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早上不洗腳晚上要洗腳呢
⑴ 為什麼要睡前洗腳
洗腳就是用盆去泡腳,不能用洗澡來代替.
睡前洗腳確實有益於健康,因而也是老人保健常用的方法。中醫經絡學認為,腳是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因而用溫開水洗腳,可起到通經活絡、溫煦臟腑之功效,使五臟六腑得以調養,氣血運行得以通暢,故能防治疾病,緩解症狀。所以,古人認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現代醫學則認為,溫水洗腳一方面可加速下肢血液循環,幫助運走堆積在肌肉組織中的乳酸等代謝產物,有利於消除勞累後肌肉酸脹不適,恢復體力。另一方面,溫水的刺激能使下肢血管擴張,大量的血液流向下肢,從而相對減少了大腦的血液供應,有利於降低腦細胞的興奮性,利於大腦由興奮轉入抑制,緩解精神緊張和改善睡眠,使緊張性頭痛不葯而愈。
此外,洗腳時兩腳互相摩擦,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外踝後跟上陷處是「昆侖穴」,此穴通過經絡與頭頂「通天穴」相通,摩擦和水溫刺激昆侖穴,可促進氣血運行,上達巔頂,故能治頭痛。大趾是肝脾兩經的通路,多活動大趾可疏肝健脾、增進食慾,對肝脾腫大也有輔助療效。第四趾屬膽經,對之按摩可防便秘及肋骨痛。小趾屬膀胱經,能治遺尿症。不久前,日本學者發現,人的腳趾尤其是第二趾,不但具有與手指同樣的功能,而且還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常按摩腳掌和腳趾,對許多疾病,如貧血、關節炎、糖尿病、周期性偏頭痛、陽萎、痛經、下肢麻木、發冷、浮腫及腎功能紊亂等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由此可見,民間流傳的「睡前洗洗腳,勝似吃補葯」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腳,由於不斷地著地走動,更易被灰塵污染,再加上鞋襪包裹,通風散熱差,易於出汗,不洗腳會發生臭味,時間長了,易繁殖病菌。睡前用溫水洗腳,不但可以去污去掉,而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下肢沉重感,能解除疲勞,同時,洗腳還對大腦有抑製作用,能促進睡眠。冬季,睡前洗腳,還能預防凍瘡。與此同時,還要保持鞋、襪的干凈,還有最少每兩周剪趾甲一次,這樣才有利於小兒身心健康。
⑵ 為什麼晚上洗腳早上不洗腳
正如你說的,晚上洗腳可以解乏和清潔,做了一晚的美夢又累不著腳,何必在早上這么緊張的時間里再多此一舉呢?
不過,腳是人體之「根」,因為,連接人體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一半以上起止於它;腳上有多達66個穴位,並有許多與人體內臟、器官相連接的反射區。生物全息理論認為,腳是人體的縮影,刺激位於腳上的特定穴位對全身的相應組織器官能產生重要和直接的影響。由此可知,腳與人之軀體緊密相連,腳的健康與人體健康、腳的保健與人體保健,有著密切的關系。洗腳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腳背、腳底、腳趾間匯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學家還認為腳是人體第二心臟,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洗腳時浴時用雙手在溫水中按摩腳心、腳趾間隙,能使大腦感到輕松、舒暢。
腳浴方法簡單,每晚臨睡前,水溫在40-50℃左右,以舒適為宜,待雙腳浸泡5分鍾後,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平行交替按摩雙腳湧泉穴各60次,再用雙手大拇指在溫水中按摩兩腳腳趾間隙各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