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太空梭高度為什麼影響所需時間

太空梭高度為什麼影響所需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3-13 03:29:24

Ⅰ 太空梭從某個時間t秒開始,其飛行高度為

【分析】 ①求出h的導函數h'(t)=30t 2 +40t+45②求出h'(1) h'(t)=30t 2 +40t+45,h'(1)=30×1 2 +40×1+45=115. 故所求瞬時速度為115米/秒.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變化率與導數的關系及導數的定義,是一道基礎題.

Ⅱ 太空梭上天後多長時間就失重了達到哪個速度才失重差一點不達到呢

其實是否失重極其容易分辨。只要飛船不是處於用火箭加速離開地面或者返回大氣層的途中,除了這兩種情況,其它都是失重狀態。

判斷失重的標准「不是看速度的大小,而是看是否做自由落體運動」。被火箭加速的情況下飛船不是自由落體;返回大氣層由於有空氣阻力,也不是自由落體。

在軌道上運行就是屬於自由落體了,雖然這種自由落體並不令飛船掉到地球上,但由於只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實實在在是符合自由落體定義的。

總之概括一句,凡是自由落體運動都是失重的。

Ⅲ 太空梭發射進太空要多少時間

(1)太空梭發射時,其軌道器的3個主發動機在起飛前6.6秒時先以0.12秒的間隔相繼點火;

(2)在升空前的最後幾秒內,主發動機的推力要超過額定值的90%以上,否則會自動停機;

(3)在預定的發射的時刻來到時,2個固體火箭助推器點火,太空梭垂直起飛,按預定的飛行程序上升;

(4)太空梭飛過發射塔的速度很慢,需要3秒,此後飛行控制任務由肯尼迪航天中心交給德州休斯敦的約翰遜航天中心,並將在30秒內加速到超音速;

(5)2分鍾後,固體火箭助推器關機並分離,此時太空梭的飛行高度約為45千米,其上的3台主發動機繼續推進軌道器和外貯箱的結合體升空,而固體火箭助推器分離後靠降落傘懸吊落在海面上,由回收船回收,供下次再用;

(6)此後太空梭要經歷程序轉彎,使太空梭由垂直向上飛行,變為向東水平飛行;

(7)起飛後8分鍾左右,太空梭主發動機關機,外貯箱與軌道器分離,外貯箱分離後在墜入大氣層時燒毀,此時軌道器進入大約遠地點300千米、近地點70千米的大橢圓軌道,速度約7.5千米/秒;

(8)在40~45分鍾以後,即在約300千米遠地點,軌道器上的軌道機動系統發動機點火,使軌道器的軌道變成約300千米的圓軌道,進入正常運行階段。

Ⅳ 為何揭秘太空梭的結構

通過報紙或電視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太空梭,在各種媒體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太空梭令人驚心的發射場面,而對於太空梭的認識可能也就只有發射時冒起的滾滾濃煙。可太空梭究竟是什麼樣的?

其實,在技術上這個詞指的是一個航天交通系統,它包括三個部分:軌道器、外貯箱和固體火箭助推器。

軌道器是太空梭系統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唯一進入軌道飛行的部分。其形狀與飛機非常相似,大小與一般的中型商業客機差不多。整個軌道器可以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主要是航天員工作生活的機組座艙,中段是有效載荷艙,後段是太空梭和軌道艙的動力系統。

機組座艙同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軌道艙一樣,提供了航天員在整個飛行期間的生存環境和活動空間。座艙的空間比載人飛船的空間要大,但是一般情況下,座艙內要有7名航天員,如果有緊急情況,乘員還要增加到10名,這樣空間似乎還是顯得有些狹小。

機組座艙分為兩層,頂層為飛行艙,裡面裝有上升、著陸及在軌期間駕駛軌道器所需的各種控制器。飛行艙的前部非常像客機的駕駛艙,透過窗口航天員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象。飛行艙的後牆有兩個觀察窗,透過這兩個窗口,航天員可以直接觀察有效載荷艙,在太空中他們操縱後牆上的各種儀器來控制有效載荷艙內的系統。飛行艙後部的天花板上同樣有兩個觀察窗,給航天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在飛行艙的下面是航天員的生活間,被稱為中艙。中艙實際上是航天員的生活間,所有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儲存在這里。中艙內和飛行艙間有兩個通行艙口可以使航天員在兩艙之間自由通行。中艙一側的機組通行艙門是航天員在地面上進出軌道艙的唯一通道。在中艙的後面有一氣閘艙,是航天員在太空中進入太空,或進入未加壓有效載荷艙的通道。

有效載荷艙占據了整個軌道器的大部分,艙內裝的是由軌道器送入太空的衛星,或者是為航天員提供科學試驗空間的小型實驗室。它有兩扇從中間對開的艙門。艙門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是防熱層,內層是輻射冷卻器。在軌道器上升和返回時艙門處於關閉狀態,以保護放在載荷艙內的貨物。而在軌期間艙門則一直開著,這樣可以起到散熱的作用。

軌道器後段的動力系統包括有3台主發動機,太空梭發射時,這些發動機提供了軌道器進入軌道的部分推進力。主發動機的兩側各有1個軌道機動發動機,採用軌道器自身攜帶的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用於主發動機關閉後的軌道器加速、變軌或交會,以及返回制動的推力。它可以持續工作15個小時,重復啟動1000次。

為了進行軌道器的姿態控制和交會、入軌控制,軌道器的尾端兩側還裝有24台反作用控制發動機,可重復啟動50000次,同樣的發動機在飛行艙前面的機頭還有14台。在機頭和機尾還裝有6台微調發動機,可進行50萬次的啟動。這些發動機合起來稱為反作用控制系統,推進劑由軌道器攜帶。這些發動機通過復雜的控制系統控制其點火時間,可以調整軌道器的姿態。

應該注意,軌道器只提供了在軌飛行期間的推進劑,並沒有提供發射時主發動機所需的推進劑。考慮軌道器進入軌道需要燃燒大量的推進劑,而要把這些推進劑都貯存在軌道器內是很不合適的,於是設計人員在軌道器之外設計了一個專門攜帶推進劑的外貯箱。

外貯箱有兩個貯箱組成,上端的貯箱內部裝有液氧,下端的貯箱裝有液氫。中間由一個連接艙連接。雖然看上去液氫貯箱的體積比液氧的大很多,但是因為液氧比液氫重16倍,所以裝滿推進劑後,液氫的重量只是液氧的1/6。在與軌道器連接時,液

氧和液氫各通過一根管子從貯箱底端流入軌道器。當主發動機開始工作時,通過這兩根管子流入發動機的液體可以很輕松地在25秒之內就把一個中等大小的游泳池灌滿。

由於液氧和液氫的沸點約為零下一兩百攝氏度,因此很容易就會汽化。為了使汽化的程度盡量減小,在外貯箱的外表面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異氫尿酸泡沫,這種材料令外貯箱的表面呈橘紅色。

在最初的飛行中,外貯箱被塗成了乳白色,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美觀,但在使用上毫無用處,因此後來不再使用這一做法。

有了外貯箱的太空梭重量加大,特別是灌滿了推進劑後,如果只用軌道器上的主發動機,根本不能使它們離開地球表面,於是外貯箱的兩側又連接了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

為了降低研製成本,助推器採用了分段結構,推進劑分別裝入四段。最上端整流罩內裝有推進劑點火裝置、電子設備、應急自毀裝置和減速傘,最下端是可調節方向的噴口,偏轉角度6.65°。

之所以採用這種分段結構,最大的好處在於方便推進劑的灌裝。固體推進劑在灌裝前呈橡皮膏似的黏稠液體,灌入助推器後,要經過幾天的乾燥才能形成固態。整個灌裝和乾燥的過程要絕對保證推進劑的攪拌均勻,否則會影響發動機效率。比較之下,灌四個小段當然比灌一個長段要容易得多。

助推器各段之間的連接也是極其講究的,要嚴格保證推進劑的密封性,防止高溫燃氣泄漏。雖然NASA(美國中央航空航天局)工作人員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還是在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的發射中付出了血的代價。 知識點

液氫

氫的液化採用壓縮、膨脹、冷卻、壓縮循環過程。液氫與液氧組成的雙組元低溫液體推進劑的能量極高,已廣泛用於發射通訊衛星、宇宙飛船和太空梭等運載火箭中。液氫還能與液氟組成高能推進劑。

液氫作為火箭發動機燃料有很多優點:①氫—氧反應釋放的燃燒熱大,是一般烴類燃料不能達到的。②液氫、液氧都是低溫液體。液氫比熱大,可同時用作火箭高溫部件和發動推力室的冷卻劑,回收的能量可再送入燃燒室使用,使發動機工作狀況改善。③氫—氧燃料系統產生污染極少。

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曾為「阿波羅」宇宙飛船登月飛行和太空梭的順利發射提供過巨大能量。此類發動機也對我國「長征」運載火箭的連續多次發射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

太空梭的飛行原理與特點

太空梭的飛行原理

前面我們講過,太空梭由軌道飛行器、固體火箭助推器和外掛貯箱3大部分組成,太空梭起飛的動力源自2台巨大的集束式助推器和3台液體推進劑。在這些起飛動力裝置中,中心部分是一個外形像一架三角翼滑翔機的軌道飛行器,它垂直發射,是太空梭飛行時必不可少的配件,它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像普通飛機那樣下滑著陸。

太空梭在起飛時,利用外掛貯箱內的液氫推進劑作為主發動機的動力,貯箱隨著推進劑的使用完畢而拋棄。另外,太空梭還依據軌道飛行器順利飛行;一般情況下,太空梭的軌道飛行器可使用次數在100次以上,它有一個巨大的貨艙,可以作為衛星及其他材料的存儲點;大規模的太空作業時,還可將外掛貯箱帶入軌道,作為航天站的核心部分。

1000千米以下是太空梭近地軌道的飛行高度,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和各種建設用部件和補養是目前太空梭的主要任務,因為太空梭的運載能力比較大,所以它往往採用多級組合形式。在需要高軌道運行有效載荷的時候,還可以由太空梭將其送上近地軌道後再從這個軌道發射,使其進入高軌道,以完成最終任務。

太空梭的特點

總結起來,太空梭具有以下幾大特點:

(1)作為地面與軌道間一種經常性的運載工具,太空梭的一項重要使命和功能是向軌道上布置飛行器,並在軌道上檢修和回收飛行器。這樣一來,就可以對這些飛行器的可靠性放寬要求,從而簡化了設計,節省了價值昂貴的備份部件,大大降低了研製成本。

過去,航天器中的許多貴重設備和儀器只能使用一次,現在太空梭既能把它們帶回來進行修復,使其多次重復使用,又可以及時在軌更換飛行器上的設備(如裝上新的感測器和儀器,換掉老化的或失靈的零件,補充上在運行中消耗掉的材料),從而延長飛行器的工作壽命,大大提高其利用率,避免極大的浪費。

(2)太空梭的巨大貨艙能容納一個載人實驗室,裡面環境舒適,航天員在這里可以不穿航天服。太空梭在發射和再入時的加速度只有3—4個重力加速度,一般人都能耐受。這樣一來,就降低了對其乘員的健康條件的要求,為各領域內的科學家直接參加航天活動提供了可能性,使得這些科學家可以在天上直接操縱其設備進行科學研究。這一方面可以減小設備的復雜性和降低造價,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實驗研究的質量,就在飛行過程中完成解釋、評價實驗結果,及時改進方法,加速知識的增長。

在這樣的實驗室里,可以進行材料科學方面的研究,進行廣泛的天文、物理和地球資源方面的研究及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等。

(3)它相當於一個短期運行的航天站,為航天應用科學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在人類進入太空以來,由於載人航天飛船在發射前的安裝和測試所需時間太長,致使空間營救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太空梭由於其發射准備時間短的這一特點,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太空梭為大型航天站的建立也創造了條件。它首先可以將航天站的組件和模塊分批送上軌道,並在軌道上把它們組裝起來。在航天站建成之後它又可成為往返地面和航天站之間的交通運輸工具。

(4)具有軍事的用途。研製太空梭的最早設想就是要使之成為一種軍事進攻性武器。所以,美國軍界頭目們一直很支持太空梭計劃。國防部承擔了研製費(100億美元)的1/6。先期4架太空梭中的2架是完全按照國防部的要求設計的。太空梭的全部飛行計劃中,有1/3將由軍方主持。空軍參謀長對發展太空梭的軍事意圖供認不諱,他公開宣布,太空梭的基本任務就是要保證五角大樓的利益。為此空軍對凡登堡空軍基地要重新改建,以保證未來的載人或不載人的航天器在這里秘密組裝和發射。

太空梭能完成的軍事任務有:

①軍事偵察。太空梭除了可向軌道上布置偵察衛星,並在天上對之進行維修、整個地回收或從偵察衛星上取回膠卷外,必要時也可載著偵察人員飛越特定地區進行偵察。

②攔截和破壞敵方航天器。太空梭依靠其速度快和靈活機動的飛行能力,可在天上悄悄逼近、攔截、破壞或竊取對方的飛行器後急速返回自己的基地。

③轟炸和攻擊敵方地面目標。太空梭可以在45分鍾內飛至地面上離發射場最遠的地方。因此它可以作為近地軌道轟炸機帶上進攻性武器,出其不意地對敵方重要的戰略目標進行攻擊。

④通信聯絡、指揮、導彈導航。美國太空梭試飛成功引起了前蘇聯的極度不安。前蘇聯宣傳機構說這是美國想用「超級武器」訛詐全世界的一種新的「軍國主義和沙文主義的行動」。前蘇聯負責航天員訓練任務的領導人沙塔洛夫在莫斯科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說:「這將意味著武器競爭的一個新的盤旋上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前蘇聯一方面譴責美國研製太空梭的軍事目的,而同時自己也悄悄地加緊搞太空梭。由此可見,「哥倫比亞」號的試飛成功使美國和前蘇聯在宇宙空間的競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太空梭除了上述種種好處外,也有它的局限性。這首先就是,它只能將載荷送上較低的軌道。要實現更高軌道的運載,特別是同步地球軌道的運送,還需藉助於另外一種名曰「軌道間拖船」或「軌道間飛機」的接力運輸工具才能實現。

知識點

第一架飛艇

英國的蒙克·梅森是第一個製造小飛艇的人,他利用發條裝置驅動螺旋槳使飛艇升空,速度達8千米/小時。這種原理對後來的實用飛艇具有指導意義。幾年後,法國人亨利·吉法爾就製成了第一部可操縱的飛艇,艇形為雪茄狀,長44米,直徑12米,發動機功率達3馬力,帶3葉螺旋槳。1852年9月24日,吉法爾自己駕駛這架飛艇在巴黎起飛,飛到28千米之外的特拉普,開創了人類動力半操縱飛行的先河。

Ⅳ 太空梭能飛得多高飛得多快

當固體燃料火箭被拋開後,主發動機提供的推力將太空梭的速度在6分鍾里從每小時4,828公里提高到每小時27,358公里以上並進入飛行軌道。
飛行高度在1000公里以下是太空梭近地軌道的飛行高度。

Ⅵ 太空梭能飛幾十多高

太空梭一般情況下執行的是近軌任務
比如說 維修近軌衛星 維修國際空間站 為長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工作人員提供補給 所以這就決定了他不會飛得太有遠 另外從他自身的結構講 他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 要把如此大的龐然大物送入宇宙 需要巨大的能量儲備 而太空梭的外掛燃料箱和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所攜帶的能量還不能把他送的太遠
由於以上的原因 太空梭的飛行高度一般就在360公里附近 這個距離也是衛星和國際空間站工作最理想的高度 所以太空梭 一般也就飛到這個高度
但並不是說太空梭只能飛到這個高度 而是因為他的工作原因只飛到這個高度 要是她想再飛的高一點 從理論上講還是可以的 但是也不會太遠

Ⅶ 太空梭的飛行高度是多少

首先,第一個,太空梭其實不是飛機,別看它有個飛機模樣,因為它在大氣層內,根本飛不起來,而著陸完全是靠滑翔。所以英語,太空梭也不是叫啥aircraft,是叫space shuttle,其中shuttle是指那種穿梭往返兩地的交通工具,所以香港和台灣人翻譯的太空梭更准確些。

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既然它不是飛機,那自然衡量它的高度就不能按照衡量一般飛機的方法來算,我們有人問衛星會飛多高嗎?

太空梭可以執行三類軌道運輸任務:近地軌道LEO、極軌道Polar Orbit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
三者對應的高度分別是:
近地軌道,2000公里以下圓形軌道;
極軌道,通過地球兩極,高度約1000公里;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近地點在1000公里以下、遠地點為地球同步軌道高度36000公里的橢圓軌道。

當然最後一條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並不是說太空梭能飛到36000公里那麼遠,它只需要在近地點釋放衛星就可以了。

Ⅷ 太空梭的飛行高度是多少啊

太空梭
天地往返穿梭器—太空梭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1972年1月,美國正式把研製太空梭空間運輸系統列入計劃,確定了太空梭的設計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復使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兩個外掛燃料貯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軌道器三個部分組成。經過5年時間,1977年2月研製出一架創業號太空梭軌道器,由波音747飛機馱著進行了機載試驗。1977年6月18日,首次載人用飛機背上天空試飛,參加試飛的是宇航員海斯(C·F·Haise)和富勒頓(G·Fullerton)兩人。8月12日,載人在飛機上飛行試驗圓滿完成。又經過4年,第一架載人太空梭終於出現在太空舞台,這是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太空梭是一種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載人航天器,它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發射到太空,能在軌道上運行,且可以往返於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可部分重復使用的航天器。它的軌道器、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儲箱三大部分組成。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共兩枚,發射時它們與軌道器的三台主發動機同時點火,當太空梭上升到50千米高空時,兩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並與軌道器分離,回收後經過修理可重復使用20次。外儲箱是個巨大殼體、內裝供軌道器主發動機用的推進劑,在太空梭進入地球軌道之前主發動機熄火,外儲箱與軌道器分離,進入大氣層燒毀,外儲箱是太空梭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太空梭的軌道器是載人的部分,有寬大的機艙,並根據航天任務的需要分成若干個「房間」。有一個大的貨艙,可容納大型設備。軌道器中可乘載3名職業航天員(如指令長或機長、駕駛員、任務專家等)和4名其他乘員(非職業航天員)。其艙內大氣為氮氧混合氣體。太空梭在太空軌道完成飛行任務後,軌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機那樣在預定跑道上水平著陸。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

太空梭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它是一種有翼、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由輔助的運載火箭發射脫離大氣層,作為往返於地球與外層空間的交通工具,太空梭結合了飛機與航天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飛機。太空梭的翼在回到地球時提供空氣煞車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時提供升力。太空梭升入太空時跟其他單次使用的載具一樣,是用火箭動力垂直升入。因為機翼的關系,太空梭的酬載比例較低。設計者希望以重復使用性來彌補這個缺點。

雖然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陸續進行過太空梭的開發,但只有美國與前蘇聯實際成功發射並回收過這種交通工具。但由於蘇聯瓦解,相關的設備由哈薩克接收後,受限於沒有足夠經費維持運作使得整個太空計劃停擺,因此目前全世界僅有美國的太空梭機隊可以實際使用並執行任務。

1981年4月12日,在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著上百萬人,參觀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宇航員翰·楊(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開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頁。

這架太空梭總長約56米,翼展約24米,起飛重量約2040噸,起飛總推力達2800噸,最大有效載荷29.5噸。它的核心部分軌道器長37.2米,大體上與一架DC—9客機的大小相仿。每次飛行最多可載8名宇航員,飛行時間7至30天,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太空梭集火箭,衛星和飛機的技術特點於一身,能像火箭那樣垂直發射進入空間軌道,又能像衛星那樣在太空軌道飛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再入大氣層滑翔著陸,是一種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飛行器。

從1981年至1993年底,美國一共有5架太空梭進行了59次飛行,其中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5次,挑戰者號10次,發現號17次,亞特蘭蒂斯號12次,奮進號5次。每次載宇航員2至8名,飛行時間從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參加太空梭飛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員。太空梭的59次飛行中,在太空施放衛星50多顆,載2座空間站到太空軌道,發射了3個宇宙探測器,1個空間望遠鏡和1個γ射線探測器,進行了衛星空間回收和空間修理,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探測實驗成果。
太空梭除可在天地間運載人員和貨物之外,憑著它本身的容積大、可多人乘載和有效載荷量大的特點,還能在太空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和空間研究工作。它可以把人造衛星從地面帶到太空去釋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毀壞的無人航天器,如低軌道衛星等人造天體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可以把歐空局研製的「空間實驗室」裝進艙內,進行各項科研工作。

美國太空梭創造了許多航天新紀錄。太空梭首航指令長約翰·楊6次飛上太空,是世界上參加航天次數最多的宇航員。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員莎麗·賴德(Sally K·Ride)乘挑戰者號上天飛行,名列美國婦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戰者號把美國第一個黑人宇航員布魯福德(Guion S·Bluford)送上太空飛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戰者號上天的麥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帶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員。1984年4月6日挑戰者號上天後,宇航員首次抓獲和修理軌道上的衛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參加挑戰者號飛行的莎麗文(Kathryn D·Sullivan)成為美國第一位到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員。1985年1月24日發現號升空,首次執行秘密的軍事任務。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華裔宇航員王贛駿(Tayler Wang)乘挑戰者號上天參加科學實驗活動。1985年11月26日,亞特蘭蒂斯載宇航員上天第一次進行搭載空間站試驗。1992年5月7日奮進號首次飛行,宇航員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搶救回收衛星成功。7月31日亞特蘭蒂斯號上天,首次進行繩系衛得發電試驗。9月12日奮進號將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員,第一位日本記者和第一對宇航員夫婦載入太空飛行。

Ⅸ 太空梭穿越大氣層需要多少時間

一個小時左右。大概溫度是1650度,詳情請留意下文。。。

發現」號預計北京時間8日16時46分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著陸。

發貼人:218.12.100.* 發貼時間:2005-8-8 【復制本帖地址】[必看]

--------------------------------------------------------------------------------
>>

新華網華盛頓8月7日電(記者曲俊雅)「發現」號太空梭按計劃將於8日脫離繞地球軌道,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返回地面。

這個持續約1個小時的過程將是「發現」號此次飛行中最為艱險的路段之一。

在重返大氣層並著陸的過程中,「發現」號需要逐漸減速,並且要承受與大氣層摩擦而產生的1650攝氏度高溫。這一過程的各個環節容不得半點閃失,任何小誤差都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正如美宇航局太空梭項目副主管韋恩·黑爾所說的:「任何有理智的正常人都不會把重入大氣層的飛行稱作是絕對安全的。」

「發現」號預計北京時間8日16時46分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著陸。在這之前約1個小時,仍在太空飛行的太空梭將脫離軌道,啟動發動機使每小時2.9萬公里的太空飛行速度降下來。大約25分鍾之後,「發現」號將進入地球大氣層。

當太空梭高速穿越大氣層下降時,它某種程度上已變成了自由下落、不使用動力的滑翔機。太空梭嚴密絕熱的機腹將朝向地球,角度為40度。這一角度在太空梭穿越大氣層最厚的部分時至關重要:如果角度太小,太空梭就會被「彈」回太空,就像「打水漂」時石片在水面上的跳躍運動;角度若過大,太空梭就會過熱,影響太空梭安全。

著陸前半小時,太空梭與地面的距離為85公里,這時空氣壓力開始增加,太空梭的機翼開始擺動,方向舵開始啟用。在這一階段「發現」號將由計算機操縱飛行,太空梭將連續4次做「S」形轉動,機身側滾最大80度以進一步減速。飛機此時仍以超音速飛行,因與空氣摩擦其外表陶瓷絕熱瓦的溫度可高達1650攝氏度。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就是在著陸前大約16分鍾的這一降落過程中發生解體的。

著陸前8分鍾,宇航員開始控制太空梭,在著陸前4分鍾,穿越佛羅里達州上空的大氣層內層。這時,太空梭的速度會降到音速以下,機頭和機翼部分的壓縮空氣將製造出兩聲巨大轟鳴。

在「發現」號距離地面約40公里時,宇航員會手動操控太空梭進入最後的著陸飛行路線。著陸前90秒鍾,當太空梭對齊跑道時,其高度為4.5公里,飛行速度為每小時518公里。太空梭將以比普通客機更大的銳角降落,垂直高度降低的速度要快20倍。

太空梭著陸前33秒、離地面610米時,駕駛員要拉起飛機的機頭,然後放下著陸裝置。飛機後輪接觸跑道路面時的初始速度為每小時354公里,飛機最大限度地減速,同時尾部射出一個降落傘幫助減速。隨後駕駛員使飛機前輪著陸,進行「剎車」操作,並讓已無用的降落傘與飛機脫離。如果一切順利,太空梭將滑行直至停下。(完)

Ⅹ 太空梭為什麼不能自己飛入太空,先用3一4馬赤的速度,飛到3一4萬米的高空,然後加速以60一70度

是馬赫,不是馬赤。
因為燃料和推力不夠,不足以讓太空梭入軌。
3-4馬赫的航天器在三四萬米高空承受的阻力相當大,這個可以用流體力學方程解釋。所以就需要很多的燃料,和更大的推力,然而攜帶這些燃料升空也會耗費燃料(油耗油),太空梭在離地高度大於300公里左右時才會基本擺脫空氣阻力的困擾。所以你會看到NASA在發射太空梭時,都要帶著兩個固體推進器,和一個巨大的橙色的燃料罐(好像是液氫),液氫液氧反應產生的推力通過太空梭的三台主發動機噴出,太空梭自己攜帶的燃料和那個橙色燃料罐相比就少很多,那是用來進行大氣層再入的。
所有航天器發射,入軌的過程都是一樣的,用大部分燃料使航天器飛出大氣層以擺脫大氣阻力(一般離地300-400千米,此時的航天器運動軌跡是一個坡度很陡的拋物線,不進行入軌操作的話它就會最終落回地面。再用少部分燃料沿著地球切線方向進行入軌加速,這個過程也需要幾分鍾的時間,最終,航天器沿著地球切線方向的速度達到一定值的時候,軌跡就成為了一個橢圓,就不會落回地球了,也就是成功入軌了。

熱點內容
微信為什麼左邊有一條黑色 發布:2024-09-21 01:11:53 瀏覽:415
小孩子為什麼牙齒分很開 發布:2024-09-21 00:53:03 瀏覽:471
卸載的軟體為什麼還存在呢 發布:2024-09-21 00:44:23 瀏覽:979
小米為什麼查找不到手機 發布:2024-09-21 00:40:12 瀏覽:449
為什麼淘寶賣了不發貨 發布:2024-09-21 00:18:11 瀏覽:982
騰訊為什麼沒有手機廠家 發布:2024-09-20 23:34:08 瀏覽:72
為什麼找不到store 發布:2024-09-20 23:13:13 瀏覽:94
為什麼手機網站訪問受限 發布:2024-09-20 22:51:28 瀏覽:394
為什麼app里微信沒有更新版本 發布:2024-09-20 22:48:45 瀏覽:608
彝族漆為什麼有顏色 發布:2024-09-20 22:35:20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