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雨的晚上睡眠質量好
㈠ 為什麼下雨天里的睡眠質量特別好
1.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
當一個人極度興奮,我們喜歡說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實際上這是體內交感神經興奮,當外界有充足氧氣時,交感神經容易興奮。天氣晴朗時,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氧氣充足,交感神經興奮性比較高。然而,當雨天時,厚厚的雲層遮住了陽光,光合作用減弱,氧氣含量減少,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從而發生昏昏欲睡。氣壓低,外界氧氣含量減少,這也是為何雨天時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會覺得胸悶,氧氣不夠用的原因。
1770-1.jpg
2.褪黑素分泌增多
人體的松果體分泌一種與睡眠有關的激素—褪黑素。褪黑素可以改善睡眠質量,使睡眠中覺醒次數明顯減少,淺睡階段縮短,深睡階段延長。褪黑素分泌的特點是在黑夜或者光線暗的時候分泌。雨天由於烏雲將陽光擋住,環境變得昏暗,這時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增加,讓人體產生睏倦。
1770-2.jpg
3.雨聲催眠
雨聲雖然也是噪音,但它可不是普通的噪音,下雨的沙沙聲,其聲頻一般位於0~20千赫之間,人們常常對這個范圍的聲頻是非常敏感的,這種聲頻我們稱為「白噪音」。當均勻的雨聲進入大腦時,大腦會無意識地放鬆下來,產生α波,這樣的狀態很接近人體睡眠時大腦的狀態。所以,聽著沙沙雨聲,就像聽催眠曲一樣。而且「白噪音」還能遮蓋其他令人煩躁的其他噪音。
1770-3.jpg
4.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增加
下雨時,空氣的濕度是增加的,雨水和空氣的摩擦以及雷電都會產生負離子,負離子有鎮靜和催眠的作用,讓人容易入睡。
5.戶外活動減少
雨天很多戶外的事情無法完成,只能呆在室內,讓人無所事事。對於無事可做的人,睡覺或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下雨天想睡覺與人類社會漫長的進化過程有關,在原始人類狩獵時期,往往就是晴天狩獵,夜晚和下雨天休息。經歷數萬年的進化,優勝劣汰,這種習性保留下來,存在於人類的基因中。陰雨天時,光線比較暗,給人的錯覺是夜晚,眼睛給大腦發送信號(如還未天亮,可以繼續睡眠),然而這個信號可能是假的,這也是人類長期進化的條件反射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