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的耐氧時間更長
A. 跪求:我是早產兒的媽媽,孩子氧飽和度低會是什麼原因(在線等)
血色素正常嗎,吃奶是有點稍微發紺在早產兒是可能存在的,因為早產兒的肺部仍在發育,一運動(吃奶)就會像跑完步一樣喘,所以會有點發紺,還有血氧飽和度低是通過查血氣分析得出的結論嗎,醫生是否考慮肺炎或者肺發育不良。多跟你的主治醫生溝通一下。
B. 小孩長時間生活在缺氧環境有什麼影響
333
C. 兒童睡眠時間長是什麼原因
兒童睡眠時間長是什麼原因
兒童睡眠時間長是什麼原因,眾所周知,睡眠對於兒童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一個兒童沒有良好的睡眠質量,那麼不僅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而且還會引發多種疾病。以下兒童睡眠時間長是什麼原因。
兒童睡眠時間長是什麼原因1
孩子睡覺時間長,考慮是孩子玩的時間比較長,過度勞累,睡眠時間長一點也不是什麼疾病,這個也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就可以了。
兒童睡眠時間標准對照
一般來說,嬰兒睡覺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據國外有關研究發現,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一天累計的睡眠時間大約在18-22小時。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其睡眠時間也會逐漸縮短。2-5個月的寶寶睡眠時間大致是15-18個小時,6-12個月的寶寶睡眠時間大致在14-16個小時。
當然不同的寶寶因個體差異,睡眠時間也會有不同的表現。目前國內尚未制定睡眠時間參考值。根據2006年中國小兒的睡眠調查來看,由於地區差異,我國小兒的平均睡眠時間比國外少兩個小時。
兒童夜間不睡覺怎麼辦
這種情況十分常見,一般兩三歲的小孩晚上睡眠時間應該要達到十個小時左右,制定相應的計劃,如十點睡覺,八點起床。在飲食上小米有安神的作用,可以平時多以小米當輔食,睡前牛奶也可以幫助睡眠。另外卧室燈光不要太明亮,不要開燈睡覺,會影響睡眠質量。
其實兒童睡眠時間標准對照也是有著一定個體差異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也建議大家一定要學會區別對待。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非常害怕孩子哭鬧,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睏乏以後,都會哄其入睡。這種情況對於健康不利,所以建議家長和寶寶都應該做好適當的調整,這個問題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在生活中一定不能忽略。
兒童睡眠時間長是什麼原因2
10歲兒童睡眠時間是多長
學齡期兒童每天則需要10 小時的睡眠,青少年每天需要9 小時的睡眠,20 歲以後每天有8 個小時的睡眠就足夠了。當然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睡眠時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人需要10 小時,有的人每天只需要5個小時就可以了。
美國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每天只睡4~5 個小時,仍然精神飽滿,一生中為人類做出了兩千多種的發明。但對於學齡期的青少年還是要保證8~10 小時的睡眠,以飽滿的精神和充沛的體力投人每一天的繁重學習任務。
兒童睡覺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1、仰卧是大字形,有利於血液循環,但不要將手放置胸部,以免引起夢魘;
2、側卧時,可使全身肌肉放鬆,有利於胃腸蠕動,此時雙腿要自然彎曲,枕頭不要過於低。3、左側卧位不太好,因為人的心臟位置偏左,若向左側卧,心尖部部分會向左移動,致使心臟受壓,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
4、右側卧位,則無此弊,由於心功能不受影響,使血液循環良好,氧氣供應充足,大腦也會得到充分的休息。但俯卧位是不宜提倡的,因為它壓迫腹部,造成呼吸不暢,並影響消化。
家長們不要為了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如果長時間的睡眠不足會猝死的。10歲孩子正常的睡眠時間是10個小時,建議父母們要督促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睡早起是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家長不要溺愛孩子。
兒童睡眠時間長是什麼原因3
嬰兒睡眠時間表 兒童睡眠時間
兒童需要的睡眠量取決於個人和某些因素,包括兒童的年齡。以下是一些一般准則:
1-4周歲:每天15 - 16小時
新生兒通常每天睡 15到18個小時,但只能在短短的兩到四個小時內睡覺。早產兒可能睡得更久,而絞痛的嬰兒可能會更短。
由於新生兒還沒有內部生物鍾或晝夜節律,他們的睡眠模式與日光和夜間周期無關。事實上,他們往往根本沒有太多的模式。
1-4個月:每天14-15個小時
到6周齡時,寶寶開始安定下來,你可能會注意到更多的正常睡眠模式出現。最長的睡眠時間為四到六個小時,現在往往會在晚上更頻繁地發生。晝夜混亂結束。
4-12個月:每天14-15個小時
雖然長達15個小時是理想的,但大多數11個月大的嬰兒只能睡12個小時。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目標,因為您的寶寶現在更加社交,他的睡眠模式更像成人。
嬰兒通常有三個小睡,在大約6個月大時就會下降到兩個小時,此時(或更早)他們身體能夠整夜睡覺。隨著生物節律的成熟,建立定期小睡通常發生在這個時間框架的後半部分。
中午休息通常在上午9點開始,持續約一小時。午後午睡從中午到下午2點開始,持續一兩個小時。下午晚些時候午睡可以從下午3點到下午5點開始,通常長度不一。
1-3歲:每天12 - 14小時
當您的孩子從第一年開始走向18-21個月時,他可能會失去早晨和傍晚的午睡,每天只睡一次。雖然幼兒每天需要長達14小時的睡眠時間,但通常只能達到10分鍾。
大多數21至36個月大的兒童仍然需要每天午睡一次,可能長達一到三個半小時。他們通常在晚上7點到9點之間上床睡覺,並在早上6點到早上8點之間醒來
3-6歲:每天10-12小時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在晚上7點到9點之間上床睡覺,並在早上6點到早上8點醒來,就像他們年輕時一樣。在3歲時,大多數孩子仍在打盹,而在5歲時,大部分孩子都沒有打盹。小睡逐漸變短。3歲以後通常不會出現新的睡眠問題。
7-12歲:每天10-11小時
在這些年齡段,隨著社交,學校和家庭活動,睡眠時間逐漸變得越來越晚,大多數12歲的孩子在晚上9點左右睡覺。從7:30到晚上10點,睡眠時間仍然很多。 ,以及總睡眠時間,從9到12小時,雖然平均只有約9小時。
12-18歲:每天8 - 9小時
對於青少年來說,睡眠需求對於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事實證明,許多青少年實際上可能需要比往年更多的睡眠。然而,對於許多青少年來說,社會壓力不利於獲得適當的睡眠數量和質量。
D. 醫生,我的孩子拜託你了
「7歲的孩子,7除以4加4等於5.5到6號的導管......」我看著手術單上一個7歲孩子的乳突根治術,念叨著這個小孩做全身麻醉應該用多少號的氣管導管。
「小兒血壓袖帶、小兒呼吸機迴路、小兒呼吸面罩、小兒喉鏡......」我一樣一樣的把兒童麻醉用具整理到耗材框,心裡也計算著麻醉葯物的調整劑量。
其實,給小孩子做麻醉,不是一個輕松的活。
雖然我特意戴上了卡通手術帽,說話的聲音也變得嗲嗲的,但有些小朋友還是不會配合。
從進入手術室開始,到麻醉葯物讓他們睡著,整個手術室都是哭聲。
第一關,是讓靜脈針順利放進小朋友的血管。
別看只是打個針,從手術室門口離開爸爸媽媽,然後自己一個人蓋著被子被推到手術室,看著四周陌生人帶著冒子口罩,四周冷冰冰的像個太空艙,還有自己最怕的輸液架。
別說打針了,碰一下,小朋友都會哭聲震天。
為了能讓這個過程順利,全世界的麻醉醫生都想盡了各種辦法。
比如,從小朋友的鼻子里滴入一些淺鎮靜的葯物,有的讓媽媽抱著在手術室門口打好針再進來,有些甚至讓媽媽抱著到手術室,然後再媽媽懷里入睡。
通過靜脈針,可以更加平穩的通過靜脈麻醉葯讓小朋友入睡,
當然,有些沒辦法打針的特殊情況,也會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麻醉面罩扣在小朋友的臉上,讓麻醉葯通過氧氣,順著小朋友的呼吸,進入氣管,擴散進血液,最後入眠。
這樣的一個過程,也伴隨著整個手術室的醫務人員,吸入從麻醉面罩里漏出來的麻醉葯。
七氟烷的味道,像很多種水果悶在一起,輕微發霉。
但是今天我麻醉這個孩子,倒是異常的安靜。
我看著他坐在床上被推進手術室,就回頭看了看他的媽媽,然後安靜的轉了視線,進了手術室。
「你是XXX的媽媽是吧,這里需要你進行麻醉簽字。我和你說一下麻醉可能的風險和問題。」我例行公事的告知麻醉知情同意書上的內容,對每一條內容打鉤說明。
我會看著同意書說,避免看家屬的眼睛。
因為我可以預見每一個媽媽此時眼睛裡的淚水,伴著焦慮。
我說完,將筆遞給她。她按照我指的位置,很快的寫完名字、關系、日期。
術前告知、簽字同意。這個過程前一天她大概很熟悉了。我也沒有太多要補充的,轉身准備回手術室。
「醫生,那個麻醉......」她欲言又止,嘴巴張著不知該說什麼。
我知道她想問什麼,
她想問,
麻醉,會不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大腦發育,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這大概是小兒麻醉的終極問題了。
麻醉葯是作用到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葯物,在孩子大腦快速發育生長的時候,手術麻醉是否會影響孩子手術後幾年的生長發育,是否會影響今後學習的智商等等,這些都是困惑眾多家長的問題。
然而,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只能通過臨床研究,通過跟蹤一個一個做過麻醉的小孩子,經過一年、兩年、五年、甚至十年,檢測他們的智商和發育有沒有受到影響。
所幸,麻醉學家們早就行動了起來。
目前,國際上有很多項針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有研究同一種手術(腹股溝手術)進行全身麻醉和半身麻醉對孩子的智商影響,這樣排除了疾病本身對孩子發育的影響,可以更加直觀判斷麻醉因素的作用;
有研究上千例雙胞胎,其中一個做過麻醉,另外一個沒有做過,過了很多年以後看他們的智商差異,這樣排除了遺傳因素的差異,更加精確的看手術和麻醉的影響;
等等......
這些研究並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對認知和智商的檢測,是長時間的跟蹤結果,但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單次、短時間的麻醉,並不會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
這個結論不完美,但至少是一個重要的答案。
「現有的研究證據是沒有影響的,對這一台手術來說,我們認為也不會影響。」我很堅定的告訴她。
「謝謝你,醫生,我的孩子拜託你了。」她的整個眼睛通紅,眼淚讓睫毛粘成一束一束。
這是我一直想要避免的,眼神交流。
回到手術室,靜脈針已經打好了。
孩子並沒有哭,打針的護士一個勁的誇他勇敢。
我給他把心電、脈氧、血壓的監護接上,手指上的脈氧指套纏上的時候,他的手在輕輕的發抖。
「沒關系,別怕,我們睡一覺就好了。」
我看著他的眼睛,隔著口罩對他笑了笑。他看不到笑容,但他大概從我眼神里能感受到。
他點點頭,說了一句, 「我不怕。」
心電圖和脈氧都接上以後,監護儀想起了「嘀...嘀...」的聲音,伴隨著他的心跳聲。他四處張望,想弄清楚是哪裡發出來的聲音。
「好了,我們准備睡覺了,來,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我把麻醉面罩輕輕放在他的臉上,另外一個同事從他的靜脈針里推入了麻醉葯。
慢慢的,隨著麻醉葯起效,他的自主呼吸減弱。我調整呼吸機參數,通過捏呼吸皮球,輔助他的自主呼吸。
小孩子的肺活量特別小,所以對應的呼吸皮球也很小。我小心翼翼的捏著,看著呼吸機上的呼吸參數,生怕捏的氣體太多,給他的肺造成損傷。
然後把喉鏡置入,上挑暴露他的聲門,放入一根小孩用的氣管導管。
術中他的呼吸,就通過這根導管連接到呼吸機,通過呼吸機控制呼吸。
我調整好麻醉機的參數,開始進入麻醉維持。
兒科麻醉,是一個十分精細的工作。
小孩子的生理情況與成人不同,他們的心跳更快,血壓比成人要低,對一些麻醉葯物的代謝速度比成人快,但肺部因為沒有充分發育,呼吸又比成人更加難管理。
而在維持這些特殊生命體征的基礎上,還要特別注意手術過程中的變化。
脈氧飽和度不能掉,小孩子不能耐受缺氧;
代謝率高,能量儲備少,術中要補充一定的葡萄糖;
體溫調節發育不完善,要做好保暖,避免低體溫;
所以,小兒麻醉,是麻醉學專業型很強的亞專科。
在同行看來,專做小兒麻醉的麻醉醫生是一群強迫症和精細狂。
他們的用葯精確到零點幾毫升,兼顧身高、體重、體表面積、發育情況;
每一個麻醉操作都精細准確,沒有多餘動作;
這背後,是他們對工作和專業的苛求完美。
我不是專門的兒科麻醉醫生,一個月可能就碰到幾個兒科麻醉。所以每一次的前一天晚上,都要重新翻書確認一些麻醉要點,
葯物劑量的公式、呼吸管理、血容量計算、補液公式等等。
我看著正在進行的手術,計算已經輸入的液體,觀察監護儀的數據變化,適當調整麻醉葯物。
手術正常進行。
耳鼻喉科的醫生用顯微鏡在他的耳朵後手術,在一個不超過4公分的切口裡小心翼翼的操作。
這是一台膽脂瘤型中耳炎的乳突根治術。
小孩子的膽脂瘤已經填充了整個中耳和乳突,手術的目的,是將這些膽脂瘤清理掉。但這個孩子的情況已經比較嚴重,術前聽小骨已經遭到破壞,聽覺受損,手術中要把聽小骨等切除,等待以後二期手術再將聽小骨置入。
也就是說,這個孩子還需要進行一次手術。
而伴隨著耳部手術接近身體的平衡器官,做完手術的一段時間可能還有嚴重的頭暈等反應。
這些,都是這名7歲孩子將要經歷的。
麻醉和手術都十分順利。
外科醫生開始包紮傷口的時候,我逐步把麻醉葯物減量,然後停止,准備進行蘇醒。
小孩子的蘇醒,也不是一個輕松的工作。
要確保他的呼吸完全恢復,意識相對清楚。但是嘴巴里插著一根管子,連到喉嚨里是極不舒服的,剛剛從麻醉里蘇醒的孩子也很難根據醫生的指令進行反應。
而在這個過程中,常常伴隨小孩子激烈的掙扎。
好在這一台麻醉,他的呼吸恢復的很好,我將呼吸機調到自主呼吸模式,通氣量、呼吸頻率等等參數都恢復的很好。
拔管,等待蘇醒。
我叫了叫他的名字,他先是眉頭皺緊,然後雙手掙扎,想掙脫束縛帶。
「先不動,我知道你不舒服。把眼睛睜開來,能看到我嗎?點點頭給我看。」
我要確認他的自主意識恢復情況。
「來,張開嘴巴,咳嗽兩聲。」
他沒有進一步的掙扎,我看到眼淚也從眼角流了下來。
他張著嘴,眼睛微微的張開,眉頭還是緊緊的皺著,沒有哭也沒有吵。
我試著叫他的名字
「XXX,手術做完了,我們等會就回去找媽媽了好不好,你睜開眼睛,點點頭給我看好不好。」
他眼睛稍微睜大一點,和我四目相對,頭微微的動了一下。
「耳朵後面痛不痛啊?」他沒反應。
「我們等下回去找媽媽好不好?」他的頭又微微的動了一下。
我把他身上的監護導線拿掉,把心電圖的電極片輕輕撕下。
「幫我拿個酒精紗布,我給他把臉擦一下。」我讓護士和我一起把他臉上的消毒液擦乾凈。
土褐色的碘伏印跡和導管固定膠帶留下的白色膠點讓他本來白白嫩嫩的小臉顯得疲憊虛弱,連同張著呼吸的嘴巴,看著讓人心疼。
我小心的把嘴角周圍和臉頰的印跡擦掉,看起來能稍微好一點。
「要是就這樣回了病房,他媽媽看了該多傷心。」我邊擦邊和護士說著。
畢竟,白白凈凈的小孩子進去,出來時卻顯得疲憊、虛弱,換了誰看著都會不忍心。
把他的衣服穿好,抬到輪床上,准備回病房。
打開手術室們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外面,媽媽和奶奶的眼睛通紅,看到孩子出來,趕緊迎上來叫著孩子的名字。
「他已經醒了,你們叫叫他,和他說說話,別讓他睡著了。」我囑咐他媽媽術後要注意觀察。
叫了幾聲以後,他眼睛稍微睜開一點,嘴巴一張一合的,叫了聲媽媽。
聲音小的聽不見。
他的媽媽想把耳朵湊過去,但一下子沒忍住眼淚,自己往後一退,把爸爸推到孩子面前,自己躲在後面哭。
電梯里的人都沒有說話,他的媽媽躲在手足無措的爸爸身後,又想看兒子的臉,又怕自己哭出聲而捂著自己的嘴巴。
我低著頭,
見不得這樣的場面。
到了病房的床上,他的媽媽跪在病床邊,把嘴巴湊到兒子的耳朵那,說著
「你真棒,我的兒子真棒,真勇敢。」眼睛裡的眼淚卻不住的從眼角留下來。
奶奶站在媽媽的身後,早就哭得一臉的淚水,爸爸在床尾站著,想做些什麼,但又不知該做什麼。
我確認了一遍病房監護儀的數據,轉身走了。
多呆一秒都受不了。
每一台兒科麻醉,可能都有這種復雜的情緒在裡面。
一面心疼這個年輕的生命所經歷的苦,又慶幸也許在這一次治療之後,他可以重新 健康 的成長。
很多次,在把氣管導管從小孩子的嘴巴里拔出來,看著他們逐漸恢復的呼吸,水靈的眼睛,還有嘴巴里可能缺了一兩顆的牙齒。
很多次,感慨也許在這一個手術之後,他又可以回到他的同學、朋友中間,去跑、去跳、去操場和他的朋友打鬧,在課堂上和後座的同學遞紙條;
或許在兩三年以後,他會逐漸忘掉在這個手術室里的記憶,忘掉監護儀的「嘀...嘀...」聲;
他會轉身去球場上奔跑,去和他喜歡的女生早戀,去煩惱期末考試的成績和做不完的作業。
我所經歷的兒科麻醉,是辛苦卻充滿張力的工作,
面對年輕的生命,你知道即使此刻他要經歷一陣痛苦與難過,但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他的前方仍有一個正在噴涌著活力的澎湃人生;
這短暫的數個小時中不斷跳動的心跳聲,也會一直跳到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後,
而那之後的每一次心跳,都會帶著他孩童時候所經歷過的痛苦,他媽媽的眼淚,爸爸的不知所措和奶奶的千萬個不忍心;
麻醉,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和智商嗎?
科學,還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答案。
但我看到,
每一個全身麻醉以後蘇醒的孩子,
當氣管導管拔出的時候,
他們的呼吸,都比之前更加深刻而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