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早晨中午下午晚上
㈠ 為什麼會有白天和晚上
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且不透明的球體,同一瞬間陽光只能照亮半個球,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晝,沒有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黑夜·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
我們生活的地球,其本身不發光。地球上的光和熱,主要是因為太陽在照射著,陽光照到的半球是白天,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地球是個球體它一刻不停地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著,人們稱之為地球的自轉。這樣,使地球上接受太陽光熱的部分經常在變化。得到太陽光熱的部分經常在變化,得不 到太陽光熱的部分也在變化,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不斷交替。
拓展資料:
我們每天都在經歷晝夜交替,這是由於地球在不停自轉導致的。如果太陽和地球都是帶電體的話,太陽在旋轉的時候,會受到宇宙中心的影響,產生一個很強的旋轉電流,這個電流就會產生一個旋轉的電磁場。這時的地球也會跟著產生一個感生電磁場,來阻礙太陽電磁場的旋轉,這個感生電磁場就推動了地球的旋轉,形成地球的自轉。
打個簡單的比方,花樣滑冰運動員雙臂伸直時旋轉就會變慢,這就是因為旋轉體的半徑增加了,而角動量守恆,其線速度就必然減小;相反,如果雙臂收攏,旋轉速度就加快了。正是因為遵循著「角動量守恆」這個奇妙的定律,如今其他行星和各種天體,無一不是自轉的。直到哥白尼提出,地球也是一顆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的同時,自身則繞地軸自轉,人們才理解了晝夜交替的原理。
㈡ 凌晨、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和晚上的時間段
凌晨: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天快亮的時候。
早晨:指從天將亮到八﹑九點鍾的一段時間。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早晨為一天之始,往往被視為充滿朝氣的時刻,因此中國古語亦說「一日之計在於晨」。
中午,又名正午,指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中午12時,為一天的正中。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11:00至13: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下午:指中午到傍晚的過渡時間,從14點到日落前。
傍晚:日落以後天黑以前的時候。
夜晚:天黑以後到黎明前。
(2)為什麼有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擴展閱讀:
二十四小時制比起十二小時制有很多優點:
不會混淆上午的時間和下午的時間(在十二小時制中7點鍾既可以指早上也可以指晚上)。在日程表或類似的文件中,一眼就可以看清時間是上午還是下午。這對於需要全天二十四小時服務的機構尤其重要,例如航空公司、鐵路和軍隊。
能夠精確描述某一天的時間。比如:「2月3日午夜12:00」就很難確定是「2月3日00:00」還是「2月4日00:00」(即「2月3日24:00」)。
同時受到傳統的行針式鍾表影向,大部份人日常生活習慣上,都是使用十二小時制稱呼及理解時間,例如下午5:00(17:00),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以下午5:00稱呼及理解,甚少會用17:00。當使用二十四小時制,提及下午1:00(13:00)至下午/晚上11:59(23:59)時,大部份人都需略作思考,將之換算為十二小時制,才明白所指的時間,稍為不便,甚至可能換算錯誤而出現誤會,例如誤以為18:00為下午8:00(正確為下午6:00)。
㈢ 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深夜怎麼區分這些時間段
凌晨 líng chén
從零時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時間;天快亮的時候。
早晨:指從天將亮到八﹑九點鍾的一段時間。
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早晨為一天之始,往往被視為充滿朝氣的時刻,因此中國古語亦說「一日之計在於晨」。
上午一般指是早上八點到十二點這段時間,英語簡寫為AM。
中午,又名正午,指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中午12時,為一天的正中。
而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午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11:00至13:00或十二小時制的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下午指中午到傍晚的過渡時間,從14點到日落前.
傍晚:日落以後天黑以前的時候。
黃昏:1、指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2、靠近晚上的時分。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夜晚:天黑以後到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