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飲食時間不一樣
⑴ 「一日三餐」用餐時間有哪些規律,三餐飲食有何要求,為什麼(1500字左右)重重有賞,跪求各位大神
早餐最佳時間7至8點
一些人早晨起得早,早餐便也吃得早,其實這樣並不好。早餐最好在早上7點後吃。醫學專家指出,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一旦吃早餐太早,勢必會干擾胃腸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所以能在7點左右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另外,早餐與午餐以間隔4至5小時左右為好,也就是說早餐7至8點之間為好,如果早餐過早,那麼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從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中可見早餐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然而根據營養學家的調查發現,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養成吃早餐的習慣或是吃早餐過於隨意。營養學家指出,如何吃好早餐其實大有學問,以下是健康專家提出的健康早餐新概念,好好對照對照吧,看看你的早餐是否達標。
7至8點,早餐的最佳時間 健康一天始於早餐
一些人早晨起得早,早餐便也吃得早,其實這樣並不好。早餐最好在早上7時後吃。醫學專家指出,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一旦吃早餐太早,勢必會干擾胃腸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所以能在7點左右起床後20至30分鍾再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另外,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至5小時左右為好,也就是說早餐7至8點之間為好,如果早餐過早,那麼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早餐前喝水對健康有利
早晨,人經過一夜睡眠,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早晨起床後處於一種生理性缺水狀態。所以,早上起來不要急於吃早餐,起床後應立即飲1-2杯溫開水,它對人體內器官有洗滌作用,而且對改善器官功能,防止一些疾病的發生都有很大好處。
早食冷食損健康
很多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等,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事實上會讓你的身體日漸衰弱的,這是為什麼呢?
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麼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麼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長期的冷食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
因此早上第一個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葯粥等熱食物,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因此喝牛奶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牛奶雞蛋並非完美早餐
很多上班族早晨起來,喝一大杯牛奶,煎一個雞蛋,吃一些肉片,拿上一個水果便匆匆沖出了家門,感覺起來這樣的早餐營養還不錯。但營養專家指出,如此搭配,蛋白質、脂肪攝入量是夠的,但卻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營養學家指出,科學的早餐應該是結構均衡的早餐,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量應該是一個合理的結構,而其中,碳水化合物是基礎,這一點很多人都認識不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膳食結構中,合理的早餐營養結構三大產熱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產熱值的比例應該在12∶25~30∶60。由此可以看出,碳水化合物在其中所佔的比例是最大的。而糧谷類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中國老百姓一直是以谷類食物為主要的營養來源。但隨著人們口味的變化及應對快節奏生活的需要,谷類食物被人們忽視了。其實,穀物早餐是最適合現代家庭中各年齡人群的理想營養早餐。穀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同時也提供一定量的無機鹽。穀物中脂肪含量低,約為2%左右。不同的穀物分別有各自不同的營養特點。相對於其他碳水化合物,穀物含有低脂肪、低膽固醇、能量持久釋放等特點。
常見的谷類食物包括大麥、玉米、燕麥、大米、小麥等,人們在選擇早餐時,以這些食物或含有這些食物成分的食品為早餐的主要內容,獲得的營養會更充分,結構會更合理。
早餐酸鹼平衡很重要
不少人早餐習慣吃饅頭、油炸食品、豆漿。也有人吃些蛋類、肉類、奶類。雖然上述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但均為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在飲食中超量,容易導致血液偏酸性,引起體內生理上酸鹼平衡的失調,還會出現缺鈣症。
營養學家建議,蔬菜水果含有鹼性物質,所以只要吃點蔬菜、水果補充一下就能做到膳食酸鹼以及各種營養素的平衡。
專家推薦的營養早餐
一頓高質量的早餐講究的是食物營養組合的合理性,最近營養學專家們就根據早餐食物的種類制訂了一種評價早餐營養質量的方法。
首先按照膳食金字塔的分類方法把食物分為谷類、蔬菜、水果、肉類和奶類,如果食用了兩類或者少於兩類就算早餐質量差,食用了其中3類則為早餐質量較好,如果能食用夠這4類則為早餐營養充足。
營養專家依據這一方法為我們推薦了幾個營養早餐方案:雞蛋掛面可以配上一個桃子、一杯酸奶,這是一份高蛋白低脂肪的食譜,鐵和維生素A、C也不缺乏。一份瘦肉炒米粉則需要加一杯牛奶和一根香蕉,這份食譜的優點是營養素供應全面。春卷、豆漿和西瓜搭配也能滿足能量和營養的需求。如果是油條、醬豆腐、雞蛋粥,這份早餐就少了維生素鈣鐵等營養而含鹽量則過高,應該添加黃瓜一類的蔬菜。
營養專家特別建議,早餐有兩類食物不宜多吃:一類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品,另一類是蛋黃、煎炸類高脂肪食物,因攝入澱粉、糖分、脂肪和膽固醇過多,消化時間長,易使血液過久地積於消化系統,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腦細胞缺氧,於是整個上午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
早餐吃點菜對身體有好處
專家建議,早餐吃點蔬菜,對人體有極大的好處。
不少人早餐桌上出現最多的不外乎稀飯、饅頭、油炸食品、豆漿、雞蛋和奶製品等。這類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而維生素很少,長期食用容易引起體內酸鹼平衡失調,導致血液偏酸性,出現缺鈣症。營養學家建議,如果早餐吃點蔬菜就能做到酸鹼平衡。蔬菜不僅僅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多種水溶性維生素,還含有很多鈣、鉀、鎂,這些都屬於鹼性食品。合理的早餐應有足夠的熱稀飯、熱牛奶、熱豆漿,以低糖低脂為主,將瘦肉、蔬菜、低脂奶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合理搭配在一起。
⑵ 每天下午五點後,盡量飯菜少吃,為何不同的時間吃飯飯量會影響健康
人人都說」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飽,晚餐要吃得少「,之所以每天不同的時間段會出現不同的飯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這與影響我們的健康因素有關。
因為下午五點之後,我們的運動量和工作量就會大大的下降,基本上不怎麼會運動了。因而,我們要是在這個時間段吃飯過於多的話,是很容易讓肚子撐著的。
一般吃到七分飽最佳,不會太餓,也不會太過於撐。我們的身體是需要有能量提供才能夠有力氣工作的,如果晚上不吃東西的話,那麼就沒有能量,自然而然身體的機能就會下降。最後,我們還要吃一些比較不油膩的東西,這樣才會對我們的身體更加有益。
⑶ 一日三餐最佳吃飯時間是什麼時候
1、早餐最佳時間段 7:00~8:30
作為一天中第一次進餐,早餐非常重要。人體存儲的能量在經過一晚上自然消耗,需要從新在食物中攝取,所以,早餐要注重食物的質量,盡量多吃蛋白質豐富和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同時要避免高熱量和油炸食物。營養專家曾建議,早餐攝入熱量應佔一天熱量的30%。
2、午餐最佳時間段 12:00~13:30
午餐不同於早餐,午餐更注重熱量。午餐食物更多樣化,菜餚上要以素菜為主同時搭配一些葷菜,主食是午餐必須要吃的,粗糧搭配細糧是最健康的主食,而且午餐不只是營養方面,還要注重量,因為午餐是乘載一天身體消耗最重要的飲食,要吃飽。
3、晚餐最佳時間段18:30~20:00
晚餐方面最好選擇一些低熱量、飽腹感強、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比如粗糧、果、蔬,切記千萬不要不吃晚飯。因為晚餐之後離下一頓進食需要10多個小時,胃承受不了。
4、最佳上午加餐時間段:10:30以後
早餐和午餐之間最有飢餓感的就是10:30之後,這時候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適當加餐。
5、最佳下午加餐時間段 15:30左右
下午加餐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下午茶,可以選擇一些穀物食品和水果,飲品(開水、茶、咖啡)因人而異。
6、最佳晚上加餐時間段 21:00左右
晚上加餐也就是夜宵,夜宵時間應該在睡覺之前的兩個小時,21點左右比較合適。夜宵進食量要少,夜宵可以選擇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為宜,比如粥類。
(3)為什麼飲食時間不一樣擴展閱讀
合理掌握三餐的進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關鍵。食量不可過多,也不宜太少,需要注意的是,計算食物的熱能與份量時要了解生熟有別。比如,熟雞的重量只有生雞的80%,熟牛肉只有生牛肉的65%。
此外,即使同一類儀器所含熱能也不完全一樣,如100克童子雞含熱能約400千卡,而同等量的老雞肉熱能高達550千卡。要挑選養分相同但熱量相對較少的食物。據測算,青年男女一天的進食量大致如下;糧食500克,蛋1個,瘦肉100克,魚150克,豆類200克,蔬菜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