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會覺得時間紊亂

為什麼會覺得時間紊亂

發布時間: 2023-07-04 12:16:07

① 為什麼會感覺時間時快時慢

沒有科學道

② 書上說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規定了國際日界線,為什麼會日期紊亂呢

人為日界線的意義就是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比如東八區是6日7時,要計算西五區時間,我們可以分別向東或者向西計算,①向西計算,這樣兩區相差13個時區,時間相差13個小時,用東八區的時間減去13小時,即西五區時間為5日18時;②向東計算,兩區相差11個時區,時間相差11個小時,用東八區時間加上11小時,即西五區時間為6日18時。這樣兩種演算法推算出來的時間差一天,就是日期紊亂。但是如果我們規定了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就是人為日界線,要求向東經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經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這樣第一種方法算出的結果還是5日18時,第二種方法向東計算時,從東八區向東到西五區中間會越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算出來的結果也是5日18時,就不會出現日期紊亂了。

③ 為什麼有時會覺得時間忽快忽慢

心理學:為什麼有時會覺得時間忽快忽慢?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有的時候你會感覺無聊透頂,時間過得百無聊賴,有時候時間過得飛快,時間如手中的沙子,任你如何用力抓住都會從指間滑下去。那麼如何的利用好我們的一分一秒,將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好呢?

一、了解「時間錯覺定律」:

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總有一群年輕的學生到他家去和他討論問題。有一天學生們問他:「相對論這么復雜,您能不能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一下呢」?愛因斯坦思考了一會兒,對他們說:「如果讓你和一個美女坐上兩小時,你會覺得自己好像只坐了一分鍾而已;但是要你坐在熾熱的火爐旁邊,哪怕只坐一分鍾,你也會感覺像坐了兩小時一樣。這就是相對論。」

在我們的感覺里,時間總是忽快忽慢,其實時間每天都是以相同的速度走著的。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對同樣的時間有了不同的感受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時間族鄭錯覺定律」。

二、當你沉浸的時候,時間就會過得很快:

時間是有一個客觀長度的,一年 365天,一天24小時,誰都無法更改。但在人們的感覺里,它卻有著另外一個相對長度,這個相對長度受人主觀意志的影響,往往與客觀長度有些偏差跟美女坐在一起,是發自內心的甜蜜,恨不得多坐一會兒;坐在火燒火燎的爐子旁邊,對人可謂是一種折磨,心理不愉快,人就會覺得度日如年。

時間是有欺騙性的,它會在不經意間從你身邊溜走,等你想起來,它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有時你左等右等,真是度日如年,可看看錶,原來才過了五分鍾而已時間給人的錯覺是有規律可循的。

比如,你工作很忙或有事時,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一閃而過,剛吃完早餐就到午飯時間了,剛坐下沒多久就下班了,讓你連感慨的時間都沒有。當無聊地坐在那裡等人時,時間就會像個痛腿的老人,怎麼走都走不快,一點點地在你身邊蹭過,越發讓你急不可耐。

三、荒廢的時間總是緩慢的:

當你合理安排時間時,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一切都井井有條,時間腳步的快慢似乎掌握在你的手中;但如果你的生檔穗漏活一團糟,根本不做什麼時間計行爛劃和安排,它就會像流水一樣從你手中漏掉,有時候讓你忙得焦頭爛額,有時候又讓你閑著沒事做,不得不看著時間荒廢掉。

但無論你怎樣感覺,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你珍惜它就多給你一小時,也不會因為你浪費它就減少一天。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好好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而不是做它的奴隸。

雖然生命有限,並不受我們自己控制,但我們可以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比如,廣交天下朋友,走出自我封閉的環境,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大限度地在心理上延長自己的壽命,我們的人生就會因此而變得與眾不同,更加充實、美好。

④ 時間感覺為什麼會變化

心理時間概述 摘自網路 法國的柏格桑提出的空間時間和心理時間的概念。他把傳統的時間稱為空間時間,或客觀時間,這就是用空間的固定概念來說明時間。按照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依次延伸,發展,是表寬度和數量的概念。心理時間稱為主觀時間,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互相滲透,表強度和質量的概念:他認為人越是進入意識深處,空間時間越不適用,只有心理時間才有意義,在心理深處從來沒有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界線。 心理時間 ,主要指銀幕上人物的心理活動的心路歷程,即人物的所思、所想,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憧憬,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外化為形象的。但在影視中卻可以根據人的主觀需要,把人的各種心態外化為可見的形象。 心理時間 也是一種表現人的意識流的意象化的時間,即心靈時間,或表現性時間流程。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是法國導演阿倫·雷乃拍攝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編輯本段]時間的體驗 甲、乙二人約定時間於某展覽館入門處相見,一同參觀展覽。甲按時到達;乙在路上遇上一位故友,寒暄了一陣,趕到約定地點時,遲到了半小時。 乙說:「遲到了一會兒。」甲說:「我等了老半天,腿都站酸了。『一會兒』,一會兒有多久?」乙說:「最多不到10分鍾。」甲說:「起碼1小時。」 客觀時間是半小時,乙估計「最多不到10分鍾」,甲估計「起碼1小時」。是甲有意誇大、乙有意縮小嗎?不。他們說的都是自己內心體驗的實話。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這就是時間知覺的特點:相對主觀性。 據說,有位青年去拜訪愛因斯坦,請求他簡單地闡述相對論。愛因斯坦想了一下說:「當你伸手向你的父親要錢時,10分鍾你會覺得太長;當你和女朋友攜手遊玩時,10個小時你會覺得太短。這就是相對。」可見,愛因斯坦也是把時間看做是相對的。 在同樣一段時間里,人們為什麼會有長短不同的感覺呢?這首先是因為人們所從事的活動的內容影響著人們對時間的估計。在我們上面舉的事例中,甲腿都站酸了,乾等著,乙與故友久別重逢,寒暄說話。一個活動內容枯燥,一個活動內容熱烈有趣,難免造成時間知覺上的差異。其次,情緒和態度影響人對時間的估計也是明顯的,在上面的舉例中,愛因斯坦指出的就是這種因素。這正如人們常說的「歡樂恨時短」、「寂寞嫌時長」、「光陰似箭」、「度日如年」等話的含義一樣。總之,從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有許多因素影響人們對時間的知覺。但實際上,客觀時間並不會因為人們的主觀感覺而變快或變慢。然而人們卻可以運用心理學知識,掌握時間錯覺,利用時間錯覺,使某些實踐活動,產生特殊的心理效應。 [編輯本段]與時間有關的幾點推論 (1)時間有質量:時間像一塊磚頭(或者一塊巨石)有重量。但它的質量只能作用於人的心理,現實生活中的稱量工具(桿秤、彈簧秤、磅秤、地磅、天平等)稱不出它的質量。一個普遍的規律是,時間(如從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時間)越長,它的質量就越大,對心理的壓力就越大。當時間的質量超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時候,人會發生一些特殊的言語和肢體變化,比如自言自語、抓耳撓腮,甚至發瘋。 (2)時間有彈性:現實的單位時間是恆定的(如手錶的一秒鍾),但心理的單位時間卻有彈性。根據個人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的差異,同樣的一秒鍾,每個個體的心理時間和現實時間有出入。比如,你心理感知的時間過去了10分鍾,但你的手錶卻已經過去了20分鍾,或者相反,僅僅只過去了1分鍾。 (3)影響時間彈性的因素:A、心理預期,即你希望時間變快或變慢的想法。大多數時候,心理預期與時間的實際變化相反。也就是說,當你有了希望時間變快的想法之後,時間卻往往會變慢。同時,心理預期越強烈,實際的變化就越大。即,你越希望時間變快,它就越是慢。B、心理狀態。一般來說(特殊狀態下的心理不在考慮之列),積極的心理狀態(如高興、快樂)會讓單位時間變快。反之則慢。C、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會讓單位時間變快,但也會使單位時間變慢。而散漫的注意力(比如無所事事)只會讓單位時間變慢。 (4)推論:時間質量的大小由時間的長短決定,時間越短,它的質量就越小,對心理的壓迫就輕;時間越長,它的質量就越大,對心理的壓迫就重。因此,要讓時間的質量變小,除了改變心理狀態,還可以嘗試將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適度的緊張狀態,比如做一做填字游戲、聽音樂等。 [編輯本段]關於愛和恨對時間的影響的分析 《三段論》是一首詩。現在看來,這首詩的三段論是站不住腳的。它最大的漏洞在於,將物理重量與心理重量混為一談,以高速狀態下的棒球會增加重量推斷出特快火車中的愛與恨會變重。實際的情況是,恨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它會使單位時間變慢,從而使時間變長,增加時間的質量,進而對心理造成壓迫,使旅途不堪重負。 可是愛呢?戀愛狀態中的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飛快。由此可見,愛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但是當相愛的兩個人分開以後,愛轉變為消極的心理狀態,讓單位時間變慢,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原因。而單位時間變慢,會使時間變長,時間的質量變大,對心理的壓迫就越重,而心理狀態作用於生理狀態,所以就出現了「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後果。因此,他覺得,帶著愛或者恨獨自上路(比如坐火車)進行長途旅行,無疑是非常不明智的。 心理時間往往在機械化的動作中減緩甚至靜止,而客觀時間是依然在流逝的,所以機械化動作導致的時間變化並沒有辦法彌補,只能祈求少一點這樣的機械化動作。 機械心理時間跟波動心理時間是影響本體感受客觀時間變化的兩個因素,我猜想,當大腦陷入緩慢思考甚至靜止思考或者大幅度波動的時候,全身的神經都會因為大腦的異常活動而失去正常的頻率,或快,或慢,因為神經系統已經不再按照正常頻率活動,所以感應外界客觀時間也會變得過敏或者遲鈍。例如太關注客觀時間的流逝,頻率就會運轉過快,超過了客觀時間,從而在心理上覺得客觀時間過得太慢。同樣如果是感應遲鈍的話,客觀時間超過了本體的頻率,自然覺得時間很快。 其實覺得時間過得太慢的心理狀態比較好想像,大概就是如剛才所說的對客觀時間過度敏感,從而失去正常測算客觀時間的心理狀態。 但要想像那種覺得時間過得太快的心理狀態,彷彿就要復雜多了。 第一種,自身強制性需要使身體變得緩慢,企圖用身體的遲鈍換來時間的遲鈍,但時間不會因此改變,所以當強制性消失或暫時消失的時候,便發現時間跟心理預想的要慢,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自己覺得舒服或開心的時候,簡單舉個有趣的例子:跟一個絕色美人一起坐在火爐邊聊天——時間變快了,其實是身體刻意變慢了。 第二種,半完全或完全忽略了時間。例如不分日夜地工作而且工作本身的確具有必要性,那樣的話時間便會繼續以不受注意的形式運行下去。這種情況每個人都會出現——一個人總有他變得很忙的時候,例如工作學習,尤其是流線型的工作跟學習過程會讓人忽略隨機應變的思考能力變得機械化,因為流線型的工作必然具有其固定規律,即使是腦力耗費量很大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固定規律,例如圍棋也有它的定式,考試也有它計算書寫中的必然先後次序,這些已經是約定俗成沒有必要通過思考來達到偶然的創新。在這種前提下,大腦自然會發出指令讓思考緩慢或者靜止。 其實有些已經陷入思考緩慢的人都或多或少在機械過程中有過一些反思,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個猜測:思考惰性。在長期的機械過程中曾經出現的一些反思過程會因為大腦太久沒有產生積極性而隨著本體大腦慣性而消失,這就是思考惰性。因為大腦不可能陷入全靜止狀態而會有一些短暫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多少會涉及自身機械性的反思,但這些反思會隨著惰性而消失。因為大腦也會同時判斷利益獲取與否,在同等前提底下,尤其是需要機械性行動的前提下大腦會自動判斷回復機械是最佳做法,那麼一些偶然的思考也只是顯示大腦沒有陷入停頓的一個信號而已。 等待到不需要機械活動的時候,大腦自然會回復正常思考狀態,而那時候就會意識到時間為什麼過得如此快了。 心理時間最近頻繁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出現,有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太快,有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太慢……無論如何,這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來來回回,起起伏伏。

熱點內容
為什麼心理問題不好克服 發布:2025-02-12 14:54:00 瀏覽:462
為什麼妲己的眼睛很嚇人 發布:2025-02-12 14:45:54 瀏覽:765
為什麼眼睛變得很狹長了 發布:2025-02-12 14:45:50 瀏覽:270
為什麼男人喜歡吃豬肝 發布:2025-02-12 14:33:07 瀏覽:835
雌二醇為什麼分兩種顏色 發布:2025-02-12 14:07:51 瀏覽:999
手機酷狗k歌為什麼聲音有延遲 發布:2025-02-12 13:58:55 瀏覽:991
河北為什麼要晚上出成績 發布:2025-02-12 13:38:21 瀏覽:812
為什麼重復文件掃描半天 發布:2025-02-12 13:33:27 瀏覽:642
為什麼眼睛看東西會變大變小 發布:2025-02-12 13:27:28 瀏覽:459
為什麼微信保留了qq 發布:2025-02-12 13:25:23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