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泄洪要選擇晚上而不是白天
『壹』 水庫提前泄洪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分流,為強降雨騰出庫容。另一方面水庫泄洪其實對於城市河流來說,是好纖掘事,泄洪可以利用大壩到河底的高度產生的動能沖刷河道,貫穿城市的河道可以得到徹底凈化,提升生態環境。
由於泄洪會導致短期內水位上漲,且因為連續陰雨天,河道兩邊的土壤接近飽和狀態,吸收水分的能力差,雨水全部成地表徑流,一旦遇到強降雨容易形成內澇,所以提醒市民,盡量不要到城市河流兩邊的河道散步等。
(1)為什麼泄洪要選擇晚上而不是白天擴展閱讀: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採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上遊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遊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水庫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起滯洪作用,另一種起蓄洪作用。
滯洪就是使洪水在水庫中暫時停留。當水庫的橡舉溢洪道上無閘門控制,水庫蓄水位與溢洪道堰頂高程平齊時,則水毀如核庫只能起到暫時滯留洪水的作用。
『貳』 有的水庫為啥要在發大水的時候開閘放水,發大水前兩天不能放閘嗎
有的水庫為啥要在發大源讓山水的時候開閘放水,發大水前兩天不能放閘嗎?題主這個疑問涉及到對水庫科學調度 的 問題。
一條河流,有的水庫建在上游支流上,如淮河上游大大小小近200多個水庫,還有的水庫建在河流主幹道上,如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水滑核庫等,水庫位置不同,它的功能也有差異,上游支流水庫多側重防洪、灌溉等,南方由於水量豐富還兼有發電。而幹流上的水庫功能就齊全了,如長江三峽有防洪、航運、發電、灌溉、維持下游生態平衡等多種功能。
題主反映的水庫有這種現象,多發生的北方,北方降水變率大,出現極端天氣時水庫承受力太差,就會出現流域內發大水時還同時開閘放水。
上圖,2018年 8月19日 山東壽光 因受到台風「溫比亞」的影響,山東多市遭遇強降雨。中午12點,大暴雨光臨壽光市,一直下到晚上9~10點,才有減弱的趨勢。整整下了9個小時,降水達187.9毫米,屬大暴雨等級,壽光市境內彌河、丹河多處河流決堤,60多個村莊遭遇河水漫灌,水深至腰部。
而壽光上游有三座 水庫預估降水量異常,黑虎山水庫19日8時起,加大泄洪流量至100立方米/秒,冶源水庫19日9時泄洪流量至200立方米/秒。嵩山水庫19日10時起開始泄洪,泄洪流量為20立方米/秒,水庫泄洪流量將達到320立萬米/秒,再加上區間來水,彌河流量將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水庫在暴雨來臨之前,提前3~4個小時開閘放水做出了反應,所以大家才覺得水庫放水與暴雨同步了,假如我們提前2~3天可能放水,騰出全部庫容防汛,事後我們可以認為這是最好的決策,但是台風攜帶著上百億噸水前行,走到哪裡才會降下大暴雨,這需要氣象部門有一個預判問題。如果台風沒有光臨壽光或只是路過,降雨量並不大,水庫提前放完了,白白浪費的這么多水資源,對於乾旱的山東來說,這些水的價值不言而喻。所以說科學調度好非常重要。
四十多年前淮河75.8大暴雨至板橋水庫決堤,產生的連鎖反應,洪水災害更為深重。
對於大型水庫怎麼調度問題,這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了,要涉及多部門的協調配合,才能做出科學決策,如三峽水庫,為了騰庫容防汛不僅僅提前2~3天了,往往提前半個月,在5月底6月初就開始開閘放水,迎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汛期,今年的長江1號洪水形成,三峽水庫開始攔蓄洪水,減少下泄雹中量,減輕中下游地區洪水壓力。
今年天氣變化非常復雜,受厄爾尼諾影響,台風正醞釀著大暴發,這種自然災害預測起來非常復雜,而我國又是一個多台風的國家,給我們國家的水庫調度帶來了難度。所以每年都要提高警惕,防範可能帶來的極端天氣風險。
下游不給錢,想要水?做夢呢吧?下暴雨泄洪,又沒淹水庫這里,跟水庫有啥關系?什麼?下游淹了?下游淹了跟我水庫有什麼關系?什麼?有天氣預報?有天氣預報那還不早兩天給錢放水?
人嘴兩張皮,水庫怎麼說都有理,誰讓水庫建在上游呢?等河水倒流的時候再說吧!
提前放水,影響發電………那可都是錢………萬一放了水,後面沒有發大水,豈不是虧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