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晚上為什麼祝壽
① 六十歲為什麼要祝壽,有什麼習俗么
干支六十年一個輪回,象徵著長壽的意思,故六十歲要祝壽,以示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祝壽是一種活動,是一種動作行為,一般是晚輩對長輩的敬重之舉,在古代指在老人過生日時為他祝賀,現代已發展成慶祝生日的代名詞。
古時候布置壽堂,一般正廳牆壁中間,男壽懸掛南極仙翁,女壽懸掛瑤池王母;或懸掛八仙慶壽圖、三星圖等象徵高壽之畫軸;或以金紙剪貼大「壽」字掛於禮堂正中,正中設禮桌,禮桌上陳設壽桃、壽糕、壽面、香花、水果等。地上置紅色拜墊,以備後輩行禮。
(1)中國人晚上為什麼祝壽擴展閱讀:
六十花甲的來歷:
花甲之年這一名稱的來歷和我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密不可分。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稱「干」,地支本稱「支」,是上古時代就已出現的一種計數、計時符號。 天干有十個,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個,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個天乾和十二個地支(組合時單數配單數,雙數配雙數,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組合為六十對不重復的計數單位(成語「丁是丁,卯是卯」即源於此。
因為「丁」和「卯」分別屬於天乾和地支,混誤不了,所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辦事認真,毫不含糊)。
組合時,以十干為主,自「甲」開始,依次與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時,十干已全部配完,那麼再從第一干開始與第十一支相配,依次類推下去,共得六十組,稱為「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六十甲子」。
六十年周而復始,所以六十歲是「花甲」之年。 據考證,公元前十三世紀的商代,我國就已經有用干支記日的記載,而用干支紀年,一般認為開始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後人加上的。干支紀年從東漢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② 為什麼中國人祝壽在晚上有什麼講究呢
商周時期和古代陶器上都有長壽的記載。「長壽」一詞的正式使用始於商代,這也意味著長壽文化出現在商周之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人類思想空前發展,奠定了長壽文化的基礎,這是長壽文化演進的一次變革。人們的注意力也發生了轉移,對長壽的追求也從依附於空靈的天地神轉向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的人體。在古代,人們視自己的生命為天命的主人,以天神崇拜為心理基礎,去掉了強烈的非科學色彩,戰國時期達到高潮,秦漢以後逐漸減少。
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農歷有著深遠的意義。一般來說,它是一種文化,東方文化,是一種歷史積淀,小到一個人,小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民族。生日在傳統漢語中是所謂的出生,它包括,年,月,日,和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力量計時,所以每個部分都有兩個字元,這就叫出生占星術,這一出生占星術在古代的意義和用途都比較大,甚至是可知之物。
你的生命從八個渾濁中,有一個秘密和神秘,所以,農歷生日更符合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創造了更和諧的氛圍。一句話,取決於你自己的習慣。所謂「生日不能過農歷,因為我們是楊氏人」。李丹先生認為這純粹是胡說八道,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農歷上慶祝自己的生日,而農歷只比他們在公歷上的生日晚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