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課時間會突然變長
① 老師如何讓上課時間變長,給學生講出多的內容
一、接受教師才可能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
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學生也是可以學習知識的,但這樣的學習狀態比較緩慢,我們希望通過教師來加速這個過程。但是,當有了教師之後,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是清澈透明的,那學生自然可以透過教師來學習知識;當有了教師之後,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是捉摸不透的,這時候教師很可能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障礙。對教師來說,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自己傳授的知識,在知識掌握上學生和教師的目標是統一的;但對學生來說,雖然他們也想掌握知識,但當教師成為知識的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時候,學生首先看到的並不是知識,而是作為知識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教師。雖然學生對知識是沒有選擇性的,接受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但當教師成為知識化身或者代言人時,學生對教師就有了選擇性。當學生接受這位教師時,他也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位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學生無法認清這位教師,或者認清了這位教師卻無法接受這位教師時,他也就很難接受這位教師傳授的知識了。
因此,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高效起來,首先需要老師做的事,並不是考慮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如何讓學生能夠認清自己,也就是如何把最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學生,並進而贏得學生的喜歡與接受,從而為後期知識的傳授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我們是否掌握了需要傳授的知識,也不是我們是不是掌握了傳授這些知識的方法與技巧,而是老師是否願意把最真實的自我、把最完整的自我呈現在學生面前。對於這個選擇,並不是一個技巧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多麼富有智慧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勇氣。要把真實的、完整的自我呈現在別人面前,這是一件多麼勇敢的事呀;而且,需要老師呈現自我的對象,居然是那些自己看起來並不成熟的學生,這更是加大了老師做這件事情的難度。可是,相對於課堂教學效果來講,讓學生了解老師,可能比讓老師了解學生更加重要。因為讓老師了解學生,只會提高知識的傳授效率,這是一個工具功能;但讓學生了解老師,卻決定著學生是否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這是一個前提條件。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把真實性用在傳授的知識上,也就是知識講解中的准確性。可是,對學生學習來講,他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知識的准確性,而是老師的真實性。老師總是覺得在知識上講得越真實、越透徹越好;但在生活上並不認為有真實而又透徹地呈現給學生的必要;殊不知,盡管老師可以很容易地把知識傳授和日常生活區分開來,但學生卻很難做到這一點,而且學生總是通過對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來判斷他傳授知識的真實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在教學生活中,老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老師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老師也有自己的成功與失敗,老師對學生也有喜歡和不喜歡,學生並不需要老師講那些「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之類的話,他們喜歡那些真誠地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好表達出來的老師。那怕老師是在批評自己,但只要覺得這位老師批評的態度是真誠的,學生也能夠理解老師的真心;那怕老師是在表揚自己,但如果覺得這位老師表揚的態度是虛假的,學生只能更反感和更遠離這位老師。
二、需要清晰而非高深的教學目標
只有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才可能清晰地知道,一堂課究竟有效還是無效。在教學目標都沒有得到明晰的情況下,我們就無從判斷一堂課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我們只能判斷這堂課是好玩的還是不好玩的,是現場感覺好的還是感覺不好。因此,如何選擇教學目標,成為課堂教學有效與否的重要條件。為了追求高效課堂,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有兩種思路,一種思路認為既然要讓課堂變得高效,就應該讓課堂教學目標定得更高一點,用古人的話來說只有取乎其上才能而得其中,如果取乎其中就只能而得其下了;另一種思路認為,高效教學的目標並不是加重課堂教學的任務,而是更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那麼高效課堂教學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盡可能讓課堂教學目標變得清晰起來。要讓課堂教學目標變得清晰起來,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明確哪些教學目標是無法實現或者不需要實現的,哪些教學目標是可以實現而且是必須實現的,也就是說在教學目標的選擇上要堅持「有所不為才有所為」的原則;另一是在可以實現的教學目標中,哪些教學目標是需要重點實現的,哪些教學目標是可以一帶而過的。
我很喜歡參加同課異構的活動,每一位上課的教師,在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前,用著風格各異的方式,來傳授教學內容,來表現自己。當聽課的人都被他們的教學形式和教學風格所感染時,我卻在偷偷的琢磨另外一個問題:雖然教學內容是一樣的,但每位教師在相同教學內容上預設的教學目標卻是不一樣的;雖然課與課之間的差異,表現為每位教師的教學形式和教學風格,但導致課與課之間形成差異的根本原因,卻是每位教師在相同教學內容上形成的有差異的教學目標。有的教師並沒有加工教學內容,於是他把教學目標定位為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或者用學生的語言把教學內容重述一遍,看到了教師在重述中的精彩,但卻看不出來這樣的精彩有什麼目的,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上課有意義,但在面對用兩種語言(一種是書面語言,一種是口頭語言)呈現的教學內容時,反而不知道如何去更好地掌握了。事實上,這樣的課堂,既讓上課的教師覺得教學內容太多,所以課堂負載太重,上起課來也覺得放不開;這樣的課堂,讓學生覺得自己應該認真聽課,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認真聽課。
那些高明的老師,他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如何設計課堂,而是為課堂教學騰出空間來。看著那麼多的教學內容,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把教學內容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挑出來,把課堂教學需要重點完成的教學任務挑出來。於是,這樣的教師就把自己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中解放出來了,他就可以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展示和解讀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他也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完成需要重點完成的教學任務。這樣的一堂課,既不缺乏教師的精彩講解,也不缺乏教師對重點知識與重點任務的強調;當學生聽完這樣一堂課,既能夠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現場情趣,又能夠捕捉到應該掌握的學習內容,還能夠完成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因此,真正高明的老師,並不是如何一字不漏地把每個知識點都當重點教給學生;而是在眾多知識點中能夠明確教學重點,在眾多教學任務中能夠明晰任務重點的人。
三、要真知學生而不是熟知學生
判斷一節課有效還是無效、高效還是低效,並不是以教師在課堂上表演得怎麼樣,而是要看學生是否在課堂上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知識,是否培養了應該培養的興趣與能力,是否完成了應該完成的學習任務。很可惜的是,我們眼中容易看到知識,容易想到興趣與能力,也容易感受到要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壓力,但卻容易忽視主體的作用,那就是學生。象這樣講話,很多教師都會反對我,對教師來講每天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學生,如果仔細計算下來,教師與學生打交道的時間可能比和自己家人的時間還要長,而且是長很多。說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了解,那實在是冤枉了教師。可是,是不是我們和學生打交道多了,我們對學生的了解就多了,對學生的了解就深了呢?
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有三種途徑,一是對學生學習生活的了解,二是對學生日常生活的了解,三是基於自己學生生涯來推演今天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途徑不一樣,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也不一樣。用自己的學生生涯來推演今天學生的生活,這種方式是最簡單的,也是誤差和誤解最大的;但由於這種了解學生的方式深嵌在自己的學生經驗之中,這種了解學生的方式最簡單易行,所以最容易被老師們採納。通過學生的學習生活來了解學生,這也是比較容易採納的途徑,因為這並不需要教師花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走近學生,這本來就是教師教學工作所需要做的事情。問題在於,學生的學習生活並不是他的真實生活,學生的學習生活深深的紮根於他的日常生活,但並不是日常生活的簡單反映,因為學生在學校中,在學習過程中過濾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當然,那些對學習生活分外投入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致性更大;那些對學習生活不怎麼投入的學生,就更要擔心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離他們真實的日常生活究竟有多遠。
當老師們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來認識學生,通過自己學生生涯來推演學生生活時,會覺得自己對學生的生活是熟知的,既觀察到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用自己的學生生涯來解釋學生的學習生活。事實上,我們的課堂教學正是建立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的,學生是如何對待學習的,學生究竟喜歡聽什麼樣的課,學生是如何掌握知識的。而且,如果學生的表現和自己的預設(這樣的預設往往就是自己學生生涯時的表現)保持一致,這樣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如果學生的表現和自己的預設不一致,那這樣的學生就是有問題的學生,要麼是懶惰的,要麼是無能的。可是,在脫離了對學生日常生活真實了解的情況下,我們對學生的熟知離對學生的真知究竟有多遠呢?我們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難道就是學生的真實態度,我們喜歡聽的課難道也是學生喜歡的,我們掌握知識的方式難道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方式嗎?
要真知學生,還需要我們走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學生的日常生活是最真實的,也是學生自己都無法過濾的。只有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上,這樣的課堂才最真實,也是最高效的。但是,要讓教師走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克服兩大困難,一是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接觸學生,而且這些時間往往是教師的非工作時間,你要了解他的日常生活,自然也得佔用教師自己日常生活的時間,這對於已經忙碌得不得了的教師來講,實在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另一是教師要走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意味著教師自己也要讓學生走近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師只能用「將心比心」的方式,才能夠換來學生日常生活對自己的開放。教師可以採用一些工作的方式,比如課堂觀察、作業批改,甚至把學生叫到辦公室來談話,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但對於學生的日常生活,所有的工作方式都會被學生排斥在外,而且越是用工作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要麼拒絕這種方式,要麼用改變過的或者過濾過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與其說今天的課堂低效,是由於教師不會上課所致,還不如說是由於教師對學生生活的理解有偏差所致。
四、知識的「前因後果」勝過「形式多樣」
不管怎麼說,要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肯定離不開老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從而幫助學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可是,老師究竟要怎樣講解教學內容,才會讓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呢?對老師來說,要麼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形式多樣的個性化解讀,要麼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前因後果式的聯系或者還原,從而讓學生能夠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從目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來看,老師們更關注的是前者,一提到課堂教學,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和語言來重新解讀教學內容,尤其是如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重新講解或者重新編排教學內容,甚至用學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似乎這樣的教學更具有吸引力。在目前的公開課中,課堂教學形式越發的多樣起來,學生在課堂上也分外熱烈,但總覺得這樣的課堂少了一點什麼,可能就是缺少對教學內容在內容上的深化吧。
要幫助學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只是把教學內容進行形式上的解讀和重組,可以讓學生暫時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但不管老師用多少種方式來重新解讀和重組教學內容,學生都只能把教學內容理解到教材的層次,很難把教學內容理解到更深的層次,很難把教學內容應用到更自如的程度。在永威考察時,一位老師在教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不管老師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朗讀這首詩,也不管老師把這首詩的內容講解得多麼的到位,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都跳不出這首詩的內容;但如果老師能夠把徐志摩寫這首詩的個人背景和時代背景講清楚,還會把與徐志摩同時代的詩人和他們的詩作都拿出來比較比較,這種方式不但會加深學生對《再別康橋》的理解,還會讓學生更系統地掌握同時代的詩人和詩作的特徵。相信這樣的教學,一定比讓學生背誦《再別康橋》,然後逐字逐句地訂正更高效。
如果我們把教學內容限定在一節一節的課堂之中,很自然這樣的課堂就只能對一個一個的知識點進行形式上的講解與重組,然後通過對學生練習給予對與錯的評點,來達到講授知識和傳授知識的目的。可是,要真正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最重要的並不是按部就班地,一個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而是要把當前學習的教學內容還原到產生他的過程之中去,通過對這個知識點前因後果的探索和追問,來讓這些知識點變得生動起來,也由此和此前的知識點和此後的知識點聯系起來。所以,高效課堂並不是對單一知識點的高效掌握和高效學習,而是能夠系統性和全面性地掌握某個單元知識或者某個知識群。舉個例子,當我們教學生勻速運動時,並不一定非得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掌握這個知識點;當我們在教學生加速運動時,也不一定學生就非得掌握這個知識點,因為在後面的知識中還會出現勻加速運動。如果我們把這三個知識點分開來學習,自然是事倍功半的結果;當我們把這三個知識點放在一起來學習時,自然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把三個知識點分開來學習,那怕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高效的,但就整個知識群的掌握來說,就顯得過於低效了;把三個知識點作為一個集群來學習,雖然學生可能對勻速運動學不好,也可能對加速運動學不好,這都不重要,因為在勻加速運動中,我們還有機會重新講解和使用這兩個運動,還有觸類旁通的可能性存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看起來在每個知識點上都並不是高效的,但卻讓學生很輕松地掌握整個集群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還把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與差別搞清楚了。
② 孩子小學時成績名列前茅,為什麼到了初中成績越來越差
孩子小學成績名列前茅,到初中成績越來越差,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1.初中科目增多學習壓力大,很多人無法適應成績變差。
2.初中學習難度加大,用原有學習方法很難得到高分。
3.學生接觸外界增多,注意力很難集中,學習成績下滑。
有不少學生在小學的是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之後成績變得非常差,雖然有不少學生依然努力學習,但是收效甚微成績依然很難提高。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對學生的要求不同,學生到了初中應該適應學習要求的變化,否則很難取得好成績。
三、學生接觸外界增多,注意力很難集中,無法專注學習。
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的人不多,到了初中孩子正值青春期對外界非常好奇,孩子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吸引,游戲和手機視頻占據了不少孩子的時間,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孩子從小學到初中要做好轉變,從心態到學習方法都要有所變化,適應變化才能取得好成績。
③ 為什麼大學上課時間那麼長
大學一大節課中間會有十分鍾休息,相當於一個大節分了兩個小節課,每小節45分鍾。所以不算長。
第一節課:8:00~8:45;第二節課:8:50~9:35;第三節課:10:05~10:50;第四節課:10:55~11:40;第五節課:12:30~13:50;第六節課:13:20~14:05(註:雖然名義上有第5,6節,但是一般都是沒有課的)。
第七節課:14:30~15:15;第八節課:15:20~16:05;第九節課:16:35~17:20;第十節課:17:25~18:10;第十一節課:19:30~20:15;第十二節課:20:20~21:05;第十三節課:21:10~21:55。
大學選修課與學分
大學選修課可以概括分為兩類: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一般要求的學分不高,在10個學分左右,部分學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幾個學分的人文類和科技類課程。
專業選修課一般只有本專業的學生可以選,大多為專業課程,總學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
選修課的學分要求一般是畢業的硬性指標,在修滿學分後才有畢業資格。部分學校的學費與所選選修課的學分數相關。
④ [image]15 為什麼我私人教練把我上課時間一會一變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服裝得體體味清新
健身教練的服裝有嚴格規定,上身要穿立領T恤衫,下身穿寬松的運動褲或運動短褲,嚴禁穿任何緊身或過度暴露的服裝。一方面由於健身教練的身材都十分健美,穿過於顯示身材的服裝會給會員的心理造成壓力,甚至產生自卑感;另一方面,保持一個健康、嚴肅的穿著也可以與學員保持適當的距離感,避免他人的遐想。健身教練的服裝要每天更換,保持整潔、干凈,衣服上最好不要有褶皺。
其次,健身教練每天在健身要待十幾個小時,會陪著會員做各種運動,長時間度的運動免不了會大量排汗,因此保持體味的清新也是健身教練應該注意的禮儀。
接觸會員把握分寸
健身教練在給會員上課時,免不了身體上的接觸,要時刻把握和會員接觸時的分寸。一方面要時刻面帶微笑,在會員練習時不時用話語給予鼓勵,另一方面不能過於熱情,超過教練與會員的界限。健身教練在給異性會員上課時,要注意不與對方談及私人問題,不打探對方生活隱私。要學會傾聽而不是傾訴,不過多參與自己的主觀意見。
健身教練帶領學員做完器械後會為學員放鬆肌肉,出於對會員的尊重,在可能會接觸到會員皮膚時,要提前打招呼,徵得對方允許;其次,在接觸到對方皮膚時,健身教練要用一塊干凈的毛巾墊在手和會員的皮膚之間。女教練為女會員放鬆手臂時,後會將毛巾順著會員的胳膊滑下,讓人感到親切、柔軟;當女教練為男會員放鬆手臂時,做完規定的放鬆動作後會將毛巾直接取下,並向後退一步,對會員微笑示意。
善用激勵疏導情緒
健身教練有時還充當心理減壓師的職責。一些白領會員可能因為白天工作壓力大,脾氣有些捉摸不定。一次一位女會員在練習器械時,付暉按照事前制訂的健身計劃提醒她「再做兩次」,這名會員聽了一下嚷了起來「我都要累死了,做不動了,你怎麼還讓我做啊1付暉頓時感到十分尷尬,但是靜下心來一想,這名會員肯定是白天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才做出如此舉動。付暉意識到自己應該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盡量安撫她的情緒,使訓練課能夠順利完成。於是對她說「對不起,那咱們先放鬆一下吧」。這名會員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在接下來的訓練中,付暉又不時用激勵化解她的不良情緒。當天的訓練完成後,學員主動找到付暉為自己的失禮道歉。
扼要
●安全第一
健身運動充滿活力的同時也少不了受傷的危險,作為健身教練應該在訓練前帶領學員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將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活動開,保證練器械的時候不會有肌肉的拉傷。其次在訓練計劃的制定上要科學合理,針對每個學員不同的生理情況和體能狀況制訂出符合個人特點的訓練計劃,對於初學者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注意他們是否適應每次訓練的強度和項目。在練習過程中健身教練要隨時注意學員的身體狀況,稍有不適應立即停止訓練,讓學員找個地方坐下休息一會,並補充一些水分。
●保護學員隱私
健身教練會掌握很多有關會員的私人信息,比如:、、年齡、身份等等,這些都屬於會員的個人隱私,健身教練是絕對不允許將這些信息以任何方式泄露給他人的,這是健身教練一個基本的職業准則,也是取得會員信任的一個重要方面。
●不歧視身體有缺陷的會員
有些來健身的會員體形不是很優美,身材過胖或太瘦,出於禮貌,健身教練不能用語言或肢體動作來表達對會員身材的看法,更不能與他人議論會員的身材。應在練習過程中不斷鼓勵這些會員,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對於身體有殘疾的會員,健身教練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尤其做好協助保護工作,確保練習過程安全、有效。同時也應把握好度,不能事事插手,有些殘疾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健身教練應該讓其自己完成,此時若過分殷勤會使對方反感。
對外形要求高
經驗和服務意識
既懂得運動科學知識,又能幫助服務對象制訂個性化鍛煉方案和營養膳食方案
首先,健身教練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清楚的認識。
經常可以在一些健身看到,教練給初次參加健身的人制定「健美」訓練計劃,而不是健身計劃。且不論男、女、老、少,幾乎是千篇一律。這樣做不僅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危險的!要知道大多數進健身的人只是想健身、健康、塑身,而不是都想成為健美運動員。且每一個人的情況也大不相同。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健康的、亞健康的、還有不健康的,有受過傷的、有生過病的。這些情況都要分別對待,而不能「一視同仁」。教練的工作應是為每一個人出據一份針對其當前現狀的短期訓練計劃,並通過階段性的測試,不斷地調整訓練計劃,其進行訓練。這就需要有多方面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其次,健身教練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健身教練示範動作錯誤,且很初級。究其原因,就是基礎知識缺乏。對健身教練來說,《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等是基礎的基礎。這兩門基礎課搞不清楚,就很容易在訓練動作上出現錯誤,或無從判斷一個動作的正確性。例如,在肱二頭肌訓練,做杠鈴彎舉動作時,常常出現的錯誤動作是無效縮小阻力矩,盲目使用大重量。再有,在做很多動作時,利用悠擺慣性減小有效負荷,影響訓練效果。還有很多教練自認為學過《肌肉解剖學》,可細一問,幾塊主要肌肉的起止點有哪些、主要功能有哪些時,有的說不出,有的說不全,有的能背下文字,而不理解其實際空間關系。這就難免在做動作時,錯了也不知道。這些人都應該好好學學基礎課,並應用在實際訓練中。
第三,健身教練應知其然,更應知其所以然。
有一些健身教練滿足於知道幾種練胸大肌的動作,幾種練肱二頭肌的方法,或從一些上學到一、兩種減脂的方法。若問及是什麼道理、為什麼時,卻說不很清楚了。孔老先生說過,給你一條魚,你只能享用一條魚。學會釣魚的方法,你能一生享用魚。所以,與其從上學到一、兩種具體的方法,不如系統地學一學相關的學科知識。那樣,你就可以從根本上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你可以掌握更多的方法,甚至你可以創造出新的方法。對於健身教練來說,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健身的原理,還應該花時間學一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以及《運動營養學》等。
第四,高級健身教練應掌握更深的專業知識。 要想更多地了解運動健身的奧秘,除基礎知識外,還應在《運動生物化學》、《運動醫學》及《運動心理學》等學科領域勤奮學習,更深入地了解人體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訓練、飲食營養和恢復休息,正確使用運動營養補劑,調整人的身心健康
第五,高級健身教練應博學多才。 有一些看起來與運動健身不直接相關的學科,也應該引起健身教練的重視。如:《機械原理》、《外語》、《美術》等。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健身教練的綜合素質,對健身教練水平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健身教練,平時除自身參加有規律的健身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加強業務學習。要有的學習計劃,要有耐心、有恆心。不能一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只要堅持不懈,日久天長,你的業務水平就一定能夠有所提高,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健身教練。
幾點建議:
1、到新華書店或專業大專院校購相關書籍或教材;
2、制訂學習計劃,每天學多長時間,每周學哪些科目;
3、抓重點。挑目前用得到的、主要的學,不重要的可先不學;
4、記學習筆記,將書中有用的內容和問題記下來;
5、將學習時間多放在教科書上,少花在娛樂性上;
6、多交流、多請教,不恥下問,互相學習,共同提高;7、理論實際,多在實際訓練中實踐、體會、總結、提高。
⑤ 為什麼上課時間感覺很長,下課時間感覺很短
這是很正常的
對於學生來說,上課就意味著一動不動的聽老師講課,無聊且不開心
當然如果老師課講得很有趣,那麼你同樣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下課的時間總的來說還是比上課短一大截,這是事實)
這就是所謂的「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痛苦的時光總是難熬的」
用相對論來解釋也不為過
事與是的對比總有相對之說
快樂——短暫
痛苦——漫長
就是這么一回事。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疑惑!O(∩_∩)O謝謝!
⑥ 為什麼上課時間感覺很長,下課時間感覺很短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這是很正常的 對於學生來說,上課就意味著一動不動的聽老師講課,無聊且不開心 當然如果老師課講得很有趣,那麼你同樣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下課的時間總的來說還是比上課短一大截,這是事實) 這就是所謂的「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痛苦的時光總是難熬的」 用相對論來解釋也不為過 事與是的對比總有相對之說 快樂——短暫 痛苦——漫長 就是這么一回事。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疑惑!O(∩_∩)O謝謝!
⑦ 為什麼上課時間比下課時間長為什麼呵呵呵!!!!!!
我想你應該很厭學把!!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上課不能認真聽講當然,結果就是成績不好,那樣壓力自然就大了所以你要適當的減輕自己的壓力現在正是暑假期間不妨讓自己輕松一下,不要再想學習,盡情的玩如果父母讓自己學習,當然肯定學不下去了可以把自己的所想告訴他們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很累了可以讓他們看這個網頁我想他們會體諒你的。我想你還會擔心你的學習的其實如果讓你補以前你不會的功課你肯定還是學不下去還不如不去補課放下心來,以前的已經過去了從下個學期開始腳踏實地的學習把每一天學習的內容當天掌握了再長時間的學習當中還會遇到你以前沒有掌握的那個時候你就要下功夫去努力鑽研那個時候你就要遇到一個記住一個時間長樂你以前不會的也就掌握了到時候就不必擔心自己的學習了壓力也就小了心也就回到課堂上了但是要堅持不懈地從下個學期開始好好學習,不可放鬆自己。一刻也不可以!加油!!!!
⑧ 時間為何會變長變短呢時間本質到底是什麼(愛因斯坦相對論)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買一本相對論,狹義部分里有很詳盡的解釋!!是「同時性的相對性」部分,也可以在高中物理第三冊最後一章中看到!!
時空的觀念是通過經驗形成的。絕對時空無論依據什麼經驗也不能把握。休謨更具體的說:空間和廣延不是別的,而是按一定次序分布的可見的對象充滿空間。而時間總是又能夠變化的對象的可覺察的變化而發現的。1905年愛因斯坦指出,邁克爾遜和莫雷實驗實際上說明關於「以太」的整個概念是多餘的,光速是不變的。而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念是錯誤的。不存在絕對靜止的參照物,時間測量也是隨參照系不同而不同的。他用光速不變和相對性原理提出了洛侖茲變換。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是建立在四維時空觀上的一個理論,因此要弄清相對論的內容,要先對相對論的時空觀有個大體了解。在數學上有各種多維空間,但目前為止,我們認識的物理世界只是四維,即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現代微觀物理學提到的高維空間是另一層意思,只有數學意義,在此不做討論。
四維時空是構成真實世界的最低維度,我們的世界恰好是四維,至於高維真實空間,至少現在我們還無法感知。有一個一個例子,一把尺子在三維空間里(不含時間)轉動,其長度不變,但旋轉它時,它的各坐標值均發生了變化,且坐標之間是有聯系的。四維時空的意義就是時間是第四維坐標,它與空間坐標是有聯系的,也就是說時空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
四維時空不僅限於此,由質能關系知,質量和能量實際是一回事,質量(或能量)並不是獨立的,而是與運動狀態相關的,比如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在四維時空里,質量(或能量)實際是四維動量的第四維分量,動量是描述物質運動的量,因此質量與運動狀態有關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在四維時空里,動量和能量實現了統一,稱為能量動量四矢。另外在四維時空里還定義了四維速度,四維加速度,四維力,電磁場方程組的四維形式等。值得一提的是,電磁場方程組的四維形式更加完美,完全統一了電和磁,電場和磁場用一個統一的電磁場張量來描述。四維時空的物理定律比三維定律要完美的多,這說明我們的世界的確是四維的。可以說至少它比牛頓力學要完美的多。至少由它的完美性,我們不能對它妄加懷疑。
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四維時空,能量與動量也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四維動量。這說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乾的量之間可能存在深刻的聯系。在今後論及廣義相對論時我們還會看到,時空與能量動量四矢之間也存在著深刻的聯系。
用相對性原理來解釋時間,時間是相對的,你說的長或短只是與另一個標准比較出來的!不是絕對的!
⑨ 為什麼每一課上課時間會設置為45分鍾時長
根據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注意力是可以持續十到三十分鍾左右,
而成年人的注意力則可以持續三十到五十分鍾,而一旦超過了45分鍾,
學生們就難以繼續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進行學習,效率也會下降。
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的休息,使學生的精神和思想放鬆下來,以便再次進行集中注意力學習。一節課45分鍾其實是最好的時間,這樣老師能夠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同學們也不用因為上課太疲勞導致注意力下降。一般老師都會在課堂十分鍾到十五分鍾的時候把重點講完,然後講一些比較輕松的東西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讓緊綳的大腦放鬆一下,接下來再去講後續的重點知識。
這個45分鍾的上課時間規定,最早於普魯士教育體系,普魯士是一個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德意志聯邦國家」,當然如今這個國家早就不復存在,如今那些德意志聯邦統稱為德國。
⑩ 學校裡面的上課時間為什麼規定是45分鍾,而不是其它的時長
這是又科學依據的,人本身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便不長,年齡小的孩子更是如此,為了讓他們在課堂上能更加高效率的學習,所以將時間定為45分鍾。
這個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科目安排等因素決定的,時間短,不利於孩子課程的接受,時間長,孩子易疲勞。一節課先復習舊課,從而引入新的課程,上課中,要理論更要實際,對小學生來講,需要更多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一節課結束時,還要總結一下。講課並不只是說話,中間還包括要板書、畫圖等等。
如此,一節課下來,真正用於講本節主要內容的時間並不長,如果每節課的時間變短,好多問題就沒辦法在一節課內說清楚講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