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蹲長時間手臂會有小紅點
⑴ 只要蹲著站起來就頭暈的厲害,頭部非常不舒服,身上手抓過的地方會有一片片小紅點 這是身體出了什麼症狀
頭暈: 該現象稱作體位性低血壓,這是由於從卧位或蹲位,突然轉變為坐位或立位,引起血壓下降。體位性低血壓可出現頭暈、心悸、氣喘、面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和站立不穩等。 以蹲在地上為例,因人在蹲下時,血液由於重心引力,大都積聚在雙下肢,當人體突然站立時,積聚在雙下肢的血液不能很快的供給到腦部,所以會出現頭暈,心悸等短暫性腦缺氧的症狀。一般無需治療多能自行緩解。 如果是年老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將患者抬放在空氣流通處,或將頭放低(取頭低足高位),松解衣領,適當保溫,病人一般很快蘇醒。 紅點: 根據你的描述分析,這種情況屬於血熱毒盛,五臟蘊熱,注入血脈,溢於肌膚,跟你的身體素質和你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建議你口服同仁堂的皮膚病血毒丸,效果相當的不錯,價格也不貴,可以去試試,治療期間不要吃辛辣,注意休息,洗熱水澡,喝涼開水,保持大便通暢,覺得上火就加用 同仁堂的牛黃解毒片或口服雙黃連。不用擔心,都是很常見的上火症狀。祝早日康復!
⑵ 生孩子直接衰老11歲產後衰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應對
女人產後會加速衰老?那又是哪些地方老得快呢?有什麼應對辦法嗎?
6300字長文,有辟謠,有方法,值得收藏!
網上傳言說「 生孩子會直接衰老11歲 」,這是真的嗎?
這個說法還真的有!
在生物學上,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年輕還是衰老的因素是「 端粒 」, 但它直接關繫到的是人的壽命長短,跟皮膚保養無關 。
專家研究發現:
ZEM科學網也曾發布過類似的科研新聞,稱 22-44歲的女性中,生孩子能明顯讓人的端粒變短,加速衰老,時間大約是11年 (並不是說女性從外貌上老了11歲)!
把上述的內容結合一下不難看出,生孩子、心理壓力都會加速人衰老,而女性生完孩子後本就會因為養娃 育兒 的種種問題導致心理壓力增大! 這不就是雪上加霜,「double kill」嗎?
看到這兒先別急!又有其他研究數據來打臉了! 有研究表明生育或許可以讓人更年輕!
研究一:
國外一項研究數據表明 生2-4胎的媽媽們老得最慢 (身為二胎媽媽的我眼睛一亮)!而生5個及以上或者生1個及不生的女性都會老得更快!
具體原因尚未可知,只能推測說生的過多的女性更容易肥胖,而肥胖會引起一系列 健康 問題;只生一個或不生的女性除了個人選擇外大多是身體原因,也就是說本身就是身體不好。
但這是國外的研究,我們國內大多隻生一個的都是個人的自主選擇,所以,emm......這個結論貌似對我們參考意義不大。
研究二:
瑞典一項包含140萬人口樣本的研究證明生育可以 使女性壽命平均增加1年 ,特別是對於60歲以上研究對象, 生育過子女的女性可以再活24.6年,而無子女的只有18.4年 ,這個差距就比較大了。
至於原因嘛,研究人員推測大概是因為有子女的老人晚年生活更加幸福,還有則是養育孩子過程中,父母自己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也變得更加 健康 了。
研究三: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人類學家的人口數據分析以及2009年荷蘭的一項人口數據研究都得出相似的結論: 生育力越強的女性越長壽 !
研究四: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一項研究表明: 生育更多孩子的媽媽有更長的染色體終端,所以不容易衰老 (此前有研究發現染色體終端縮短和人體衰老有關)。
已經生育的女性朋友看完這些是不是突然又覺得寬慰了許多呢?
但是不管各種科學的或 社會 的研究怎麼說,我們都不得不承認,生孩子,會讓女性的身體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有些部位真的會更容易衰老!
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一道來,並且為大家支招,幫大家實現產後逆轉、保持身體年輕!
生完寶寶後,媽媽們身材方面受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仍然想懷孕4個月的肚子!通常剖腹產會比順產小腹凸出更明顯。我剛生完大寶和二寶的時候,出門不是穿得寬松點就是圍上束腹帶,也曾一度著急這肚子什麼時候能恢復如常呢?
其實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 腹直肌分離 」。
僅僅只是肚子大的媽媽其實是幸運的,因為嚴重的腹直肌分離會導致女性產後起不來床,甚至內臟器官也有可能移位,下垂、壓迫膀胱,從而導致尿失禁。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腹直肌分離?
其實通過簡單的自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腹直肌分離是否嚴重。根據 《產婦腹直肌分離的研究進展》, 自測方法如下:
正常:2 指以內(含2 指)
需改善:2 3 指
需就醫:3 指以上
如果兩側肌肉的距離大於3 指就屬於比較嚴重的腹直肌分離,有可能會引起疝氣(小腸從腹壁突出到體外),需要及時就醫!
如何改善腹直肌分離的狀況?
首先強調一點,【切勿】做卷腹、仰卧起坐等劇烈運動,這樣只會加重腹直肌分離!
其實我們需要做的很簡單!就是 腹式呼吸法! 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凹陷。
這是產後腹直肌分離修復的第一步,建議每個媽媽都先從這個動作練起!
等修復到1指至1指半以內後,我們再進行以下腹部動作訓練: 睡前3動作 !很簡單,照著圖做就可以!
動作一:腰背肌肉拉伸
功效:拉伸雙側腰和背部肌肉,鍛煉腹部肌肉,減少腰腹贅肉。
動作要領:
動作二:抬臀收緊腹部
功效:收緊臀部和腰腹肌肉,防止臀部下垂,緊致小腹。
動作要領:
動作三:放鬆
做完以上兩個動作,媽媽會感覺腹部有點酸、背部有點緊,因此需要做以下這個放鬆動作,讓運動後的肌肉舒展開,放鬆身心,還促進更好地睡眠!
動作要領:
以上這三個有助於修復產後腹直肌分離的招式來自於安徽衛視的《拜託了媽媽》 育兒 節目,由專業醫生講解 。雖然動作很簡單,但堅持每天做也不容易,媽媽們為了自己的身體還是要刻苦些哦!
產後如果出現尿失禁、非尿路感染的尿頻尿急、夜尿、尿不盡、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性冷淡、腰背痛、坐骨神經痛等疼痛、糞失禁、便秘等症狀,都是「盆底肌鬆弛」惹的禍!
我在生完一胎後就有過短暫的尿失禁症狀,其實連明星們也不例外。之前Ella(SHE成員)就勇敢地分享過她的尷尬經歷:
什麼是盆底肌鬆弛?
骨盆的骨頭像是一個水盆,但底部是鏤空的,是由肌肉包裹住的,這些肌肉群就是盆底肌。換言之, 盆底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 ,它像一個網兜將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都緊緊網住,從而維持這些臟器在它們正常位置上發揮各自的功能。如果這張網的彈性變差變松,也就是盆底肌鬆弛、肌力不足,這些被網住的臟器就會脫離它們原本的位置並且出現功能性障礙、無法正常工作。
妊娠期,子宮的重量逐漸增加,子宮在盆、腹腔的位置也逐漸變得垂直,因此使更大的力量直接壓向盆底。 經過孕期子宮的壓迫和巨大的分娩力量, 盆底的神經、肌肉和韌帶等組織被壓迫、拉伸或撕裂,就會造成盆底肌肉鬆弛,肌力降低,進而引起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現象。
因此,受損的盆底肌在產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康復訓練,就會出現各種後遺症。但是,如果及時科學地進行了系統訓練,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恢復盆底肌功能,避免做手術治療,減少對生活大的影響。
產後如何改善盆底肌?
想要改善盆底肌就要對盆底肌肉進行鍛煉,從而增強肌力,恢復肌群的緊縮。 醫學上,這個對盆底肌肉的鍛煉被稱為凱格爾(Kegel)運動 。
凱格爾運動在家裡就可以做,操作不難,這里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只要掌握要領, 凱格爾運動不僅僅局限於平躺練習,在餵奶、平日站立、睡前都是可以輕易進行的,重在堅持 。另外這里介紹的只是基礎版訓練,還有高階版——凱格爾肌肉牽拉運動,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相關視頻教程和詳細圖解。
生完娃腰疼相信是很多媽媽的體驗了!我在生完二寶後腰疼就很明顯,晚上睡覺只能平躺,如果側躺一會兒,腰部就撐不住,會很疼。
首先來辟個謠!很多人誤以為打麻醉針(比如打無痛或剖腹產)會導致腰疼,其實並不會的!
因為是在腰部打麻醉針,使得很多人很容易將「產後腰痛」和「腰上打針」聯系起來。腰部穿刺確實會導致產後穿刺點部位暫時的鈍痛,但這種疼痛在產後 2 周內就會慢慢消失。 而產後數月甚至數年的腰部酸痛,與孕期腰椎受壓及生產時損傷有關。
2012 年英國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比較有選擇無痛分娩和選擇普通順產的產婦發生腰痛的概率,結果顯示腰痛與分娩鎮痛無關。即使是沒有採用無痛分娩的產婦,也有 40% 的可能會發生產後慢性腰痛。
產後注意保護腰部的話,一般來講腰痛會在產後半年左右逐漸消失,但是如果還會持續腰痛,需要媽媽們醫院骨科做個檢查。
產後哪些行為會加重腰痛?
1. 挺肚抱娃 :媽媽們抱孩子時往往會無意識地挺起肚子,這樣會更省力。我也是在一次拍照時才發現自己抱娃時是挺著肚子的,之後我都盡量留意抱娃時的姿勢。
2. 單手抱娃 :一手幹活、一手抱娃,或者一手拎東西、一手抱娃,這樣的場景媽媽們也沒少遇到吧!
3. 彎腰扶娃走路 :到了寶寶學步的時候,很多媽媽會彎著腰一路護著寶寶,這樣的動作可想而知非常傷腰。
以上這些動作會使腰椎長時間受到壓迫,受損,還會導致骨盆歪斜、變形!
如何拯救自己的陳年老腰?
首先要學會藉助工具 !對於0~3個月的小寶寶,骨骼還很軟,脊椎呈「C」型。這個階段,媽媽使用 背巾 抱寶寶,不僅適合的寶寶脊椎發育,還能解放雙手!對於5個月以上會坐的寶寶來說,媽媽合理使用腰凳可以減輕腰部所受的壓力。 但是注意一定要選擇肩帶、腰帶夠寬且凳子部位上翹30度左右的腰凳,才能真正分散重量、減輕媽媽負擔 。
其次寶寶學走路時,媽媽不要彎腰拎著寶寶走路 !其實寶寶學步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需要家長的「幫扶」訓練。媽媽拎著寶寶走不僅損傷媽媽自己的腰部,對寶寶也不好,孩子容易習慣踮著腳尖走路,影響腿部、足部發育,還可能在造成孩子的手臂脫臼。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媽媽在寶寶前方四五步的地方蹲下,鼓勵寶寶自己主動向媽媽走來 ;寶寶剛學會走路踉踉蹌蹌的時候,媽媽也應該蹲在一邊守護寶寶,避免時常彎腰。
抱娃用錯力還會導致媽媽手疼、手腫,手部逐漸用不上力,並可能患上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長時間抱著、托著寶寶、使用手動吸奶器吸奶等,都容易導致手腕肌腱發炎,手腕附近疼痛、紅腫。不僅不能抱孩子了,甚至連基本的拉、握等動作都做不了,影響到正常生活。
如何判斷自己得了腱鞘炎?
將大拇指握在手心中,四指包住大拇指握拳,手腕最大程度向下壓。如果肌腱,就是圖中紅點的位置,出現明顯疼痛,就要小心是腱鞘炎;越向下壓,疼痛越明顯,就說明情況越嚴重,需要引起重視。
如何緩解腱鞘炎?
1. 熱敷 :通過熱敷、按摩、紅外線照射等方式促進傷處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消腫並緩解疼痛。
2. 使用電動吸奶器 :不要再繼續使用效率低還費力的手動吸奶器了!
3. 正確抱娃、少幹活 :像前文講到的那樣,使用背巾或腰凳抱娃,並盡量讓其他家人抱娃,在患病期間媽媽少做家務、少拎重物,多多休息。
4. 服用止疼葯 :在感覺非常疼痛難以忍受時,應服用布洛芬鎮痛, 哺乳期媽媽服用布洛芬也是安全的 !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還需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由於長時間睡眠不足、夜裡醒來好幾遍照顧寶寶,導致媽媽們黑眼圈嚴重、面色差、皮膚不好,甚至會導致媽媽們出現各種情緒問題:抑鬱、煩躁、焦慮、易怒等。
媽媽們能做的其實就是兩點:
關於產後如何做情緒的調理、如何緩解疲勞,我做過這個視頻,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戳鏈接觀看:
暴躁?焦慮?想哭?感覺不愛孩子了?當媽的你也許真的病了!
媽媽們都有產後脫發的苦惱,看著大把大把掉下的頭發、看著額頭兩側後移的發際線,感覺很心疼寄幾......
為什麼產後容易脫發?
1.激素水平下降
其實正常來說我們每天都會掉頭發,也會長頭發,它們之間是個平衡的關系。但是孕期雌激素增多使頭發生長期延長、脫落減少,而生完寶寶後由於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至孕前水平,這批頭發出現脫落,而新生頭發還沒馬上長出來,因此「青黃不接」,造成產後脫發。
2. 營養沒跟上
頭發的生長需要足夠的蛋白質、鐵、維生素、鈣、鋅等營養物質。媽媽們經過分娩,體力和精力消耗嚴重,身體處於相對虛弱的狀態,加上哺乳也會帶來消耗,因此容易營養供給不足,造成脫發。
3. 作息混亂、情緒緊張
生完孩子後,媽媽在一段時間內都得到良好的休息,經常晝夜顛倒、夜醒頻繁、過於操勞,情緒上也會焦慮、緊張,這些都會影響到身體的 健康 和頭發的生長代謝。
4. 不注意頭皮清潔
一些地方仍然有「月子里不能洗頭」的陋習,不洗頭肯定不利於頭皮的保養,進而影響頭發的生長。有了孩子後,媽媽們時間不夠用,沒空洗頭、護理頭皮,這都不利於頭發再生。
一般來說, 產後脫發只是暫時的 ,並不是病理性脫發。過幾個月後,新頭發就會長出來的!平時一定要注意勤洗頭,每次徹底清潔頭皮、洗凈泡沫,做好頭皮的護理哦!
最後再說一點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哺乳帶來的問題:胸下垂!這里一定要辟謠一下: 胸下垂的元兇不是哺乳!不是哺乳!不是哺乳!
造成胸下垂的三大因素是:體重變化,重力作用和懷孕,與哺乳無關。
如何改善胸下垂?
根據丁香醫生建議,想要改善胸型,我們應該去 訓練我們胸部的肌肉。
第一步,選擇合適的健身內衣。
一件好的運動內衣,首先要做到的是能夠鎖住胸部,保證胸部在運動時既不晃動也不受到壓迫。一般在運動內衣的商品標簽上會標注其支撐性,如果是做比較劇烈的運動,比如跑步、跳操、打球等,需要買支撐性更強的運動內衣。
第二步,加強中胸部和下胸部肌肉的鍛煉。
中胸部和下胸部的肌肉靠近乳頭線,適當鍛煉會讓胸部變得挺翹。最簡單的鍛煉方法就是做 俯卧撐 。如果做不到標准俯卧撐的姿勢,可以降低難度,做 膝關節俯卧撐 和 上斜式俯卧撐 。
此外,媽媽們產後還應該合理控制體重,因為 體重的過快增加或者下降也會引起乳房韌帶鬆弛 ,所以保持體重的穩定也很重要。
雖然產後女性的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有些地方的確會加速衰老,甚至出現病變,但是只要積極地應對,我們總會把這些問題都解決掉的!媽媽們需要的是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世界上做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生孩子,成為母親」這本就是一件偉大的事,必定是要做出犧牲,希望媽媽們勇敢地直面現實。生孩子不是讓我們衰老,而是讓我們脫胎換骨。
生兒育女後,我們今後的人生路還很長,還有很多的時間來讓自己變得更好,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所以不要懼怕生孩子,不要懼怕衰老!當了媽媽後,我們自帶「母愛」光環,我們還擁有了孩子對媽媽最純潔的愛,我們得到的遠比失去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