以必要的訪談,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及原始數據、資料,以確保這項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二、調查結果和基本情況

(一)硬體建設情況

在硬體建設方面,我們重點調查了圖書館或閱覽室、體育設施、活動室、納涼點、衛生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的情況。從結果來看,體育設施和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情況較好,69.2%的社區擁有體育設施,52.6%的社區建有衛生服務中心。而活動室和納涼點的建設情況不容樂觀,45.9%的社區有活動室,44.4%設有納涼點。活動室一般是為老年人提供的一個聚集的場所,現在的很多的社區對活動室的使用採用的收費制,以至於現在很多的社區的活動室沒有多少人進入而不得不關閉。圖書館或閱覽室的情況最差,僅有16.5%的社區建有圖書館或閱覽室。還有12.8%的社區建有其他設施。而從利用程度來看,只有15.8%的居民認為硬體利用程度在80%以上,45.1%的居民認為利用程度在60%到80%之間,還有39.1%的居民認為利用程度在60%以下。在訪談的過程中有一位訪談者對說,在他看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因為很多的硬體設施是針對不同的人群的,這些不同的人群對周圍環境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相互之間很容易出現相互影響的情況,也就會使得很多的人不願意到這些地方來活動而使得利用率不高。

總體來說,社區的硬體設施還是覆蓋的不夠廣,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滯後的現象,而且硬體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二)軟體建設情況(主要在社區活動方面)

各個社區開展活動的次數普遍不足。在文化體育活動方面,44.4%的社區根本沒有舉辦過文化體育活動,50.4%的社區偶爾會有,而僅有5.3%的社區會經常舉辦文化活動。還有就是各類文化講座,僅有17.3%的社區有過文化講座,而60.9%的社區沒有舉辦過,還有21.8%的居民沒有關注過這類活動。這反映出城市居民的文體生活還不夠豐富,相應的社區的軟體建設還存在不足。另外一方面,居民們對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的態度調查又向我們顯示:

居民對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的態度
是(%)
否(%)

沒有關心
18.8
81.2

活動辦得不好
24.1
75.9

應更加貼近生活
15
85

應調動居民參加
48.9
51.1

調查結果表明,對社區真正一點都不關心的居民僅僅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而認為社區辦得不好的則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另外可以看出,對於社區的文化體育活動,居民們的參與度很低,也就是說,社區舉辦的活動沒有調動居民積極參加。

(三)社區服務情況

社區的服務應該是全方位的,我們從各個方面對社區的服務狀況進行了調查。在社區目前能提供的服務中,保潔保安是最普遍的,81.2%的社區能提供這項服務。而其他的服務項目就顯得有些不足:餐飲服務,代收快遞、郵件,代繳水、電、燃氣費,幼兒園,醫療,運動設施及機構等的提供率都在30%左右。擁有率最低的服務是:保健師,寵物託管,各類用品代購,小學,銀行,社區巴士,購物配套設施以及其他服務。他們的提供率都在20%以下。而對於社區居民來說,他們認為目前最缺乏的服務是針對老人和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專業服務,佔到了47.4%。其次是健康醫療服務和健康運動服務,它們各佔30%左右。而目前常規的生活服務提供狀況較好,僅有18.8%的居民認為缺乏這類服務。社區居民對目前社區服務最不滿意的原因還值得我們探討,提供的服務項目不實用,服務質量差以及收費高都不是社區居民不滿意的最主要原因。從需求層面上看,社區居民目前最需要環境綠化、安全以及文化活動,這三項都佔到了50%以上。其次是家政服務、體育健身和社區醫療,需求率都在30%左右。貧困救助和商業服務在各項服務中做的相對比較好,他們的需求率都只有20%不到。總體來說,各個社區的服務狀況良好。

三、武漢市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城市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也進一步推動了武漢市「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的進行。但是社區建設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亟需研究、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從調查的情況看,主要表現在:

(一)社區軟硬體建設不到位,利用程度不高。軟硬體建設是保障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條件,其建設情況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雖然增加一些基礎設施,改善了一些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但與形勢的發展和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比還相差甚遠。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

第一,居民生活所必須的最基本的軟硬體建設情況較好,如體育設施,衛生服務中心等。而對於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設施和服務,其發展還相對滯後,如活動室,納涼點,文化體育活動等。僅有部分社區建有這些設施或開展過這類活動。在更高的層次即精神文化層面,軟硬體的建設還是嚴重不足,圖書館或閱覽室以及各類文化講座的擁有率都非常低。這反映出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嚴重滯後,不利於社區居民文化水平和素質的提高。

第二,社區軟硬體建設沒有做到以人為本,不少社區的設施比較完善,檔次也比較高,但存在形式主義,不適用;專門為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建造的設施還比較缺乏;有的設施離居民點較遠,不方便使用;有的無人管理,提供服務的時間有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設施利用程度不高,居民對社區的活動參與率低。一些基礎設施無人使用或者使用率低,並且無人維修,導致其逐漸損壞並且任其荒廢;而居民對社區的活動參與度低是社區活動難以開展的最主要原因,問卷顯示:48.9%的居民認為社區的文化體育活動應調動居民經常參加,48.1%的居民認為居民參與度低是影響社區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居民參與度低是阻礙社區軟體建設的主要原因。

(二)社區服務還不到位,服務資金不夠。社區服務是加強社區建設的重點之一,是凝聚社區力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我市城市社區服務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服務內容單一,服務設施不完善。調查結果顯示:51.5%的居民認為應當拓展社區的服務,提升服務水平。由於投入不足、服務設施不完善,對社區設施資源的開發和經營缺乏研究,有些社區的服務基礎設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社區的服務功能難以實現。由此可見,現在社區所能提供的服務還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多形式、多層次的需求,在居民大量需要的養老、托兒、保健、娛樂、家政、綠化等方面的服務還很欠缺,導致社區居民需求的滿足程度低,而且對各類服務的滿足程度極其不平衡。

其次,服務資金不夠,資源難以整合。51.1%的居民認為應當拓展社區的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建設社區,開展社區服務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盡管近年來社區經費有了很大提高,但還是不能滿足社區工作的需要。造成社區經費緊張的主要原因,一是財政投入不足,隨著社區作用的凸顯和部門管理的重心下移,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但相應的工作經費較少;二是社區自我發展能力弱,社區服務發展滯後,收入渠道少。另一方面,整合是節約社會成本、提高辦事效率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服務質量的手段。但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社區還存在部門所有、各搞一套、重復建設等現象。思想上還沒有認識到整合的必要性以及整合帶來的巨大效益。工作上,沒有依託社區平台整合配套;設施上,共築共建、資源共享的目標沒有實現;投入上,不少部門多頭投入,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效率不高。由於服務能力有限,經費不足,社區提供的各項服務活動不能保持周期性開展,無法保證服務機構長期正常運行。

(三)法律法規不完善,政策相對滯後。在社區建過程中的一些做法與原有法律規定和政策相沖突,或缺乏法律依據,導致社區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社區的定位、駐社區單位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和義務、推進社區幹部職業化、社區組織之間的關系、社區成員代表會議職能等涉及法律依據問題,需要在《居委會組織法》中進一步明確。

二是村改居後,原村委會的集體資產和債權債務的處理,社區規范調整後,居民小組劃分原則和居民代表產生的辦法以及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待遇和報酬等等,現有的法律已不能做出圓滿回答。

三是社區服務業發展的有關扶持政策在基層由於部門協調難度大,落實較為困難,急需國家出台有關發展社區服務業的行政法規。

(四)政府轉變職能不到位,社區行政化傾向嚴重。雖然明確了轉變政府職能「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思路,但涉及到部門利益或相關問題時,兩者之間較難協調。政府與社區的關系,部門與部門的關系,社區內部各種組織的相互關系都有待進一步理順。有的政府部門及其派出機構把社區居委會當作自己的行政下屬機構,布置的任務多,創造的條件少;事權下放多,財權支持少;考核檢查多,協調幫助少,社區行政化傾向仍然比較嚴重。

(五)社區意識薄弱,社區自治有待加強。廣大居民群眾對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社區意識比較淡薄,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不夠強,參與度不夠高。社區民間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發展較為滯後,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不規范,駐社區單位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不夠高,社區自治功能較為薄弱。

四.對武漢市社區建設的建議

社區作為城市的基層細胞,建設的好不好,直接關繫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穩定發展,對促進城市管理,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也有著重要意義。沒有無數個社區的發展與進步,城市的整體管理和發展水平就難以提高。因此,針對我市社區建設中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社區建設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資源進行整合。

第一,社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擁有穩定的財力支持。因此,建議市委、市政府將社區建設經費正式納入政府福利預算,建立健全資金審批、劃撥、審計制度,並幫助社區實現財務獨立。同時還應該推動社區的產業化、社會化,進一步提高社區經濟發展水平。

第二,要保證社區建設資金的後續供應。武漢市「883社區建設計劃」實施時,即2002年到2004年,這段時間市區街道辦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例如洛南街黎明社區在883社區建設實施的當年,市政府投入28萬,區政府投入47萬,街道辦投入10萬,轄區單位集資2萬,社區集資1.5萬,總數88.5萬元。但是在04年以後,社區的後續資金基本斷絕,各項硬體設施的維修和更新難以進行。所以社區建設不能斷了「資金供應鏈」。

第三,要把改善社區基礎條件、完善社區基礎設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和硬性任務,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加大投入,多方籌集資金,切實落實到位。要集中投入一定數額的資金用於社區辦公用房、社區服務和公共活動場所以及社區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社區具備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為居民生活帶來便利,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第四,還要強化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的共建共享意識,以共同目標和共同需求為紐帶,充分挖掘、整合、開發、利用社區的各類資源,最大限度的提高社區資源的共享程度。

(二)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更好的滿足各類社會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是社區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腳點,是以人為本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要開展面向不同群體的不同服務。比如,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服務和優撫保障服務,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要不斷拓展社區服務領域,豐富社區服務內容,最大限度的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三)進一步完善法規,為社區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社區法制建設既是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應該在現有《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基礎上,根據我市綜合情況和社區發展狀況,著手制定武漢地方性社區管理法規。社區工作主管部門也應配套出台相關政策,為社區建設培養良好的制度環境。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政策法律的執行力,在這方面主要是是針對街道辦等下級執行政府的法規。國家和省市一級的政策都是切實可行的,例如國家的各項社保政策、省政府的「敬老令」、市政府的「883社區建設計劃」都是切實為民的好政策,但是由於下級政府執行不力,這些政策實施之後,收效不大。因此,要想政策法規制定後切實給群眾帶來利益和保障,政策法規必須要有執行力的保證。

(四)實現政府職能的徹底轉變,強化社區自治性和服務功能。

政府在一定的程度上只做規劃,引導、監督和協調,給與一定的財力支持,社區的管理有居民自治組織——居委會,社區的服務交給市場,實行競爭上崗。強化政府對社區在指導、服務、協調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使政府從實際行動上將權利下放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之上。真正使社區成為管理現代城市的一個層次,為社區真正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提供外在支持。政府在總結前一階段組建社區居委會的經驗基礎上,將社區建設中的主導性由政府向社區居委會轉化,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實際出發,分階段、有步驟地減少社區居委會所承擔的政府職能,最終實現完全剝離;二是減少各類檢查、評比、觀摩給社區帶來的負擔,讓社區居委會集中力量搞好社區建設和服務。此外對於那些一直存在這類問題的社區進行徹底地轉變。

(五)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創造社區的人性化氛圍。

調動居民積極性是社區建設的難題之一,很多活動都是由於居民參與度低而難以開展,社區自治也需要居民積極參加。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每個社區可以組建本社區的志願者隊伍,用來協助居委會的管理,例如武漢市民政局已經在籌劃成立武漢市社區志願者協會,很多社區在運用志願者進行社區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第二,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在各類活動,要努力帶領社區居民向先進靠攏,在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給居民做榜樣;第三,可以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居民認識到自己是社區的主人,既是社區建設的主體,又是社區建設的受益者,參與社區建設、管理社區事務有自己的一份責任。第三,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社區認同度和參與度。在我市社區建設中,涌現出以百步亭為代表的一大批省、市文明社區。建議以這些典型材料為基礎,廣泛宣傳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提高市民對社區的認同度和參與度。開展全市社區文化創建,重點開展四項觀念教育——即「志願與奉獻」觀念、「共駐、共管、共建、共享」觀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觀念和「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觀念。注重營造氛圍,選准載體,在宣傳教育中培養社區意識,在社區活動中強化社區意識。同時,建議學習英國、德國的經驗,發動青年學生組成自願者隊伍,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並鼓勵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參與社區共駐共建。

(六)在社區建設方面尋找政府和市場的結合點。

社區建設需要政府的投入,但投入不是無止境的,政府資金必然是有限的,要維持社區的可持續發展還需尋求與市場的結合點。政府主要職責在於對社區建設的規劃、引導、協調和監督,而社區自己就要努力通過市場手段來進行「造血」,第一,可以結合社區服務興辦經濟實體,開展家政、物業、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務,確保社區收入不斷源;第二,可以將社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項目採取競標的形式外包,政府只負責引導監督,具體事宜則由承包公司來實施,這樣的競爭機制可以保證社區建設和服務質量的提高,有利於社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可以把社區舉辦的各類活動與企業贊助相結合,這樣既給社區提供了活動經費,又給企業做了廣告,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最終形成政府、市場、社區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系,形成共同改善社區經濟、社會及文化狀況的局面。例如,武漢市有名的百步亭社區就是一個將政府與市場結合的很好的一個例子,它依靠百步亭集團來帶動社區的發展,區政府只發揮其引導監督功能,而百步亭集團與社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既提高的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也保證了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五、總結

武漢社區建設還處在探索階段,面臨著諸多問題,但只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社區工作者辛勤奉獻,社區成員積極參與,武漢市社區建設必將擁有光明的前景,美麗的江城定會誕生一大批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

參考文獻:

[1] 《湖北省社區建設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及發展思路報告》

[2] 《武漢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索與思考》,武漢民政網

[3] 湯晉芬 :《社區建設工作展望》,社會,2004,(4)

[4] 瞿寧武:《論城市社區建設》,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6)

❸ 如何鼓勵居民參加社區活動

1、前提是區民有時間去,所以挑的時間要合理,地點也要合理。
2、社區活動要是大家都感興趣的
3、大力宣傳
4、社區內要小孩,最好弄些吸引小孩的,小孩吵著要去的話,大人也不得不跟著去。
5、以社區內居民的工作時間、工作性質相結合,能讓社區區民有一種賓至如歸、放鬆的感覺。

❹ 《關於提高居民對社區工作的參與度與關注度的論述》論文研究背景怎麼寫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6-26

❺ 《關於提高居民對社區工作的參與度與關注度的論述》論文研究背景怎麼寫

摘要 摘要]隨著社區的形成和發展,社區管理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我國社區管理的模式主要有政府導向型、市場導向型、社區自治型和混合型四種類型。社區管理創新的根本價值在於根據社區居民的多元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優質公共服務,因而,社區管理中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論文在梳理現階段我國社區管理實踐模式的基礎上,基於時代特徵,認為未來社區管理將呈現出以下基本發展趨勢:在管理理念上越來越公眾化、自治化、民主化;管理主體上越來越多元化;管理手段上越來越法治化、規范化、柔性化。

❻ 社會工作實務影響我國城市社區居民參與的因素有哪些

(一)、建立健全居民參與社區民主議事的各項制度。為進一步增強居民自治意識,保障廣大居民對社區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建議權等基本政治權利,提高社區民主自治水平,應該積極推進社區居委會的直接選舉,完善居務公開、民主評議、事務聽證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等各項制度。一、建立健全社區民主選舉的規章制度,堅持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成員依法民主選舉;二、完善民主決策制度,規范民主決策程序;三、靈活運用社區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工作聽證會和成效評議會等載體,鼓勵社區廣大居民和其他群眾性組織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公益性事業決策,實現「民主促民生」,共謀社區發展。
通過創新社區管理體制、設立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以承擔社區行政事務和其他公共事務為職責,形成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各盡其能、各負其責的社區管理新格局。積極引導駐區各單位、物業管理機構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營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參與」共駐共建的濃厚氛圍。
(二)、建立多渠道民主參與社區自治途徑。強化社區民主監督,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結合傳統工作方式,落實「居務、財務、事務、服務」四公開制度,切實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逐步完善社區工作督導機制和民意調查機制,形成「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推進工作」的良性工作鏈。
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暢通民意訴求渠道,組織居民有序開展與其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工作的監督評價活動,並以評價結果為工作績效的重要參考依據,保證民主監督的經常化。以人為本,重要的是暢通渠道,例如上門走訪、開設社區論壇、建立民情信息站等形式,了解民情,掌握社情,為群眾解疑釋難,密切黨和群眾的聯系。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以人為本」社區建設系列活動,引導居民群眾和轄區單位積極參與。採取開座談會、警民懇談會等有效形式,不斷暢通外來務工人員參與居民自治的渠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群眾呼聲,傾聽群眾的意見,對居民群眾的情況做到「知底、知情、知心」,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居民群眾真正了解民主自治、參與民主自治,感受民主自治。
(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區是我家」的濃厚氛圍。社區是各種人群聚集的密地帶,是社會多種矛盾的沉澱區域,在「四個多樣化」的新形勢下,又是多種觀念形態相互激盪的場所。社區工作者站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最前沿,必須做好宣傳工作,要讓社區居民了解、熟悉社區服務的各項職能,發揮好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
通過社區宣傳陣地,宣傳社區的服務宗旨、服務內容、工作性質,特別要抓好居民代表、居民小組長、黨員幹部的宣傳教育工作。結合開展社會法律、道德、科普知識、文化藝術等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社區的一系列好人好事。通過針對性的宣傳教育、群眾性的創建活動,宣傳群眾最關心的事,讓社區居民群眾走進社區,認識社區、信任社區。
(四)、提升社區自我形象,形成「社區是我家」的認同感。以人為本,是社區建設工作最重要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為民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社區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以人為本,必須「有的放矢」,這個「的」就是群眾的利益。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所急,辦人民所需,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為群眾服務為第一職責,以為群眾謀利益為第一追求,以群眾滿意為第一目標。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人民群眾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群眾答應不答應「作為評判標准。
社區要以「民心工程」為挈機,為群眾多辦好事多辦實事,改善小區的硬體設施,創造優美的社區環境。社區要積極協助政府職能部門實施的「背街小巷工程」、「危舊房改造工程」、「庭院改善工程」等家門口的民心工程,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全面提升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從而使小區最廣大老百姓得到實惠,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社區要結合本社區固有的特點,聯系實際,著力解決居民反響強烈、群眾要求迫切、矛盾聚集較深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做到深入走訪群眾,分析查找原因,及時解決問題,排解糾紛,維護社區穩定,建立和諧的鄰里互助關系,增強居民「社區是我家」的認同感。
(五)、培育社區組織,創新社區活動載體,搭造居民參與平台,強化「社區是我家」的歸屬感。
通過組建社區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文體活動等,吸引居民參與社區活動。一方面可以整合社區資源,為社區居民提高便民利民服務,另一方面努力實現社區服務模式的多樣化,不斷開拓社區服務新領域,探索社區服務新途徑、新辦法,走社區服務網路化、專業化、市場化的新路子。
開展五好家庭創建活動,通過開展思想教育、倫理道德、科學知識、法律常識、文化娛樂等活動,使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社區工作中來。群眾覺得這些活動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到、能共享。通過評選網路型家庭、學習型家庭、科普型家庭、學法守法家庭等特色家庭和評選五好樓群等活動,提高居民參與創建活動的積極性。
組建社區文體隊伍,讓社區文體骨幹能有機會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娛樂、休閑。文化是社區的靈魂,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是教育人、培養人的重要載體。通過在重大節假日期間進行各種文藝演出活動、群眾文化沙龍等活動。組織各類文體比賽。如象棋、畫畫比賽、社區群眾運動會、游園晚會等等,都可以為居民群眾提供參與社區的機會,為有一技之長的居民創造發揮平台。
總之,在公眾參與意識較低的情況下,應通過完善各種參與的載體來提高公眾的參與程度,推動社區從「政府主導型」向「居民自治參與型」發展,逐步實現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通過積極培育社區意識,增強了居民和駐區單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著重培育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和社區居民的自治意識,社區自治是公眾參與的高級形式,也是公眾參與的制度條件之一。公眾參與社區自治是社區發展的內在動力。社區發展的根本目的就在於通過居民積極參與社區自治,幫助居民提高公眾參與的能力與水平。

❼ 社區居委會怎樣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

(一)建立健全居民參與社區民主議事的各項制度

為進一步增強居民自治意識,保障廣大居民對社區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建議權等基本政治權利,提高社區民主自治水平,今後社區應該積極推進社區居委會的直接選舉,完善居務公開、民主評議、事務聽證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等各項制度。

1、建立健全社區民主選舉的規章制度,堅持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成員依法民主選舉;

2、完善民主決策制度,規范民主決策程序;

3、靈活運用社區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工作聽證會和成效評議會等載體,鼓勵社區廣大居民和其他群眾性組織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公益性事業決策,實現「民主促民生」,共謀社區發展。

4、建立多渠道民主參與社區自治途徑。強化社區民主監督,落實「居務、財務、事務、服務」四公開制度,切實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逐步完善社區工作督導機制和民意調查機制,形成「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推進工作」的良性工作鏈。

5、通過創新社區管理體制、設立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以承擔社區行政事務和其他公共事務為職責,形成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各盡其能、各負其責的社區管理新格局。積極引導轄區單位、物業管理機構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營造「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參與」共駐共建的居民參與氛圍。

(二)培養居民社區意識

1、社區居民樹立強烈的社區意識是促使他們廣泛參與社區建設活動的思想基礎,從成熟社區建設實踐來看,增強居民社區意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強化宣傳教育,形成「社區是我家,聯系你我他」,「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良好氛圍。

2、強化居民宣傳教育:

(1)要注意針對性。針對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和社區建設的突出矛盾進行宣傳教育;針對不同群體、不同階層的實際情況進行宣傳教育。

(2)要注意廣泛性。使廣大居民群眾都能接受到宣傳教育。

(3)要注意多樣性。亦即採取多樣化的宣傳教育方式。例如,通過設計社區標志、宣傳表揚社區內的好人好事、發動居民參與討論社區問題等等形式強化他們的社區意識。又如利用大量的實例特別是社區建設的客觀成績進行宣傳,激勵和激發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活動的自覺性等等,要讓社區居民了解、熟悉社區服務的各項職能,發揮好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

(三)培育社區民間團體組織

「社區搭台,居民唱戲」,

一是社區要為居民參與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居民參與提供暢通的渠道和便利的條件,為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提供保障和服務,這就要准建好為社區民服務的窗口,高標准地建設好社區「五站一室」,通過開展活動,吸引居民的參與,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實踐表明,社區民間組織已成為社區建設的中堅力量,成為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因素。

二是進一步壯大建社區文藝團體隊伍,以「文體活動」為切入點,發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使他們在歡娛中和諧了樓群之間、鄰里之間的人際關系,讓社區文體骨幹能有機會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尋找到符合居民需求願望的活動載體,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娛樂、休閑。文化是社區的靈魂,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是教育人、培養人的重要載體。通過在重大節假日期間進行各種文藝演出活動、群眾文化沙龍等活動。組織各類文體比賽。如象棋、畫畫比賽、社區群眾運動會、游園晚會等等,都可以為居民群眾提供參與社區的機會,為有一技之長的居民創造發揮平台。從而,調動大家參與社區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了社區的共建活力。

三是從利益關聯和情感認同兩方面增強居民社區參與的動力,尋求居民與社區之間的共同利益並使其形成順暢的利益互動。通過日常工作、制度安排,社區能夠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社會福利以及社會服務,讓居民利益社區化,使居民的利益通過社區得以實現,從而增強參與社區事務的慾望和動力。

(四)建立社區志願隊伍

1、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對小康社會的道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迫切呼喚相互關愛、和諧融洽的社會關系和良好的生活氛圍。為此,2007年底我們在社區成立了以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為主題的社區互助協會。而社區黨員的特色黨小組更是小區內的一道亮麗風景,護綠隊、環保隊、聯防隊、宣傳隊等志願者隊伍常年在小區內義務服務,以自己的黨員模範作用帶動了身邊的大批居民投身到社區建設中來,對社區自治向深度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社區建設是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大力挖掘、整合、利用社區資源,特別是社區豐富的人力資源,通過居民參與活動,使社區各項工作能更全面順利穩健地向前推進,並形成居民有事找社區,社區建設靠居民的良好氛圍,調動社區的一切積極因素,共創社區美好的明天!

(7)為什麼居民沒有時間參與社區活動擴展閱讀

社區居民委員會介紹:

簡稱「居委會」、「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為中國大陸地區城市街道、行政建制鎮的分區即「社區」的居民組織,即城鎮居民的自治組織,地位類似於農業區的村民委員會,工作服務的對象為城市、鎮非農業居民為主。

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社區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社區委員會三委就是指社區黨委(或黨總支、黨支部)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 社區黨委(或黨總支、黨支部)是指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在社區之中成立的、以全體社區黨員為組織對象的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

❽ 如何促進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

如何促進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
何為體育鍛煉?社區居民為什麼要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引起身體新陳代謝消耗大於安靜時肢體運動的身體活動。身體活動的類型分為職業型身體活動、交通性身體活動、家務型身體活動以及休閑型身體活動(身體鍛煉)四種類型。然而,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可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促使身體健康,提高自己的學習、工作、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還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健心,調節與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促進人際交往,增進彼此了解與友誼,使人們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樂。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這一行為被稱之為社區體育。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興起是以20世紀80年代中期產生的街道社區體協為標志的。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現代化、城市化速度的逐步加快,社區體育受到我國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早在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就明確指出「積極發展社區體育。街道辦事處要加強對體育工作的組織,發揮居民委員會和基層體育組織的作用,做好社區體育工作。體育行政部門要給予支持和指導。」它明確了街道辦事處是我國政府派出機構,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積極開展社區體育工作,對社區體育具有領導、管理職能。在同年的8月,經全國人大批准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也明確指出「國家提倡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增進身心健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支持、扶助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城市應當發揮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組織居民開展體育活動」。 1997年4月,原國家體委會同原國家教委、民政部、建設部、文化部共同出台了《關於加強城市社區體育工作的意見》,表明了社區體育已成為政府指導下的,社區各方面力量和共同參與和分享的一項活動,它是體育社會化的產物,更是體育社會化的延伸,它使體育社會化向更廣的范圍展開,在更深的層次上推進。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2002〕8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隨後,國家體育總局頒發了《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了新時期我國「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的構想與規劃,這一構想順應了我國在經濟轉軌時期社區職能日益增強的趨勢,也是在體育生活化、社會化背景下社會體育發展的必然之選。這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和相關文件的出台,為社區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人類文明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現代健康意識在不斷加強,社區體育實際上已成為人們追求健康和諧生活的平台,發展社區體育是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落實到基層的重要途徑。它不僅能不斷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娛樂、健身、交往、集會的需求,而且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形式,是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對社區體育進行全方位、動態的研究理應受到我們進一步的重視。在近年來有許多人對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走訪調查,得到以下結論:
1.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體的健康越來越重視。然而,在現代社會,由於生活方式的轉變(體力活動減少、膳食營養不合理等),隨之而來的慢性疾病的發生率正在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益於保持健康體能,防治和減輕慢性疾病。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倡在社區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鍛煉活動。大城市發展尤為突出,小城市次之,農村幾乎沒有。
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中,有50·8%的居民表示自己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疾病,強身健體,其次有約三分之一(38·5%)的人是為了散心、結交朋友以加強社交,5·4%的人認為如不鍛煉,自己體力活動會不足,另有4·7%的人因為從小就養成了鍛煉的習慣,極少數人(0·6%)為陪伴子女進行鍛煉而參加鍛煉。
3.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有近61%的居民認為工作和家務太累太忙,沒有足夠精力和時間是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依次排序如下:身體狀況不佳,運動吃力(11·9%)、缺乏有關知識和指導,不知何種鍛煉適合自己(7·3%)、對自己的運動能力和毅力缺乏信心(6·9%)、沒有鍛煉場地和設施(6·4%)不喜歡,沒興趣(5·2%)、擔心鍛煉會加重病情,使健康狀況更差(4·1%)、經濟條件限制(2·4%)。
4.體育鍛煉項目
社區居民所從事的體育鍛煉項目中選擇散步的人最多,佔40·6%,其他鍛煉項目按參加人數多少依次排序為健身器械、健身操、廣播操、交誼舞、老年迪斯科、練功十八法、保齡球、太極拳、慢跑、氣功、關節操、游泳、走石子路等,極少數人選擇對抗性的球類活動(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網球等)。男女相比,男子參加慢跑、保齡球、游泳的人多於女子,女子參加健身器械、健身操、廣播操、練功十八法的人多於男子。參加慢跑、健身操的人數與年齡變化關系很小。散步、太極拳、氣功、練功十八法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參加鍛煉的人數增多;游泳和球類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參加鍛煉的人數逐漸減少。
5.社區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形式主要有:自己鍛煉;與朋友、鄰居一起鍛煉;與家人一起鍛煉;參加晨晚練點組織的活動;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等。其中首選:自己鍛煉的佔35.6%、與朋友同事一起鍛煉的佔30.2%,其次是參加晨晚練點活動,而參加社區組織的體育活動僅佔1.6%。這一調查結果說明:目前西安市社區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組織化程度不高,居民參加體育活動大部分屬於自發的,非組織的,鍛煉身體的非組織性比率提高,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人們對健身的自我意識,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可能與社區組織的體育活動宣傳力度、活動內容、活動時間等方面有關,居民了解不到社區舉辦活動的信息、社區舉辦體育活動的內容、時間與居民的體育需求不符等。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影響行為的因素大致分為以下6個因素:
(一)生物學因素
1.性別因素
2.遺傳因素
(二)學習因素
模仿和教育
(三)環境因素
1.自然
2.社會
(四)傾向因素(先於行為)
1.知識
2.信念
3.價值觀
4.態度
(五)促成因素(先於行為)
1.個人技能
2.可利用的社區資源
(六)強化因素(後與行為)
對行為產生反饋影響。
通過以上因素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的傳統社區中,文體活動設施普遍缺乏,不能滿足社區廣大居民日益提高的各種需求。資料顯示,社區體育活動的場所主要在就近的公園(22.8%)、街道居委會場地(16.8%)和街頭巷尾(19.9%)[3]活動。我國社區體育場地嚴重匱乏,難以滿足需要,不得不利用公園、空地作為補充。由於社區發展的差異,一些有條件的社區能夠建設各種體育場館和場地,為居民提供優良的體育活動環境,而那些沒有條件的社區就不能提供這樣的體育活動環境。其次,社區中有體育活動場所的學校和單位,並未真正把其場地提供給居民,社區與學校與單位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從而影響了居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及學校體育場開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速度緩慢。因此如何利用城鎮化發展的機遇,切實推進社區體育的建設和發展,對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質,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社區健身設施嚴重匱乏。在高樓聳立的城市之間,用寸土寸金來形容土地的珍貴毫不為過。為了使土地產生最大的效益和金錢,居民社區根本不可能大規模地去興建運動場地和設施。從調查統計新建成的樓盤,體育運動場地設施的主要形式為健身路徑,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常見到的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等健身場地和設施幾乎沒有。在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過程中,應當認真規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加緊打造一批城市亮點工程,興建更多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
抓住城鎮化改造的有利形勢,大力推進城市社區體育建設 1.切實做好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監管工作 要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省委省政府關於城鄉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要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聯合發布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建設部建標〔1993〕542號)和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批准發布的《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建標〔2005〕156號),規劃建設社區體育設施。體育部門要按照國家關於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規范的標准和要求,會同城市規劃等部門確定社區體育設施的數量、規模和布局。建設部門要把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綜合改造工程,體育部門要參與其中的評比和驗收。政府要把社區體育設施建設作為建設文明、和諧社區的一項考評指標。各社區要充分挖掘潛力,積極配合城市規劃、建設、國土、體育部門,規劃建設好適合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和居民日常健身的體育設施。要嚴格依據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建設社區體育設施,堅決制止和糾正規劃實施中的隨意性。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關政策的修改和完善應列入到議事日程當中。現有設施的建設與社區文體活動的開展表現為"兩頭重,中間輕"的現象,即重少年兒童和老年,忽視了青壯年群體的需要。居民居住密集場所,應規劃一些大型的體育運動場地,滿足更多人的運動愛好。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的社區當中,健身路徑等小型的體育設施比較完備,但是較大型的運動場地和設施還極度缺乏。例如人們喜愛的籃球、排球、網球等,而與此相對應的,一些發達國家的居民社區,普遍擁有燈光塑膠場地,在人們飯後閑暇時,進行運動和比賽,很好地滿足了中間年齡人群的運動愛好。 2.大力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促進社區體育的蓬勃發展 作為社區居民,增加居民的健身意識,是一個長遠而且重要的環節,據調查,社區居民參加身體鍛煉的成兩頭分布,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中青年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鍛煉,健身意識淡薄。在部分社區,麻將、電視、游戲機成為他們的主要休閑活動,社區彷彿成為新一代賭王與游戲王的培訓基地。 據調查數據顯示,35---50歲年齡段居民一周安排兩次(含兩次以上)健身鍛煉的佔不足15%,與此相對應的是這部分社區居民的身體狀況有43%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同程度地存在體重異常、血壓血脂異常、精神焦慮等症狀。社區居民的良好的健身意識還遠遠沒有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是擺在各級政府當前工作的首要任務。 為提高群眾健康意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政府主管部門應以人為本,在居民中大力宣傳健康第一、運動增進健康、終身體育等健身意識,採取多種措施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斷滿足群眾對健康的需求。例如可以採用定期的體檢活動,建立了體檢檔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另外,可以通過健康講座的形式,聘請專家講師利用節假日、下班後的休息時間深入社區,向居民宣講解疾病預防、飲食健康、運動與健康等知識,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識。使大家了解到只有通過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平衡心態等,才能獲得健康的身體。 3.充分利用周邊學校、健身中心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形成社區居民與學生共享體育場地和設施的雙贏機制。 開放學校體育設施有利於市民身體素質的提高,解決市民就近健身的問題,這比撒網式的再建體育場館劃算得多;開放學校資源是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要素之一,學校應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基礎上,積極地向社區開放公共資源。目前,一邊是社區居民苦於沒有鍛煉身體的場地和設施,另一邊是學校的體育資源處於閑置和浪費當中。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間,學校的體育資源應向廣大社區居民進行開放。許多城市都在試行開放學校的體育設施服務於周邊社區居民,但是一系列的問題還困擾著具體的實施。例如,學校能向社會開放的體育設施過於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到學校鍛煉的積極性;大部分受訪市民則表示,沒有到學校鍛煉的習慣;器材損耗誰來掏腰包,社區居民進校門怎麼管理,居民在學校受了傷怎麼辦,外人進出校園,學生的安全怎麼保障……這些現實問題讓學校顧慮重重。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後,最擔心的就是影響教學和管理。學校經費本來就有限,用於體育場館的投入更少,如果讓學校長期義務奉獻,不現實,對外開放難以持續等等。 對於開放學校體育資源的種種問題,各級政府還處於摸索階段,為了增進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實時適度地開放學校體育資源是現階段推進社區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學校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對校園開放進行規范。例如,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建議健身者憑身份證或居住證進入學校,單位集體運動的則需提前預約。另外,為了保障學校對體育設施的維護及管理,建議居民向學校支付適當的費用,具體標准由教育、物價部門制定。另外政府財政應對學校體育資源進行關注,給學校增加一點體育設施的養護費,就可以達到少投入,大產出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級體育部門要積極主動做好協調工作,全力配合社區內學校、機關、團體和企業等單位,有計劃地開放其體育場地設施,並可適當地提供有償服務。特別是社區體育設施缺乏的老城區,要積極創造條件,使更多的學校、機關、團體、企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周邊群眾開放。 4.注重運動健身的指導工作,建立社區體育的培訓機制 居民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去傳播健身理念,組織開展體育活動,需要有專業人才去教授技術動作,指導健身練習。因此在社區居委會的構成當中,應增加社區體育指導的專門機構和專業人才。目前在體育院校的專業設置上,很多都開有社區體育專業,但是這些畢業生由於社區體育發展的滯後,還沒有真正地走上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崗位。因此,作為政府管理部門,應盡快完善社區法規,建立社區體育部門,負責指導管轄社區體育工作的開展,引導群眾通過體育活動,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有計劃、有指導、更安全。能夠吸引更多的居民參加到體育運動中來,使康體健身真正成為社區百姓的新時尚,從而達到增強全民族健康體魄的目標。
5.按照行為改變的基本理論中的計劃行為理論實施身體活動的教學影響
第一階段
⑴提供健康信息
⑵提高認知水平
第二階段
⑴提高認知水平
⑵激發行為改變動機
第三階段
⑴提供方法或技能
⑵鼓勵嘗試
⑶環境支持
第四階段
⑴支持鼓勵
⑵加以強化
⑶環境支持
第五階段
⑴提供支持
⑵不斷強化
⑶預防不良行為復發
我們應該嚴格按照這五個階段的計劃理論實施與完善。
全面實現全民健身計劃,有效增強國民體質,社區活動是重中之重,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校和社區的有效配合,學校的體育資源正好可以為社區的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學校擁有的體育資源和文化教育優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咨詢和繼續學習機會。學校與社區的聯系配合將越來越緊密,學校將成為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組織者。 社區體育主要針對社區居民,以其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以獲得健美樂為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繫到占城市人口絕大多數人的身心健康、體格健美與快樂幸福的生活。藉助城市改造升級的契機,大力推進社區體育的發展,將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建設的內在質量,完善社區的功能,提高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促使體格健壯,體態優美,形成並保持各種良好的身體技能,提高人們的學習、工作、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還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健心,調節與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促進人際交往,增進彼此了解與友誼,使人們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樂。同時,社區體育建設能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提高人們體育文化素養,利於移風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的開展。

❾ 淺談如何讓青年人積極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近年來,隨著社區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和各級政府對社區文化的持續投入,社區居民的文化活動形式不斷豐富,文化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社區居民也自發組建了形式多樣的文藝團體,包括舞蹈隊、腰鼓隊等等,開展了內容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然而目前這些活動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唱主角,很少能見到青年人的身影。對於年輕人而言,目前的社區文化活動缺少應有的魅力和氛圍,他們認為社區開展的活動大多隻適合中老年人參加,所以休息時他們寧願呆在家裡上網、看電視、玩游戲也不會參與其中。 社區的年輕人或是已經參加工作,或是正在求學,業余時間有限,讓他們經常參與社區活動有一定難度,其實他們也希望能在閑暇時間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動排遣壓力。 要想讓年輕人參與進來,就必須有這個群體感興趣的東西。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鼓勵年輕人參加社區文化活動:一是加大對社區的職能宣傳,很多年輕人對社區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認為和年輕人的生活不沾邊,對社區文化活動更是知之甚少;二是多開展適合年輕人的活動,目前社區開展的廣場舞、打腰鼓等多數活動多適合中老年人,而球類比賽、歌唱大賽、才藝比賽之類的年輕人喜歡的有激情的活動應該多開展;三是提供年輕人活動的各種設施、場地,只要活動有新意、合理的時間安排、有固定的場所,一定能吸引年輕人在社區里活躍起來。(劉亞晶)

熱點內容
黃多多為什麼找不到了 發布:2024-11-17 03:50:48 瀏覽:297
ps為什麼柵格化才能填充顏色 發布:2024-11-17 03:45:49 瀏覽:705
為什麼在收藏里找不到收藏的視頻 發布:2024-11-17 03:35:10 瀏覽:738
蘋果8為什麼不生產了 發布:2024-11-17 03:34:37 瀏覽:196
為什麼電腦wps文件手機看不了 發布:2024-11-17 03:12:03 瀏覽:345
男人和女人的區別為什麼會這么大 發布:2024-11-17 03:11:53 瀏覽:651
孩子為什麼頭發長得慢 發布:2024-11-17 03:07:08 瀏覽:425
為什麼男生晚上睡覺膀子變大 發布:2024-11-17 02:51:32 瀏覽:266
蘋果版拳皇命運為什麼會閃退 發布:2024-11-17 02:43:03 瀏覽:882
我的派派為什麼微信不可提現 發布:2024-11-17 02:41:31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