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起跑時間為什麼不能低於01秒
① 起跑反應時間小於0.1秒視為搶跑。此規定是否合理
人的最短反應時是0.1秒,0.1秒之內算作搶跑。如果有人起跑反應是0.09,那肯定是想壓槍而不是聽槍跑的,所以只能算犯規了。
起跑器上的踏板安裝了壓力感測器,如果人啟動了就會給踏板帶來壓力,於是它就能感應出人啟動了。
賽跑時按比賽規則在起點做好預備姿勢後開始跑。亦泛指開始奔跑。
【出處】: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車頭仍是『嘭嘭嘭』的吐著氣,像是一匹亂踏著腳,立即要飛躍起來的戰馬,心急的不安定的在等主人起跑的命令。」
② 運動員起跑反應時間
人的最短反應時間是0.1秒,一般短跑根據發揮起跑反應會在0.1~~0。3之間,我國的運動員普遍反應是很迅速的,這是個優勢。
當然,如果一個運動員的反應時間是0.09的話,他肯定是壓槍而不是聽槍跑的,根據國際田聯的規定,低於0.1算搶跑罰下,誰讓他壓槍來著,這就是規定。
③ 起跑反應時間小於0.1秒視為搶跑。此規定是否合理
在短跑比賽中,起跑反應時間指的是從發令槍響開始,到起跑器記錄到超過閾值的力為止的時間。最短起跑反應時間並不是0秒,而是0.100秒,這個規定部分參考了一項1990年的研究。
研究記錄了8名芬蘭的男性短跑運動員在起跑時的腿部肌電信號,當肌肉的活動水平超過基線10%時則記下反應時間;結果發現,起跑姿勢中前後兩條腿的平均反應時間分別為0.121秒和0.119秒。
以前的短跑比賽中,發令員站在賽道一側,槍聲傳導到離發令槍最近和最遠的賽道會有20~30毫秒的差別;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槍聲響度下降,槍聲大小也與運動員的反應時間密切相關。
1996年奧運會短跑比賽的統計數據顯示,起跑反應時間的平均值從第一賽道到第八賽道逐漸增大;2004年奧運會短跑比賽的數據也有相似的規律。
但也有人猜測,聽皮層和運動皮層可能並未直接參與專業運動員的起跑過程,這部分的理論反應時間或許還能更短。在聽覺驚嚇反射中,從受到聲音驚嚇,到腿部肌肉收縮的最短時間為60毫秒,低於上述反應時間的總和。
如果繞開了緩慢而復雜的皮層,通過較為原始的腦結構完成動作,起跑反應時間就會更短。
④ 人的起跑最快反應時間是多少怎樣定義
最快是100毫秒,也就是0.1秒。反應時間是指從刺激的呈現到反應的開始之間的時距。刺激施於有機體之後到明顯反應開始所需要的時間。
人類的反應時間:一般人的反應時間應該在0.2秒以上,經過訓練的運動員應該也不會低於0.1秒。
2001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男子110米欄的比賽中,劉翔的起跑反應時間是「0.155秒,排在八位選手的第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阿諾德因搶跑被罰下,根據當時的解說。
搶跑的概念已經不是簡單的「在槍響之前起跑」,凡是在槍響後0.1秒以內起跑的,說明該運動員在槍響前有預判(也就是在賭何時槍響),也算搶跑。
根據以上信息,正常人最快的反應時間也不應短於0.1秒。
反應時間包含的時段包括三個時段:
一、刺激使感受器產生了興奮,其沖動傳遞到感覺神經元的時間;
二、神經沖動經感覺神經傳至大腦皮質的感覺中樞和運動中樞,從那裡經運動神經到效應器官的時間;
三、效應器接受沖動後開始效應活動的時間。
刺激的呈現引起一種過程的開始,此過程在機體內部的進行是潛伏的,直至此過程到達肌肉這一效應器時,才產生一種外顯的、對環境的效應為止。因而,反應時間往往也被稱為「反應的潛伏期」。
在反應的潛伏期中包含著感覺器官、大腦加工、神經傳入傳出所需的時間以及肌肉效應器反應所需的時間,其中大腦加工所消耗的時間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