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生晚上睡的晚
① 大學生晚睡的影響因素
前的拖延行為相當嚴重,養成了休息時間延後的不良生活習慣。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結合拖延相關理論,我們可將影響原因歸納為:
一、內因:
(一)個人性格特質。
基於大五人格模型的研究發現,嚴謹性與拖延有顯著的負相關,因為高嚴謹性個體的特點是善於計劃和組
織、勤奮、堅持性高、目標導向及自我控制,嚴謹性降低表現為個體在任務上花費更少的時間,沒有執著
追求目標的精神,迴避那些無法達成的目標,這意味著勢必拖延。 64.9%的同學將拖延晚睡歸因於個人特
質,他們認為拖延是生活缺乏動力的一種表現,目標導向不強,自然不會去計劃和組織,同時自控能力不
強,不夠自覺,缺乏自製力。
(二)自我設阻。
自我設阻是指個體針對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而事先設定障礙以達到自我保護或自我提升的目的,拖延有時
即拖延者所採取的一種行為性自我設阻手段。 54%的被調查者覺得學業任務艱巨,產生了畏難心理,排斥
完成,把拖延當做迴避失敗的策略,進行自我價值保護。
(三)完美主義。
73位同學是完美主義者,他們苛求完美,在沒有完全有把握成功完成任務之前,不願意動手去做,他們要
全力搜集所需材料,確保任務盡善盡美的完成,慰藉自己的高標准。
(四)時間管理能力的不足。
高中階段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採取有序管理和嚴格督促, 進入大學後, 剛結束高考的學生難免
產生鬆懈心理,但他們尚未具備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難免發生拖延行為。
二、外因:
(一)任務難易程度。
54%的學生認為在面對不喜歡的學習任務時,他們會產生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和情感,他們試圖迴避這些
厭惡的刺激,轉而投向那些自身偏愛的活動。
(二)外部環境變數。
研究表明,外部環境變數(時間壓力、外界誘惑)對拖延行為的產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拖延行為與完成任
務所受的時間壓力和來自外界誘惑,特別是娛樂方面的誘惑有關。 69.4%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在睡覺前
玩手機、打游戲、看小說、瀏覽網頁等,盡管知道晚睡強迫症對身體不好,但無法下決心自控,。另外,
寢室晚睡氛圍易引起從眾行為。76.7%認為宿舍同學晚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就寢時間,方片之地,
光線、聲音等都會影響能否入睡和睡眠質量。許多大學生會在共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以適應寢室晚睡文化。
(三)社團活動和戀愛。
少部分同學忙於各種社會實踐而推遲作息時間,還有部分同學是因為談戀愛或異地戀,和情侶打電話聊天
到很晚。
② 為什麼大學生更傾向於晚睡
只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因為在大學生活中,大學生們普遍都存在於悠閑的狀態,上床之後都會做一些娛樂的事情,久而久之也就會養成晚睡的習慣。
2、大學生們也都有一種愛玩游戲的壞習慣,一般上了床之後也都會玩一會兒手機,手機的把關也不夠嚴謹。
3、和平常的生活習慣也有很大的關系,要是整天處於懶散狀態那麼肯定會養成晚睡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