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時間越短越接近瞬時速度
❶ 高一物理,兩個物體為什麼位移相同,所用時間越短,速度越大,這里的速度指的是瞬時速度嗎
這里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根據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v=x/t可以知道,這里的位移x是個定值,所以速度v跟時間t成反比,所以時間越短速度越大。位移跟路程是不一樣的,路程是物體運動的過程,但是位移是物體位置的變化。這個問題跟物體運動所走過的路程長短沒有關系,只看物體位置變化的大小。所以不管走直線還是繞道走只要出發點一樣目的地一樣位移就一樣。
❷ 為什麼該段時間間隔取得較小時所表示的某點的瞬時速度就越精確
所取時間間隔越小,理論上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時速度,但若所取時間間隔過小,將導致實際的距離測量誤差增大,所以在實際測量瞬時速度時,所取時間間隔不能太小,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時間間隔.故①錯誤,②③④正確.
故選B
❸ 物理題求解
Δx/Δt是表示遮光條遮住光的Δt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Δx。
所以Δt時間越短,求得的速度值就越接近於瞬時速度。
也就是說 使測量值盡量能夠接近瞬時速度的關鍵是,盡量減小遮光條遮住光的時間Δt。
選項A,遮光條越窄,遮住光的時間Δt就卜團越短,所以就越接近於瞬時速度。
選項D,使導軌偏離水平,能夠型消橘使物體運動速度加快,那橋姿么遮光條通過的時間Δt就越短。所以測量值也能夠很好地接近瞬時速度。
❹ 為什麼所取得時間間隔越小,計算出的某點瞬時速度就越精確
因為要算某點的瞬時速度,
可以從圖像上來分析。
比如要要第10秒的速度,
如果算前後10秒的平均速度,差別就大,
如果算前後8秒的平均速度,差別就小一些,
如果算前後2秒的平均速度,差別就更小一些,
如果算前後0.1秒的平均速度,差別就更小一些,
……
❺ 為什麼說時間選擇越短,平均速度對運動快慢的描述就越精確
平均速度=運動距離/運動時間,是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值,而運動快慢是指物體的瞬時速度。
時間選擇的越短,此時的平均速度也就越接近瞬時速度,也就是實際的速度,所以此時的平均速度對運動快慢的描述就越精確。
比如一輛車一小時內一共開了30公里,也就是平均速度為30公里/小時,車開的很慢。但是實際情況是前30分鍾車並未開動,速度為0,而後30分鍾開了30公里,實際速度是60公里/小時,車速是很正常的。你如果選擇整個一小時來考察平均速度和以後30分鍾來考察平均速度的話就會相差一倍,也就是說,以一個小時這個時間段的平均速度來描述運動的快慢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