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當那麼長時間皇帝
❶ 非嫡非長的康熙,為什麼最後能夠當皇帝
非嫡非長的康熙之所以能夠當皇帝,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他本身才華的出眾以及心思的通透,可以說是天生的帝王之像。第二個,是備受孝庄皇太後的喜歡,以及獲得她親自的教導。同時也和順治出家,形勢所迫分不開。第三個,是因為他是皇子中唯一出過天花,並且沒有喪命的,說到底就是命硬,抵抗力強,以後不容易死。
第三點,可以說是很戲劇化的一點。同時也是特別具有命運色彩的經歷。當時的確是有很多人得了天花,而且大多人都身亡。康熙幸運呀,吃了蘇麻喇姑的葯就好了。對於即將繼位的人來說,繼承人必須是一個身體健康,起碼抵抗力要強。從這一點來看,康熙就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畢竟他是一個得了天花沒死的人。
❷ 為什麼說康熙是千古一帝,難道是因為在位時間長久
康熙是千古一帝,不僅僅因為在位時間長久,還在於他在位期間的功績之大。康熙皇帝是清朝十二帝最有作為的皇帝,他智擒敖拜,三征准噶爾,平定三藩,打擊沙俄侵略,收復台灣,蠲免賦稅,為後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康熙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終身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庄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斗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換得了近一百五十年的邊界和平。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蒙古朝聖基地,是為清朝「夏都」。
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並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