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為什麼延續時間長
① 為什麼夏商周這三個朝代統治的時間如此的長久,夏朝451年,商朝600年,周朝800年,什麼原因導致
夏商周朝代之所以統治時間長一是因為這幾個朝代是分封制,境內的很多城市都分封給宗室功臣。所以統治比較牢靠。第二是當時這幾個國家剛剛由禪讓制過渡到世襲制,人心還比較質朴。有野心的人沒那麼多。其實人心是一個漸漸演變的過程。在奴隸制時期所有人包括奴隸本身都覺得當奴隸並不是不可忍受的,直到開始有人試圖廢除奴隸制,並經過一個時期的轉變。人們廢除了奴隸制轉而實行封建制。這一時期奴隸待遇提高變為了家丁,丫鬟。人的慾望永遠是不會被滿足的。所以中國建立之後人人都變成了獨立的個體之後,有些女性甚至叫囂性解放。殊不知她們比在古代可以被隨意買賣已經好多了。
② 為什麼夏商周三代能持續七八百年,而秦朝以後各朝很短呢
夏商周三代延續的時間都很長,夏:約前2070~前1600,共歷470年;商:約前1600年~前1046年,共歷554年;周:約前1046年~前256年,共歷790年。但自秦以後的各王朝國運卻很短,基本上都走不出三百年的怪圈。我個人從以下三點分析:
一、社會意識形態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句話:“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也。”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讓民眾吃飽喝足,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讓他們沒有心智沒有慾望,這樣他們就不會去想著當領導了,天下就太平了。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中國的社會就基本是這樣,那時基本還處於奴隸制社會,這時候的人類思想還未開化。他們相信人死後是有靈魂,能和生前一樣,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著,所以他們對氏族祖先非常崇拜;同時對種種自然界現象缺乏理解,以為有神靈在主宰,因而大肆修建祭壇,占卜術也應運而生。所以,一旦出現天災,他們認為是神靈在懲罰他們,出現人禍就認為是祖先在怪罪他們,他們就會通過祭祀去祈求神靈和祖先的保有,通過占卜來得到神靈和祖先的指引,他們很少會去想統治階級的得失。所以這時期的人民也相對安靜些。
到後來生產力發展了,需要的土地也越來越多,最後能開發的開發了,能搶奪的搶奪了,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到了戰國時代,最肥沃的土地都掌握在了我們華夏族群手中後,如果想要獲得更多土地,那隻能搶自己人的了,故轉為內戰。
③ 為什麼夏商周這三個朝代統治的時間如此的長久,夏朝451年,商朝600年,周朝800年是什麼原因導致
因為夏商周三代時期,推翻王朝的力量,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在此之後,推翻王朝的力量,是統治階級與人民的矛盾。相比起統治階級與人民的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要緩和得多,不會徹底消滅一個統治階級的基礎。
而造成這一歷史變化的社會經濟原因,是鐵器時代。
和西歐的貴族一樣,統治階級的內斗,至今並不會趕盡殺絕。商滅夏還留下了杞國,周滅商還留下了宋國,地位比一般的諸侯國還要崇高。夏朝的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的時候,他的統治基礎仍然完整的保留下來。
相比三代時期,後世統治階級往往命運要悲慘得多,事實上,後世改朝換代的時候,前一代的王公貴族根本活不下多少。
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是抱著「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原則的。那個統治階級的團體之間,也往往沒把他徹底消滅對方。這就為一個王朝中間衰落之後,仍然維持統治提供了可能。少康失國,平王東遷,莫不如此。
之所以在三代的時候,只有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可以推翻王朝,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人民還沒有推翻王朝的力量。在青銅器時代,貴族壟斷了青銅,也就壟斷了暴力。平頭百姓和奴隸,在青銅的矛戈面前就像豆腐一樣脆弱,但是在鐵器時代,鐮刀和鋤頭卻為推翻基層的統治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力量。
在西歐則反了過來。羅馬時期,平民的力量和統治階級力量是對稱的,服過役的平民,很容易推翻他們的長官。羅馬的執政官和皇帝,在浩浩盪盪的人民起義中,經常全家被滅門,改朝換代。
在中世紀,農奴的力量是絕對無法以一個全副武裝的騎士抗衡的,所以中世紀之間王朝的更替,無非只是姻親之間的此起彼伏
④ 為什麼夏商周這三個朝代統治的時間如此的長久,夏朝451年,商朝600年,周朝800年是什麼原因導致
原因在於:
夏商周都不是大一統王朝,中央政府無需管理上百萬平方公里國土,只需要管一小片區域讓周邊進貢當聯盟首領就可。所以中央能保一方,留其名號並不困難。
夏於歷史記載不詳,但商和周到後期都出現了比後代封建王朝更嚴重的地方強,中央弱格局,周朝甚至有一半時間屈辱苟活於周邊臣子陰影里,甚至領導者死了,還能因缺錢沒法下葬的。但這樣的格局往往地方勢力相互制衡,如無外族入侵反而會持續很久時間。
周制是分封制,以犧牲國家機器調動速率,換來「君君臣臣」的涇渭分明的關系,貴族永遠是貴族,平民永遠是平民,根深蒂固的等級思想反而讓社會極度和諧(直到周厲王花式作死開始)。但戰國各國變法尤其是商鞅變法改變了這一情況,大一統政體具有更高的行政效率,所以秦最後擊敗所有國家,但以戰和忠君來調和內部矛盾最終也令秦覆亡,之後封建王朝找到了外儒內法的教化結構,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這個矛盾,但終究達不到周制和諧的高度。
根本上,生產力發展,需要新的生產關系與之適應。分封制消亡是必然事件,分封諸王削弱中央不符合新時代的生產力生產關系需求。所以夏商周其壽命長,也可理解為生產力極度低下的情況下,找到最適合自己延續的道路,但這個壽命長,完全不值得後世學習或者傾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