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很餓
① 容易餓怎麼回事
問題一:最近突然容易餓是什麼原因啊 臨床上甲亢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慌、心動過速、怕熱、多汗、食慾亢進、消瘦、體重下降、疲乏無力及情緒易激動、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顫抖、甲狀腺腫或腫大、女性可有月經失調甚至閉經,男性可有陽痿或 *** 發育等。甲狀腺腫大呈對稱性,也有的患者是非對稱性腫大,甲狀腺腫或腫大會隨著吞咽上下移動,也有一部分甲亢患者有甲狀腺結節。甲亢時引起的眼部改變,一類是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視或呈現驚恐眼神;另一種是惡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轉變而成,惡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淚、復視、視力減退、眼部腫痛、刺痛、有異物感等,由於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閉合,結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腫、角膜潰爛等,甚至失明。也有的甲亢患者沒有眼部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上述均是典型甲亢的臨床表現,但是並非每位甲亢患所有的臨床症狀都有,不同類型的甲亢,臨床表現也不同。
2. 在日常食用的食品中,海帶、紫菜、海白菜、海魚、蝦、蟹、貝類含碘豐富。碘過量對病情不利,表現為:
(1)加重甲亢:由於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長期服用碘劑,可以加重甲亢,甚至可發生碘源性甲亢。
(2)對治療不利:進食過多的碘,還可能使甲狀腺組織硬化,造成病情遷延不愈,影響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碘過量使搞甲狀腺葯物治療甲亢時間延長、治癒率下降、,過量補碘後甲亢用抗甲狀腺葯物的治癒葯下降到20%~35%。
因此,甲亢患者應避免吃海帶、紫菜、海魚等含碘食物,而且含碘的中葯如海藻、昆布等均要禁止食用。病人用鹽應食用無碘鹽。如為加碘鹽應將加碘鹽經高溫炒一段時間後食用,讓碘揮發。
3.甲亢病人在服葯期間及飲食上應注意:
(1)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蔥、生蒜;
(2)禁忌海味:海帶、海蝦、帶魚;
(3)禁忌濃茶、咖啡、煙酒;
(4)保持心情平靜、防勞累.
甲亢是由於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過多而引起的一種疾病。
建議去醫院檢查。
問題二:為什麼這段時間總是很容易餓? 去醫院查查吧,象甲亢,糖尿病,心臟病,頸椎病等等都會有這種症狀的。也可能是胃腸出了問題,消化太快了不正常。如無病那晚飯少吃些試試,晚上吃的越多第二天早上餓得越快工作太累,消耗太大;心情影響;生理本能;習慣問題等,都會引起餓的感覺噢1,如果你是重體力活,食用脂肪或者肉類的攝入不足,就會餓得快。2,如果你還很年輕,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也會餓得快。3,如果你得了糖尿病或甲亢,自宏笑侍然會餓得快。 老是覺得餓其實是你胃腸蠕動速度較快,胃排空速度較快導致的。說明你新陳代謝能力強。沒什麼大問題。每餐別吃太多,少吃多餐,所謂「越吃越餓」是有一定道升羨理的。手邊上常備兩塊蘇打餅干,空腹勿喝牛奶,少吃酸性物質,按時休息,沒有毛病的。不用怕。 另外也有可能是消化道功能不好,小腸和胃等消化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的話,就不能把食物完全的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導致血糖濃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餓,剛吃完飯不久就餓了。
問題三:為什麼我很容易餓 如果您感覺沒有什麼不適的症狀的話,您的這種現象應該屬於營養不良。現分析如下:一、從年齡上來看,您正屬於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正是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男女生青春發育期開始的年齡是不蔽吵同的,女生比男生早,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17歲左右結束;男生一般在12歲前後開始,到22歲左右結束。城市男女青春發育期開始年齡早於農村。在這個時期體格生長加速,第二性徵出現,生殖器官及內臟功能日益發育成熟,大腦的機能和心理的發育也進入高峰,身體各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時期。然而由於許多學生並不太清楚以上的原因,飲食上沒有及時進行調整。即沒有及時增加必須的能量,因此「很容易餓」就是必然的了。二、活動量增加,攝入的總能量沒有增加。「載人踩自行車上學」這項活動也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的。在計算自己的總需要量時就應該考慮進去。而且17歲的學生多數是高中階段,課程相對其他階段的學生而言要更為緊張一些,腦力勞動增加了後所需要的能量也應該增加。14~18歲男生每天必須達到2900千卡;女生每天必須達到2400千卡。注意:膳食營養能量的計算單位應該是「千卡」也稱為「大卡」,而不是「卡」!(某些網站上涉及到人體每天的需要量時往往少了那個千字,直接寫成是多少卡路里,這是錯誤的!縮小了千倍!)三、三大熱量營養素可能有兩樣不足。從您提供的餓了的時間上來看,兩餐之間大約在三個小時不到四個小時的間隔。正常的胃排空時間是四至六個小時。從您不足四個小時來看,那麼可以分析出您的飲食結構相對單一,即: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太多,脂肪和蛋白質這兩大類相對較少,可能會有嚴重不足的情況。總能量的來源比例為:碳水化合物佔55%~65%,脂肪佔25%~30%,蛋白質佔12%~14%。簡單易行的估計就是相對而言每天必須保證二兩以上的葷菜。四、膳食結構不合理。蛋白質應該以動物性蛋白質含量豐富的氨基酸構成好,如肉類為17%~20%,蛋類為13%~15%,奶類含3%,植物性食物中大豆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含量達35%~40%。而您吃得多的是穀物類僅含5%~10%,利用率相對較低。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能量的需要量也達到了高峰,因此一般不過度限制膳食脂肪攝入。但是以不越過總能量的30%。五、適當注意微量營養素的補充。礦物質里以鈣、鐵、鋅、碘為主;維生素以VA、VB1、VB2和VC為主。綜上所述:1、多吃谷類,雖然做到了,但是沒有保證充足的能量。2、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做得不夠。3、注意逐步增加總能量的攝入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以保證適宜的體重。4、考試期間的膳食就更要注意加強營養。這里就不多述了。5、保證足夠的睡眠!順祝身體健康!
問題四:經常容易餓怎麼辦 您好,餓其實是人的一種應激反應,當你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已經達到維持你現有能量消耗的臨界狀態時,你的身體會自動調節你胃部幽門附近的肌肉收縮,使你產生飢餓感。從正常人來講,肯定是運動量大,消化好容易餓,但是有些疾病也容易使人愛餓,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就是甲亢),比如低血糖,都會導致人容易餓,這可不是消化好,是病。
建議:
一,每日按時吃三餐,沒有胃口也多少吃一點.飯點以外的時間盡量少吃東西,實在餓了就喝點水.將你的胃腸的排空時間調節到跟吃飯時間一至.
二,調節好了後可以每天下午四點左右吃一些補充能量的食物,因為午餐和晚餐的時間相隔較長,有時身體會需要一些補充.
三,切忌零食,那是破壞身材和健康的頭號殺手。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問題五:為什麼這段時間總是很容易餓? 去醫院查查吧,象甲亢,糖尿病,心臟病,頸椎病等等都會有這種症狀的。也可能是胃腸出了問題,消化太快了不正常。如無病那晚飯少吃些試試,晚上吃的越多第二天早上餓得越快工作太累,消耗太大;心情影響;生理本能;習慣問題等,都會引起餓的感覺噢1,如果你是重體力活,食用脂肪或者肉類的攝入不足,就會餓得快。2,如果你還很年輕,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也會餓得快。3,如果你得了糖尿病或甲亢,自然會餓得快。 老是覺得餓其實是你胃腸蠕動速度較快,胃排空速度較快導致的。說明你新陳代謝能力強。沒什麼大問題。每餐別吃太多,少吃多餐,所謂「越吃越餓」是有一定道理的。手邊上常備兩塊蘇打餅干,空腹勿喝牛奶,少吃酸性物質,按時休息,沒有毛病的。不用怕。 另外也有可能是消化道功能不好,小腸和胃等消化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的話,就不能把食物完全的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導致血糖濃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餓,剛吃完飯不久就餓了。
問題六:為什麼最近老感覺肚子餓 人的生理活動能量直接來源於血液的血糖,血糖來源於小腸等消化器官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物質。人餓的原因是血液裡面的血糖濃度減少,進而會有的正常的生理反應。這個時候應該補充食物(也就是吃東西),如果這個時候不即時補充食物,稍微時間長點的話,生理反應會促使分解肝糖元(來自細胞脂肪分解物,由膽汁完成進程)。這個時候人會感覺餓過去了,反爾不餓了。 餓的話最直接的原因是血液血糖濃度降低,但是原因可能有好多種。 第一種:血液有問題。有的人血液血糖濃度由於特徵(遺傳)原因,一直會低於正常濃度,這樣的結果是一直比較餓,吃東西到撐也不會覺得舒服,人比較虛弱,免疫力也不強,可能經常生病,而且沒有力氣。(去做血檢) 第二種:是消化道功能不好,小腸和胃等消化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的話,就不能把食物完全的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導致血糖濃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餓,剛吃完飯不久就餓了。(去做腸胃檢查,甚至包括口腔,食道,膽,等等) 第三種:還有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比較多造成的,會很瘦弱,而且脾氣暴躁(俗稱甲亢,建議去醫院測試甲狀腺)。 第四種:如果餓起來會受不了,是「煩心的餓」,有可能是肝功能不正常,當血糖濃度降低時,肝不能做出正確的生理反應,來分解肝糖元來維持正常的活動能量,於是繼續消耗血液中不多的糖元,造成越來越重的生理反應。(餓,煩心的餓)。[建議去檢查肝膽功能,膽的作用也很大,即使肝功能正常,膽功能不正常的話,脂肪也不能正常的轉化成能量物質,也會導致相同的後果,但是人會發胖,吃不了油膩的東西] 第五種:有可能是腎的問題,營養物質都要經過腎的過濾,腎出了問題的話營養物質就不能正常進入血液循環。導致機體一直處於營養不量的狀態,對外表現為餓。(建議檢查腎功能,腎小管和 filter,有可能導致糖尿病。人會比較瘦弱,皮膚不好,有紅疹等,尿液顏色不正常) 第六種: 有可能是上述的幾種原因的綜合表現。人是很精密高級的儀器,往往在比較小的損害的時候,它能靠自身的生理反應來調節,來提示。所以當你感覺很不舒適的時候,身體機能已經下降了比較多的程度了,所以有時候造成一種病症的原因往往是幾種混雜在一起。 簡單自己測試方法: 1:評價自己身體肥胖程度,如果肥胖,多半是第四或第六種 2:評價自己身體亢奮程度,如果亢奮,多半是第三或第六種 3:評價自己運動能力,如果可以做十分劇烈的運動,滿頭大汗的情況能持續進行中,則可排除肝膽問題。 4:評價自己的免疫能力,如果免疫力不強,很容易生病,多半是第一或第六種。 5:評價尿液顏色,黃色粘稠壯的話,多半是第五或第六種 6:排除其他可能,則多半是第二或第六種。 如果症狀不是很明顯,不是很嚴重,也能排除上述多數症狀,有可能是輕微消化不良導致的。 如果是高強體力勞動者,則屬於正常反應。 如果只是最近才出現這樣的問題,則關注下周邊改變的東西。包括自身新習慣,新儀器,新傢具,和病患接觸史,氣候等等。 初步推測: 1:血糖值持續偏低 .... 馬上去醫院是正道 ... 看看心率是不是不齊?... ...請注意增加適當運動,請注意飲食,請保持良好的心情,餓的時候,請補充食物 不影響生活的話,沒有不舒服的話,就不要擔心,人體的調節能力是很強的. 但是要是影響生活了,請去醫院檢查!
問題七:經常容易餓怎麼辦 您好,餓其實是人的一種應激反應,當你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已經達到維持你現有能量消耗的臨界狀態時,你的身體會自動調節你胃部幽門附近的肌肉收縮,使你產生飢餓感。從正常人來講,肯定是運動量大,消化好容易餓,但是有些疾病也容易使人愛餓,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就是甲亢),比如低血糖,都會導致人容易餓,這可不是消化好,是病。
建議:
一,每日按時吃三餐,沒有胃口也多少吃一點.飯點以外的時間盡量少吃東西,實在餓了就喝點水.將你的胃腸的排空時間調節到跟吃飯時間一至.
二,調節好了後可以每天下午四點左右吃一些補充能量的食物,因為午餐和晚餐的時間相隔較長,有時身體會需要一些補充.
三,切忌零食,那是破壞身材和健康的頭號殺手。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問題八:為什麼我很容易餓 如果您感覺沒有什麼不適的症狀的話,您的這種現象應該屬於營養不良。現分析如下:一、從年齡上來看,您正屬於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正是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男女生青春發育期開始的年齡是不同的,女生比男生早,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17歲左右結束;男生一般在12歲前後開始,到22歲左右結束。城市男女青春發育期開始年齡早於農村。在這個時期體格生長加速,第二性徵出現,生殖器官及內臟功能日益發育成熟,大腦的機能和心理的發育也進入高峰,身體各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時期。然而由於許多學生並不太清楚以上的原因,飲食上沒有及時進行調整。即沒有及時增加必須的能量,因此「很容易餓」就是必然的了。二、活動量增加,攝入的總能量沒有增加。「載人踩自行車上學」這項活動也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的。在計算自己的總需要量時就應該考慮進去。而且17歲的學生多數是高中階段,課程相對其他階段的學生而言要更為緊張一些,腦力勞動增加了後所需要的能量也應該增加。14~18歲男生每天必須達到2900千卡;女生每天必須達到2400千卡。注意:膳食營養能量的計算單位應該是「千卡」也稱為「大卡」,而不是「卡」!(某些網站上涉及到人體每天的需要量時往往少了那個千字,直接寫成是多少卡路里,這是錯誤的!縮小了千倍!)三、三大熱量營養素可能有兩樣不足。從您提供的餓了的時間上來看,兩餐之間大約在三個小時不到四個小時的間隔。正常的胃排空時間是四至六個小時。從您不足四個小時來看,那麼可以分析出您的飲食結構相對單一,即: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太多,脂肪和蛋白質這兩大類相對較少,可能會有嚴重不足的情況。總能量的來源比例為:碳水化合物佔55%~65%,脂肪佔25%~30%,蛋白質佔12%~14%。簡單易行的估計就是相對而言每天必須保證二兩以上的葷菜。四、膳食結構不合理。蛋白質應該以動物性蛋白質含量豐富的氨基酸構成好,如肉類為17%~20%,蛋類為13%~15%,奶類含3%,植物性食物中大豆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含量達35%~40%。而您吃得多的是穀物類僅含5%~10%,利用率相對較低。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能量的需要量也達到了高峰,因此一般不過度限制膳食脂肪攝入。但是以不越過總能量的30%。五、適當注意微量營養素的補充。礦物質里以鈣、鐵、鋅、碘為主;維生素以VA、VB1、VB2和VC為主。綜上所述:1、多吃谷類,雖然做到了,但是沒有保證充足的能量。2、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做得不夠。3、注意逐步增加總能量的攝入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以保證適宜的體重。4、考試期間的膳食就更要注意加強營養。這里就不多述了。5、保證足夠的睡眠!順祝身體健康!
問題九:人為什麼會感覺餓 為什麼會肚子餓呢?這是神經中樞的感覺。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吃進的飯菜,一般大約經4―5小時,就從胃中排空。這時候,胃就會開始劇烈收縮。胃排空的時間與食物的成分有密切關系。如果純粹是糖類食物,一般2小時左右排空,蛋白質類食物,大約需3―4小時,而純脂肪類的食物,約需5―6小時。因此,混合食物平均是4―5小時。
胃排空的速度還與進食的量成正比例。如胃中有100毫升的食糜,則每分鍾排出約5毫升,當胃中食糜容量達500毫升時,則每分鍾可排空15毫升。
胃中的內容物排空以後,胃就開始收縮。這是一種比較劇烈的收縮,它起自賁門,向幽門的方向蠕動。這種收縮使人感到飢餓;也就是應該進食的一種信號。
我們知道,不論什麼時候,胃中總存在一定量的液體和氣體。液體一般是胃粘膜分泌出來的胃消化液,量並不太多。氣體呢,一般是在進食時,隨著食物一起吞咽下去的。這樣,胃中的這些液體和氣體,在胃壁劇烈收縮的情況下,就會被擠捏揉壓,東跑西竄,就象我們洗衣服的時候,衣服中如果包著一定量的空氣,在水中一揉一搓,也會發出現吸咕咕的聲來,是同一個道理的。
② 一段時間作息時間固定會形成一種習慣會在固定的時候覺得餓困了或醒來這是因為我們身上有一個什麼
人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生物鍾的支配下進行的,就如同植物到季節就開花,動物到了周期就要產卵一樣。生物鍾運轉正常,身體就健康、抗衰、延壽,相反,亂了生物鍾,運轉不正常,就容易得病、早衰、折壽。因此,精心呵護和保護生物鍾,使其不受干擾和磨損,就成為我們生活中至關重要的內容,也是自我保健的核心。
保護生物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規律自己的生活,按時作息,平衡飲食,積極鍛煉,並且形成"制度",常年堅持,雷打不動,節假日也不例外。
人類在生活過程中,有許多生理現象都要受到自身存在的一種與時間因素有關的物質所控制。這種物質與日常的鍾表有著類似的作用,被稱為「生物鍾」。
自有生物以來,太陽升落所因起的光照變化,和生物體內的生命活動建立了同步關系,長期的進化,生物就按太陽出沒的規律形成了體內的活動規律,由生物鍾來控制。人體生物鍾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由松果體來「指揮」。松果體是腦內一個碗豆大的腺體,分泌的激素叫松果體素(也叫褪黑激素)。
已經發現,一個人的體溫在清晨2-6時最低,下午5-6時偏高。癌細胞生長也是有規律的,在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做放射治療,最容易殺死癌細胞。此外,血糖含量、基礎代謝率、經絡電勢等等,也都隨著晝夜更替而出現有規律的變化,隨著生物鍾運轉。
生物鍾紊亂,松果體素極度減少和喪失正常節律,將牽動體內許多生理功能的紊亂,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損害健康甚至發生疾病。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循晝夜規律、季節規律,力求避免或減少對生物鍾的干擾。生活起居有規律,按工作勞動時間作息,定時合理飲食,克服自身干擾生物鍾正常運轉的不健康行為習慣,順乎自然保持健康。
「生物鍾養生法」有哪些內容?
近年來,世界上盛行的最佳養生法是「生物鍾養生法」。該養生法認為,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有規律的預定時刻表,這就是由生物鍾所控制的。人的各種活動如果能順應生物鍾的規律要求,就可以達到健、壽、智、樂、美的境界。否則,人體必將受到某些損害,表現為疲勞、低智、寡歡、早衰和疾病。
因此,我們按生物鍾的規律辦事,以達到養生的目的。比如:
按時作息,有勞有逸;
按時就餐,不暴飲暴食;
適應四季,順應自然;
戒除不良嗜好,不傷人體功能。
如果一但違背了生物鍾的規律,出現不適,應立即用微調法來彌補、糾正,防止繼續發展,釀成疾病。比如:
眼球血絲——熬夜太多,可用睡眠來調節;
眼圈昏暗——疲勞過度,可用休息來調節;
舌苔發白——胃部不適,可用飲食來調節;
精神緊張——心理失衡,可用緩解心理壓力來解決,等等。
諸如此類,這就是自己愛護自己,重視自我養生,靠自我保健、自我醫療來實現。
生活要有規律是指哪些內容?
生活要有規律是人體保健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內容有:
(1)每天起床和入睡的時間,應有規律,成年人保證每天6-8個小時睡眠。
(2)工作、勞動、學習的是限應有規律。
(3)飲食,一日三餐要定時;不偏食,不多食,講究飲食衛生;每天飲水6-8杯。
每頓飯的飯量,可掌握在臨近下頓飯時腹中略有飢餓感為宜。
(4)不強求午睡,但應平躺一會兒,常此堅持有利於減輕心臟負擔。
(5)每天大致定時排便(有些老年人隔日排便),以減輕殘渣和毒性物質對大腸的刺激,保持腹內舒適。
(6)早晨或晚間或早晚堅持健身活動。
(7)每天有放鬆和娛樂的時間,消除疲勞,增進文化情趣。
(8)保持情緒相對穩定,少波動,不暴躁,不抑鬱,樂觀向上。
(9)安排好雙休日的休閑時間,從事社會聯誼活動和健身活動。
(10)夫妻間的性生活,也應有一定的規律。
生活的規律應與人體內的生理過程和物質代謝的規律相適應,與人體生物鍾的規律相適應。
生活的規律是一張一弛。張弛相協調,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在新的環境可形成新的生活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