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季節不同太陽出落時間不同

為什麼季節不同太陽出落時間不同

發布時間: 2025-04-23 23:16:11

A. 太陽幾點鍾下山

一般夏季會在6點到12點,如果你住在北半球的話,
但是你告訴我你在哪個城市,和你在的位置西邊有多高的山,我就會算出,
如果告訴我你算的那天,我可以精確到3分鍾左右,
不過中國大多人可以理解為下午7點左右

B. 風光人像攝影技巧

風光人像攝影技巧

在景色優美的地方拍攝風光人像照片,是一件很考驗攝影師的工作,無論在主題、取景、構圖、用光等方面都需要有比較綜合的能力。接下來我搜集了風光人像攝影技巧,歡迎查看。

風光人像攝影技巧

一、關於晴天

1、晴天戶外人像攝影:

陽光明媚的日子是進行戶外攝影的好日子,充足的光線、愉悅的心情都是拍出好照片的重要保證之一。不過,並不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都可以隨便拍攝出好的人像攝影作品來,其中還有不少需要講究的地方。由於五一假期時值盛夏季節,在晴天的時候陽光直射比較強烈,而在強烈的陽光下面進行人像攝影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在時間上一般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點到11點,或者是晴天的下午3點到5點都不錯,因為這兩段時間太陽位置比較低,光線不是很強烈,太陽在斜射時亮度適中,不像中午的烈日下容易產生難看的陰影。

另外,柔和的陽光下人物的表現也相對好一些,眼睛也不容易受強光影響,拍攝出來的照片顯得更自然。在地點的選擇方面也比較有講究,一般在樹蔭下或者蔭涼的地方比較適合拍攝光線柔和的人像攝影作品,而暴露在陽光下面的時候,光線比較強烈,主光光線比較明顯,容易利用陽光塑造出比較特別的形象。

太過於強烈的陽光容易造成拍攝對象受光過多而過曝,喪失細節和立體感。

在器材方面,由於晴天的光線比較充足,所以對器材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不過在戶外進行人像拍攝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到反光板,反光板是比較常用的光線輔助工具,補光、消除陰影、突出眼神等都全靠它的幫助,有了它,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大不相同。

在主光線比較明顯的晴天戶外進行人像拍攝時,人物輪廓容易因為強烈的光線而產生陰影,這時就要使用反光板進行反射光線或者吸收光線來消除陰影了。另外有些反光板還兼備柔光板的作用,在當柔光板使用時可以將強烈的光線柔散開來,讓投射到人物的光線更加柔和。

2、晴天戶外風景攝影:

晴天應該是最適合進行風景攝影的天氣,因為這個時候光線充足、畫面通透度高,色彩鮮艷,比較容易出好作品。而在晴天的時候由於光線的方向比較明顯,所以在晴天拍攝風景的時候光線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晴天光線一般分為幾種,從照相機後面射向拍攝對象的光叫順光,相反,從拍攝對象的後面射向相機的光線叫逆光。

從相機和拍攝對象的旁邊射過來的光線叫做半逆光或斜光。在逆光或半逆光凡的情況下拍攝時,其光與影的對比會使拍攝對象產生一種立體感。而夕陽西下時的光線剛好是半逆光。在順光時則變成非常平板的風景影像,在逆光或半逆光時畫面便會變得很生動。

二、關於陰天:

1、陰天戶外人像攝影:

對於在室外拍攝人像時應該採用哪種類型的光線,很多人往往選擇從身後直接照射過來的明亮陽光,直接照射被攝物的正面光。但很多時候這種直射光線會令被攝對象不得不眯起眼睛。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低,眯眼的臉上的光線是扁平的。如果太陽所處的位置高,那麼眼睛和鼻子下面就會產生黑影。不管哪個角度,都不盡如人意。

這個時候就不要讓被攝對象身處直射的陽光下,也就是應置被攝對象於溫和的漫射光線中。而這一點的煩惱在陰天就比較容易得到解決了,正像人們所知道的那樣,拍攝室外人像,許多行家寧可選擇多雲的陰天,而不是陽光明媚的日子。所以說相對於陽光強烈的夏季晴天而言,陰天也許是比較合適拍攝人像的天氣。但是在陰天中拍攝人像,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

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陰天可以實現比較柔和的光線反射而讓拍攝對象的受光程度更加理想,但是有時候陰天的光線不足也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這時候對相機的要求就比較高了。首先你的相機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需要使用到較高的感光度以獲取更穩定的快門速度,但是高感光度又會給畫質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在消費級數碼相機上面尤其嚴重,這時候你就應該使用一台數碼單反相機了,畢竟高感光度在數碼單反相機上面對畫質的影響比消費級數碼相機上面好多了。

另外是鏡頭的配置問題,陰天經常顯得光線不足,而光線不足的時候除了使用高感光度以獲得更穩定的快門速度以外,使用大光圈鏡頭也是一個獲得更快快門速度的方法,不過對於數碼單反來說,大光圈鏡頭一般都是比較昂貴的。在陰天光線不足的時候,三腳架也是較為常用的工具,在光線稍暗,快門較慢的時候,有腳架比沒腳架的拍攝成功率要高得多。

2、陰天戶外風景攝影:

陰天的光線顯得比較柔和,沒有晴天那樣強烈的直射光線,所以比較適合表現一些安詳以及寧靜的風景主題。有些表現山村的炊煙和農村田野的景象,實際上是陰天拍攝的,很有氣氛,也很有情調。在陰天拍攝風景的時候也很容易遇到光線不足的情況,而這時三腳架的使用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三、關於雨天:

雨天我們可以拍什麼呢?浪漫的斜風細雨、街頭濕漉漉的小景、還有那激動人心的閃電。雨天的特點是,水產生反光現象,雨中的景物反光較強,下雨的時候,由於光的漫射,每一樣東西似乎都呈現出與平時不同的色澤。這種光漫射十分神奇地把那些在充足的陽光下常常顯得過於艷麗的顏色加以調和沖淡,尤其是拍攝彩照時,人們手中的雨傘因為顏色各異,常會使雨景生色,若能巧妙利用水中的倒影,更易增添情趣。

如要拍出落下的雨點情景,必須選擇暗色調的背景,比較適宜選用側逆光或逆光。雨天光線較暗,曝光時間往往要長一些。雨天最有特色的景色應該算是閃電了,閃電這種自然現象十分常見,而且拍攝這種圖象也和拍攝其他的自然景觀一樣並不是太難。如果你曾經學過關於閃電的攝影技巧,或者聽過那些有經驗的攝影師告訴你拍攝閃電的秘訣:「f/8,然後就呆在那等待。」這的確是拍攝閃電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但是f/8是沒錯,可是呆在那可不是一個好的建議,小心閃電下一個光顧的就是你哦!所以在拍攝閃電的時候安全問題還是很重要的。

在雨天拍攝閃電的時候最佳的地點就是高層建築的窗口,這樣除了可以獲得不錯的視野之外,還能保護好自己心愛的攝影器材。

拍攝閃電是需要運氣的,也就是要做到一個「等」字,要求拍攝者具有十足的耐心去等待。閃電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而且速度非常快。無論你的反應速度有多快,等你看到閃電,按下快門,在光圈打開之前,閃電就已經消失了。 所以一些有經驗的攝影師就使用小光圈以在同等曝光情況下獲得更長的曝光時間,希望在這段曝光時間裡面閃電會光顧你的鏡頭范圍之內。

在拍攝時,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選擇一個具有大片開闊天空的前景,如果使用ISO100的感光度,將光圈設置在5.6,將曝光速度選擇撥盤撥到「B」或「T」的位置上,釋放快門,如果閃電始終在所取景范圍之外閃光,一般不會產生曝光過度的現象,可以將快門保持在打開的狀態繼續曝光,直到閃電出現在取景框所包括的空間後才關閉快門。

如果感覺閃電閃光的位置不夠理想,同一張底片也可以按照閃電的亮度不同進行2~4次的重復曝光,只要閃電不在畫面中同一區域出現,當然也不會出現曝光過度的困擾了。因此,曝光時間長短的把握,也不是完全取決於光圈的大小,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是否已經拍攝到閃電。

除了拍攝閃電之外,在雨天值得我們拍攝的東西還很多。比如雨中的倒影,所有景物由一份變為兩份,景影相融,如果是晚上,更是燈影迷離,值得一拍;在屋檐下仰望飛濺的雨珠,檐下雨滴,用你的相機來凝固飛濺的水花,或是水滴拍打枝葉的動感,考驗你掌握快門速度的技能,是個不小的挑戰吧;另外在大雨之前的「風雨欲來風滿樓」的那種氣勢磅礴的景色,大雨前濃雲翻滾重壓下的景物讓你體驗厚重的壓抑,風卷飛雲讓你感受時日飛逝,為什麼不拿起相機記錄下來呢?

四、關於夜景:

1、夜景人像攝影

夜景人像的拍攝屬於難度比較大的一種,因為需要考慮到前景背景的曝光正常,又要考慮到如何才能讓前景人物的影響清晰地留影。的確,這是多數遊客在游覽夜景的時候遇到的難題之一。尤其是在使用相機的自動檔拍攝的時候,拍攝時打開了閃光燈,使離相機較近的人物得到了正確的曝光,但是由於相機閃光燈范圍有限加上曝光時間短,使得本來肉眼看來絢麗無比的夜景在相機中顯得黑糊糊的一片。

這是因為遠處的夜景在拍攝的時候需要長時間的曝光才能在相片上留下正常的曝光效果,而近處的人物因為閃光燈的照射只需要很短的曝光時間就可以了。所以在拍攝的時候最好使用相機的手動檔,將快門調慢,同時強制打開閃光燈拍攝。在閃光燈閃過後建議人物維持原來的姿勢直到曝光結束,這樣就會拍出人物和背景夜景曝光都很正常的照片了。不過夜景人像拍攝並不是手動相機的專利,有些高級一點的自動傻瓜數碼相機擁有夜景人像這個拍攝模式,也是使用慢快門、強制閃光這個原理來設置的。

在拍攝的時候需要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因為在對背景進行長時間曝光時需要保持相機的靜止不動,這時三腳架就成為必需品了。

拍攝前,要先向被攝者交待清楚,閃光燈一亮,並不意味著拍攝完畢,必須維持原先的姿勢和位置不動,直到被告知可以改變或離開。閃光燈閃亮對,對簾幕快門而言,是前簾到達片窗一端,接通電源的標志,但後簾此時尚未到達片窗,(用同步快門時間)。

只有待後簾經過片窗到達閉合位置曝光才結束。結鏡中快門來說,快門開足的瞬間閃光燈同時閃亮,但閃光後快門尚未閉合。由於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時間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長,閃光燈閃亮後,尚有較長時間快門仍開著,用以感受夜景光線,倘若被攝對象移動,則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會面對鏡頭,繼續感光,這樣攝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所以,在快門未關閉前,被攝對象應維持原狀。

2、夜間風景攝影

夜間風景攝影也就是夜景拍攝。愈夜愈美麗這句話對於夜晚的城市而言真是恰如其分的,不眠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色彩、鮮艷的燈光,由此夜景的拍攝成了攝影的一個題材。雖然相機拍夜景有困難,但我們可以靠LCD屏及時檢察曝光情況,通過調整色溫獲得更滿意的色彩,這樣就為數碼相機進行夜景拍攝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許多中高檔數碼相機都提供P(自動)、A(光圈優先)、S(快門優先)、M(手動)曝光的拍攝模式,此外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提供了場景拍攝模式,最常見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兩種,還有一些數碼相機提供了更細致豐富的場景模式,甚至可以獲得傍晚、深夜拍攝模式等功能。

通過這類夜景模式一般情況下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對於大多數的數碼相機新手來說,採取這個方式進行夜景拍攝是最簡單可行又具有保障的方法。拍攝夜晚的景緻,三腳架就不是可有可無的了。當照相機架在三腳架上,用較慢的速度可以拍攝出汽車燈劃出的光際或人群流動的景象。

當然,要想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黃昏後華燈初上時分暮靄余輝能有效地將建築的輪廓分離出來,顯出較好的層次感。追求藝術效果的攝影師會在同一位置採用二次曝光的技法,即黃昏時曝光一次,天黑後各種照明、裝飾燈開啟後再曝光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技法在兩次曝光過程中相機不可移動,每次曝光量取應曝光量的一半。

舉例來說,第一次曝光時以某一光圈值測得需要1/60秒,則拍攝時用1/30秒,第二次曝光時測得需要1/4秒,拍攝景物時只用1/8秒。另外白平衡的運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不同的白平衡,將直接影響到照片的色調以及所表達的意境。一般來說不要選擇自動白平衡,這樣會影響到燈光固有的顏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溫感覺。如果是拍攝城市夜景的話,一般來說我們都會使用Tungsten(鎢絲燈)白平衡,因為用這種白平衡比較接近燈光的效果。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視乎環境而定。

風光人像拍攝技法

技法一

考察不同的風景特色,在拍攝之前確立比較明晰的主題,使人物造型及表現與風景氣氛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將風光類型作個歸納,找出其一般規律,有助於我們在主題確立及技巧運用兩個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一、可以讓我們根據該類風光的特點確立拍攝的主題,使人、景更好地相融,營造出唯美的意境;

二、根據不同的風光特點,我們可以採用最合適的表現手法,讓作品變得更「出彩」。

1.山川湖畔:這類場景大氣磅礴,與女性的嬌柔細致形成強烈的反差,拍出來的照片能給人留下唯美、幽深的`感覺。

2.草原平川:天蒼蒼,野茫茫,佳人融入其中,天、地、人合一,尤其能表現出風光人像自然、清新的特點。

3.特色景區:大片的花海、茅草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往往帶有較強的季節性,適合拍攝有寓意的主題。

4.森林樹木:靜謐的林間充滿神秘的感覺,讓人遐思。其間光比較大,容易拍出富有趣味的照片。這類景點適合拍攝安靜、感傷的主題,營造綠野仙蹤般飄逸的意境。

技法二

在大場景中拍攝,同樣需要合理的補光,避免人物的臉部和服飾掩蓋在陰影之中,並減淡強光在人物臉部形成的明顯陰影。這樣才能在表現風景的同時,使人物獲得更好的表現。

在風景區創作,優勢與難度都是顯而易見的。好的一面:空氣品質好,光線通透且方向感強,拍出來的照片清澈明亮。藍天白雲的機會多,不像在城市裡,取景框里幾乎不敢出現天空。但是,凡事有好就有壞——光線強烈,拍攝人物便容易形成明顯的陰影,加上數碼相機動態范圍較小,一不小心就死白一片或死黑一片,失去細節,因此最好選擇在上午或下午稍微晚一點進行拍攝,避免過硬的光線。

在光線處理上,不同角度的光線會帶來不同的效果。順光拍攝:畫面明亮,色彩還原充分,容易拍出柔美的畫面,缺點是人、景的立體感較差。值得注意的是,順光拍攝要避開過強的陽光,否則模特的眼睛會因為強光而無法睜開。側光拍攝:可以勾勒出人、景的線條,明暗對比強,能夠展現較為豐富的層次,畫面更具立體感,並有色調的明暗對比,照片變得很通透。補光的原則是既保留明暗對比的同時,又應在一定程度上減淡陰影,畢竟我們拍攝的是柔美的女性人像。逆光也是外拍的常用表現手法,它的優點是可以拍出漂亮的輪廓光與閃亮的發絲。在逆光拍攝時,對臉部的補光應該稍弱於背景光,否則會顯得不自然。

如果有攝影助理或者有朋友在現場,反光板是經濟實惠的補光工具。它攜帶方便,補光方向容易控制,不致於破壞人物周圍的現場光。如果無人協助,輕便的原廠閃光燈是首選,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光比。要記得帶上一個三角架作為燈架,拍攝時把架子放在人物附近,根據需要作遠近、高低調節。使用無線引發器進行引閃,否則在遠距離拍攝時,由於高速同步導致閃光輸出范圍急劇變小,在相機熱靴上閃光是無法照到模特身上的。離機引閃還可以控制補光的方向,使其更符合創作的需求。

原廠閃光燈及引發器比較配套,可實現高速同步,使鏡頭能夠在大光圈下拍攝。市面上的外拍燈最高同步速度一般局限在1/200秒之內,無法讓攝影師使用大光圈。此外外拍燈通常體積較大,加上蓄電池,在野外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萬一蓄電池耗盡,也無法及時充電,而原廠的攜帶型閃光燈使用5號電池,非常便於攜帶及購買。

技法三

到風景區外拍,攜帶器材應本著便捷、實用的原則。在風景區拍攝,用得較多的焦段是長焦與廣角兩端——拍攝遠處的高山河流時,長焦可以將它們拉近,而拍攝近處大場景時,廣角鏡頭又能盡量地捕捉到更多的信息。有趣的是,在都市裡常用的「人像頭」反而少有用武之地,原因很簡單:它們不長不短,既無法將遠處的物體拉近,也無法將近處的大場景包容。試想,誰會花大力氣跑到美麗的風景區專拍肖像或半身像呢?

在風景區免不了要爬山涉水,因此,使用變焦鏡頭是一個合理化的配置。有些攝影師鍾情於定焦鏡頭帶來的完美成像,但是,在風景區拍照,風通常較大,頻繁更換鏡頭會讓素有「吸塵器」之稱的數碼相機成像元件吸入更多的灰塵,如果遇上雨雪、寒冷天氣,還會讓模特和相機承受更大的壓力。隨著光學技術的不斷提高,現在的變焦鏡頭越做越好,定、變焦鏡頭之間那點細微的成像差別一般人用肉眼是無法分辨的,更何況在風景區拍攝,很多情況下為了保證景物的清晰與質感,並不會一直使用最大光圈,而變焦鏡頭在收小光圈之後,成像水平又可以「更上一層樓」。

建議使用雙肩攝影包。長時間背單肩包,肩膀容易受傷。在行進過程中,沉重的單肩包難以讓身體獲得平衡,而景區的道路通常是崎嶇的,保持身體的平衡才能保證安全。雙肩包還可以讓人騰出雙手,在上下坡的時候抓住身邊的樹木、纜繩等固定物,或者拄根拐杖。

其他攝影技巧

一般攝影

拍攝出好的攝影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器材、耐心,以及一些必要知識。

所謂「攝影」,就是對一些景物的局部或者全部進行拍攝,以被攝物體的獨有特徵之美來吸引觀眾。但在拍攝時近景時,通常由於相機離被攝物體很近,所以很容易因為相機的舉握不穩定而影響像質。不過你可以通過購買一些適當的器材來克服這些問題。拍攝好的攝影作品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技巧:

一、使用三角架

拍攝時必須將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盡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二、調焦軌

雖然它不是拍攝時的必備品,但是調焦軌卻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裝置可以幫助你拍攝出好的特寫鏡頭。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的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三、使用快門線

即使你已經將相機安裝到了三角支架上,但是如果你在按快門的時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機產生晃動,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使用快門線。

四、使用黑色或有色背景

在拍攝時,當被攝物體的背景為黑色,那麼就能夠使拍攝出來的圖像看起來最清楚。你也可以使用模糊的背景,特別是當被攝物體的色彩很濃的時候。

五、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反光卡

使用一個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張鋁箔包在卡片上,將光線反射在被攝物體上,以照亮物體上的陰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這張卡片出現在被拍攝范圍內。

六、一定要有耐性

有時候,即使是一陣微風也會使拍攝到的特寫鏡頭出現模糊的情景。在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有耐性了,最好是等到風過了之後再進行拍攝。同樣的,在戶外拍攝時,當天上的雲將太陽遮住了,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後再拍攝,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看起來會比多雲時拍攝的照片的色彩更鮮艷、明亮一些。

七、運用好構圖

奧地利攝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對於構圖,他已達到手中無劍,劍在心中的境界,他認為:「構圖在於平衡,每個人對平衡的處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達到最高境界時,已沒有招式名稱,只憑自己的功力去化解。關於相機在構圖中的位置。他認為:「你越能忘記你的器材,越能集中你的題材和構圖,那麼相機只是你眼睛的延續,再沒有其他意義。」

小雅各布斯還認為:「構圖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線條、形式、質感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空間。當然色彩同樣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會聚的線條一般能說明透視關系,但並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非要表現出透視的深度不可。許多傑出的作品都是平面圖案。在取景器中的某個景物或人物的肖像,都是根據攝影者個人的感受進行安排的。因此,怎樣構圖,和怎樣選擇主體、光線、色彩一樣,也能成為一個攝影家獨特的個人風格的基礎。「在大多數情況下,每幅照片中都有一個或一組形狀或形式起主導作用,而照片中的色彩、體積、位置和其他形狀等,都是為主導因素服務的。「構圖中的對比,是指大與小、明與暗、近與遠、主動與被動、平滑與粗糙、色彩的濃艷與輕淡等等的對比。要多利用這些相互對立的因素,通過它們使主體影響整個構圖。例如,恰當地利用對比法則,照片就會具有強大的魅力。」有些人或許對構圖有天賦。

當畫面中被攝主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過小,或畫面的空白空間比較單調時(例如拍攝夕陽下的高樓大廈時),可以創造性地運用欠曝形成剪影作為前景,通過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壓迫觀眾的視覺投向被攝主體,同時黑色剪影也不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我們甚至可以運用以剪影作為主體的邊框,形成方、圓或變異的各種形狀,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獨特的畫面形式感,增加畫面的縱深感。

「寧過勿欠」與「寧欠勿過」的兩種曝光原則

關於攝影壇里「寧過勿欠」與「寧欠勿過」的兩種曝光原則,各有各的觀點,兩者都有為數不少的支持者。顧名思義,「寧過勿欠」指的就是「寧可過曝也不可欠曝」,只要曝光直方圖不超出右邊界,就可以放心地過曝,這樣反而能讓畫面最大限度地干凈細膩,並且感光度越高,效果越明顯;「寧欠勿過」指的是「寧可欠曝也不可過曝」,因為欠曝帶來的圖片不夠亮的問題完全可以用後期PS補救回來,而一旦過曝、丟失細節,拿什麼軟體都難以解決了。

婚紗攝影

面部表情要自然真實,略帶微笑

拍照最忌表情僵硬,婚紗攝影時也不例外,如果新娘面相呆滯木訥,像是被人強制安上去的一般,拍出來的效果肯定不會好;雖然拍結婚照是非常甜蜜開心的事,新人也切忌笑的自然不要太過,微笑最好。

身姿端直,打起精神

拍攝時身姿端直才有美感,切忌耷拉著腦袋,顯得無精打採的,再好的攝影師也拍不出好照片來。

姿勢張弛有度,優雅美觀

拍照時可以擺各種各樣的姿勢,或微微揚手,或稍微側身,或低眉沉思,或翹首遠盼……配合攝影師的建議,新娘可以擺出很多優美的姿勢。這里應注意動作的幅度,張弛有度,優雅得體,動作切忌過於張顯而流於誇張,也不能過於細微而顯得忸怩作態。

巧用道具,增添美感

新娘手持扇子會增添一種古典韻味;雙手捧花會讓新娘和花朵相得益彰;貼近自然會獨得一份清新和寧靜;而靠近新郎會讓新娘看起來更加甜美幸福……凡有所依,必添美感。

保持妝容,完美結束

婚紗攝影持續時間較長,有的甚至會持續一天,這時候我們就應該確保婚紗禮服的整潔干凈、新娘妝容和發型的完好無缺。

婚禮攝影

1、有時侯愛是不需要說出來的,一個微小的動作,無聲的愛更能打動人心,「LOVE」,手勢、背影,此處無聲勝有聲。

2、鏡子一向是攝影中運用最多的小道具,從鏡子折射中拍出的照片效果總是出其不意,效果極佳。新娘借著鏡子與伴娘站在了一起,相得益彰,妙然有趣,互動得非常到位。

3、除了新娘,孩子是婚禮上最容易捕捉精彩鏡頭的人,當他們站在一起,女人與小孩,美麗與童真,在這一瞬間,幸福的未來就在眼前,觸手可及,記錄永恆。

4、誰說婚紗照上的新郎必須中規中矩,偶爾的搞怪也是不錯的創意,當然有伴郎的作伴更好,感情越深越二,這樣的婚紗照記下的是新郎與哥們之間滿滿的基情之愛。

5、出嫁的女兒總是要哭的,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不用去拍流下眼淚的瞬間,或與父母或與祖母母親新娘三代人一起手手相牽,溫情默默足以打動所有來賓。

6、婚禮禮成之後的新人相擁親吻有太多的創意可以拍,讓所有的來賓蒙上眼睛,假裝沒有看到他們的甜蜜,其實在心底每個人都獻上最真摯的祝福。

;

C. 冬天太陽一般幾點下山

無法確定!

您必須知道您所處地的經緯度,才能知道具體的落山時間。

  • 如果只知道緯度,那麼只可以求出落山的地方時。

公式是

落山時間=12+arccos(tan(-a)tanb)*12/180

其中a是太陽直射點,冬季直射南半球取負數,b是你的緯度,均取角度值

舉例,我想求蘭州(36N)的冬至日落地方時

落山時間=12+arccos(tan23.5 tan36)*12/180

=12+arccos(0.4348*0.7265)*12/180

=12+71.585*12/180

=12+4.77

=16.77

=16時46分

  • 然而,我國統一使用北京時間,所以我們剛剛算的只是地方時,必須知道你所在地經度,換算成北京時間。

蘭州的經度是103.6E,它與120E經線(東八區)相距16.4

16.4/15=1.09=1小時5分鍾

加上前面計算的結果,故冬至的蘭州日落在17時51分。

實際日落時間,還因為近地表有大氣折射,以及地表遮擋,還需要有其他修正,但這,就不是地理學能探討的范圍而是物理光學的范疇了。

其他地點的日落時間您也可以套用此公式,計算出地理學的日落時間。

D. 科普丨年月日是如何形成的呢

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宇宙中一切物質的起源和消失,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產生和終結,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誕生和滅亡,所有的一切都和時間緊密聯系在一起,時間是人類古代文明歷史的主線。

而觀象授時是人類祖先對時間感受和認識的重要手段。「觀象授時」就是觀測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來確定日、月、年。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太陽出沒,晝夜明暗交替的這種最為明顯的天象變化,產生了對「日」的感性認識;從月亮由圓變缺,再由缺變圓,於是逐漸產生了「月」的概念。通過對「物候」和季節時令的觀察逐漸產生了「年」的概念。這一切就構成了遠古時代「觀象授時」非常豐富的內容。

時間在「流逝」,它只能以一個方向運動。我們可以從北京到西安,或者從西安到北京,兩個方向都可以進行。但是當我們考慮時間的時候,即使是最籠統的方法也要按過去、現在和將來考慮。我們現在不能做過去的事情,也不能做未來的事情,只能做「現在」的事情。

時間總在「變化」,鍾只有在走動時,才有效,如果鍾停了,則無法判斷時間。  

時間是許多數學公式和物理函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它是導出大多數物理單位制的幾個基本量之一,其他幾個基本量是長度、溫度和質量。然而,時間在某些方面與長度、溫度或質量又有所不同。例如:我們能辨別距離,感覺到溫度和重量。但是對於時間,我們看不到它、聽不到它、嗅不到它,也嘗不到它,而只能通過意識,或者通過觀測它的效應來理解它。

大約五千多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同「小時間」單位打交道,把日劃分成時、分、秒,又把秒細分為毫秒、微秒、納秒和皮秒。但是,人類同「大時間」尺度打交道,只是在不到三百年前才開始的。所謂大尺度時間,是指發生在過去很久、很遙遠事件的時間。測定這些時間不能用「日」,也不能用「年」,必須用更大的單位。

例如,考古學家用「千年」或「萬年」為單位計算史前遺物;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要以「百萬年」為單位,分別研究人類祖先化石的年代以及測量山脈的年齡等。天文學家還使用「光年」(以光速飛行一年),來描述宇宙間星體的遙遠距離。

在人們的現代生活中,對於較長的時間間隔,例如追憶往事或計劃將來,往往以「年」為單位。我們今天對「年」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人類認識這一周期並把它組織成適用的時間單位,卻花去了科學史上上千年的時間!雖然目前科學史家還不能確切地說明年這個概念產生的具體年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它一定是隨著農業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原始人類認識年,最早不是根據天象,而是根據大地上各種自然現象:河水泛濫,草木枯榮,鳥獸遷徙,寒暖交替,等等。即使在今天,有些農民根據這些自然現象判斷季節,相差還不會太大。這些自然現象統稱為「物候」。古人在大量直觀觀察基礎上,思考這些物候的變化規律,逐步形成了「年」的概念。

一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一圈)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回歸年」。歷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回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歷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歷法上叫做「歷年」。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早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周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 

 一個月,月亮繞地球一周(一圈),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循環。

李白(701—762年)在《把酒問月》中寫到:「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月亮的出落,以及它的圓缺變化是人類最早認識的天象之一。 每月初一、三十,完全看不到月亮,這就是「朔」。 十五前後月亮最圓,稱為「望」。 人們注意到朔、望變化具有相當准確的周期,由此產生了朔、望月概念。

所謂朔、望月,約等於29--30天。朔望月的出現是人類繼「日」之後認識的又一個時間周期,從原始計時單位「日」發展到更長的時間單位「月」,標志著人類對於時間的認識和測量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現代觀測表明,較為准確的朔望月長度約為29.5306天。請記住這個數字,它是陰歷中區分大小月的依據。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一圈)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

地球是橢圓形的,自己不會發光,所在同一個時間里,地球只有一半向著太陽,向著太陽的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太陽的光照不到地球上,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於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的循環。

 這下你清楚年月日的由來了嗎?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END-

熱點內容
為什麼男銷售不好找女朋友 發布:2025-04-24 01:38:31 瀏覽:433
蘋果為什麼點軟體一直閃 發布:2025-04-24 01:37:40 瀏覽:505
為什麼有的群頭銜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4-24 01:36:09 瀏覽:33
為什麼眼睛會突然覺得很重 發布:2025-04-24 01:36:06 瀏覽:830
男生為什麼會記一個女生那麼久 發布:2025-04-24 01:35:57 瀏覽:137
寶寶眼皮很紅顏色很多什麼為什麼 發布:2025-04-24 01:26:44 瀏覽:656
為什麼同一樣的發動機油耗不一樣 發布:2025-04-24 01:25:06 瀏覽:519
紅米手機為什麼什麼軟體都沒有了 發布:2025-04-24 01:19:12 瀏覽:932
電腦微信為什麼不能雙開了 發布:2025-04-24 01:17:59 瀏覽:409
為什麼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有眼屎 發布:2025-04-24 01:17:49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