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為什麼時間那麼短
1. 中醫把脈診斷的原理
楊則民氏為近代著名中醫,理論造詣很高。拙著《近代中西醫論爭史》,曾有專節介紹。以下所引,是他對脈診的見解。楊氏所論或偶有不當處,但總體而言,筆者自覺不如楊氏認識精當。引文見楊氏遺著《潛廠醫話》。(董漢良 陳天祥整理,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引用時改正了幾處比較明顯得錯別字和句逗。
脈診為近世醫者病者所共信,以為診病惟一之術。在醫者可不加問診而使三指以疏方,病家則隱匿病情以試醫生脈診之能否,醫道之荒莫甚於此。此習不去,吾醫將無立足地乎。前賢知之,發為振聵之論:「脈乃四診之末,謂之巧者爾。上工欲會其全,非備四診不可。」此李時珍之說也。「古人以切居望聞問之末,則於望聞問之際,已得其病情矣。不過再診其脈,看病應與不應也……,以脈參病,意蓋如此,曷以診脈知病為貴乎。」此張景岳之說也。而徐大椿之論尤為明確。其言曰:「病之名有萬,而脈之象不過數十種,且一病而數十種之脈無不可見,何能診脈即知其何病,此皆推測偶中,以此欺人也」。且《史記•篇鵲傳》曰:「視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臟腑症結」,但以脈為名耳。夫創寸口診脈之扁鵲猶如此,況其後人乎。
考古人切脈,非獨寸口而已。十二經,奇經八脈、陽蹺、陰蹺、陽維、陰維、沖、任、督、帶皆可按診之,王叔和之脈經詳言矣。蓋脈之搏動原於心房,故凡淺層動脈無不可按。人迎、趺陽、巨里古人多診之,惟橈動脈為最淺層,按之更明晰耳。最先論述按橈動脈(即寸口)者為《難經》,後人因奉之以為不易之診法(《史記•扁鵲傳》曰:「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可證)。按脈之搏動而相對的分為種種脈象,其名與日俱多。傷寒金匱所言,只十餘種,後人則增為二十四種,脈經更增至二十七種,且有更增二種為二十九脈者。此外如柯琴主十脈,陳修園主八脈,近人惲鐵樵主內經十脈,殆無一定者也。以脈測病已近懸揣,更分配臟腑於寸口三部而診之,則妄甚矣。試以王叔和、李時珍、張景岳、李中梓諸家所分配者觀之,其差參殊甚,比而觀之,其異如下:
左關以候肝膽,右關以候脾胃,諸家皆同,左寸以候心與心包,張與二李同,王則以候心與小腸也,其異一;右寸以候肺胸中,二李皆同,王則以候肺大腸,張則以候肺心包也,其異二;左尺以候腎膀胱,諸家同,惟張更加大腸,時珍更加小腸,其異三;右尺以候腎大腸,二李同說,而王則主候命門三焦,張主候腎小腸也,其異四。嗚呼!區區寸口三部而異說如此,將何取信於後人乎。此皆懸揣無驗之談,宜其隨人不同也。
時有人,其診脈只以寸候上焦諸病,關候中焦,尺候下焦下部諸病而已。此則內經:「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酸股膝脛足中事也。」
以脈取名,大抵可分三類。以按脈輕重而得其狀者,以浮沉為綱,浮者輕按即得,沉者重取才明。古人以浮為皮脈,謂指按及皮下可得其象也。沉為骨脈,以指按須推筋及骨乃顯其象也。其浮而無力者為濡脈,其浮而極有力者為革脈。其沉而無力者為弱脈,其沉而極有力者為牢脈,其沉極如無者為伏脈。脈在革牢之間,三部皆有力者為實脈,皆無力者為虛脈,無力甚者為微脈,無力而大者為散脈,但中空無力者為芤脈。共計十二脈,皆統於浮沉。
以脈搏至數分者,遲數為綱。一呼吸間三至者為遲,六至者為數脈搏。數脈時而一止者為促脈。四至者為緩脈,其時而一止者為結脈。七至者為疾脈,時而一止須臾復動者為代脈。共計七脈統屬於遲數。
以形狀分者,滑澀為綱。往來流利如珠者為滑,滯澀艱難者為澀脈。弦細端直按之且勁者為弦,較弦更勁左右彈指為緊脈。來盛去衰為洪脈,粗大闊為大脈。形細如絲為小脈,如豆亂動,動搖不移為動脈。來去迢迢而長為長脈,縮縮而短為短脈。共計八脈,皆以形狀為言,統屬於滑澀。
中醫言脈,雖有寸口分部之法、人迎寸口之法、三部九候之法、輕重分候之法,實皆不適用。必不得已而採用舊說。可依難經,寸以候頭至胸,關以候自膈至臍,尺以候自臍至足。醫宗金鑒謂:「脈象渾一,並不兩條,亦不兩截」。足以證三部配合臟腑之無理矣。李時珍謂:「余每見時醫於兩手六部之脈搏按之又按,曰某臟腑如此,某臟腑如彼,猶若臟腑於兩手之間,可捫而得,種種欺人之丑態,實則自欺之甚也。」
夫脈不可獨憑,與望聞問合參則為共通之診,以為醫者施治之准則也。
脈診之真詮
按橈骨動脈之深淺、部位以候病之深淺者曰脈診。前人僅依臨床經驗,師心自用,對此有種種玄妙之談:「合色脈之法,聖人所首重,治病之權輿」、「色脈之要,可通神明。」今之西醫,則祗用以識至數,候心臟。對前人脈說,一切置諸不問。中醫脈說之誇張者,誠應棄不顧,而精切有當於治術與診斷者,寧可置諸不問乎?本篇之作,旨在祛莠言之亂正,啟今人之悟解。欲令診脈之法,不局於心臟,精巧之診,重光於將來也。先祛惑論,次布真解。
一、脈診之惑論
中醫脈診之法,肇始於素問,宏通於越人,而大成於叔和。自是厥後,代有名家。然決陰陽虛實於三指之下,別表裡內外於方寸之內,其事雖簡,其理難解。前人只憑臨床之經驗,而無詮釋之科學,臆見所及,遂多謬說。此時代限之也。時至今日而猶信以為真則惑矣。考中醫脈說之惑亂後人者,殆有三端:
一曰脈分部位之誤:脈分三部,所以為切脈用三指也。用三指切脈,所以便別脈狀也。弦緊虛實大小等脈狀,非以三指察之則不明,若今西醫僅以至數診脈,則只取一部用一指足矣。脈分九候,所以便診脈也, 浮沉虛實牢革諸脈,非舉(浮按)、按(中按)、尋(深按)三法候之則不明,此至淺易明之事也。乃前人竟有以三部配三焦者,以九候配天地人者(均見素問三部九候論),則推理過當之談雖非合理,尚無大過。其牽強附會遺害後世者,莫如以臟腑配當三部之說。
夫寸關尺三部之分,原為取便診脈,前人不於脈與疾病影響上求確當之理解,無端而以臟腑部位配當之,幾於治絲益紛矣。考素問、難經、中臟經諸古書,雖已以五臟配當之,然不分左右。自王叔和以後,則鑿然分左右,配以五臟六腑矣。茲取六家之說比較之:
王叔和李 杲滑 壽喻嘉言李士材張景岳
左寸心、小腸心、小腸心、小腸心心、膻中心、心包
左關肝、膽肝、膽肝、膽肝、膽肝、膈肝、膽
左尺腎、膀胱腎、膀胱腎、膀胱腎、膀胱、大腸腎、小腸、膀胱腎、膀胱、大腸
右寸肺、大腸肺、大腸肺、大腸肺肺、胸中肺、膻中
右關脾、胃脾、胃脾、胃脾、胃脾、胃脾、胃
右尺腎、膀胱命門、三焦三焦、心包腎、三焦小腸腎、小腸命門、三焦、小腸
上六家皆醫界之名家,對臟腑任意配當如此矛盾,則其說尚足信賴乎?嘗考《千金方》《傷寒論》,均無此說,即看紫虛《四言脈訣》亦謂:「左主司官,右主司腑」,對六腑亦不肯板言某部屬某也。故吳草廬知之,則曰:「醫者以寸關尺輒名之曰,此心脈,此肺脈,此肝脈……者非也。五臟六腑凡十二經,兩手寸關尺,皆手太陰之脈也……為六脈之大會,以佔一身焉。」李時珍知之,則曰:「兩手六部皆肺之經脈,特取以候五臟六腑之氣可耳,非五臟六腑所居之處也。」又曰:「每見時醫於兩手六部之間,按之又按,曰某臟腑如此,某臟腑如彼,儼然臟腑居於兩手之間,可捫而得,種種欺人之丑態,實則自欺之甚也。」張石頑知之,而對惑人三部分別臟腑之問,則曰:「皆是也,皆非也,似是而非者也。」語曰:「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處,臟腑而能語,醫師色如土。」其臟腑配當三部之謂矣。
前人之不信配當臟腑三部者,轉而奉難經之說以為圭臬,難經十八難曰:「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按難經此說,與《內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以脈之上中下三部,診人身之上中下三部相合。後世徐春甫《古今醫統》即據此說立論,謂:「寸部候上自胸、心、肺、咽、喉、頭目之有疾也;關部候自胸膈以下至小腹之有疾也;尺部候自少腹、腰膂、膝、脛、足之有疾也,大小腸、膀胱皆在下也。」吳鶴皋脈語,丹波元堅脈學釋要,皆主此說者。按:以吾人平日經驗,此說雖非絕對正確,殆亦可信從也。
二曰以脈主病之妄:脈診為診斷方法之一,古人隸於四診之末,以切脈識病為下工。故脈診之旨,在驗病體之虛實,所患之淺深,病勢之進退,預後之良惡,氣與血之強弱而已,過此以往,非診脈所得知也。乃怪誕不經之徒,既妄信臟腑配當六部之說,復謬執以脈主病之談,某部見某脈即屬某病,大言炎炎,鑿孔栽須。尤荒謬者,且憑脈以斷人之死期,孕之男女,富貴貧賤,幾皆以三指決之,如彭用光之流,真十死無赦者。此余所以不能不辨也。
以脈主病之說,創於《內經》,而大張於王叔和氏,如曰:「寸口脈沉而弱,發必墮落。」「關上脈緊而滑者虺?動」,「尺脈沉而滑者寸白蟲」(均見王氏脈經),僅憑三指而斷之,其可笑如是。夫脈為橈骨動脈之淺層,為各動脈中之一種,據此以候氣血之盛衰,疾病之進退,如是而已。若橈骨動脈可以分部而斷疾病,則顳顬動脈、足動脈皆能博動,將亦憑之以斷病乎?蓋病有千百,脈不過20餘種,以20餘種之脈,而欲主斷千百種之病,其無當於理一也。病情改變,脈亦改變。如下利洞泄,故多尺微之脈。然在下利之初,則尺實、尺洪、尺弦皆可有之,而下利以後則尺伏、尺沉、尺滑、尺絕亦可見之。是尺微固不可概斷下利矣。又如勞瘵咳血誠多弦數之脈,然勞瘵之初,浮數、浮洪、洪弦等脈皆常見之,而勞瘵之極,每見洪大、細小、促急之脈,是弦數固不能概斷勞瘵矣,其無當於理二也。且生人構造不同,稟賦不同,其應於脈也,亦常因之而不同。有終身脈至沉細者,有甚洪滑者,已現結脈而始終不害健康者,有寸口不應指而強壯如常者,以脈斷病無當於理三也。總之,診斷疾病應以各項見證參以切脈而斷之,不能僅憑三指也。「能合色脈,可以萬全」,前人固明示吾輩以正法矣。
三曰脈象分類迷惑:前人脈說紛亂異常,而尤令人不知適從者,莫如脈象之分類。《內經》以十二經脈左右相同,合之陽蹺、陰蹺、督脈、任脈為二十八脈,實則二十四脈耳。高陽生以七表、八里、九道分為二十四脈。朱肱取七表、八里合結、促、代為二十一脈。陳無擇分為二十四脈(與高陽生種名不同),滑壽分為二十六脈。李時珍分為二十四脈。李中梓分為二十九脈。章潢分為十五脈。陳修園分八脈。柯琴以陰陽分為十脈。張景岳分為十六脈。張石頑以對峙立論,分為三十二脈。以三指按切之同,而脈狀如此歧異,豈非怪事。所以然者,以前人不明脈之真象耳。
夫脈分浮沉,所以顯脈壓之高低也;脈分遲數,所以明脈搏之至數也;脈分緊軟,所以示脈管之弛張也。脈分滑澀,所以見脈波(血行)之通塞也;脈分結代,所以知心房之病變也。脈狀多種,無不在此五綱中。依此五綱而分別隸屬之,則一切惑亂之說可清矣。
故脈之狀脈壓高者,曰浮、洪、革、動,四者程度之差;狀脈壓低者,曰沉、微、牢、伏、四者程度之差,共計八脈,皆以浮沉為綱而分別脈壓之高低者也。脈之狀脈搏多者,曰數(六至)、曰疾(七至以上),脈搏少者曰遲(三至)、曰緩(不及四至),共計四脈,皆以遲數為綱而計數脈搏多少也。脈之狀脈管神經亢進者,曰緊曰弦,狀脈管神經衰退者,曰軟曰弱,共計四脈,皆以分析脈管神經之弛張也。脈之狀脈波(即血行)流暢有餘者,曰滑曰實曰長,狀脈波不暢不足者,曰澀曰虛曰短,共計六脈,皆以滑澀為綱,以辨血行之暢阻也。心房衰弱或瓣膜啟閉不全,則血液噴射於橈骨動脈者時有間歇,曰促曰結曰代,皆間歇脈也,曰散則心動瀕於停息之象也。共計四脈,皆主候心臟者也。以上總計二十六脈,一切脈狀可以盡之。又有怪脈(亦稱絕脈),所謂屋漏、雀啄、解索、釜沸等者,為心動將息時之搏動現象。陽蹺、陰蹺、督脈、任脈,為依稀彷彿莫可指究,純為虛構不可信也。
按:脈之搏動原於心房(內經稱之「脈者心之府也,血之榮也」,以心主血正此義),脈狀變化系於神經(古人以神經名氣),故凡淺層動脈,無不可按。人迎(顳顬動脈)、趺陽(足跗動脈)、巨里(即心尖)、臍部(腹動脈),古人每按診之,非獨寸口脈(即橈骨動脈)也。惟寸口脈為動脈之最淺層,按之最明晰耳。既知寸口脈為諸動脈之一支,其變化與諸動脈相等,不但臟腑配當十二經脈之說可以廢,即以左人迎而右氣口之說亦可廢。不僅以左右分氣血之說可以廢,即以左右分男女、分陰陽之說亦無不可廢者。知夫此,而方足以詮真。
專主寸口脈診法者,始於扁鵲之難經。內經則全身診斷法也。《史記•扁鵲傳》曰:「至今天下言脈者,因扁鵲也。」尤為明證。然扁鵲雖創明寸口脈診病之法,實不純信三指者,《史記》稱:「視見垣一方人,以此(指脈)視病,盡見臟腑症結,特以脈為名耳。」扁鵲尚然,況後人乎。張景岳曰:「古人以切居望聞問之末,則於望聞問之際,已得病情矣,不過再診其脈,看病應與不應也。……以脈參病,意蓋如此,曷以診脈知病為貴乎!」而徐靈胎之論尤為明確:「一病而數十種之脈無不可見,何能診脈即知其何病?此皆推測偶中,以此欺人也。」後人昧於此義,死信某脈主某病之說,不知傷寒金匱為我國醫學之宗,其論病論治之際,無不以脈為辨證之參考(傷寒論平脈篇為王叔和附加,後世刪之是矣),曷嘗以脈主病乎!荒誕之士,於多言偶中之機而鑿鑿言之,以此欺人,此此自欺,可乎否耶?故又必知脈主病之妄而後可以詮真。
三指按脈,最易陷於主觀之成見。寸口不能自語,病人不能自識,一任醫生胡猜胡說,竟無可以證明者。不但洪與滑、弦與緊、牢與實等脈可師成見而隨意名之,即細與微,實與弱之間亦可依成見而混之。此脈名所以混亂無狀也。本文所作,凡前人七表八里之分,陰陽對立之分,一切不取。僅就脈壓、脈搏、脈管、脈波、以及心動五項而分別敘述之。
以脈壓高低分者,浮沉為綱。凡脈壓之高張者,其脈必現浮、洪、革、動之狀;脈壓之低落者,其脈必現沉、微、牢、伏之象。欲知脈壓之高低,可以按脈之輕重而得其狀。輕按而得者為浮脈,重按才明者為沉脈。古人以浮為皮脈,謂指按及皮可得其象也。沉為骨脈,以指按須推筋及骨乃顯其象也。脈壓所以高張,為血行充盛之故。血行充盛,若非全身發熱,即局部炎症充血之故。發熱或充血,則血行旺盛應之於脈,乃顯浮、洪、革、動之象。脈壓所以低落,為內臟器官或下肢局部充血,血聚於內下之故。
凡腹腔症瘕,大便閉結,下肢痹痛,少腹疝痛,生殖器等痛,皆於患部起充血現象,而上腹血量隨之減少,應之於脈必現沉、微、牢、伏之象,古人所謂「沉主里也」。又浮洪革動四脈,只表示脈壓高張程度之異。故脈壓高張之向外者,輕按即得為浮脈。脈壓高張之寬大者,平按即得為洪脈。脈壓高張向外,輕按有力重按無力者為革脈。古人所謂「如按鼓皮,內虛外急」者也。脈壓高張,三部中只一部圓湛,其他二部圓而不湛者為動脈。驚恐之後、劇痛之後、月經偶阻、氣血痰偶凝滯於一處時,常見動脈,此為一時性發現之脈而非恆態,固亦屬於脈壓高張者也。其脈壓因向里而低落者,以沉微牢伏四脈狀程度之差。凡病局於腹腔或下肢時,上肢血量隨時之減少,脈壓因而低落,前人謂為「氣血困滯不振之故」。斯時按脈須取之肌肉下,得之者為沉脈。須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者為伏脈。重按極細而若有若無者為微脈。重按方得,似沉似伏而實有力者為牢脈。此皆脈壓低落之脈也。
以脈搏至數分者遲數為綱:平人之脈,一呼吸間四至,一分鍾間七十五次為常態。雖有血壓高張患者,神經質者,脈搏至數常較一般人為高,而仍不害健康者,然其為病態則一也。
蓋脈不能自動,脈之搏動原於心房之啟閉而動。故心房有變化,應之於脈而有遲數之異。脈管壁有能弛張之纖維神經,其弛與張恆受神經中樞之支配,故神經而受刺激,或其本身病變,應之於脈而有遲數之異。前人以一呼吸間三至為遲脈,心動緩慢故也。四至或不及四至,現無力狀者為緩脈,脈纖維神經鬆懈故也。其一呼吸間六至為數脈,體溫增高,神經興奮,心動加速故也。一呼吸間七至為疾脈,神經亢奮已極,心動驟速故也。得疾脈者每為預後不良之兆。
以脈管弛張分者弦弱為綱:脈管纖維神經受病的影響而現拘急時,三指按之宛如琴弦一條者為弦脈。在病變進行時為神經亢奮病勢方張之徵,所謂「弦主肝」也(古人主肝即現代意義之神經)。在病體衰弱時為預後不良之兆。(別有按弦而成兩條者,為雙弦脈。多為體弱虛寒之象,其所以然之故則不明。)脈管弛懈無力,按之圓而不湛者為弱脈。急性熱病熱退多現弱脈(為順證)。若為亡陽大汗之際,大出血之際,心臟麻痹之時(均因血行緩弱之故),熱高到40度以上之時,(中風、腦膜炎、傷寒熱高時現弱脈者,為延髓發炎,迷走神經興奮而制止各部分之動作故也。)凡症弱體弱而現脈弱者順,平人、壯人而現此脈為大病之前兆,因神經已示異常也。熱病初期而現此脈為凶兆,因中樞神經已失調節也。其與弱相似而較有力者為緊脈,風寒外束,體有劇痛時常見此脈,為神經亢奮之故。其與弱相似而更無力者為軟脈(亦稱濡脈),暴病得此十無一生,所謂脈無根也。
以脈波盈縮分者滑澀為綱:脈管壁有彈力,對血管內血流之盈縮,能自動的擴大或收縮以調節之。故於人體貧血,或充血或出血時,脈之波動常態現出一定之徵象。即如大吐大下大汗之後,津液損失過多,血液之水分奪去,血流因而不暢,其脈波必短而虛澀。汗閉尿閉腹水浮腫之時,體內水分過多,血流自然旺盛,其脈波必長而實滑,此實驗理論皆合之事也。前人以按之往來流利,如盤走珠者為滑脈。此為氣血充盛之脈,為健康脈。病人有此,為預後良好之兆,病雖甚,無害也。其滑而溢出三指之外,直上直下,如循長竿者為長脈。其脈長而兼大,浮中沉按之有力者實脈。長脈實脈皆為抵抗力強之徵,急性熱病有此,可用攻擊療法,臟腑痼病有此為自然治癒之象。惟失血及吐利後,熱退後有此,為預後不良之兆。蓋各種出血,全賴血管自行收縮則出血自止,若脈長脈實則血壓高、血行盛、血管所不能收縮,為失血時無止歇之象,故為凶兆。吐利(不論腸炎痢疾)、熱退後,體液損失,血液受傷,故脈細脈澀者吉,脈實脈長者凶。因津液亡失,體功應安靜以圖恢復,脈長脈實為體內不靜也。至於腫脹黃疸濕熱三消淋閉諸症,其病出路在於腎臟之排泄,尤貴乎心臟之健全。脈長脈實為心臟健全之徵,故長實洪大之脈,於上述諸病,為預後良好之兆。
澀脈者為滑脈之反,虛細而遲,如雨沾沙,短而且難。此為脈管內血流不暢若阻之象。故為不勻調脈。脈不勻調而又無力,為心房不健全故;為血液虧乏運行不暢故;為局部受阻血行凝滯故;為臟氣擾亂故。脈虛者為按之無力,與實脈相對。為正氣抗病力減退之徵。但於熱退後、失血後、吐利後為吉兆。短脈者與長脈相對,指下尋之,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為血行噴射力減退故也。凡上述澀、虛、短三脈,皆氣血衰弱、抵抗不足之驗也。
以心房衰弱或機能失常,因而脈有間歇者以結代為綱:結脈者為三動一止,或七八動一止,或十數動一止之謂。其來勢慢,其來數緩,有是脈者未必遂為惡也。久病人,虛勞人,亡津亡血人,腹有症癖?者多有之。促脈者貫珠而上及寸口,時有欲止之勢。其來勢急,其至數速,有是脈者若非喘息,即為胸滿,常為重症。故促脈常為心悸亢進必有之現症。代脈者為心動將歇之前兆。三動一止或七八動一止與結脈相同。然結脈雖有間歇,惟止而復來脈轉加速,故雖止而不失至數,所謂去而復來也。代脈則間歇以後,無加速搏動之能,所謂去而不還也。病人得此脈者決無生理。散脈者為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脈與肉無界限,漫無根柢者也。為心肌沉衰,收縮不全,血液不能射於上肢,心動不久將絕之兆。
凡此二十六脈,脈象已包括一切。若提綱言之,只取浮沉遲數滑澀弦弱結代十脈足矣。以上詮解,雖不免失之過略,而脈之真義固已概述無余。進而求之,在乎好學深思之士。
二、脈與診療之關系
脈之真義既明,試就與診療之關系言之,殆有四端:
一曰知病機:疾病千萬,癥候十百,若語其要則陰陽虛實表裡寒熱八字而已。辨此八字,可以論病,可以施治,可以用葯,醫者欲知病機必須辨此。凡新陳代謝機能之亢進者為陽,衰減者為陰;神經興奮者為陽,衰弱者為陰;體力壯實者為陽,不足者為陰;血行亢進者為陽,減退者為陰;病理機能積極者為陽,消極者為陰。其應之於脈,則浮、洪、革、動、脈壓之高張者為陽,沉、微、牢、伏、脈壓低落者為陰;脈管緊張而現弦、緊之脈者為陽,脈管弛緩而現弱軟者為陰;脈搏數者為陽,遲者為陰;血行充盈鴯同滑、長、實脈者為陽,血行不足而現澀、短、虛脈者為陰。且癥候變化不一,有陽證而現陰脈者,為轉機將惡象,有陰證而現陽脈者,為預後良好征,此非以脈辨之不可也。復次,寒熱者非僅以體溫言之,亦非陰陽之代名(所謂寒屬陰而熱屬陽也),凡體溫旺盛超過三十七度以上者為熱,體溫低落不及常溫者為寒。病勢在進行中而排出多量(吐、利、汗、尿、痰)或熱甚而不能排出者為熱,病勢停頓而排出減少,或不能自止者為寒。全身或局部充血者為熱,反之貧血者為寒。然有症狀雖熱脈反陰者,症狀似寒而脈反陽者,尤非辨之以脈不可也。陰陽寒熱如此,表裡虛實亦然,皆賴脈以辨之,此脈診之所以為知病機之要道也。
二曰定治法:治病之道,除病毒扶正氣而已,病毒猖獗則現病理機轉之亢進,前人稱為實證。正氣強盛則抵抗病毒而有餘,每現癥候發揚之狀,前人稱此為陽證。病毒與正氣俱盛,邪正相殺,每現大熱、大痛、大寒、大渴之象,前人稱為實證。斯時應之於脈,必具洪、弦、滑、數之象。若病毒已殺則由病理機轉為生理機轉,脈必緩弱而遲。正氣衰弱則抗病之力不足以言,而現弱症陰症。應之於脈搏則微軟澀遲之脈乃見。若病毒方盛而正氣已衰,或正氣方張而病毒已除者,則陽證陰脈,陰證陽脈,交互錯綜不易分明矣。傷寒論太陽、厥陰二篇,於脈症相應與否之間甚詳盡焉。古稱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者此也。然人症俱實,可用攻擊療法;人症俱虛,宜用強壯療法;人虛症實除病宜先,症虛人實不治自愈。於施治進退之際,若非參以脈診,何足以定治療。張景岳曰:「治病之法無逾脈息。」知言哉!
三曰決預後:脈證以決預後最為明確。如中風、驚風等腦疾患,無論為角弓反張,為四肢癱瘓,為不語如屍,為腹滿遺尿,為便尿阻滯等症,脈以緩、弱、遲者為順。蓋病發時,延髓之迷走神經興奮而阻止各部分之動作,應之於脈,遂現緩、弱、遲象也。若迷走神經麻痹,不能制止脈神經之興奮,則脈必現實、大、數象。夫腦病至於延髓麻痹,則腦病之深可知。故腦疾患之脈緩、弱、遲者吉,急、大、強者逆。急性慢性之熱病,體溫放散不已,最宜注意心臟之健全。故宜洪大而數。心臟未衰之象也。故脈訣曰:「傷寒熱病喜脈浮洪;沉微澀小症反必凶。」「火熱之症洪數為宜,微弱無神根本脫離。」「骨蒸發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皆以心臟盛衰而決生死也。(上引見《醫宗金鑒》)凡體內病毒充盛,急待排出者,脈似洪實為吉,如跌仆血瘀,淋瀝便毒,癃閉尿毒,黃疸濕毒,腫脹水毒,內癰外癰未潰時之膿毒,以及積聚塊毒,三消病毒,血瘀內凝等症,皆待排出其毒素者,脈如洪實則預後必良,以體力強壯能抵抗任攻擊。若脈微細短澀則預後不良,病毒方張而人已虛故也。又凡體液損耗過多(亦即病的產物過多),則正氣自虛,病勢宜殺,宜現沉小緩弱之脈,因病理機轉(亦即生理機轉),由亢進而趨平常也。如大汗、大吐、大下(或久膿、新產亡血,其脈皆以沉小緩弱為吉,若脈現實大而強,此為病勢尚在進行之徵。夫在體液消耗過多之後,而病尤不絕進行,其生命尚能保持乎?故為逆也。又如「反胃嘔吐,脈宜滑大」「上氣喘咳,脈宜浮滑」,固脈滑為消化機能旺盛之徵(古人以脈滑為胃氣),而二病又為慢性經過,惟消化良好,斯能保持體力,有自然治癒之望故也。
四曰識病所:結脈代脈為心臟病之徵,可無論已。而藉脈得以測知病之所在者,如脈浮為病在皮膚向外之徵,脈沉脈實為病在臟腑向里之徵,又如寸部候上,自胸心肺咽喉頭目之有疾也;關部候中,自胸膈以下至小腹之有疾也;尺部候下,自少腹腰腎膝脛足之有疾也。大小腸膀胱皆在下者也,亦依尺部。《內經》所謂「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可實驗而識之也。又人體右部體內有著明之局部病者,必應之於右脈;左部體內有著明之局部病者,必應之於左脈;此亦歷驗不爽者也。脈識病所,不過如是,而臟腑當六部非其倫也。
2. 今天去看一中醫,把脈不到十秒鍾,就好了,然後開葯,是不是太快了十秒鍾能看出什麼我懷疑他是不是誑
你好,一般把脈是2-3分鍾為宜,這樣比較穩當可靠。醫生通過問診、望診、聞診對你的病情就很確信的話,醫院看病的人多,醫生很忙,把脈十幾秒,也還是可以的。把脈時間長短沒有說非得要多久,只是要求是2-3分鍾最好。要是醫生馬馬虎虎,隨便問問,隨便看下,把脈十幾秒鍾,這樣就不可靠了。有的醫生就是你去看病,聽你說說症狀,隨便問幾句,摸脈十來秒,就開葯,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3. 中醫看病把脈一般多長時間
老中醫要觀、聞、問、切、15-20分鍾的樣子。左右手都要把脈。
4. 去醫院看病,醫生幾分鍾就結束了問診,他們真的看明白了嗎
你好,我是醫生,對醫院的看病的流程很熟悉,我來為你解答。
去醫院看病,特別是省級的三甲醫院,人山人海,門庭若市,都快趕上春運時候的火車站了,近年來不少的新聞報道看病難的情況,很多地方出現了一號難求的現象,黃牛黨乘機而入,導致天價的"掛號費"。很多地方的知名教授,掛號排到幾個月以後了。
不同的醫院,患者獲得的醫療資源不同,大的醫院教授、主任級別醫生很多,各種器材先進,而小的醫院,僅僅幾個住院醫師,導致大醫院擠破頭,小醫院沒人看病。
"望、聞、問、切"是每位醫生必備的寶典,既然你選擇了一位醫生,你就應該信任他。李醫生還是相信,我們中國不缺乏好醫生,但是缺乏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大多數醫生擁有良好的醫德,是希望患者能恢復 健康 的。所以當你踏進他診室那一刻起,他所對你的診斷和治療,是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上的。現在的西醫醫生跟以前的老中醫略有不同,望,即是醫生對你的體格檢查,看皮膚、粘膜、咽喉、舌苔等情況;聞,指的是醫生用耳朵去聽,比如用聽診器聽肺部的啰音、聽心臟有無雜音等;問,指的是醫生詢問你的病情,包括起病的時間、疼痛、發熱、嘔吐等症狀和以前患病的情況;切,以前指老中醫的把脈,西醫沒有把脈的講法,西醫觸動脈是為了數脈搏。
李醫生已經簡單的講述了我國醫療的情況和醫生是怎樣給病人看病的情況,那麼回答這個問題就容易了。
醫生能執業,是經過國家機關的嚴格考核以後的,並且每年都會對醫生執業能力的考核,一旦考核不過,就會被停止執業。所以,李醫生認為,大多數醫生是有臨床經驗,有看病能力的。他們給病人看病,負有法律責任,所以給每位病人看病都是認真的。在我們國家,因為醫生少,人口多,如果給人看病慢了,那這個醫生可能會被投訴,因為他沒能按時完成給所有的病人看病。另外,醫生既然能給你看病,你就應該相信他的專業能力,他所問的每句話都是針對你的病情,有經驗的幾分鍾就能掌握你的病情。
李醫生是人,也會生病,我也曾經掛號去看其他的醫生,也是幾分鍾的問話,就了解我的病情了。
以上是李醫生的看法,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意見,我們評論區聊聊。可以關注李醫生告訴你,學習更多 健康 的小知識。
我是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大家去醫院看病,確實有這樣的感覺,醫生看病特別快,幾分鍾一個,特別是掛普通號,剛坐下來,還沒說兩句話,醫生就給你打斷了,然後告訴你怎麼辦,很快就完事了。
作為一名醫生,我也不想這樣,我想跟患者坐下來暢談,把這個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治療手段,預防辦法,平時要注意的事項,全部都給你詳細地講一遍。
但是,時間不允許我這么干,我出普通門診的時候,醫院不限號,一上午我可能要看50個患者,從早上八點開始,平均5分鍾一個,需要250分鍾,也就是4個多小時,這中間不一直在不停地講話,沒有停歇,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這樣算是看得快,那也要看到12點多,有時候甚至一點多。
看得快不算什麼?看得好嗎?這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
每天這么多患者,看病節奏這么快,醫生是在認真給我看病嗎?對於我們普外科來說,大部分的疾病是比較簡單的,基本上看一眼或者做一做體檢就能知道是什麼疾病,例如皮脂腺囊腫,脂肪瘤,淋巴結腫大,痔瘡,肛周膿腫,肛瘺,肛裂等等。
對於醫生來說,我們已經見過太多了類似的疾病,診斷起來並沒有太多的難度,所以誤診和漏診的概率很低。
但是,對於患者來說,我們確實做得不太夠,患者來看醫生,是希望得到一個綜合的,全面的信息,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我應該怎麼治療,要不要吃葯,應該吃什麼葯,要不要做手術,平時應該注意什麼等等。
患者希望得到全面的回答,然而對於醫生,我們很難全面細致地給你解釋,因為沒有時間做詳細的,系統的,全面的解釋。
所以,你來醫院看病,大部分情況,不是醫生沒有看明白,而是你沒有看明白,想要改變現狀,需要國家層面來解決,一時之間很難。我們醫生也想像西方國家那樣,一上午就看七八個患者,耐心的給你解釋病情。
其實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醫務工作者,韓一聲認為目前中國的患者就診情況確實不容樂觀,但是在目前的患者和醫生比例和醫療體系投入情況下,這種情況已經是比較樂觀的了。
一個專家,一上午工作4小時,看40-60個號,每個人也就是4-6分鍾,還要查體和寫病歷,其實跟患者溝通的時間也就3-4分鍾。不過對於一名工作15年以上的醫生來說,根據既往的臨床工作經驗,這個時間已經能夠抓住患者的疾病特點和問題所在了,再輔以充分的輔助檢查結果,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診斷,也就是初步診斷。如果想確診某一種疾病,還需要充分的臨床證據,這就是一個純粹的醫學問題了。
綜上所述,韓一聲認為,一名有經驗的中國西醫通過幾分鍾的問診是可以把一個患者看「明白」的,至少可以給患者一個主要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對於常見病和多發病也能夠在輔助檢查的幫助下確診。當然,要想一步到位,通過一次門診就把所有的疾病、特別是有些疑難雜症都確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就事論事,咱們平心而論,雖然對現在的大醫院表示反感,厭惡,可惜如果生了大病還得去。
不去沒辦法,不去不行啊,除非不想活命了。
我身體素質不錯,一年難得生病,最多就小感冒,我都是去小診所看病,確實跟標題說的原因,幾分鍾就結束問診。
幾十年的行醫心得經驗,就跟一份技術原因,早就滾瓜爛熟。
去了之後先問你情況,一邊問一邊登記一邊開方子,非常嫻熟。
葯費也不費,撐死了五六十,吃個兩三天的葯就好。
確診是否換了抑鬱症,醫生先讓你驗血。
感冒了,先去驗個血。
身體哪哪兒不舒服,假裝望聞問切,不懂裝懂的走一走流程,一大堆單子,一大堆流程,走完就知道你得了啥病,為什麼大醫院看一些小病小災的總不好呢,人家是賺錢的,不是看病的。
剛去過醫院,症狀還沒說完,就開出一堆項目,有一個CT片子出了,報告沒出,只掃了一下,說沒事,開出一堆葯。過了一會,報告出了,立刻緊張,差點給整成新冠!
這樣的醫生碰的不少。
這幾天跟妻子去醫院,由於疫情,拖了一段時間,結果真的太失望,病情沒問完,檢查項目一堆,之後,檢查的片子都沒看完,葯又開了一堆。說我們不懂,我們認,可是,檢查的項目這么多,結果你得看完吧,你連檢查的結果都不看,那還讓我們做這么多檢查幹嘛?
一位好醫生患者看的多,經驗不斷積累,所以有時候一目瞭然,有時候寥寥數語就知病原。所以很快就診治下一個患者。但是經過痛苦折磨的患者,往往覺得醫生不負責任。
有一次我下班穿便衣乘電梯下樓,同行的有兩個患者。其中一個患者說。我掛號排隊了三個多小時,醫生只看了三分鍾,就打發我走了,真不負責任!
另外一個患者說:應該恭喜你,假如醫生在你身上不斷地花時間問這問那,摸這摸那,開的檢查單一沓,那就問題大了!
事實上確實是如此的,有豐富經驗的醫生,甚至一望便知什麼疾病,古人以神、聖、工、巧來形容名醫:望而知之者謂之神,聞而知之者謂之聖,問而知之者為之工,切而知之者謂之巧。
因此不以醫生看病的時間長短來衡量醫生的水平。當然也不排除某些醫生會敷衍了事。
作為一名醫生,同樣也是過病人或家屬。
我是一名肝膽外科醫生,對普通的肝膽疾病有一定的理解及掌握。而我的老師是一個從醫四十年的醫生,你覺著他對肝膽疾病的造詣有多深呢?且不說造詣,單說對肝膽疾病有多少了解呢?就拿對膽囊結石的診治來說,還有什麼難度嗎?你說醫生只說那麼幾句話,不浪費時間,但是你知道後邊還排著多少病人嗎?你知道門診的醫生都是半天不喝水不去廁所的嗎。我跟著我老師出過專家診,有這樣的例子:一個下面縣里的村子來的病人,病人花了小半天時間來的,能掛上專家號也不容易,我的老師問診查體,看過檢查報告,告訴患者及家屬,患者得了膽囊結石,因為目前有了腹痛等表現,建議行手術治療。我理解病人和家屬想要更深入的了解這個病,了解病人,但是現實真的不予許。一天看幾十個膽囊結石的病人的話都這么解答也受不了啊。但是你放心,醫生都是有把握的,因為看的明白所以才沒有那麼多的解釋。
就好比,如果你是一個賣豆腐的,一天幾十個顧客問你豆腐是用什麼做的啊,怎麼做的啊,怎麼做好吃啊。
的確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醫生看一眼病人有時候就可以知道一個大概,患者和醫生交流一兩句以後就大致可以斷定患者的基本情況。但這些都是大多數,仍然有很多疾病,患者即便是描述了很久,而且醫生檢查了很久,住院也住了很久,依然檢查不出疾病的情況也很多。所以看病幾分鍾和是否能看明白並不成正相關。
一、很多疾病幾幾句話就可以確診
很多疾病幾句話就可以確診,不需要幾分鍾就可以結束問診。比如心內科常見的室上速,患者心電圖遞上來一看,甚至不說話就可以搞清楚病人什麼情況。再比如心肌梗塞,患者到醫院以後簡單的幾句描述,就只坐等心肌壞死標志物及心電圖出結果就可以了。當然我舉例子只是心內科的,其他科室也是如此。其實我覺得如果能幾句話就識別一個疾病來說,對於醫生和患者來說都是好事,畢竟疾病症狀典型,診斷比較簡單,鑒別診斷並不復雜。
二、很多疾病一直查不出來結果
我的同事是一個成人still病,一開始就是發燒,在我們醫院做檢查做了好多,就是查不出來結果,後來沒有辦法去了協和醫院,最後確診了成人still病。患者和愛人兩個人都是醫生,他們比誰都更清楚,此時他的治療遠沒有診斷清楚更有意義。但他的確診過程,卻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
三、時間長短和有沒有看明白不相干
很多人說,醫生就幾分鍾就把我打發走了,我個人覺得這幾分鍾並不意味著沒有看明白。還是那句話,該看明白的醫生一定會弄清楚和明白,看不明白的,醫生也不會輕易的就把你放走了。所以你要做的,僅僅是相信醫生足矣。
有的病真的幾分鍾就能查出來,有的病花好幾天都查不出來,每一種疾病都不一樣,同一種疾病每個人的表現也不一樣。
不到一分鍾也能診斷出的疾病:
我們心內科最常見最危重的一個疾病就是記性心肌梗死,絕大多數記性心肌梗死,根據一份心電圖和心絞痛的症狀,就可以在不足一分鍾內確診。一方面這種診斷比較准確,另一方面這時候分秒必爭,必須盡快診斷後,盡快搶救。
記得上周有一位患者,46歲,惡心嘔吐來的,做了一份心電圖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我建議患者馬上造影檢查,如果是血管堵塞,就必須馬上通開,可能需要支架治療。
家屬問,這不是惡心嘔吐嗎?怎麼又變成心肌梗死了?會不會誤診呀?
我回答:我不能百分百保證是心肌梗死,但有部分心肌梗死就是惡心嘔吐,並沒有典型的心絞痛,但目前心電圖提示心肌梗死,我為了安全起見,必須先做造影,因為如果是心肌梗死,我們就沒有耽誤時間,如果不是心肌梗死,我們做這個檢查也不為過。但如果在這耽誤,等心肌酶出來,估計又得耽誤一個小時,這期間心肌持續在壞死,以後會心衰,這期間隨時會死亡。
後家屬半信半疑的答應了,造影顯示果然一個血管完全堵塞,開通血管,植入支架後,患者病情平穩。出了手術室,家屬一直說謝謝醫生謝謝醫生,真是太厲害了!
其實對於心內科醫生來說,對於心肌梗死要有高度警惕,典型的心肌梗死誰也看得出,可是不典型心肌梗死,一定不能輕易放掉。
大部分心肌梗死,我們都能瞬間診斷,甚至不需要幾分鍾,也不能等更長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病。
但確實有很多疾病並不是那麼容易診斷,對於心內科醫生來說,最難診斷的就是暈厥!
就是一個人突然暈倒,後又蘇醒了,到醫院後,別說幾分鍾,有時候幾天也搞不清楚,有時候即使住院10天,最後也查不出原因。
心源性暈厥,比如心跳太快,心跳太慢,嚴重的心肌缺血等等是最常見的暈厥。心跳問題導致的暈厥,必須在發作暈厥的時候有心電圖監護,也就是暈厥的人入院後嗎,持續帶著監護,這期間如果發生了暈厥,心電監護正好也抓住了心律失常的性質,如果是慢就裝起搏器,如果是快就用葯或裝起搏器等等。
腦血管引起的,常見的比如大面積腦梗死,腦出血,這種比較容易檢查,做個CT就能查出來;再比如癲癇,也相對比較容易查。
除了心源性和腦源性暈厥,還有比如迷走性暈厥,血管性暈厥,咳嗽性暈厥,電解質紊亂,血糖異常,內分泌等等原因。
但是有將近一半的暈厥,即使做了上述所有的檢查,都正常,這就是我說的即使住院10天,也可能查不出來什麼病。
但是請大家放心,醫生都想給患者最短時間內確診,不管是所謂的好醫生還是所謂的壞醫生,最愚蠢的解釋就是,醫生越快確診,家屬也會感謝醫生。
至於是幾秒鍾就能確診,還是十幾分鍾,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確診,把握一個原則:要給患者解決問題,要把患者放在心上,別拖拖拉拉,別不當回事就行。
但家屬也需要理解,很多疾病確實並不是很容易確診,人類就是這么渺小,不要罵醫生,因為醫生首先是人,您如果對這個醫院或對這里的醫生,不夠信任,那您完全有權利選擇任何一家您信任的地方,當然也包括火星。
醫生要盡力,盡心;家屬要理解,配合;建立我們的信任感,目的只有一個:為患者解決問題,為患者解除病痛!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分幾種情況:
一是病情很明顯,病人的臨床表現很典型,一眼就看出來了,比如嚴重的甲亢、腦卒中,為了不耽誤時間,趕快先開化驗單或者CT,收住院先期處理,住院部醫生會完善其他資料的問診。
二是病情嚴重,診斷一時搞不清,但是大概搞清了應收哪個科了,盡快收進病房由專科醫生詳詢病情並做進一步診療。
三是病情不太嚴重,但卻復雜,需要住院,此時門診排隊病人多,怕別的病人等太久,就先定個科室收進去住院再說,只要收進去住院了,絕大多數情況不會耽誤病情,因為住在病房裡就有足夠時間來問病情做檢查。
四是醫生沒責任心,或者實在沒有專業訓練,草草了事,把病人推走,這樣就很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