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為什麼晚上睡覺鬧
Ⅰ 為什麼嬰兒白天和晚上睡覺都哭鬧不停
寶寶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以分為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病理原因三種。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飢餓造成的,哭聲洪亮,音調較高,同時頭部左右轉動,吃奶後會立即安靜下來。 心理需求的哭:是寶寶尋求成人安慰的一種辦法。哭聲較小,而且孩子往往會盯著大人哭,有時「乾打雷,不下雨」,大一點的也會伸出雙手要大人抱抱。當大人擁抱時,寶寶就會感到滿足與愉悅。 如果孩子的哭聲有異樣,持續10分鍾以上,就該引起父母的注意。以下常見疾病可能引起寶寶啼哭不止。其中,腹痛是孩子哭鬧最常見的病理原因。 腸痙攣:多為胃腸功能失調引起,好發於1到3個月的嬰兒,可能因喂養不當、腹部受涼等導致。一般表現為持續、難以安撫地哭鬧,哭時面部潮紅,腹部脹而緊張。有時家長暖手後在嬰兒腹部撫觸,能有所緩解。 腸套疊:多發於4到10個月嬰兒,表現為陣發性哭鬧、尖叫,哭鬧時雙拳緊握、兩腿彎曲蜷縮,非常痛苦。持續時間約幾分鍾到十幾分鍾,緩解後安靜下來,10到20分鍾後就又發作。此外,嬰兒還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便血等症狀,該立即去醫院。 中耳炎:孩子會發出尖厲的哭聲,並用手抓耳朵。 濕疹:俗稱奶癬,可引起劇烈的皮膚瘙癢,特別是在夜間。這時寶寶會經常哭鬧,哭聲平緩而持 新生兒夜晚哭鬧不肯睡,往往令新手爸媽手忙腳亂。根據英國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出生五周時,嬰兒易因脹氣及腸絞痛而哭鬧。 家中若有新生兒,處理不時出現的哭鬧,恐怕是家長最頭疼的事。有的人心疼孩子,一聽到聲音便馬上安撫,整天下來,常是筋疲力盡;有的怕抱習慣,索性采觀望的態度,卻又被指不近人情;究竟要如何做才恰當,始終無法有一致的看法。 一份近期發表在「小兒科期刊」的報告即指出,隨著時間變化,過與不及的照顧都各有利弊,但想要小傢伙往後少哭一點,晚上能睡得好,最好要考量其獨特性,哭鬧時,適當給予語言或動作上的安撫,孩子才能盡早融入新的生活作息。 在該研究中,英國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James-Roberts依育嬰方式將二百七十五對父母分為三組,並要求他們針對子女的哭泣行為、夜眠狀況與互動過程書寫日記,事後透過內容分析比較,了解家長的不同做法對孩子反應的影響。 第一組由歐美人士組成,每天抱嬰兒長達十五至十六小時,孩子想喝奶就立即哺乳,且都陪伴睡覺;第二組全是倫敦人,每天僅抱八點五小時,餵食與哄睡都有固定時間,親子間的肢體接觸量少了第一組五十%;第三組為丹麥哥本哈根人,表現介於上述兩組間,白天抱孩子的時間較多,每天約九點七五小時,晚上則與孩子分開睡。 結果發現,第一組長時間被褓抱、屬於父母過度保護型的嬰兒,在出生後前四至六周最乖;而被抱時間最短、父母依時間表照顧的第二組嬰兒,在出生後前幾周的表現情形最糟糕。 不過,第一組嬰孩哭鬧的頻率雖只有第二組的一半,但晚上卻容易睡不安穩,常見入睡困難或半夜醒過來,且在三個月時,此現象益加明顯,十個月大時的哭鬧程度,甚至比第二組還嚴重。 反觀白天被抱時間較長、給予孩子適度安撫的第三組嬰兒,起初也會哭鬧,但在出生六周後就乖巧許多,漸入佳境,且在三個月大時,晚上睡覺和第二組一樣安穩。 研究者表示,大約五周時,三組都有嬰兒極易哭鬧,其實為小兒常見的脹氣、腸絞痛所致,並非家長的照顧方法有問題,故毋須自責。但從調查中顯示,要減少嬰兒啼哭的時間,根據需要給予安撫,會比始終無微不至的照顧有效。若放任孩子不管,只會使其變得焦慮,哭鬧的機會更多。 另外,研究者也建議,孩子出生第六周,可開始採行折衷的育嬰方式,不要老抱在身上,待其逐漸適應環境,身心狀況穩定,十二周後,再調整睡眠習慣,避免因操之過急造成彼此的壓力。 許多疲憊不堪的媽媽打來電話求援:「為什麼我的孩子從來不整夜睡覺?」「孩子1~2小時醒一次,每次都要吃奶和哄拍才能再次入睡,我都快撐不住了。(想知道來自健康專家的建議嗎?)」 媽媽應當了解睡眠的一般規律,但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一定會如此按規律作息。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與生俱來的性情)。兩個月的孩子平均每天睡18小時,可是就有睡10小時和22小時的,這也不能算異常。只要孩子各方面發育良好,清醒時眼睛明亮、情緒好,就不要過於擔心。 及時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會使媽媽和家人生活輕松。 培養良好睡眠習慣的有效方法: (1)媽媽要有良好的夜間育兒心態。夜間育兒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必要工作,不可焦慮,甚至憤怒。 (2)了解嬰兒的睡眠規律,不要過多地打攪孩子。嬰兒睡眠周期較成人短,淺睡眠時間比較多,時有微笑、皺眉、伸展四肢、哼哼聲等。此時,不要因過分照顧而打擾嬰兒。當嬰兒在睡眠周期之間醒來時,不要立刻抱起,哄、拍或玩耍(這樣很容易形成每夜必醒的毛病)。只要不是餵奶時間,可輕拍寶寶或輕唱催眠曲,不要開燈,讓夜醒的寶寶盡快入睡,不要過分打擾。3~4個月以後,夜間就可不再餵奶了。切不可嬰兒一醒就餵奶,以免養成寶寶夜醒多次和含奶睡眠的習慣。 (3)建立一套睡前模式,一般應該在3個月之前逐漸形成: ①洗個熱水澡,換上睡覺的衣物; ②喝奶,喝奶後不要馬上入睡,應呆半小時左右,此期間可拍嗝; ③與孩子說說話,念1~2首兒歌,把一次尿,然後播放固定的催眠曲(可用胎教時聽過的); ④關燈,此後不要再打擾孩子。 每天按時做很重要,可養成孩子固定時間睡眠的習慣。 (4)良好的睡眠環境:溫暖而舒適的空間,衣被要舒適,室內光線要暗,適當保持安靜。 (5)白天哭時,抱起餵奶。讓孩子白天醒得多,夜間不打擾睡眠,並形成晝夜規律。但不可做得過分(如白天不讓孩子睡覺)。一個太疲倦或白天過於興奮的孩子,晚上會更加睡不好。 (6)夜間可給孩子使用紙尿褲。 (7)孩子在媽媽肚子里就習慣了各種聲響,所以孩子睡眠時不必過分安靜,否則可能使孩子易於受到驚嚇和驚醒。至於什麼樣的聲音適合寶寶,依個人情況而定,父母應仔細觀察,發現孩子最喜歡的聲音。
Ⅱ 寶寶晚上睡覺總是哭鬧是什麼原因
寶寶在晚上睡眠時,出現間歇哭鬧或抽泣,這就是夜啼。孩子一般不會無緣無故地哭,如果他哭個不停,一定是不舒服的原因。經常出現夜啼不僅會使孩子睡眠不足影響其生長發育,也十分影響父母的休息。所以,防止孩子夜啼並不是小事
Ⅲ 寶寶晚上哭鬧是怎麼回事
孩子哭鬧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痛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找准孩子哭鬧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才能葯到病除。據育兒專家介紹,現實生活中,孩子哭鬧的常見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臨時哭鬧 1、飢餓,是新生兒哭鬧的最主要原因。這種哭聲短粗而有力,比較有規律,中間有換氣的間隔時間,越哭越急。但對於母親來說容易判斷,餵奶後就可以緩解。母乳喂養的嬰兒在飽餐一頓後,能保持2~3個小時,有些孩子可能持續時間長一些。如果寶寶4個小時沒有哭鬧,最好也要給孩子喂一次奶。這樣不光可以減少寶寶的哭鬧,而且還能幫助寶寶調節他的生物鍾。這個問題一般不會困擾家長,因為所有家長孩子哭鬧的第一選擇就是餵奶。寶寶出生後會有一個生理性的體重下降,一般2周就可以恢復到出生體重,如果2周體重沒有恢復到出生體重或者一個月大小體重增加不明顯,孩子還經常哭鬧,也是孩子飢餓的表現,說明母乳的質量不好,需要增加營養或者尋找原因。人工喂養的嬰兒相對容易,由於奶量相對固定很容易判斷是否孩子飢餓。 2、不舒服,不舒服也是寶寶哭鬧的一個普遍的原因,拉了和尿了都會造成孩子哭鬧,只要換尿布就可以解決此類問題。有時流汗衣服包得太緊也不舒服。這類哭聲會比較急促聲音也許不大,好像還可以稍微忍受一下。如果你不理他,他就會會大聲哭鬧。太冷或太熱,寶寶感到不適應,他也會用哭聲來表示。如果我們用手摸摸寶寶的腹部,如果其腹部發涼,說明寶寶感到冷了,要趕緊添加衣服,如果寶寶面色發紅,煩躁不安,則表明寶寶太熱了,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哭鬧就可以緩解。 3、疲勞,孩子玩累了會在睡覺前會大聲地哭叫,可能持續10分鍾左右,甚至更長。孩子越是累,哭得越大聲。孩子臨睡前留出20分鍾讓孩子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下,孩子就很容易入睡,改變一下環境是很有效的方法。 4、口渴,口渴也是寶寶哭鬧的一個因素,也容易被忽視。一般說來,母乳喂養的孩子,是不需要喂水的。如果在乾燥環境或者溫度太高,孩子失水比較多,容易口渴。還有就是孩子鼻子堵,張嘴呼吸也容易口渴。寶寶口渴就會導致煩躁不安,喂少量的水給就可以緩解。 5、腹脹,寶寶在進食過程中,經常會吞咽下許多空氣,從而造成腹脹。這種哭鬧往往發生在奶後半個小時,哭鬧來得突然,第一聲又長又響,之後是較長時間的屏息,接著又是一聲大哭。只要想辦法讓寶寶打出嗝來,他才會覺得好受一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奶後要拍嗝。 6、鬧覺,寶寶在睡覺前或快睡醒時哼哼卿卿地哭,哭聲不太大,有規律,比較纏綿,甚至有些不安。家長可以輕輕拍拍,給他哼哼歌,讓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並很快入睡。 7、鼻子堵,當寶寶感冒或者有鼻屎堵住鼻子的時候,寶寶只能用嘴呼吸,用嘴呼吸和吃奶會發生矛盾,寶寶會表現為吃奶過程中突然哭鬧,繼而不願繼續吃奶。家長可以用生理鹽水濕潤一下鼻子,也可以用液體石蠟塗抹在鼻腔,然後用洗鼻器輕輕吸引出來就可以。如果鼻屎發黃,還可以塗抹紅黴素眼葯膏。 8、疼痛,腹痛是寶寶哭鬧的一個常見原因,由於嬰兒胃腸發育不成熟,造成的嬰兒各階段腸道蠕動不協調而引起的腸絞痛。哭鬧經常是突發性尖叫,有時會呈現聲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臉紅脖子粗。有時腹部往往會有些鼓脹、兩手掌會握拳、兩腳則會伸直或彎曲,四肢末端則常會呈現冰冷。通過輕輕按摩腹部或者給與幫助消化的益生菌就可以緩解。 二、經常性哭鬧 1、紅臀,就是我們常說的屁股淹了,換尿布不勤或者尿布過敏都會導致此類顯現,可以使用護臀霜,勤換尿布。對於嚴重的紅臀,主要的是保持臀部乾爽。 2、濕疹,濕疹是寶寶長期哭鬧最主要的原因,濕疹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部位發生,孩子癢癢難忍,經常哭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奶蛋白或者雞蛋蛋白過敏,去除過敏源就可以緩解。 3、腸絞痛,是指康健的嬰兒每天哭鬧至少三個小時,每周三次以上,持續時間超過三周,醫學上稱之為腸絞痛。腸絞痛的特點是孩子就像上了發條一樣定時、定點哭鬧,特別是晚上,疼痛劇烈。哭鬧的同時,還會伴隨不停的蹬腿,哭鬧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即使你的安撫起了效果,但是哭鬧馬上又會重新開始,似乎任何方法都不能長久。主要原因還是和孩子的腸道發育尚不完善有關系,更多的是和孩子蛋白過敏有關,寶寶除了哭鬧以外,還會有頻繁的打嗝、放屁,甚至拉肚子。需要給孩子做一個過敏源的檢查,如果是蛋白過敏,媽媽忌口就可以後者換用低敏奶粉就可以。
Ⅳ 新生兒晚上一直哭鬧不睡覺是什麼原因
想要讓寶寶乖乖睡覺,首先要檢視寶寶為何睡不好?總括有以下因素: 1 睡眠形態尚未成熟:所以常有「日夜顛倒」的現象。 2 不恰當的育嬰習慣:例如媽媽夜晚檢查寶寶是否尿濕和更換尿布,以及抱著寶寶入睡、擔心寶寶肚子餓而抱起來喝奶等,導致嬰兒夜間睡眠蘇醒頻率高,睡眠質量因而下降。 3 夜間流汗:寶寶衣服穿得...太多太緊、棉被太厚,或是屋內的空氣不流通,加上寶寶皮膚散熱快,容易流汗,因而睡不好、易醒來哭鬧。 4 夜間哭鬧:寶寶可能因為肚子餓、身體不舒服(例如腹脹、腸絞痛或其他疾病)、發燒、尿布濕了、感覺太熱或太冷等,都會引起夜哭。 5 白天過度刺激:例如運動量過多、生活作息改變、給予過度的興奮刺激,都會導致夜裡驚醒。
Ⅳ 嬰兒晚上哭鬧是什麼原因
以下是寶寶哭鬧的7個常見原因。如果你的寶寶哭了,而且很難平息,你不妨按照下面的單子看看能不能解決寶寶哭鬧的問題。 1. 寶寶餓了 飢餓是新生兒哭鬧最常見的原因。寶寶越小,哭鬧的原因越有可能是因為肚子餓。不過寶寶出生後的頭一兩天是例外,因為那時候有些寶寶確實是吃得少。如果你是母乳喂養,當你了分泌少...量初乳,並且在分娩後第三天左右注意到自己「下奶」,可能會有更強的意識。 寶寶的胃很小,吃不了太多。如果寶寶哭鬧,你就試試給他餵奶,因為他很可能是餓了。他也許不會馬上停下來不哭,但只要他想吃,就讓他一直吃,等他吃飽了,就不會再鬧了。如果寶寶吃飽了還是哭,那有可能是因為他還有別的要求。 2. 寶寶需要換衣服或換尿布 如果寶寶的衣服太緊或尿布臟了,他們一般都會非常敏感地鬧起來。有的寶寶如果需要換尿布,他會馬上讓你知道,特別是當他的皮膚已經受刺激時。但也有寶寶尿布臟了好像也不在乎,還覺得挺暖和、挺舒服的。 不管你的寶寶屬於那一種類型,尿布臟不臟很容易檢查出來,你也可以趁機發現尿布包得是否太緊或者是不是寶寶的衣服讓他感覺不舒服了。 3. 寶寶感到太熱或太冷 有些新生兒換完尿布或者洗完澡後,不習慣皮膚光光的感覺,而願意被暖暖和和地包起來。如果你的寶寶也是如此,你很快就能掌握該怎麼給他快速換好尿布,好讓他安靜下來了。不過,也要注意別給他穿多了,以免寶寶過熱。原則上,寶寶需要比你多穿一件。 寶寶睡覺時也是這樣,如果太熱,就給他少蓋點,如果太冷,就給他多蓋點。寶寶的手腳通常都會稍微涼一些,所以要知道寶寶是冷是熱,你應該摸他的肚子。寶寶的房間溫度最好保持在18°C。 4. 寶寶想要你抱 有些寶寶就是想讓大人多抱抱。大一點兒的孩子可能只要看到你在房間或聽到你的聲音就覺得很安心,但新生兒一般都得抱著才滿足。如果寶寶已經吃飽了,也換了尿布了,那他哭可能只是想讓你抱抱他。 你也許擔心總是抱寶寶,會把他慣壞,但在最初幾個月里,這是不可能的。不同的寶寶對抱的需求也不一樣。有的寶寶可能總是需要你的關注,有的寶寶卻能很長時間自己安靜地待著。如果你的寶寶想讓你抱,那就抱抱他吧。把他放在前置式嬰兒背包里,你就能騰出手干其他事情了。 5. 寶寶想睡覺 你可能會覺得小嬰兒應該想睡就能睡,不管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然而,如果你的寶寶受到的刺激過多(比如家裡來了很多客人),他可能反而會因為刺激過度而難以平靜。 剛出生的寶寶不能一下子接受太多刺激,比如光線、聲音、被人抱來抱去等。很多父母都發現,家裡來人後,寶寶哭鬧的時間就比平常多。 如果你發現寶寶哭鬧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那可能就是他通過哭來表達「我受夠了!」如果你能把他帶到安靜的地方,慢慢減少對他的刺激,他可能會先哭一會兒,但最終會睡著的。 6. 寶寶身體不舒服 如果你剛喂完寶寶,也沒有發現什麼讓他不舒服的地方(寶寶可能會因為一些很細小的東西而不舒服,比如一根頭發纏在他的腳趾上了,或者衣服上的標簽扎他了等等),但是他還是哭時,你可以考慮量一量他的體溫,看他是不是病了。 寶寶生病後的哭聲跟餓了或者煩了時的哭聲不一樣,可能更急或更尖。同樣地,如果一個平常總哭的寶寶突然變得異常安靜,那也可能說明他有問題。不管是哪種情況,如果你覺得不對頭,一定要帶他去醫院。 7. 寶寶哭鬧的其他原因 有時你可能搞不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很多新生兒都會一陣陣地煩躁不安,很難安撫。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幾分鍾,也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變成腸絞痛那種大鬧。 腸絞痛是指寶寶每周至少3天,每天至少哭鬧3個小時。很多家長都覺得有腸絞痛的寶寶很難安撫。不過雖然沒有什麼特效方法,但腸絞痛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想想這種情況遲早會過去,你可能就會覺得好受些了。 你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寶寶哭鬧怎麼辦,學習一些實用的安撫技巧。
Ⅵ 寶寶一到晚上睡覺就哭鬧怎麼回事
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人們習慣上將這些孩子稱為「夜啼郎」。這是嬰兒時期常見的睡眠障礙。 一般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生理性哭鬧 孩子的尿布濕了或者裹得太緊、飢餓、口渴、室內溫度不合適、被褥太厚等,都會使小兒感覺不舒服而哭鬧。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只要及時消除不良刺激,孩子很快就會安靜入睡。此外,有的孩子每到夜間要睡覺時就會哭鬧不止,這時父母若能耐心哄其睡覺,孩子很快就會安然入睡。 ●環境不適應 有些孩子對自然環境不適應,黑夜白天顛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覺,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將孩子抱起和他玩,哭鬧即止。對於這類孩子,可用些鎮靜劑把休息睡眠時間調整過來,必要時需請兒童保健醫生作些指導。 ●白天運動不足 有的孩子白天運動不足,夜間不肯入睡,哭鬧不止。這些孩子白天應增加活動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靜入睡。 ●午睡時間安排不當 有的孩子早晨起不來,到了午後2~3點才睡午覺,或者午睡時間過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沒有人陪著玩就哭鬧。這些孩子早晨可以早些喚醒,午睡時間作適當調整,使孩子晚上有了睡意,就能安安穩穩地睡到天明。 ●疾病影響 某些疾病也會影響孩子夜間的睡眠,對此,要從原發疾病入手,積極防治。 患佝僂病的嬰兒夜間常常煩躁不安,家長哄也無用。有的嬰兒半夜三更會突然驚醒,哭鬧不安,表情異常緊張,這大多是白天過於興奮或受到刺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此外,患蟯蟲病的孩子,夜晚蟯蟲會爬到肛門口產卵,引起皮膚奇癢,孩子也會煩躁不安,啼哭不停。 有這類問題的家長反映寶寶入睡前需要抱著、拍、晃、走動或含奶頭睡。剛入睡放到床上就醒了,需要長時間抱、拍、晃一直到睡熟後才能放下。這樣的孩子往往夜間醒來愛哭鬧。 實際上這是家長使寶寶養成不良的睡眠習慣造成的。因為在白天或晚上入睡前養成了抱、拍、晃或含奶頭的睡眠伴隨條件。當夜間嬰兒在睡眠周期之間醒來時,睡眠習慣好的嬰兒會自動調節自己轉入下一個睡周期,父母甚至不察覺。但養成以上伴隨條件習慣的嬰兒夜間醒來時,要求家長起來抱、拍晃才能再入睡,即使不餓,也要含奶頭,吸吮幾口就睡著了,不然就哭鬧不已。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家長需要耐心堅持2-3天培養寶寶自己入睡的習慣。從白天開始,將快要入睡的寶寶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鬧,可以在床邊用語言和表情給予安慰,讓寶寶哭一會兒抱起來安慰,放下又哭,第二次讓他哭的時間長一些再抱起,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再應答。直到寶寶覺得再哭爸爸媽媽也不會抱我了,他就學會自己入睡了。戒掉含奶頭睡的習慣也同樣。一旦養成自己入睡的習慣,夜間就會睡得很好。 有些孩子喜歡鬧夜,這使得上班一族的父母苦不堪言。夜間哭鬧不止,還會干擾鄰居,每當鄰居順起孩子是不是有什麼毛病了,做父母的會感到一種失落感,覺得自己帶不好孩子。 在兒科門診,因為夜間哭鬧而帶孩子就診者為數不少,咨詢這方面問題的家母也很多,當醫生問起他們如何應對時,不少總覺得束手無策。這時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父母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