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學解釋時間飛逝
❶ 為什麼越來越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呢
2012年是瑪雅預言中的“世界末日”,雖然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但是這一年還是被人們賦予了神秘的色彩,比如說就有人指出,從2012年開始,時間就過得越來越快,我們的時間好像加速了。實際情況看上去好像也是這樣,在我們的印象中,時間似乎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從我們身邊“溜走”,感覺在不久前才剛剛過完新年,但轉眼間又驚訝地發現,這一年快要過完了。
後來人們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的解釋,即如果一個人在單位時間內的記憶片斷越多,那麼這個單位時間就在他記憶中就顯得越長。
❷ 大腦是如何感覺時間流逝的
我畢業論文正好是這個,給你講一講心理學上比較流行的一個時間知覺理論,叫做起搏器-累加器模型。(pacemaker-accumulator)。
這個理論認為,我們的大腦內部有一個時鍾,叫做起搏器,會穩定地發出脈沖。這就想我們的時鍾,滴答、滴答地不斷走針。
隨後,我們的大腦會收集起搏器發出的脈沖,進入累加器,然後把脈沖的數量和我們大腦中的的時間信息比較。比如,時間過去兩分鍾,我們的大腦如果產生了100次脈沖,然後我們的記憶里100次脈沖也許等於2分鍾,那麼我們就知道,時間過了兩分鍾。這個過程就像查字典一樣。
這個模型同時還認為,我們的時間知覺受到注意力、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比如說,當我們在約會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於約會的對象,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起搏器就可能因為分配到的認知資源有限,記錄的脈沖比實際要少,於是,當大腦把累加器里的脈沖和記憶相比較時,我們感覺到的時間就比實際要短,於是我們就會發出「時間過得真快的感慨。」如果不理解這個過程,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比如有一個鍾,因為電量不夠,正常的一分鍾,秒針應該走60下,而它卻只走了30下。那麼當我們看這個鍾的時候,這個鍾的時間就比其他鍾要慢一般。這個鍾可能是我們因為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走慢了的大腦「時鍾「。
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覺,還可能來自於外部信息。比如,太陽從東走到西,逐漸下落,光線變暗,我們就知道一天快要過去了。還有我們對大自然的四季變換的感覺,都可以通過對外部的觀察來獲得。
總的來說,我們對時間知覺的了解還太少。就現在來說,有許多能夠解釋時間知覺的理論。我上面提到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未必准確。但是,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那就是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覺,既以內在的生理變化為基礎,又以外部信息為反饋。同時,時間知覺還和記憶、情感、注意力等等因素有關。
❸ 為什麼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不要做時間的追逐者,而是活在時間里
小時候,特別喜歡過年,因一過年就有各種好玩的好吃的,生活處處是驚喜。於是,每天總是數著指頭盼望著過年,那時候的日子真的過得好慢,慢得用分秒計算,慢得在夢中過了好幾個年,醒來卻只睡了十分鍾。
長大後,時間彷彿裝了加速器,時間開始以年為單位,甚至「三年」或「十年」為單位,刷刷一個十年沒了,再刷刷又過了十年,畢業了,工作了,每天為生活奔波,還沒來得及細想自己都幹了些什麼,一年又過完了。
大家都明白,時間還是一天24小時,並沒有加速或變慢,變化的是我們的時間感知。心理學家哈蒙德研究發現,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跟我們吸收、處理、儲存的信息量緊密相關。
對於小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充滿未知的,值得全身心的投入,不斷的往記憶中存儲新的事物。因為大腦的高頻運轉,事後回想便有一種心理上的錯覺,彷彿花了很長時間去適應這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長大後,生活似乎進入了一種可預測的狀態,工作、社交、日常瑣事,生活開始過得渾渾噩噩,懶得再去關注究竟發生了什麼,因為所發生的事情都是自己熟悉的。大腦存儲的新記憶越來越少,常處於低頻運轉甚至待機狀態,回顧起來便感覺時間飛逝,自己好像什麼也沒做,一天又過完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想掌控大腦在專注和走神之間自由切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的練習。以下是卡羅琳分享的一些控制注意力的技巧:
1、定期休息:我們的大腦可以保持90分鍾的警覺,根據這一原則,我們每天最好休息五到六次。休息的時間不一定需要很長時間,但是一定要完全的分心。
2、正念冥想或瑜伽:一開始,卡羅琳對於冥想有所懷疑,但是經過冥想訓練後,不得不承認,冥想是有用的。每天堅持冥想,哪怕只有10分鍾。哈佛醫學院神經科學家薩拉.拉扎爾(Sara.Lazar)在研究冥想對大腦的影響中發現,長期冥想者的大腦中後扣帶皮層區域的活動相對較少,而後扣帶皮層主要控制分心和走神。瑜伽和冥想具有相同的作用,不喜歡冥想的人也可用瑜伽代替。
3、觀察自然景觀的照片: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自然景觀而不是城市景觀。大自然的魅力能夠對我們的注意力產生神奇的效果,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頓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裡面也提到過這一點。
4、保持體溫:我們的體溫在低於37攝氏度時,很難集中注意力。按照這一標准,早晨剛起床的這段時間最不適合集中注意力,而上午10點到12點、下午3點到6點則是最容易專注的時間段。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便的方法來改變這一需求,如:通過運動或熱水澡要增加體溫,在短時間內獲得專注。
5、找到一件你喜歡並且需要有一定的專注又輕松愉快的事情,比如:運動、手工、烹飪、下棋等,它能讓你的大腦進入正確的狀態。正確的狀態需要不斷的練習,在你需要的時候才會足夠強大。
想要抓住時間,獲得對時間的掌控感,並不需要讓生活時刻充滿新奇和樂趣,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學會關注當下正在發生的每一個細枝末節,讓自己活在時間里。我知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這么做絕對值得。
❹ 為什麼我們年紀越大,就會感覺時間越過越快呢
為什麼我們年紀越大,就會感覺時間越過越快呢?
英國科普作家、劍橋大學臨床獸醫解剖學家大衛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義》一書中介紹並評價了6種解釋這種現象的觀點。

為什麼中年時人們會覺得人生呼嘯而過?這種惶惶不安的感覺進化究竟有什麼進化優勢?當人類還是兒童或青少年時,他們的時間由自身發育和掙扎求生的努力組合而成,為人父母後,時間被僵化、沒彈性的育兒責任占滿。進入中年時,照顧後代的責任不再大量占據他們的人生,他們可以做出新選擇。他認為,主觀上感覺時間加速就是為了讓人們對這些新選擇,產生急迫的感覺,讓我們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生命。
❺ 為什麼我們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了呢
在我們的感受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時間似乎變得越來越快。這種感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年齡增長。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時間感受會發生變化。相對於兒童時期,成年後我們經歷的事情更多、更復雜,對時間的感知也會更細致和豐富,因此時間感覺更快。
2. 日常生活的相似性。
我們的日常生活往往極其規律和重復,這使得我們的生活節奏相對於過去更加快速,時間感覺更快。
3. 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我帆盯搏們大腦態祥會將新的、有趣的信息存儲為記憶,但對於重復、無趣的信息則不會像新信息一樣被記憶。因此,我們會感覺重復的日常活動時間過得很快,因為我們對這些事情並沒有深刻的記憶。
4. 人類對時間的感知有限。我們的感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感知時間的流逝。當我們沉浸在某種活動中時,我們忽略了時間的流逝,並且我們往往無法感知時間的變化速度。
總的來說,時間感覺變快與我們的經歷、生活方式和生理認知有關。雖然時間感覺變快,但我們可以通過增加、豐富則岩生活經歷,減少過於單調的生活方式,提高感知能力等方式來認識時間的價值,更好地利用每一份時光,讓生活更加充實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