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時間陪父母
Ⅰ 近六成年輕人一年陪伴父母少於10天,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現狀
我想並非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孝順,都不願意陪伴父母,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工作太忙,沒假期回家。
雖然這些年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有的勞動者福利和權益相關的政策卻很難普及和落實,其中年假制度的落實就一直不太樂觀。
第五、有限的假期先用來滿足自己。
有的年輕人,平時工作,一有空還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愛旅遊,有假期去旅遊了就沒時間陪父母。
第六、電子產品等娛樂形式多樣化。
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結合,讓很多人沉迷於此。甚至有人調侃:父母有手機好玩兒?
Ⅱ 為什麼沒有時間陪父母
工作太忙占據了時間,會擠占我們用來陪伴孩子,陪伴配偶以及陪伴父母的時間。而在面對子女、配偶和父母這三方時,很多時候父母被我們有意無意地放到了最不優先的位置。稍稍有點時間,也是先顧好自己的小家庭。如果再加上很常見的與父母不住在同一個城市的情況,那很可能一年之中留給父母的時間也就只有春節假期而已。
上有老,下有小是每一個中年人都必須應對的天然重擔。而在一老一小兩端,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一碗水端平。甚至在很多父母心中也是這樣的觀點,希望自己的子女優先發展事業,干好工作,有空也要照顧好孫輩,而自己寧願忍受著孤單和想念。遺憾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等待期盼我們的時間總是非常有限的。
01
關於沒時間陪伴父母怎麼辦這個問題,首先第一個建議就是,在有限的空閑時間里,不要再把孩子、配偶放在優先於父母的位置了,而是要仔細考慮什麼樣的休閑活動能夠讓三代人共同享受。
這就是說,在本來就非常稀缺的假期時光里,不管是規劃旅遊還是簡單地選擇在家休息,都要考慮是否能夠讓年邁的父母也能在這段時光里共同交流。
哪怕你喜歡的是滑雪、潛水這一類明顯不適合長輩的活動,你也還是可以考慮在旅程中安排一些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在滑雪場安排一次燒烤之夜,在潛水之旅中穿插安排一兩天在沙灘上放鬆休息的日程等等。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做出了邀約,父母說不去了,然後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自己顧自己了。
一個家庭,如果很幸運地沒有因為謀生或健康等原因,還能擁有三代同堂或者共同出遊的機會,這其實是非常寶貴的。
你作為正值壯年的中堅一代,本來就有責任去顧及家人的感受,珍惜這樣的機會,精心設計、耐心溝通。
不管工作再怎麼繁忙,你也可以預先把思考的時間安排好,分散開,提前一個月准備,總能在一個月里擠出一些零散的時間來做規劃安排吧?
忙,可能會佔用你陪伴的時間,但是沒有哪種忙,會占據你心中該分給父母的心思。
如果你忙到頭腦當中都顧不上自己的父母了,那我告訴你,這不是工作與家庭平衡的問題,而是你和你父母情感關系的問題,你是在以忙作為借口,迴避與父母的接觸。這種情況其實也挺普遍的,毫不稀奇。
02
正因為如此,關於「沒時間陪伴父母」這個問題的第二個建議就是,
請大家冷靜審視一下自己內心的情感想法,看看自己是不是存在一些負面情緒的困擾,在阻礙自己與父母更多的交流。
比如說,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子女和父母之間存在多年的親子沖突,也許是父母管控太多,孩子始終都在掙扎嘗試擺脫父母的干涉,也許是父母過於冷漠,孩子想到自己遭遇的冷落而感到埋怨甚至憤恨。
這些以往的負擔,即使在子女成年之後,也仍然會在親子互動之中時不時浮現出來。
結果,成年子女一見到父母就不自覺地回歸兒時的互動模式,產生沖突,而後又因為沖突,可能產生更多憤怒與隔閡,或者是產生了自責與內疚。
這些情緒一定會成為限制我們陪伴父母的枷鎖。
審視自己的內心,與自己的內心進行交流,了解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知道這種情況是非普遍而且正常的。
同時也要告訴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超越童年的自己,不讓自己不加思考地自動化地陷入到以往的負面溝通習慣中去。
我已經成年,和我的父母是平等的,我有能力也有責任引導我們現在的親子溝通朝著更健康更積極的方向改變。
你也可以把這段話的錄音保存下來,在下次因為父母而陷入壞心情的時候給自己提個醒。
03
第三個建議,在審視理解了自己的情緒之後,也還是要採取比較合理的溝通方式來陪伴父母的。
與年邁的父母進行溝通,首要的技巧就是要「聽爸媽的話」。這個聽不是指服從他們的安排,而是真心地耐心地聽他們講,不要急於打斷,也不要急於評論。
這里我自己就曾經有過教訓。我還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暑假回家,因為平時父母只有用台式電腦進行操作來視頻通話,不太方便,我就想給他們買一個那時候剛上市的平板電腦。
我覺得用起來很簡單,但是爸媽卻覺得新東西不好學。我當然說不可能,用手點肯定比windows系統容易多了,一著急,語速就快,而恰恰是這種語言之外的語速、語調會給父母一種暗示,在責怪他們。後來平靜下來再溝通才了解到,他們其實是感覺平板電腦的屏幕太小,看不清楚。
與父母的溝通當中,還是要多創造機會,聽一聽他們沒說出來的話。
當然,也有可能你碰到的父母非常不好溝通,比如不考慮能力必須買大房子,或者很明顯地在兄弟姐妹之間有不公平的偏愛等。
這種時候請記住,越是在自己占理的時候,自己反而越容易因為感到委屈而產生憤怒,而憤怒會讓我們說一些極端的話。
比如「我再也不管你了」「我再也不來看你了」等等。這些氣話你如果真的執行下去,這既是你父母的損失,其實也是你的損失。
因為下一個輪回里,你自己的子女也會根據你的表現來學習他們對待老人的態度。而且,沒有人會把氣話當真。
舉個例子,你去看望父母,但你父母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罵你,你說「我再也不來了」,那他們眼中看到的就還是一個發脾氣的孩子而已。
你應該以一個平等的成年人的定位這樣說:「你是我父母,我永遠都會愛你的。但你如果繼續這樣罵,我會很不開心。而我不開心的時候,我會減少自己過來的次數,或者只是打電話,或者我找個護工,通過他來了解你的生活狀況。
我不會讓自己生氣到完全不管你的程度。但我可能會來的很少。我希望你能幫助我一起避免這種狀況,我知道你能做到,我也會努力配合。」
冷靜的話語才是真正會被別人認真對待的,聽到心裡去的。
Ⅲ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人們因為忙碌而沒時間陪父母
吃過過期兩年的泡麵么。
我吃過。
番茄牛肉味兒,面條筋道爽口,湯汁濃郁,連面帶湯唏哩呼嚕刨進嘴裡,酸辣中裹著甜鮮,端端的人間美味,水簾洞天。
吃過掉在地上的糯米團么。
我吃過。
把表面沾了灰的部分掰掉,露出里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餡兒,有土豆絲,豆腐丁,竹筍碎,豬肉沫兒,一口咬下去,糯米柔韌,里餡兒脆嫩,皮吃完了吃凈餡兒,嘴裡響起來婆娑的咀嚼,彷彿在召喚春天。
吃過灑了半瓶胡椒粉的面條么。
我吃過。
把湯倒掉,重新添開水,醬油醋,末了灑上一把蔥花。還是麻,像泥鰍混進了沙丁魚群,味蕾綻得噼里啪啦,一口吃進一朵煙花。
我還吃過包裝敞了一周的薯片,醬油摻多了黑糊糊的炒飯,滿當當油汪汪的四十來個豬油湯圓。
友人們都驚訝於我消化那些他們眼中難以下咽的食物的能力,他們不相信,我是真的覺得味道還挺好。
寄宿在封閉式管理的學校六年,因為離家太遠,逢寒暑假才回家。在家的日子裡,父母忙於工作,也極少陪伴我。對於食物的記憶,只有奶奶偶爾做的便飯,廉價的路邊攤,和日復一日菜色永不更迭的食堂。
過於貧瘠的飲食賦予了我一條很賤的舌頭。
跟黃不會聊天,他跟我細細講江蘇的美食,羊肉有幾種做法,鴨血餛飩的湯頭,大黑魚怎麼吃才最鮮。
我老老實實跟他坦白說,都不曉得。被他攆著取笑,一看就是沒吃過什麼好的。
印象里最深刻的一餐,是臨上大學前,媽媽破天荒在家裡做了一桌飯。酸椒土豆絲,蒜蓉茄子,清水白菜,還有滿滿一缽花菜回鍋肉。我站在灶台邊,聽她把亮晶晶的肥肉推下鍋,耳畔就騰上來刺啦一聲,雲山霧罩里,筷子空撈撈握在手上,還沒嘗到,就開始覺得好。
都是下飯菜,一家人在暖黃的燈光下,悶著腦袋刨,連吃了三大碗。
後來跟她提起,她忘了,我還記得。我一直記得。
沒有父母陪伴著長大的小孩子,其實也沒有想像中來得孤獨。只是有些器官在幫你偷偷惦記著那種匱乏,譬如舌頭,永遠都比別的小朋友駑鈍,或者說麻木一些。
挺高興的是,高三沖刺階段,同學們的爸爸媽媽都拎著自己做的菜式到學校來送飯,他們吃不完的總會勻給我一些。在那裡,我吃到了好多以前從沒吃過的好東西。
味蕾在一點點復甦,像一個凍僵的人,在爐火邊慢慢醒過來。
《奇葩說》有一期,柏邦妮說,
「一個人吃過那麼多的苦,到底要多少甜才可以把這些苦統統彌補回來?」
馬東說,
「只要一點點甜就夠了。」
二次更新:評論區有人推薦我去看一部剛上線不久的電影,《我是好人》,講述的大概也是這樣的一個關於陪伴的劇情故事。
故事框架清湯寡水,取勝在演員演技在線,活潑潑的毛頭小子,說話打磕巴的鄰里大哥,愣頭青一樣的綁匪,和裹挾在社會道德與現實窘境中兩面煎熬的中年男人。
沒有刻意投入性,倫理,暴力等元素,而是劍走偏鋒地選用了慢節奏敘事的方式,將情感脈絡抽絲剝繭開來,完完整整呈現在觀眾面前。
像烤紅薯,在冬夜裡慢慢吞吞地吃完,揉一揉肚子,才曉得它的好。
我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可以在那個孤零零的小男孩兒的沮喪之中,看到自己的臉。
所有獨自長大的小孩子都有著同樣的臉,渴求關注,擺脫孤獨未遂後,逐漸說服自己適應,並且嚙食這種孤獨。
影片里有一個場景我印象深刻,爸爸推掉兒子的家長會,只為了跟合作公司的負責人打高爾夫球。
我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也理解他所有冠冕堂皇的借口。
可是爸爸,你再不陪我玩兒,我就要長大啦
Ⅳ 人人都想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可為什麼總說沒時間回家陪伴父母
村裡的大喇叭每天從早到晚響,每天都能聽到村裡的支書用責備的口吻說話。「你們沒事就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再到處閑逛了,不要再有很多人打牌了。現在不是你得勢的時候,往年你們都抱怨沒有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現在有時間了。在家和父母相處不好嗎?」對有些人來說,春節確實很長。比往年春節假期還要多幾天,如果真的把這些時間都和父母一起帶走,就不會有往年的。
這種委屈和心態其實一直存在於我心中,是我的心病。只是,平時我假裝堅強,一直把這種心情埋在心裡,不想面對。因為一旦遇到,就會變成這種情況。我媽媽聽到我哭,一直安慰我,一直說「沒關系」,一直勸我不要想,最後聊天結束的時候,我看到她擦眼淚的動作,心痛得無法呼吸。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間,我媽媽已經60歲了,我對她的印象是在40多歲的時候,一直認為我媽媽年輕,但看到她滿頭白發,我真的意識到我媽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