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為什麼晚上發燒死亡
❶ 自己家養的土雞,總是死,怎麼回事,怎麼解決啊
感染病毒或者誤食農作物上附著的農葯。
長期以來低程度的選育和粗放的飼養管理使土雞形成了疾病少、耐粗飼的一個特點,再加上土雞大多數採用的是「四園」(果園、桑園、茶園、竹園)散養,環境遠離污染,利於防病。
但是因為土雞的飼養周期較長,加上長期放牧於野外,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增加,有時還會遇上"四園"作物噴施農葯引起土雞農葯中毒,所以散養雞的防疫不容忽視。除加強日常管理,如嚴格消毒、隔離飼養以消滅部分疾病外,葯物預防不失為一條好途徑。
土雞科學管理很重要:
①雛雞進入育雛室,第一周每平方米50隻,且隔開為一群,在彈性塑料網上或竹編網上鋪新鮮干凈的干稻草。鋪草厚度以雛雞糞便能從其空隙中落到地上為宜。第二周每平方米40隻,撤去鋪草,使雞糞直接通過網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米30隻,之後為10隻。
②按日齡、強弱、大小、公母分群飼養雛雞。
③雞舍溫度第一周為32℃,以後每周降2.5℃,至自然溫度21℃時脫溫。
④採用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的4小時周期間隙光照法,使雞的活動與休息適量,促進土雞的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節約電費。光照強度參照白天採光窗的光照強度。
⑤雛雞25日齡方可放牧,這是保證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土雞
❷ 土雞為什麼會無辜死亡
具體有很多種原因,氣溫也有影響,身體健康原因都有可能!
❸ 土雞為什麼會無辜死亡
您所咨詢的問題,現答復如下:
土雞的抗病力相對較強,一些培育品種雞易發生的疫病土雞卻很少發生。影響土雞健康的主要有三種病毒病、三種細菌病和三種寄生蟲病。針對土雞的這些易發病並結合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相應做好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土雞的成活率。
1、三種病毒病的防治
這三種病毒病之一是雞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病雞一般表現為呼吸困難、腹瀉,糞便呈綠色,精神沉鬱並有神經症狀,頭部和面部腫大,產蛋停止等,敏感雞群的死亡率高達90%~100%。其預防措施為:雛雞7~10日齡時用新城疫IV系疫苗飲水或滴鼻進行首免,雞群18日齡時進行二免,雞群60日齡以後用新城疫I系疫苗進行肌肉注射。病毒病之二是傳染性法氏囊炎,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臨床症狀為病雞排白色或淺綠色稀糞,精神萎頓,頭下垂,眼瞼閉合,羽毛蓬鬆,最後極度衰竭而死。其預防措施為:於雛雞14~21日齡時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水中加2%的脫脂奶粉。病毒病之三是雞痘,由雞痘病毒引起,病雞身體各個部位可見結節,白喉型雞痘可見口腔、食道、氣管黏膜潰瘍或有黃白色病灶。其預防措施為:於雛雞14~21日齡時刺種雞痘疫苗。
2、三種細菌病的防治
這三種細菌病之一是雞白痢,由沙門氏菌引起,病雞表現為精神、食慾差,翅下垂,羽毛松亂,喜蹲伏,排黃白或綠色糞便。其防治措施為:用氟哌酸、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飲水。細菌病之二是禽霍亂,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雞突然死亡;急性型病雞羽毛松亂、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排黃、灰或綠色稀糞,體溫升至43℃~44℃,昏迷,1~3天後死亡;慢性型病雞表現為關節發炎、跛行、呼吸困難等。其防治措施為:雛雞30日齡後肌肉注射禽霍亂滅活苗進行預防,用磺胺類葯、青黴素、鏈黴素、紅黴素治療病雞均有效。細菌病之三是大腸桿菌病,由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小雞表現為厭食、羽毛松亂、不愛動,最後死亡;成年雞表現為雞冠萎縮、顏面發白,有的下痢,若局部感染則呈局部臨床症狀,如關節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道症狀等。其防治措施為:雞群1月齡時肌肉注射大腸桿菌油苗進行預防,用抗菌素如卡那黴素、新黴素、氯黴素、鏈黴素以及磺胺類、呋喃類葯治療病雞均有效。
3、三種寄生蟲病的防治
這三種寄生蟲病包括絛蟲病、蛔蟲病和球蟲病。雞感染絛蟲和蛔蟲後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雞冠蒼白,貧血,羽毛松亂,雙翅下垂,腸炎下痢等,按每公斤體重5毫克的用量給病雞投喂丙硫咪唑可達到驅除這兩種寄生蟲的目的。0.5~3月齡的雛雞最易感染球蟲,表現出貧血、消瘦、下痢和糞中帶血等症狀,驅除球蟲的葯物有氯苯胍、痢特靈、球凈、三字球蟲粉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