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的夕陽是紅色的
『壹』 夕陽為什麼是紅色的
當陽光穿過大氣層時,波長較短的紫光散射衰減較多,透射後「剩餘」的日光中顏色偏於波長較長的紅光,因此,我們在太陽高度角很低的日出、日落時,看到的太陽光碟是橙紅色的,這種偏於紅色的陽光再通過天空中散射粒子散射後仍然是波長較長的光居多,因此,霞光大多偏於紅、橙、黃等色彩。而且越接近地平線,霞的色彩越偏於紅色。在接近天頂方向,陽光穿過低層大氣較少,波長較短的光衰減相對少些,「剩餘陽光」中仍有一些蘭綠色光,因而有時能看到蘭綠色霞光。有時,高層大氣散射的蘭光與低層大氣散射的紅光「重疊」進入人的眼睛,就會看到顯示紫色的天空。一般來講,在日出日落方向上,從地面向天頂,霞的色綵排列是接近地面為紅色,漸次變為橙、黃、綠、蘭各種顏色。
當大氣中濕度較大時,或在系統性雲系移近時,空中會懸浮著很多較大的水滴,這些不同大小的水滴對各種顏色光有不同的散射作用。例如,半徑比光波波長小的水滴主要散射蘭色光;而半徑在0.5微米至1微米區間的水滴主要散射紅色光。因而有時在近地面天空形成紫紅、褐紅的顏色。大氣中水汽含量越多,霞的色彩就越鮮艷。
大氣中氣溶膠粒子對霞光也有重要的影響,當粒子較大時,各射光色彩將變得復雜,同時會受到較大衰減。當粒子很大時(比光的波長大很多時,如5微米以上),各色光就具有相同的散射能力,散射光仍是白色的。這時,霞光將顯得很弱,呈現出淡黃、淡紅和灰的顏色,大氣中塵埃含量越多,霞的亮度越弱。
天空中的雲可以把霞光反射到地面,從而顯出給白雲「染上」霞光的美麗景象。
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朝晚霞與天氣的關系,總結了很多用朝晚霞預測未來晴雨的經驗。如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寫道:
「諺雲,朝霞暮霞,無水煎茶,主旱,此言久晴之霞也。諺雲:「朝霞不出門,暮霞走千里,此皆言雨後乍晴之霞。」在天早已久時,陽光下空氣對流旺盛,大氣中塵埃較多,此時出現霞光,且紅光顯得純凈,這預兆晴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天氣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受西風帶影響,系統性天氣過程自西向東移動,如果東方出現早霞,而西方天空有厚雲,將有系統性降水天氣。另一個是對流性降水過程,隨著日照加強而空氣對流增強,因此往往隨太陽移動,在中午前後形成局地降雨,如果雨後晴天,東方出現朝霞,表現出大氣中濕度很大,這是雨兆。而晚霞出現一般表示西方天空沒有大范圍雲層,這是系統性天氣已過境的徵兆。而且,由於熱力對流在傍晚減弱,也就難以形成降雨。因此才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然而,霞與天氣的關系是極為復雜的。例如,雨後暫晴時出現晚霞,沿海受台風影響,有天氣系統從東方移過來時,盡管有晚霞,仍會形成降雨。單純根據霞光不可能全面了解天氣變化,如能結合其它氣象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積累大量資料,也會有助於更准確地預報天氣
『貳』 天空明明是藍色的,為什麼落日卻是紅色的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夕陽為什麼是紅色?實際上這些都是物理現象,由於太陽光在穿過大氣層時,空氣分子會對陽光產生一種被稱為「瑞利散射」的物理過程,波長越短的光,被散射的越厲害,因此導致了天空整體呈現藍色,夕陽呈現紅色等現象。
然而這個過程中太陽光經過的大氣厚度比較薄,因此藍光散射的不多,所以太陽本身包括四周的天空都不會顯示紅色,然而到了傍晚,太陽快落山時,光線穿過的大氣層比較厚,因此藍光散射的多,於是紅光就比較明顯了,這就是所謂的夕陽。
『叄』 為什麼夕陽是紅色的
原帖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5e60940100d6og.html
補充理解: https://www.fujitsu.com/cn/about/local/businesspolicy/tech/list/photonic-networks-p08.html (僅用來學習)
1.這是太陽光被地球大氣散射 (scattering) 的結果。當陽光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後,空氣和水蒸汽的分子吸收部份陽光,再向四方八面輻射,這種現象稱為散射。白色的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波合成的,以藍光波長最短,紅光波長最長,波長短的藍光較容易被散射。日落時夕陽接近地平線, 陽光須穿過較厚的大氣層才到達地面 ,大部份藍光被散射,剩下紅光,所以夕陽呈現紅色。 另一方面,由於白天時太陽光只穿過較薄的大氣層,藍光被散射的程度減少,所以太陽看起來是白色的,同時由於天空充滿了被散射的藍光,所以整個天空呈現藍色。
2.當光在空氣中傳播時,不可避免要遇到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和其他微粒。這些微粒對光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物理作用,正是這些物理作用使得晴日里天空成為蔚藍色。我們所看到的藍天是因為空氣分子和其他微粒對入射的太陽光進行選擇性散射的結果。散射強度與微粒的大小有關。當微粒的直徑小於可見光波長時,散射強度和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不同波長的光被散射的比例不同,此亦成為選擇性散射(瑞利散射)。當太陽光進入大氣後,空氣分子和微粒(塵埃、水滴、冰晶等)會將太陽光向四周散射。組成太陽光的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光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波長比較長的紅光透射性最大,大部分能夠直接透過大氣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長較短的藍、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氣中的微粒散射。
當太陽將要落山時,太陽光穿透大氣層到達觀察者所經過的路程要比中午時長得多,更多的光被散射和反射,所以光線也沒有中午時明亮。因為在到達所觀察的地方,波長較短的光——藍色和紫色的光幾乎已經散射怠盡,只剩下橙色和紅色的光,所以隨著太陽慢慢落下,天空看起來也從橙色變成紅色。 同樣道理,當太陽升起的時候,也是橙色或者紅色的。中午的太陽直射地球,太陽光被散射、削弱得少,更強,所以發白。
『肆』 落日為什麼是紅色的
大氣層使太陽在日出和日落時變成了紅色。
太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合成的,不同顏色的光穿過大氣層的本領各不相同。紅色光穿過大氣層的本領最大,橙色光次之。在清晨和傍晚,陽光要斜著穿過大氣層。
所以在穿過厚厚的大氣層時,只有本領最大的紅色光和部分橙色光能成功,而其他顏色的光,如藍色光、紫色光等,則被大氣層反射了出去,無法一路前行。在日出和日落時,太陽看起來是紅彤彤的。
(4)為什麼晚上的夕陽是紅色的擴展閱讀:
日落的顏色往往較日出的顏色亮麗,這是因為大氣層受到了太陽光照射了一整天之故。
此外,日落時份的大氣層低空帶比較日出時分有著較多的灰塵,這是因為在日照的整天里,太陽光照射至地球的表面,降低了相對濕度,但增加了風速及湍流,而使得灰塵留在空氣里。
但是,觀看者地理位置不同有時使得日出與日落的分別更大,舉例來說,在面向西方的海岸線,日落時,太陽徐徐降下至海面,而日出時,太陽則是由地面往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