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速度越快時間越慢讀書心得
① 解釋一下為什麼速度足夠高時間就會變慢
時間並不是人來定的,時間是一種概念,人只能描述。比如 年, 月, 日,秒 等等... ...是用來描述和計量的。時間是個基本單位,這就好比質量,質量是物質的存在,質量不是人來定的,人能做的就是描述,計量它,比如 千克,克 等等
其次,按照相對論的觀點,速度是不能超過光速的,只能無限的接近於光速。因為即便是等於光速,它的質量和速度的方程也沒有了意義。這個方程你可以查得到的。其實它就是用質能方程來推導的E=MC^2
當物體一旦產生了速度,它的質量就發生變化,這是由於在 光來作為時間坐標的時候產生的慣性系中引申的結果。地球的質量因為它存在的自旋速度而偏大了萬分之五。
再次,對於不同的存在,有著同一刻度的時間坐標,但是作為單一物體研究的時候,你這個存在就必須用光速來作為參考系來研究的時候,當這個存在存在速度的時候,就發生了變化了: 這個可能不太好直接理解,這樣做個比喻,就好比現在光速不是那麼快的可怕,而是以一種火車的速度來遞進,當你的速度接近於 ,列車的時候,你和列車之間的距離就不會太遠,當你漸漸加快你的速度的時候,你發現你和列車之間並駕齊驅,你所能看到的周圍的物體是不是和列車上看到的靜物一樣呢?因為你們速度一樣快啊!時間是用光速來計量的,那你的速度接近與光速的時候,你是不是感覺時間過的很慢呢?
② 為什麼說速度越快時間越慢
廣義相對論里光速是標准, 意思就是光速就是時間速度, 你若是越接近光速 那麼從你身邊流過的時間就越少, 相減就是時間現,在的速度當等於光速時, 時間值為0。
而尺縮效應同樣是相對地球(或其他),比如說地球距離比鄰星4.3光年,這4.3光年是在地球上測量到的距離,而如果一艘飛船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就不是4.3光年的距離,而是遠比4.3光年短,甚至只有4.3公里,這取決於速度到底有盡快,速度越快距離越短!
尺縮效應和時間膨脹的實質是所在時空的不同,地球所在的時空與飛船的時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空,所以當然不能用對方的時間距離去衡量自己的時間和距離!事實上,即使在地球上,我們每個人所處的時空也不一樣,只不過差異太小太小了,根本沒有任何影響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③ 誰能給我簡單解釋為什麼速度越大時間過的越慢
物質在相互作用中作永恆的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無物質的運動,由於物質是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運動的,因此,必須在物質的相互關系中描述運動,而不可能孤立的描述運動。也就是說,運動必須有一個參考物,這個參考物就是參考系。
伽利略曾經指出,運動的船與靜止的船上的運動不可區分,也就是說,當你在封閉的船艙里,與外界完全隔絕,那麼即使你擁有最發達的頭腦,最先進的儀器,也無從感知你的船是勻速運動,還是靜止。更無從感知速度的大小,因為沒有參考。比如,我們不知道我們整個宇宙的整體運動狀態,因為宇宙是封閉的。愛因斯坦將其引用,作為狹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基本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其內容是:慣性系之間完全等價,不可區分。
著名的麥克爾遜·莫雷實驗徹底否定了光的以太學說,得出了光與參考系無關的結論。也就是說,無論你站在地上,還是站在飛奔的火車上,測得的光速都是一樣的。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第二個基本原理:光速不變原理。
由這兩條基本原理可以直接推導出相對論的坐標變換式,速度變換式等所有的狹義相對論內容。比如速度變幻,與傳統的法則相矛盾,但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比如一輛火車速度是10m/s,一個人在車上相對車的速度也是10m/s,地面上的人看到車上的人的速度不是20m/s,而是(20-10^(-15))m/s左右。在通常情況下,這種相對論效應完全可以忽略,但在接近光速時,這種效應明顯增大,比如,火車速度是0.99倍光速,人的速度也是0.99倍光速,那麼地面觀測者的結論不是1.98倍光速,而是0.999949倍光速。車上的人看到後面的射來的光也沒有變慢,對他來說也是光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因為無論在那個參考系,光速都是不變的。速度變換已經被粒子物理學的無數實驗證明,是無可挑剔的。正因為光的這一獨特性質,因此被選為四維時空的唯一標尺。
根據狹義相對性原理,慣性系是完全等價的,因此,在同一個慣性系中,存在統一的時間,稱為同時性,而相對論證明,在不同的慣性系中,卻沒有統一的同時性,也就是兩個事件(時空點)在一個慣性系內同時,在另一個慣性系內就可能不同時,這就是同時的相對性,在慣性系中,同一物理過程的時間進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用同一物理過程來度量時間,就可在整個慣性系中得到統一的時間。在今後的廣義相對論中可以知道,非慣性系中,時空是不均勻的,也就是說,在同一非慣性系中,沒有統一的時間,因此不能建立統一的同時性。
相對論導出了不同慣性系之間時間進度的關系,發現運動的慣性系時間進度慢,這就是所謂的鍾慢效應。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運動的鍾比靜止的鍾走得慢,而且,運動速度越快,鍾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時,鍾就幾乎停止了。
尺子的長度就是在一慣性系中"同時"得到的兩個端點的坐標值的差。由於"同時"的相對性,不同慣性系中測量的長度也不同。相對論證明,在尺子長度方向上運動的尺子比靜止的尺子短,這就是所謂的尺縮效應,當速度接近光速時,尺子縮成一個點。
由以上陳述可知,鍾慢和尺縮的原理就是時間進度有相對性。也就是說,時間進度與參考系有關。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相對論認為,絕對時間是不存在的,然而時間仍是個客觀量。比如在下期將討論的雙生子理想實驗中,哥哥乘飛船回來後是15歲,弟弟可能已經是45歲了,說明時間是相對的,但哥哥的確是活了15年,弟弟也的確認為自己活了45年,這是與參考系無關的,時間又是"絕對的"。這說明,不論物體運動狀態如何,它本身所經歷的時間是一個客觀量,是絕對的,這稱為固有時。也就是說,無論你以什麼形式運動,你都認為你喝咖啡的速度很正常,你的生活規律都沒有被打亂,但別人可能看到你喝咖啡用了100年,而從放下杯子到壽終正寢只用了一秒鍾。
④ 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原理是什麼
里光速是標准, 意思就是光速就是時間速度, 若是越接近光速那麼從身邊流過的時間就越少, 相減就是時間現,在的速度當等於光速時, 時間值為0。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的作用被「幾何化」狹義相對論的閔氏空間背景加上萬有引力的物理圖景在廣義相對論中變成了黎曼空間背景下不受力的自由運動的物理圖景,其動力學方程與自身質量無關而成為測地線方程。
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
人們做了許多實驗以測量同一物體的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所有的實驗結果都得出同一結論:慣性質量等於引力質量。
牛頓自己意識到這種質量的等同性是由某種他的理論不能夠解釋的原因引起的。但他認為這一結果是一種簡單的巧合。與此相反,愛因斯坦發現這種等同性中存在著一條取代牛頓理論的通道。
⑤ 為什麼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長度變短,很
假如你看著一個時鍾,你以光速遠離它,你看到的時鍾永遠不可能跳動一下,因為光從時鍾到你眼睛就是光速,所以對於光速遠離時鍾的你來說時間幾乎是靜止的,但是假如地面有個觀察者看時鍾,那麼他看到它還是能正常跳動的,所以你對於觀察者來說,你的時間比他慢無數倍
⑥ 為什麼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速度的快慢可以改變時間的快慢嗎我需要詳細解答,最好有個例子。跪求…
愛因斯坦相對論之一: 時間的相對性,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
時間的相對性:
歷史上的實驗結果是
飛機上的時鍾落後於地面上的時鍾------確實如此,但--
假設銫原子鍾在高速飛機上由A地運動到B地,歷時1秒,在B地,觀察者發現本地時鍾走了1秒,而銫原子鍾只走了例如0.5秒,地面觀察者斷定,高速飛機上的銫原子鍾走慢了。高速飛機上的觀察者卻認為,這個結論不對,因為在地面上的A地和B地的兩個(在地面參考系是完全同步的)時鍾,本來就不同步,B地時鍾本來就比A地時鍾超前(追趕時鍾超前,這是同時性的相對性效應),也就是說,雖然我指示0.5秒,你指示1秒,可是你開始時就指示0.7秒呀(假設超前量為0.7秒),我過了0.5秒,你只過了1-0.7=0.3秒,你的鍾慢了!可見鍾慢完全是相對性效應,理論本身沒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