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為什麼晚上睡覺
Ⅰ 古代天黑了沒有燈,那古人都干什麼呢
對於現在不少人來說,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才是一天的真正開始,畢竟夜晚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是白天無法品味到的優雅和享受。
當然,這些都是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尤其是電的發明、電燈的普及和電子產品的先進,也讓更多的人在夜晚有了消遣的方式,而並不覺得無聊。
這些高科技的享受,是古人無法體會到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古人雖然沒有現在的高科技手段來消遣夜色,他們的生活也未必就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枯燥無味,民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較現在的憂愁來說,古人生活或許正是現在很多人所嚮往的。
Ⅱ 沒有電的古代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覺有哪些娛樂呢
古代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應該說,大部分古代中國人,一到天黑就會上床睡覺,但也不盡然。
古人多少還是有些夜生活的。在先秦時期便已發明的十二時辰計時法中,晚上9點開始的亥時又稱「人定」,意思是說人得定住了,該睡覺了。晚上九點是古人的最遲睡覺時間,換言之,晚上9點之前的夜晚,古人還在活動。
那麼,從入夜到晚上9點這段時間,古人都在干什麼呢?
如果是官僚貴族或富商,可能在家裡舉行酒宴,喝酒聊天做游戲,吟詩作對賞歌舞。古代最有名的夜宴,當屬南唐兵部尚書韓熙載的夜宴,其場景還被記錄到名畫《韓熙載夜宴圖》里。
據史料記載,明清兩朝對觸犯宵禁制度的處罰非常嚴厲,「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點敲響晨鍾後才開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在一更夜禁後、五更開禁前不久犯夜禁的,笞打三十下」。
明朝兩朝執行嚴格的宵禁制度,除了出於鞏固專制統治的需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為了防止盜賊乘夜作惡。不過,其效果似乎不大。
據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所著《利瑪竇中國札記》記載,「各個城市都有千百名更夫在街上巡夜,按規定的間隔敲鑼,而且街道都有鐵柵並且上鎖。盡管如此,宅院被夜賊搶劫一空的事還常常發生,這或許因為更夫本人就是盜賊,或者是和盜賊合夥」。
可即便如此,明清兩朝仍在堅定不移地執行宵禁制度。甚至於,這種亂象的發生,還可能堅定了其執行宵禁制度的決心。因為他們了解這些亂象後,難免認為,執行宵禁制度夜晚尚且如此亂,取消宵禁制度又當如何?
直到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建立後,宵禁制度才被徹底廢除,人們的夜生活又迅速開始豐富起來。
Ⅲ 一個命苦的皇後,為何睡覺從來不關門,究竟在擔心什麼
婉容晚上不關門是因為自己處在深宮中,無依無靠,擔心自己太過寂寞,所以她敞開門和外面的人交流,讓自己不那麼寂寞。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後,婉容的一生極其可悲,不僅得不到溥儀的寵愛,還要獨自忍受孤獨寂寞。所以為了排遣寂寞,她夜晚睡覺都不關門。
只不過婉容這樣的生活只維持了短暫的兩年時間,隨著溥儀被趕出紫荊城,婉容也走出了紫荊城,這個巨大的牢籠。那段孤獨寂寞的日子過去了,婉容開始了新的生活,也不會睡覺不關門。只是快樂是短暫的,婉容的一生終究是可悲的,最終因為溥儀投靠了日本人,婉容也發了瘋。就這樣那個美麗而害怕寂寞的婉容不久也香消玉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