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出泥時間要大於兩個小時
① 晚上抹完護膚品後臉上為什麼會搓出泥來
有以下這些原因:
角質層過厚
角質層是表皮最外層的部分,主要由 10 至20 層扁平、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位於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而當這個部分被大量老廢角質細胞占據之後,會導致護膚品吸收不進去,產生搓泥現象。
2. 皮膚過於乾燥
在乾燥的天氣里,皮膚會因乾燥脫屑,而脫落的皮膚碎屑會和護膚品黏在一起,形成泥狀物。這就是搓出來的泥。
3. 使用方法不當
當急於將一層一層的護膚品快速抹在臉上時,由於上一步的護膚品還未被吸收與下一步的護膚品混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塊一塊的絮狀物,用手輕輕一抹就聚在一起。
拓展資料:
減少搓泥的方法:
1.定期去角質
根據自己肌膚的狀態以及耐受性,選擇適合自己的去角質產品,每周平均1-2次左右的頻率就可以有效改善搓泥狀況的出現了。
2.給肌膚做好補水保濕工作
肌膚乾燥缺水時一定要及時做好補水保濕工作,每天睡前敷一片面膜就是不錯的選擇,肌膚嚴重缺水時,可以選擇水光針來幫助肌膚深層補水,徹底解決起皮脫屑問題,才能更有利於護膚品的吸收。
3.搓熱雙手使護膚品徹底吸收
搓熱雙手再去擦護膚品,一直都是最佳的護膚手段。護膚品中很多用於溶劑的成分在低溫狀態下會呈現類似於「凝結」的狀態,所以最好能藉助雙手的溫度來將它們融化,從而促進保養品最大限度被肌膚吸收,同時也避免了沉澱物的產生,等到每道護膚品都徹底吸收後,再進行下個保養或上妝步驟,就會大大減少搓泥現象的產生。
② 單樁混凝土灌注時間為什麼要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
終凝時間太短,如灌注時間太長,使混凝土上部結塊,造成樁身混凝土夾渣。混凝土初凝和灌注樁是直接在施工現場樁位上成孔,然後放入鋼筋籠再灌混凝土而成.沖孔灌注樁施工沖孔機沖擊成孔,為泥漿護壁成孔。
優點是:對鄰近建築物及周圍環境的有害影響小;樁長和直徑可按設計要求變化自如;樁端可進入持力層或嵌入岩層;單樁承載力大等。缺點是:灌注樁成孔工藝較復雜,操作要求較嚴,易發生質量事故,且技術間隔時間長,不能立即承受荷載,冬季施工困難較多。
(2)為什麼出泥時間要大於兩個小時擴展閱讀
水下灌注樁施工工藝對混凝土的要求有:
(1) 水下澆築混凝土應用自密實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流動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混凝土坍落度應為200~220mm,擴散度宜>450mm,倒坍落度流出時間宜<19s。為保證混 凝土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要求混凝土 2h內析出的水分不大於混凝土體積的1。
5%。
(2) 混凝土坍落度。拌合物流動性與導管直徑有關,導管直徑大,混凝土更易往下流, 一般導管直徑為200~250mm時,坍落度宜為200~220mm導管直徑為300mm時,坍落度 可適當減小。
(3) 控制混凝土初凝時間。應根據樁的體量與施工單位灌注時間要求,原則上初凝時 間比澆注時間多lh, —般淺樁灌注時間為3~5h,深樁為5~7h,因此初凝時間應8h。
③ 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一經使用時間不超過多少小時
首先BOSS會讓全部玩家疊加一層DEBUFF,叫做濁流效果,濁流效果可以疊加99次,每疊加一次都會增加掉的血量,並且阻礙你的回復能力。濁流效果在踩中BOSS的濁流時會不停的疊加,所以切忌不要在濁流里呆上太久。如何避免濁流疊加太快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點,建議在打副本時帶上一個會格擋秘籍的劍士。當然為什麼要帶我之後再說。BOSS平常階段就不細說了,在BOSS兩只手抓起地上的球大家就需要注意了。站在BOSS面對的位置是最好,接下來BOSS會丟出泥球之後大家在被砸的地點集合,等待BOSS起跳劍士開御劍保護,抵擋BOSS的3次跳躍攻擊。如果沒有劍士就可能別擊飛踩到濁流增加濁流效果的層數。之後BOSS會在短時間內再甩出第2個泥球,同樣這時需要迅速判斷地點並一路奔過去,不要去貪輸出。之後BOSS會使用4次遠程攻擊,利用防遠程攻擊的技能抵擋即可。釋放完畢之後BOSS會使用沖鋒,讓擁有格擋或者反擊技能的職業上去抵擋就會使BOSS進入虛弱狀態,並且獲得一個生命BUFF,生命BUFF可以提升玩家的生命值上限。這個必須要抵擋住,要不之後濁流效果層數上去之後本身的血量完全抵擋不住掉血。
④ 污泥濃縮池 體積和停留時間怎麼確定啊
你打算多久污泥外運一次,用天數乘以12.12不就可以了嗎?
(1)、進泥含水率:當為初次污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5%-97%;當為剩餘活性污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9.2%-99.6%。
(2)、污泥固體負荷:當為初次污泥時,污泥固體負荷宜採用80-120Kg/(m2.d);當為剩餘法泥時,污泥固體負荷宜採用30-60Kg/(m2.d)。
(3)、濃縮後污泥含水率:由曝氣池後二次沉澱池進入污泥濃縮池的污泥含水率,當採用99.2%-99.6%時,濃縮後污泥含水率宜為97%-98%。
(4)、濃縮時間不宜小於12h;但也不要超過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為4m,最低不小於3m。
(6)、污泥室容積和排泥時間,應根據排泥方法和兩次排泥間時間而定,當採用定期排泥時,兩次排泥間一般可採用8h。
(7)、集泥設施:輻流式污泥濃縮池的集泥裝置,當採用吸泥機時,池底坡度可採用0.003;當採用刮泥機時,不宜小於0.01。不設刮泥設備時,池底一般設有泥斗。其泥斗與水平面的傾角,應不小於50度。刮泥機的回轉速度為0.75-4r/h,吸泥機的回轉速度為1r/h,其外緣線速度一般宜為1-2m/min。同時在刮泥機上可安設柵條,以便提高濃縮效果,在水面設除浮渣裝置。
(8)、構造及附屬設施
一般採用水密性鋼肋混凝土建造。設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徑採用150mm,一般採用鑄鐵管。
(9)、豎流式濃縮池:當濃縮池較小時,可採用豎流式濃縮池,一般不設刮泥機,污泥室的截錐體斜壁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應不小於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計算。沉澱區按濃縮分離出來的污水流量進行設計。
(10)、上清液:濃縮池的上清液,應重新回到初沉池前進行處理。其數量和有機物含量參與全廠的物料平衡計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濃縮池一般均散發臭氣,必須時應考慮防臭或脫臭措施。臭氣控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即封閉、吸收和掩撇。所謂封閉,是指用蓋子或其它設備封住臭氣發生源;所謂吸收,是指用化學葯劑來氧化或凈化臭氣;所謂掩蔽,是指採用掩蔽劑使臭氣暫時不向外擴散。
重力濃縮池設計參數
污泥種類
進泥濃度(%)
出泥濃度(%)
水力負荷
[m3/(m2.d)]
固體負荷[kg/(m2.d)]
固體捕捉率(%)
溢流TSS(mg/l)
初次污泥
1.0-7.0
5.0-10.0
24-33
90-144
85-98
300-1000
滴濾池生物膜
1.0-4.0
2.0-6.0
2.0-6.0
35-50
80-92
200-1000
剩餘活性污泥
0.2-1.5
2.0-4.0
2.0-4.0
10-35
60-85
200-1000
初次污泥與剩餘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0.5-2.0
4.0-6.0
4.0-10.0
25-80
85-92
300-800
重力污泥濃縮池的計算公式
名 稱
公 式
符 號 說 明
1、濃縮池總面積
A=QC/M
Q--污泥量(m3/d)
C--污泥固體濃度(g/l)
M--濃縮池污泥固體量(kg/m2.d)
2、單池面積
A1=A/n
N--濃縮池數量
3、濃縮池直徑
D=(4A1/π)0.5
4、濃縮池工作部分高度
H1=TQ/24A
T--設計濃縮時間
5、濃縮池總高度
H=h1+h2+h3
H2--超高
H3--緩沖層高度
6、濃縮後污泥體積
V2=Q(1--P1)/(1--P)
P1--進泥濃度
P2--出泥濃度
加壓過濾
加壓過濾(壓濾)一般是間歇操作,初投資高,脫水效率較低。但脫水效果好,一般泥餅含水率在65%以下。整個壓濾機是密封的,過濾壓力一般為0.392-0.49Mpa以上。目前常用的加壓過濾設備有板框壓濾機和廂式壓濾機。
(1)、用壓濾機為城市污泥脫水時,過濾能力一般為2-10kg干泥/m2.h;當為城市消化污泥時,投加三氯化鐵量為4%-7%,氧化鈣為11%-22.5%,過濾能力一般為24kg干泥/m2.h,過濾周期一般為1.5-4h。
(2)、壓濾機設置台數應不小於2台。
(3)、污泥壓入過濾機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高壓污泥泵直接壓入;另一種是壓縮空氣,通過污泥罐將污泥壓入過濾機,常用的高壓污泥泵有離心式或柱塞式。當採用柱塞式污泥泵時,應設減壓閥及旁通迴流管。每台過濾機應單獨配備一台污泥泵。
(4)、污泥壓濾後需用壓縮空氣來剝離泥餅,所需的空氣量按濾室容積每平方米需氣2m3/m3.min計算,壓力為0.1-0.3Mpa。
(5)、當用轉送帶運送污泥時,應考慮卸落時的沖力,並應附有破碎泥餅的鋼絲格網,以防泥餅塑化。
斜板沉澱池
斜板沉澱池是根據「淺層沉澱」理論,在沉澱池中加設斜板或蜂窩斜管,以提高沉澱效率的一種新型沉澱池。它具有沉澱效果高、停留時間短、佔地少等優點。斜板(管)沉澱池應用於城市污水的初次沉澱中,其處理效果穩定,維護工作量也不大;斜板耐沖擊負荷的能力較差。斜板(管)設備在一定條件下,有孳長藻類等問題,給維護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按水流與污泥的相對運動方向,斜板(管)沉澱池可分為異向流、同向流和側向流3種形式。在城市污水處理中主要採用升流式異向斜板(管)沉澱池。
設計數據
(1)、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澱池潛力,或需要壓縮沉澱池佔地等技術經濟要求下,可採用斜板沉澱池。
(2)、升流式異向流斜板(管)沉澱池的表面負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澱池的設計表面負荷提高一倍左右。對於二次沉澱池,應以固體負荷核算。
(3)、斜板垂直凈距一般採用80-120m,斜管孔徑一般採用50-80mm。
(4)、斜板(管)斜長一般採用1-1.2m。
(5)、斜板(管)傾角一般採用60°。
(6)、斜板(管)區底部緩沖層高度,一般採用0.5-1.0m。
(7)、斜板(管)區上部水深,一般採用0.5-1.0m。
(8)、在池壁與斜板的間隙處應裝設阻流板,以防止水流短路。斜板上緣宜向池子進水端傾斜安裝。
(9)、進水方式一般採用穿孔牆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採用多槽出水,在池面上增設幾條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質,加大出水量。
(10)、斜板(管)沉澱池一般採用重力排泥。每日排泥次數至少1-2次,或連續排泥。
(11)、池內停留時間:初次沉澱池不超過30min,二次沉澱池不超過60min。
(12)、斜板(管)沉澱池應設斜板(管)沉澱池應設斜板(管)沖洗設施。
計算公式
名稱
公式
稱號說明
1、池子水面面積
F=Qmax/mq×0.91(m2)
Qmax---最大設計流量
n---池數(個)
q---設計表面負荷[m3/(m2.h)]
0.91---斜板區面積利用系數
2、池子平面尺寸
圓型池直徑:
D=√4F/π(m)
方形池邊長:
a=F(m)
3、池內停留時間
T=(h2+h3)60/q(min)
H2---斜板區上部水深
H3---斜板高度
4、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積
(1)V=Qmax(C1-(2)24T100/K2y(100-p0)n
S---每人每天污泥量[L/(人.d)],一般採用0.3-0.8
N---設計人口數(人)
t---污泥室儲泥周期(d)
C1---進水懸浮物濃度
C2---出水懸浮物濃度
Kz---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
y---污泥容重(t/m3)
po---污泥含水率(%)
5、污泥斗容積
(1)圓錐體:
V1=πh5/3(R2+Rr1+r12)(m3)
(2)方錐體:
V1=h5/3(a2+aa1+a12)(m3)
H5---污泥斗高度
R---污泥鬥上部半徑(m)
R1---污泥斗下部半徑(m)
A1---污泥斗下部邊長
6、沉澱池總高度
H=h1+h2+h3+h4+h5(m)
H1---超高(m)
H4---斜板(管)區底部緩沖層高度(m)
註:當斜板(管)沉澱池為矩形池時,其計算方法與方形池類同。
污水管道一般規定
項目
一般規定
1、充滿度
2、最小管徑
3、流速
4、最小管徑
(1)、廠區內的工業廢水管、生活污水管、街坊內的生活污水管200mm
(2)、城市街道下的生活污水管300mm
5、覆土
(1)、荷載要求:最小覆土在車道下一般不小於0.7m
(2)、冰凍要求;
1)、無保溫措施時,管內底可埋設在冰凍線以上0.15m
2)、有保溫措施或水溫較高的管道,可根據當地經驗埋得淺些,以上兩種情況均不宜小於0.7m
(3)、最大覆土:不宜大於6m
(4)、理想覆土:在滿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爭取維持在1-2m
6、連接
(1)、管道在檢查井內連接,一般採用管頂平接
(2)、不同直徑也可採用設計水面平接
(3)、在任何情況下進水管底不得低於出水管底
7、坡度驟變的處理
(1)、管道坡度驟然變陡,可由大管徑變小管徑
當D=200-300mm時,只能按生產規格減小一級
當D=400mm時,應根據水力計算確定,但減小不得超過二級
(2)、管道坡度驟然變緩,應逐漸過渡
8、小管核算
(1)、當有公共建築物位於管線始端時,應加入該集中流量進行滿復核
(2)、流量很小而地形又較平坦的上游支線,可採用非計算管段,採用最小管徑,按最小坡度控制
9、沖洗
(1)、在流速小於0.4m/s的上游管段,可考慮設沖洗井
(2)、每座井沖洗的長度一般為250m
10、溢流
污水管道在進入泵站或處理廠前,當條件允許時,可設事故溢流口,但必須取得當地有關部門的同意
11、通風
在充滿過高的管段、跌水井、大濃度污水接入的井位以及污水管線以上每隔500m左右的井位宜設通風管
12、計算
在適當管段中,宜設置觀測和計量構築物
⑤ 生活污水通過處理之後,在出水口觀察水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問:採用 CAST 工藝,污泥脫水後的混合液直接排入進水泵房,導致進水 COD,SS偏高,並影響選擇池的反硝化反應,應該如何解決?
答:這是一個目前污水處理廠普遍被忽視的問題,即污泥脫水後的濾液迴流至生化池後對生化處理的影響問題。由於污泥脫水前要加調質葯劑,如 PAC 和 PAM,有些葯劑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脫水時可隨濾液迴流至生化反應池。處理這些濾液在技術上沒問題,只是成本問題,如果選用合適的污泥調質葯劑,並控制好加葯量以及脫水機的進泥量等,對前面的生化處理就不會造成大的影響。還是強調的是,污泥脫水效果取決於污泥處理工序的全過程管理,包括污泥濃縮池的管理。
2.問:「污泥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如何來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確定它,還是用其它來確定排泥量?
答:泥齡、F/M、等與其說是運行的控制參數,不如說是設計方面的參數,在工藝控制中的只是參考參數。實際運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據MLSS值加上經驗來控制的,在SVI 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也可用SV30來參考。
3.問:本廠用的是卡羅塞爾氧化溝工藝。有時裝置的出水氨氮比進水還高,進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 0.2 mg/L右,曝氣機 3台滿負荷運行。一直查不出什麼原因,這是怎麼回事?
答:只能根據你提供的情況來初步分析,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機物較多,反應時間不夠,有機氮的氨化速率大於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夠,影響氨氮通過同化途徑去除的效果。
4.問:在運行過程中,氧化溝表面有一層厚厚的污泥堆積,粒徑約 1mm 左右的污泥顆粒泛黃色,時常會造成二沉池大量飄泥,污泥返白,有絮體隨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處理效果喪失,堆積污泥減薄消除,周而復始,請問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說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種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從你所描述的現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測定一下污泥耗氧速率,以便針對性採取措施。
5.問:AB 法 A段如何控制?是從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給 A段連續迴流嗎?SV30應控制在多少?控制在 5%-10%可以嗎?
答:A段的迴流比應該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時間太短,雖然A段主要是吸附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澱池內進行,只有將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機物降解,才能恢復吸附能力。應該用MLSS來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穩定時也可用SV30,要根據實際情況定,沉降比5%-10%太低。
6.問:如果一家污水廠運行一兩年處理效果沒達到較佳狀態,那是不是應該考慮重新培菌(換泥)?換泥跟開始時的培菌有什麼不一樣呢?
答:不用換!如果運行條件不變,換了也會一樣的,即使你用優勢菌種投加也沒用,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重要的是控制好運行條件,如果是設計上的的問題要及時整改。
7.問:我調試的是工業廢水。工藝為:水解+厭氧+好氧池 1+好氧池 2+沉澱。由於安裝問題,曝氣池布氣不均勻(圓形曝氣頭曝氣),每個曝氣器處,均有一個類似噴泉上下翻滾(直徑 1m 左右),曝氣不均,對處理效果有多大影響?還發現曝氣區填料掛膜較少,鏡檢有大的後生動物,沒有發現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為淡黃色,曝氣區外的生物膜厚達 3cm,能給我解示一下嗎?
答:你所說的情況不能說是曝氣不均,是正常現象。還有你說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膜把填料基本覆蓋就很好了,至於說曝氣區外的生物膜厚達 3cm 就是嚴重結球。
了,要採取措施,如用大氣量沖刷和厭氧脫膜等措施。
8.問:請問有關接觸氧化池的下例問題。
(1)接觸氧化池在放空時,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時間?
(2)當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下降時,要不要投加營養?
(3)對於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認為有效嗎,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
(1)接觸氧化池放空後並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長的問題,而是要避免軟性填料曬干而板結,板結後再浸放水中就很難再伸展開,要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
(2)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的下降應從多因素考慮,其中生物膜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會嚴重影響處理能力,還要注意池放空時只能緩緩放,否則掛有大量生物膜的軟性填料架會倒塌或變形;
(3)化學性泡沫用水噴淋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沖),我不贊同用煤油之類的方法消泡。
9.問:本廠近一周的進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數據平均如下:
進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總氮:64 總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
氨氮:7.6 總氮:22.8 總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數:118.9 泥齡是35天
採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目前的進水大約只有2.5萬噸/天(設計是5萬噸),80%以上是工業廢水,另有少量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工藝流程是:曝氣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沒有設置接觸池與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風機供氣,深水轉碟曝氣,連續進水時溶解氧達不到 1 mg/L,停止進水後溶解氧緩慢上升至 4-5mg/L 左右。進水的嚴重超標及構築物的缺陷,導致了生化池的負荷很高,且污泥濃縮池很小(180 立方),有相當部分剩餘污泥重回到進水泵房去。
現在碰到的問題是:
(1)二沉池在進水後經常發現有活性污泥懸浮顆粒,是靜沉時間不足還是難以沉澱?
(2)三個二沉池均發現聚集的紅蟲(水蚤),水蚤好像是處理水質好的表現,是不是因為污泥濃度高導致大量繁殖?
(3)二沉池有時發現有薄薄的一層飄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氣不足?還是污泥迴流不及時?
(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類滋生,有什麼方法克服?
(5)我認為污泥已老化嚴重,要將 MLSS 控低為 3000-3500 之間或更低些,增加剩餘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齡,這樣生化出規池的耐沖擊性會不會下降?出水水質會不會上揚?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嚴重,泥齡已達35天,按此推算,污泥負荷不到0.03。控制目前污泥濃度的 2/3 就足夠了,應該逐漸減少污泥濃度,水蚤對出水沒影響,分析取樣時不要取到水蚤。還要注意沉澱池泥層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類只能人工清除。
10.問:我們是石油化工廢水兩級生化處理,一級是圓形完全混合式曝氣池,二級是推流曝氣池,一級 DO 0.2mg/L,二級 DO 5.0mg/L。這段時間一級生化進水 pH 8.0,出水6.5,二級生化後 PH 5.78,超出指標 6-9的范圍,這是怎麼回事?
答:一級 DO 低很正常,因為污泥負荷高,一級 pH 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負荷太高發生酸化,二級出水 pH 下降可能是硝化反應消耗鹼度造成的。因為你介紹得太簡單,我也只能簡單分析和推斷。
11.問: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夠長的污泥齡和保證足夠的迴流量,迴流是迴流好氧池出水還是二沉池底部迴流?我現在調試氨綸廢水,原來設計迴流好氧池出水,可實際上是,若迴流量達一倍時,就不能保證前邊缺氧池的厭氧環境,我師傅說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 1mg/L左右會好些,這樣說是否對?
答:根據你介紹的應該是前置反硝化,需迴流好氧池的出水和二沉池污泥。你說若迴流量達一倍時,就不能保證前邊的缺氧池的厭氧環境的話不妥,缺氧區不等於厭氧,DO小於0.5mg/L就可。你師傅說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也是有道理的,這樣可防止缺氧區DO大於0.5mg/L。如果好氧區DO 在1 mg/L左右,出水迴流量在一倍時,缺氧區 DO仍大於0.5mg/L
時,不能再降低好氧區的溶解氧,也不要隨意減少出水迴流量(進入缺氧區的硝酸氮會少),此時可在不影響二沉池泥水分離效果的前提下,減少二沉池出泥量,將池內污泥層升高,使污泥在二沉池內的停留時間增加,使之處於缺氧或無氧狀態,這樣也有利於避免缺氧區DO上升。二沉池出泥量減少不會影響迴流至反應池的污泥量,因為在二沉池內泥層升高的情況下,污泥在泥層中的濃縮時間長了,這種情況下出泥量減少了但出泥的濃度提高了。如果是接觸氧化工藝,出水要迴流,污泥不迴流。我不贊成用前置反硝化。關於去除硝化菌的說法不妥,但明白你的意思。
12.問:(1)最近車間試車,造成進水很不正常。昨天 COD有 6000 mg/L,而設計只有 600 mg/L。應該採取那些措施,使出水盡快恢復正常?
(2)最近空壓機房的風壓有8公斤,而又沒裝減壓閥,他們解釋曝氣管的流量閥一樣可控制壓力。請問一下,是不是風壓過高造成的曝氣不均?
答:進水COD大於設計值的十倍是無法達標的,應增加供氧量,減少排泥量或不排泥,目的就是控制好污泥負荷和供氧量。但要注意:減少排泥量或不排泥是暫時的,當經過一個反應時斷後(至少半天)就應該加大排泥量。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先讓污泥與高濃度污水混合、吸附,經過一段時間後,部分有機物降解,但仍有大部分有機物吸附在污泥上,讓其隨污泥而排出系統,這樣可使系統盡快恢復正常,因為這樣高濃度的廢水一般不會特續很長時間的。風壓達8公斤不行的。
13.問:活性污泥法處理魚類加工廢水,生化部分分三個格池串聯進行,現在第二、第三生化池出現了大量的泡沫,而第一生化池中沒有泡沫;起初以為是洗滌劑泡沫,但是最近在洗滌劑高峰時,將水外排,已經有四五天了,依舊沒有好轉而且有增多的跡象,這是什麼原因,怎麼解決?
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在進水含油脂、負荷低的後段易繁殖。這類泡沫很難用水噴淋消除,只能人工清除或讓部分原水直接超越至後面生化池,可在一定程度上壓抑若卡氏菌繁殖。
14.問:老裝置改造用來處理氨氮廢水。採用水解+厭氧+兩級好氧(接觸氧化工藝)。污水迴流到水解池,污泥迴流到厭氧池(缺氧池)。如果加大迴流,水解池污泥流失很快(水解池由黑變清),並且後面的厭氧池溶解氧可達 0.7。為此嘗試沉澱池底部迴流(通過放空管迴流),由於迴流量限制,氨氮的去除率不理想。請問:前置反硝化工藝,通常迴流的是好氧池出水還是沉澱池出水?
答:應該是二級好氧池的出水迴流至缺氧區,而不是迴流至水解池和厭氧池。可能是你沒完全介紹清楚,我總感覺這工藝有問題,水解池就是酸化池,主要是通過水解酸化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應該先了解一下硝化效果是否好,再考慮反硝化問題,還有你說的沉澱池是否是最後的沉澱池(沉澱好氧池脫落的生物膜用)?厭氧池後是否有沉澱池?我感覺除了設計問題,還有運行管理問題。
15.問:現在用 SBR 工藝處理醫院污水,目前已經投放生活污水和迴流污泥(經過帶式污泥機出來的污泥 1000斤),在鼓風曝氣十分鍾左右就出現大量的白泡沫。水量大概有 120 立方,是不是進水量大和濃度高呢?下步工作需要什麼准備?微生物怎樣培養得更好?如何控制曝氣時間?
答:如用脫水污泥作污泥培養接種用,投加量至少要有效池容的3%,還有營養方面的要求,接種污泥投加量太少了,至於出現泡沫很正常的,污泥形成後會大大減少或消失的。後面的問題是運行控制上的基本問題,這里不展開介紹了。
16.問:我們廠採用厭氧-水解-一級好氧接觸氧化-二級好氧接觸氧化工藝。進水 COD在 1000mg/L以下;進水氨氮 50mg/L;BOD5/COD在 0.35以上。出水氨氮無法達標,如何解決?
答:你們的工藝應改變,這樣是無法達標的,進水氨氮50mg/L(總氮還要高),BOD5/COD在0.35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COD在1000mg/L以下也不必用厭氧,可將厭氧池和水解池都改成好氧池,反硝化池不必另設,只要將目前的第一級好氧接觸氧化池的溶解氧控制在0.5以下就可(是假設水解池和厭氧池都改成好氧池的情況下),因為不了解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只是初步的想法。
17.問:為什麼你說「BOD5/COD在 0.35 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
答:因為這樣的 B/C 比的污水可生化性還可以,污水中不可生化物質在此比值下不算很高,大部分可以被活性污泥吸附而通過剩餘污泥排放而去除並使出水達標。還要說明的是所謂不可生化的有機物,其中一部分還是可以降解的,只是生化過程需較長。我說不必酸化並不是酸化效果不好,而是從投資、佔地等經濟角度考慮。
18.問:CAST工藝處理城市污水,BOD在 80 mg/L左右,MLSS在 4000mg/L左右,目前 DO 在反應時控制在 1.0~3.0 mg/L,有時 DO 會超過 3.0 mg/L。現在污泥灰份較高,在恢復時應具體注意那些方面,大致控制參數是多少?以上的參數有什麼不妥?
答:根據所介紹的情況,可能是污泥負荷過低引起污泥老化,應該增加排泥量,減少至選擇池的迴流量,減少曝氣時間。
19.問:廢水硫化物高若用濕式氧化法,要是生成硫酸怎麼辦?這樣對管壁有腐蝕作用,可能造成管壁塌陷,是否讓硫化物沉澱較好?
答:不存在你說的問題。用濕式氧化法硫化物被氧化成硫酸鹽,當然也會有一部分未完全氧化的硫代硫酸鹽。
20.問:所加的干污泥量與什麼有直接的關系,初次培養應該加多少?
答:接種培養法要多少泥只能是大概的范圍,關鍵還是要經驗,否則接種的泥最多也沒用。我曾在這里看到一個貼子,這個單位直接將附近同類廠的化工廢水裝置的活性污泥進行移植培養和馴化,移入的污泥量很大,花了很大的污泥運輸費用,可培養馴化近一個月仍失敗,這就是培養和馴化過程的控制不當造成的。
21.問:我們採用 A2O 工藝,現在總磷去除還可以,但是氨氮一直沒降低,調試已經有三個月了,我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說不用內迴流也可以降氨氮,而我們的內迴流不好控制,幾乎沒有,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降低氨氮?
答:根據你說的情況出水氨氮高於進水與沒有內迴流無關的,主要還是反應時間不夠,估計這類廢水有機氮較高,由於硝化時間不夠,有機氮的氨化速率大於氨氮的硝化速率,出水氨氮上升也是很正常的,還要確認硝化的基本條件是否滿足。
22.問:接觸氧化裝置生物膜培養過程中發現生物膜形成後又會脫落,如何解決和避免呢?
答:生物膜形成而大部分又脫落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脫落後第二次或第三次重新形成後才算是掛膜成功,也就是說第一次生物膜形成不能算掛膜成功,如果第一次掛膜後沒大量脫落是偶然的,經一、二次脫落後才形成才是必然的。這樣說可能太絕對,但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
23.問:腈綸廢水較難處理,用什麼處理工藝合適?
答:腈綸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差,含有大量低聚物和 SCN 等無機性COD,且含氮有機物高。所以先要預處理,如中和,混凝等,然後用生化處理,生化前面要設水解酸化工序。
24.問:接觸氧化池是否要按填料空隙率計算水力停留時間 ?如何計算?
答:按填料空隙率計算水力停留時間是沒意義的,也算不準,應該是容積負荷和污水在生化池的停留時間。
25.問:水解酸化階段會不會出現 COD升高現象呢?我的意思是,大分子水解為小分子,原來水中有些大分子無法被重鉻酸鉀氧化,而水解後卻可以。我做的是垃圾滲濾液。
答:確實有可能原來不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大分子有機物通過水解酸化後能被氧化了,但水解酸化池出水COD還是不會升高的,理由是:(1)重鉻酸鉀法測定 COD 時,有硫酸銀作催化劑,可氧化 95%以上的有機物;(2)水解酸化過程中 COD 也會去除一部分的,去除率肯定高於前面說的不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那些物質。
26.問:(1)我們用蒸餾滴定法測氨氮時,餾出液呈現黃色,影響滴定終點,不知道是為什麼,怎麼避免或者排除干擾。(2)好氧污泥濃度的測定時,是取 10ml 沉澱了半小時的污泥,還是取 10ml 水和污泥的混合物沉澱後測定。好氧污泥濃度一般控制在多少是正常的。(3)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濃度一般是多少為正常的。
答:濃度高要稀釋後用比色法測定。如果加入顯色劑後仍有黃色,說明氨氮濃度很低(只是猜測)。污泥濃度測定要用100ml 混合液在量筒沉降後的污泥來測定,污泥濃度控制的范圍要根據裝置的實際污泥負荷來定,不能一概而論的。
27.問:在春節期間,卡魯塞爾 2000怎麼運行(春節一些人回家,沒有倒班)?
答:只要污水不斷人就不能休息,所謂的周末運行模式靠不住的。
28.問:我廠的 UNITANK 系統其主體為三格池結構(三個池可分為左邊池、中池、右邊池),三池之間為連通形式,每池設有曝氣系統,採用機械表面曝氣,並配有攪拌,外側兩邊池設出水堰以及污泥排放裝置,兩池交替作為曝氣和沉澱池,污水可進人三池中的任何一個。 現工藝運行分兩個主體運行階段,第一主體階段運行步驟如下:(1)污水先進入左邊池,同時左邊池進行厭氧攪拌,攪拌時間為1小時。中池好氧曝氣,右邊池作沉澱池出水。(2)污水繼續進入左邊池,左邊池停止攪拌,進行好氧曝氣,曝氣時間為 3.5 小時。中池始終好氧曝氣,右邊池還作沉澱池出水。(3)左邊池停止曝氣,靜沉,靜沉時間為1小時。污水由進左邊池改進中間池。中池始終好氧曝氣,右邊池還出水。第一個主體運行階段(共6小時)結束後,通過一個短暫的過渡段(0.5小時反沖洗),即進入第二個主體運行階段。第二個主體運行階段過程改為污水從右邊池進入系統,混合液通過中間池再進入作為沉澱池的左邊池,水流方向相反,操作過程相同。以上工藝在我廠已運行兩年,我認為該工藝在脫磷除氮方面存在著一些漏洞,即在各個主體階段沉澱池排出的水沒有經過一個完整的厭氧—好氧過程,排出的水其實以好氧水為主。另一方面我覺得現工藝在厭氧—好氧段時間分配不合理,好氧段時間過長。對此,我提出了一些建議,以第一主體階段為例:污水先進入左邊池進行厭氧攪拌,厭氧攪拌一段時間後污水改進中間池,左邊池停止厭氧攪拌改好氧曝氣,這樣左邊池就好象被「鎖定」一樣,能盡可能完成硝化反應。其後左側池停止曝氣,作為沉澱池。然後
進入第二個主體運行階段,污水流動方向由右向左,運行過程相同。建議提出以後我們也實踐了一段時間,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碰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其中一邊池被「鎖定」曝氣、而中池改進水以後,中池的污泥就始終推流到另一做沉
淀池的邊池,結果中池的污泥濃度極低,而沉澱池的邊池污泥濃度很高,造成「泛泥」
和磷的二次釋放。
對於上述描述的一些情況,想請教下面問題:
(1)我的建議對我廠現行的工藝是否合理?
(2)建議中能解決中池大量推泥的弊端嗎?
(3)我廠現行的工藝厭氧—好氧段時間分配合理嗎?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
(1)你的建議比現在的運行模式合理。但要作些調整,即在鎖定左池的前提下,延長左池進水的時間,相應減少中間池進水的時間,這樣更合理,理由從下條可知。
(2)左池進水的時間增加後,左池更多的污泥推至中池,使中池的泥比調整前的多,可以使中池進水時間結束時的污泥濃度比現在的運行模式多。
(3)至於厭氧好氧的時間是要根據脫氮除磷效果要通過試湊來定的。無論左池和中池進水時間如何調節,二池總的進水時間是不變的,中池進水時間增加而左池進水時間減少,推到右池的流量是一樣的,但流過去的污泥絕對量會減少。當然各
池的污泥濃度不可能平衡,這是交替式曝氣池的特點。
至於要縮短周期的時間是不對的,對於設有厭氧段的工藝,如果縮短周期時間,由於邊池出水前的預沉澱時間不能縮短,所以每周期中的好氧和厭氧時間就不夠了,即使不考慮除磷,要縮短周期,也要在污泥的沉降性能好的情況下,這樣才能減少預沉澱的時間,而保證生化應該階段的時間。還要說明的是UNITANK工藝對脫氮除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磷會制約脫氮效果。
29.問:微生物鏡檢時怎樣計數?我用的是 10×的物鏡,16×的目鏡,即總放大倍數為 160 倍,在總放大倍數 160倍下的一個視野看到 3個鍾蟲,那在 1平方厘米中有多少鍾蟲?
答:應該用 100 倍,即目鏡和物鏡都是 10 倍,來觀察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並計數,絲狀菌的豐度100倍也可大致看清,污泥結構和游離細菌的密度觀察400倍較合適。計數方法是:先確定每毫升曝氣池混合液共有幾滴(假定每毫升有20滴),取一滴混合液於載玻片上,小心蓋上蓋玻片,然後在100倍下將所有泥樣都看一邊,記好各類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的數量,然後再觀察其它內容。
30.問:對三槽式氧化溝側溝排泥的方式,我認為有它的優點,但同時又由它的致命缺點,即像 SBR 工藝一樣會形成排泥漏斗,造成初期排泥的濃度高而後期排泥的濃度非常低。從而造成對後續的污泥處理工藝的不利,而且造成控制系統復雜,要藉助不可靠的儀表或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來完成。
答:這是完全可避免的,邊溝排泥並不是任何時間都可排的,如果在A階段從曝氣邊溝排泥也不可能出現這情況。污泥沉降性能好的也不一定要則溝排泥,應該根據各裝置的具體情況來定,至於運行管理要方便,當然要有可靠的控制系統,目前的控制系統應該算是簡單、成熟的,當然自控系統出問題,用人工控制是很不方便,這也是三槽式氧化溝的弱點之一。
31.問:三槽式氧化溝是如何交替排泥的?是實測曝氣池污泥濃度進行切換還是根據進水濃度預測切換?
答:可在A、D的起始階段從曝氣側溝排泥,此時曝氣溝內的污泥濃度也較高,在排泥過程中,一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質可隨污泥一起排出,也可減輕此後反應該階段的處理負荷,總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時間需根據運行周期的時間、污泥沉降性能等綜合考慮,不能一成不變,交替排泥模式需由單獨的控制系統來控制,現有三槽式氧化溝的控製程序無法滿足這方面要求的。
32.問:三槽式氧化溝運行模式如何編程?如何確定各階段的運行時間?
答:由於一個運行周期內的前3個運行階段與後3個運行階段的運行狀態相同,設定時僅考慮前三個階段就可。如:A、B、C 三階段的總時間為 4 小時,應先確定 C 階段的時間,這個階段以沉澱為主,假如停止曝氣後將作沉澱用的側溝的混合液在1小時內能使泥水分離完全,則C階段的時間就定為1小時;A階段是生化反應的主要時段,其運行時間應大大長於 B 階段,經 A 階段運行後,大部分生化作用已大部分完成;B 階段是A階段向C階段的過渡階段,此時,廢水進入中溝,經生化處理後流向另一沉澱溝,曝氣側溝在不進廢水的情況下繼續曝氣,使溝內尚未降解的物質進一步轉化,所以B階段的時間較短。 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採用相應的運行模式,如當污泥沉降性能差時,應該適當增加 C 階段的時間,相應減少 A、B 階段的時間,必要時可在 C 和 D 之間設一個過渡階段。
33.問:我單位採用卡魯塞爾氧化溝 2000型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規模 8萬噸/天。運行中 NH3-N 去除不理想,上月進水 NH3-N 平均為 32.35mg/L,出水為 25.99mg/L,是否提高好氧區的 DO 值,就能降低 NH3-N值?
答:可提高好氧區的溶解氧,同時將內迴流閘門開大,這樣使反硝化區的缺氧部分容積減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效果,此外還要考慮鹼度是否夠等因素。
34.問:卡魯塞爾氧化溝的水力設計目前在國內還是一個尚未充分探討的課題。我想主要原因是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機械設備(特別是表曝機)的機械和水力性能如曝氣葉輪形狀、轉速、浸沒深度等)及其運轉中輸入水中的能量(該能量在充氧、推動和攪拌上還存在著一個分配關系);還有氧化溝具體的布置形式和溝體設計如渠長、寬和水深、導流牆的位置、形狀、是否偏心設置等。
⑥ 平流式沉澱池如何排泥,多長時間排出一次,效果如何
平流式沉澱池對於排泥方式的選擇很重要。你可以選擇:A泵吸式或者虹吸式、B刮泥機——這兩類設備進行排泥。
一般的排泥頻率必須自己現場摸索而定。普通沉澱產泥少,加葯沉澱產泥多。我做設計運營方面比較多,我們在實踐中(市政污水領域)一般都是按照每日刮泥四個單邊進行設計的,但是實踐中一般1~3次/日常見。就算是再沒有污泥的項目,最好每天都能排一次。
為了提高工作效果,一般上述兩類設備都是配備刮浮渣板的既可以刮浮渣也可以隔浮油。
工業廢水一般加葯的項目作為初沉池的需要按照每日4~6次(次=單邊)進行設計,二沉池通常都是每日6次進行設計。
設計歸設計,運行歸運行,真的是兩碼事,設計就是要保守些,運行時可以大膽的調試,這樣才能繼續根據實際情況挖潛力。
排泥方式如果是選擇刮吸泥機則隨著設備運行過程污泥排泥水就會排出,而採用刮泥機,一般則需要根據儲泥斗的容積而定,一般儲泥斗都是按照半日的儲存泥量進行設計的,所以理論上你至少每日排泥2次才行。實踐中如果污泥少,至少每日一次還是應該的,主要是防止固化結塊,否則你就等著糟心的事情發生吧。
平流式沉澱池的排泥過程是很有學問的,要知道污泥一般都集中在前1/3處,所以你的桁車吸泥機(有刮浮渣板)最好日常就停在池子正中央,一來是刮浮渣方便,二來是刮泥要走的路線可以不是設計上的所謂「單邊」,而是我個人認為最合理高效的「半單邊」,一個刮泥周期可以由幾個半單邊組成的。如果你把桁車刮吸泥機的平流式沉澱池前端、中間、末端分別用A、B、C表示,那麼你的桁車吸泥機的刮泥路線是(起點停在中間,也就是長期停放的地方,不運行時都放在中間刮浮渣,也就是B位置):B-A-B-A-B-C-B,或者是B-A-B-A-B-A-B-C-B。我設計調試的很多污水處理廠我都教他們現場這么運行,效果確實是立竿見影的,很高效。每日1~2個上述的周期,甚至是半個周期,足矣。
從效果上看,我個人非常喜歡用泵吸式刮吸泥機,特別是在初沉池中,初沉池可以沉砂也可以沉絮凝礬花,項目做多了,也見多了,所以我現在基本上都是用泵吸式刮吸泥機,比虹吸式的或者是普通平流式刮泥機強多了,主要是表現在設備效率高,效果穩定,可以根據水量水質自主調整,不怕小項目水質水量上折騰我,特別適合小水量項目和工業廢水項目或者潛在有工業廢水污染偷排的市政項目(如工業區污水廠)。初沉池中也可以使用普通平流式刮泥機。
二沉池可以考慮使用虹吸式的(最好也還是堅持上泵吸式的好),虹吸式的可以省去用泵維修的煩惱,但是最好二沉池別用普通平流式刮泥機,容易跑泥。
泵吸式的缺點就是水泵如果前面格柵沒做好,就容易堵塞水泵,水泵修理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特別是如果格柵很糟心,那麼修這個桁車的泵會修的你很心碎,最好細格柵在4mm及以下尺寸。安裝格柵最好認真點兒,很多無良的安裝公司做事很糊弄,做的格柵最下面有縫隙。
通過實踐經驗,我給你幾個有意義的參數。
一般初沉池污泥不加葯的話含水率很低非常低,僅僅97~98%,可以簡單濃縮後(4~6小時)便可以直接上機脫水。而加葯後,如PAC、鐵鹽絮凝劑,產泥含水率更低96-97%左右。
二沉池污泥含水率較高,一般都是99%以上。
從效果上來說,平流式沉澱池可以通用,無論初沉、二沉池都是可以用的,效果穩定,佔地節約容易跟其他構築物共壁建設,所以省錢些。而豎流式沉澱池只用於小項目微型項目,斜板沉澱池不能用在二沉池(必然會堵,很鬧心),其實初沉池如果不是很必要盡量不要用斜板,斜板沉澱池對於含氮磷較高的水BOD較高的水不適用(亂長東西,很麻煩)。
輻流式沉澱池只用在大型項目上,直徑低於15~20米的輻流式沉澱池最好別考慮,直接改成平流式就行了。輻流式沉澱池很廢地,池壁不能共用,很不好用。但在很大的項目上,其沉澱效果非常好,這個池子的特點就是這樣,直徑越大效果越好。千萬記住,別拿輻流式沉澱池用在加葯絮凝的項目上作為絮凝沉澱池,因為這個池子的排泥原理是靜壓排泥,你的污泥濃度粘度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冒然設計風險巨大,很不好說就能不能排除來泥出來,就算排除來了,流量恐怕不能達到你的要求。輻流式沉澱池的靜壓排泥水面靜水差最好是按照規范值取2~3倍,規范所謂的那些規范的數據非常坑爹,規范很害人,當然如果你是一個信奉規范的人,那麼你吃虧的何止這里一處。
以上是本人幾年來大大小小幾十個項目總結的經驗,吃過虧的地方都寫上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⑦ 如果水泥出產合格證初凝時間與進場復檢報告初凝時間相差二小時怎麼解釋,是哪裡出了問題
出場的是假的
⑧ 在工業污水處理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略二、略三、格柵、沉澱格、調節池安全操作1.格柵截留的較大的浮渣和長纖維,每間隔2小時,應清理一次格柵,防止污染物堵塞格柵,產生污水處理事故。2.沉澱格每行兩個月清理一次,有污泥泵把池內沉積物抽到污泥濃縮池,盡量避免大量泥渣進入調節池。3.清理沉澱格時把進水閘板關好,打開調節池進水閘板,廢水直接進入調節池。4.調節池在運行時保持水位低於沉澱格的出水堰,水位差0~0.5m即可;5.定期對調節池內沉積泥渣清出,防止大量泥渣沉積,造成有效容積減少,大量泥渣進入後級處理系統。6.進入調節池廢水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四、水解酸化池、厭氧池、好氧池安全操作1.保證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穩定,5.50~5.55m之間。2.溫度:一般為10-45?C,適宜溫度為15-35?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3.PH:厭氧水解酸化工藝,對PH要求范圍較松,即產酸菌的PH應控制4-7范圍內;完全厭氧反應則應嚴格控制PH,即產甲烷反應控制范圍6.5-8.0,最佳范圍為6.8-7.2,PH低於6.3或高於7.8,甲烷化速降低。當高於10.5時應檢驗進水PH值並加酸鹼調節;好氧PH一般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4.營養物:厭氧反應池營養物比例為C:N:P=(350-500):5:1,好氧反應池營養物比例為:100∶5∶1。5.溶解氧:好氧反應池溶解氧一般在1~3mg/l,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5mg/l較為適宜。6.厭氧池要定期進行污泥內迴流攪拌,防止污泥流失,以厭氧池出水SS偏高來判斷,1~2次/月。7.每天都要取樣分析常規指標(COD、SS、PH、色度等)至少1次。8.每班工作人員都要對污水系統各個池體巡查至少2次,查看運行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重事故應匯報上級主管。五、一級提升泵、二級提升泵安全操作1.一級提升泵兩台(一用一備),二級提升泵兩台(一用一備)。2.水泵開機前檢查運轉(手盤動)和潤滑情況。3.檢查相關閥門是否處於正常位置。4.合上電源開。5.電櫃上的選擇開關撥至自動位置,然後按啟動按扭,待旁路指示燈亮後開出水閥,出水閥開度以水量的多少為標准,滿負荷水量為250m3/h。6.水泵啟動時,機旁不得站人,操作人員在水泵開啟至運行穩定後,方可離開。7.嚴禁空泵運轉和超載,正常運轉溫度應不大於65℃,防止設備事故。8.水泵在運行中,必須嚴格執行巡迴檢查制度:(1)檢查各個儀表工作是否正常、穩定,特別注意電流表是否超過電動機額定電流,電流過大,過小應立即停機檢查。(2)根據進水量的變化及工藝運行情況,應調節水量,保證處理效果。(3)注意機組的響聲,振動情況。(4)檢查軸承電機溫升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通知值班調度。(5)水池水位應保持正常。9.停機操作(1)達不到工藝要求或接受調度指令,應立即停機,關閉其閘門。(2)備用泵應每星期用手旋轉泵軸180°,並注意軸承處油位標記,及時加油。10.事故的處理(1)發現設備有異常情況,立即停機,應報告調度,並記錄值班記錄簿內。(2)由於電氣原因引起停機時,應立即報告調度進行處理,不得自行修理電氣設備,並記人值班記錄簿內。(3)發現電動機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運行,並報告調度,請示處理,並記人值班記錄簿內。11.一級提升泵進水量應與二級提升泵出水量持平,保證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穩定。五、鼓風機安全操作1.鼓風機三台(二用一備),三台風機輪換使用,每項12個小時更換一次。2.檢查油箱潤滑油位,應處於油尺上,下限之間,按要求投加規定的潤滑油,嚴禁無油或卻油運行,否則將造成事故。3.檢查電控櫃,應無報警顯示,如有報警,查明原因給於消除
。4.風機啟動前應關閉出氣閥,空載啟動風機。5.確認風機可啟動後,按啟動鍵。6.待風機運行正常無誤後再徐徐打開出氣閥,觀察風機負載情況,電櫃顯示電流不能超過電機額定電流,控制閥門開度。7.應嚴格觀察其運轉狀態,注意風機的電流、溫度、振動、不得有雜訊和運轉異常情況,如有異常,要及時並按時做好記錄。8.嚴格執行巡視檢查制度,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及時查明原因給予排除。9.停機:先關出氣閥,再按風機「停止」鍵,停止風機運行並。10.停機過程中,操作者應繼續監視機器儀表及整個狀態的變化,並在最後作好記錄。六、物化反應池、物化沉澱池安全操作1.物化反應池注要是控制混凝劑的加葯量;混凝劑的投加量視反應池的絮凝效應而定,調節混凝劑控制閥,使反應池能見到清晰硯花為宜(混凝劑不宜過量)。2.每班要求2小時巡視檢查並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內壁截留雜物及漂浮。3.觀察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排泥,排出物略見清液為度。4.每班至少兩次用量筒觀察出水水質,不允許二沉池有污泥漂浮現象。5.在沉澱周邊至少掛一個救生圈,以防事故應急時用。七、周邊刮吸泥機安全操作1.起動前必須檢查電源是否接通,各傳動部份是否已經加油。2.關閉真空閥門,啟動真空泵,形成真空虹吸後停止真空泵。3.根據刮泥機(吸泥機)按鈕指示起動刮泥(吸泥)。4.排泥時間以排出物略見清液為度或濃縮池泥滿為止。5.停止刮泥機並打開真空閥。6.經常檢查,運轉部位的溫升情況,如果過高,應立即停機並向主管部門反映,處理後方可進行。7.經常檢查各部位的緊固情況,如有松動立即緊固。8.要經常檢查排渣斗的排渣情況,如排渣情況不好,要請有關人員調整排渣板距離。9.經常檢查吸泥機,吸泥管道通暢程度,調節排泥閥調,調節泥量大小,或啟動真空泵,稀釋污泥濃度,讓管道通暢,並調節至最佳狀態。10.運轉結束,必須認真填寫運轉記錄,如有特殊情況除詳細記錄外,還要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八、污泥濃縮池安全操作1.根據工藝及運行要求開啟濃縮池的進泥和出泥閥門。2.污泥濃縮池是濃縮二沉池污泥,因此必須經常檢查二沉池的排泥閥門,並及時保證排泥。3.濃縮池的刮泥機根據工藝要求啟動關閉,運轉中至少每二小時要巡視檢查機械運轉情況一次。4.濃縮池的出泥含水率,應控制在95—97%為好。5濃縮池的出水堰口、水槽和出水井要保持通暢、清潔。九、注意事項1.上班前認真進行交接班,並做好交接班記錄,對運行各單元情況進行核對,特別查清運行不正常單元,排除故障,恢復正常運行。2.執行巡檢制度,對污水站進行一次系統檢查,檢查運轉設備潤滑狀況。特別注意水泵、風機潤滑油位,嚴禁少油、無油運轉,避免設備事故。3.下班前應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或做好記錄,做好交接班記錄,認真交接班。4.在運行過程中,值班人員要勤巡視,一級提升泵與二級提升泵的流量要保持平衡,加葯量要控制在最佳狀態。如遇機電設備故障,應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從速排除,方可投入運行。鼓風機每運行12小時進行輪換。
⑨ 急!!!!斜板沉澱池的污泥停留時間一般是多少
污泥停留時間??斜板沉澱池的好處就是能承載高負荷,處理量大,而且處理效果好!不足之處就是斜板上容易滋生菌!污泥停留時間一般為十二個小時!應該是早晚排泥一次!
至於你問能否用斜板沉澱池,要看你用多大的池子,還有你的水質如何,如果N、P過高的水,不建議用斜板沉澱池!
⑩ 為什麼斜管沉澱池作為二沉池時,停留時間不超過60min超過了會有哪些弊端
談談個人理解把,斜管沉澱池既然你這么問了,也肯定具有相當的理解了,斜管沉澱池,效果好,負荷大,效率高你應該很清楚了,但是問題你肯定也明白,容易堵,而且有藻類滋生,時間長了還容易出現污泥上浮等問題,實際上停留時間太長,就容易出現這些現象,因此繁華太好了未必是什麼好事,停留時間的限制有可能是減少堵和臟的考慮,保持一定的流動性。有些時候一些生活污水用這種方式超過2小時就可能出現反硝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