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的頭像跟時間為什麼不一樣
❶ 袁大頭是黃銅色的怎麼回事
民國袁大頭,真品常見是銀的,也有的是銅的,袁大頭呈黃銅色很可能是由於錢幣含銅量較高,然後經過時間的洗滌 或者接觸過水,導致錢幣裡面的銅發生物理變化,所以才出現黃銅色。
由於袁大頭銀元鑄造的時間長,參與鑄造的造幣廠多,因此,存世的袁大頭銀元的版別是非常多的,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首先說1914年袁大頭銀元的版別就和其他年份都不一樣,1914年袁大頭銀元的正面圖案是袁世凱的側面頭像,上面的文字是:「中華民國三年」,在「年」字的後面沒有「造」,其他年份的袁大頭銀元的「年」字後面都加上了一個字「造」。
「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僅南京造幣廠在1915年2月至1916年的近兩年時間內,就達379819210元。還有資料介紹,僅壹元「袁大頭」就鑄造了75000萬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至少到1929年還在鑄造,但是存世量卻非常少,好多在解放時期都被收回,重新融化。最晚的是「O」版三角圓「袁大頭」銀元,上面雖然寫著「中華民國三年」,但並不是民國政府鑄造的,而是1951年期間由中國共產黨鑄造,鑄造局為沈陽造幣廠。因為當時新中國剛建國,我國雲南、西藏等西南邊陲少數民族居聚的地區在貨幣流通方面只認可信譽高的「袁大頭」銀元,為了穩定邊疆地區政治與經濟,特別發行了該版銀元,以「O」版和「三角圓」為暗記。後來該版幣逐漸被中國人民銀行收兌,民間所剩不多,是收藏的珍貴品種。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光緒年間,由於各省鑄造銀元,卻和當初鑄造紋銀一樣,不僅重量和成色不能統一,數量上也難以控制。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因急於用款,不僅加工趕鑄銀元,還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幣制更加混亂。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准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准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