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麥吐司為什麼發酵時間長
Ⅰ 想要在家自製全麥吐司,為何面團遲遲無法發酵
夏天要加冰塊,冬天要加水,還有面應該打到幾成才可以加黃油和鹽,這都有很大的講究的。再來配方可能也不同,他們會根據不同的麵包有不同的配方比例,這也會導致最後的品質達不大到麵包店的。它可以把水和油連接起來,降低水面和油麵的表面張力,形成穩定的「水包油」或者「油包水」的一個狀態,這樣做出來的麵包才不會出現塌架或很快變硬變老,使得它柔軟有光澤。
Ⅱ 做麵包二發時間太久是什麼原因
我們在做麵包的過程中,經常能在配方中看到「一發」、「二發」,也就是說,麵包需要兩次發酵,這與我們平時做麵食的一次發酵方法不太一樣,所以很多人也會帶著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做麵包要發酵兩次?發一次不可以嗎?」,帶著與大家同樣的疑問,我也進行了一個實驗,用同樣的配方分別用一次發酵和兩次發酵做了兩個吐司,來一探究竟。
圖為進行了兩次發酵的吐司
通常來說,麵包之所以要進行第二次發酵,不但會增加麵包的風味,組織也會更加細膩,在多數情況下,進行兩次發酵的目的有三點:
1、延長發酵的時間,麵包會增加更多因發酵產生的特殊風味,也就是說做出來的麵包味道會更加香醇。
2、排氣、拍打、折疊的過程能給面團沖擊,使麵筋得到強化,面團也就更有彈性,做出來的麵包口感也會更有嚼勁,組織也會更加細膩。
為了驗證這樣的說法,我用同樣的配方分別用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做了兩個吐司,果然驗證了以上的說法。
圖為進行了兩次發酵的吐司
圖為用一次發酵的方法做的,可以看到,組織比較細膩,不過因為漲得太高,氣室有點大了,但是整體可以看到氣室還是比較均勻的,口感有嚼勁,入爐後長高很好,爆發力足。
圖為一次發酵製成的吐司
這是用一次發酵做的吐司,可以看到,爆發力還不錯,不過在發酵時間上變長了,通常在進行第二次發酵的時候,在38℃,80%左右的發酵環境下,60分鍾就可完成整個發酵過程,不過在一次發酵的吐司中,同樣的發酵溫度和濕度卻用了95分鍾,才發到了9分滿。
圖為一次發酵製作的吐司
切開後可以看到,其實相對經過兩次發酵的吐司來說,氣室不太均勻,有不規則的大氣泡出現,口感上也不如經過兩次發酵的組織更有嚼勁,可能會更加綿軟一些,在味道上卻相差不是很大,所以說,兩種發酵方式,在組織細膩度和嚼勁上會有些許的區別。
所以說,要想做出組織更加細膩且更有嚼勁,且風味更足的麵包,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是進行兩次發酵過程的麵包會更加好吃。
(以上照片、文字均為「江一魚」原創,未經允許拒絕轉載,盜取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