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艾灸一段時間沒反應了
⑴ 艾灸沒效果問題出在這7個方面上
最近總有一些灸友微信上咨詢關於艾灸效果的問題:
都說艾灸那麼神,為什麼我灸了1個月2個月,甚至半年都沒有效果呢?
下面我總結了部分艾灸的要點,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對照一下是否存在下邊的問題。
一,辯證不準
中醫治療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辨證施治,同樣的病症,不同的人,可能調理方法不同,所以辯證准確是治療出效果的關鍵。
艾灸本屬於中醫理療范疇,也是需要辯證診治的,如果是陰虛火旺的人,還一味的補陽可能就會加重病情,更別說起到治療效果了。
很多人艾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和辯證不準的關系很大。大部分灸友缺乏系統的中醫知識,望、聞、問、切的診療知識更是陌生,即便通過網路學過一些,難免會有偏差,所以艾灸效果自然就不甚理想。
二、施灸時間有講究
很多灸友在這一點上缺乏認知。
初次接觸艾灸,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原則。施灸時間和穴位都應該從少到多,不能一開始就盲目的長時間施灸,一灸就是幾個小時,穴位 多大十幾個,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極易產生身體的整健反應(各種不舒服的症狀)。
艾灸的時間靈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需避忌。
但是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可以在臨睡前施灸,並且晚上不要灸一些升陽的穴位,比如大椎、百會等。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凳碧洞,止血後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平時身體沒有病痛的話,一周灸2-3次保健穴即可,每穴位15-20鍾左右。如果有傷風感冒等病痛,或身體寒症較重,可以艾灸相應的穴位,時間可以長一點,每個穴位20-30分鍾都可以。無病痛的情況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乾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三、施灸順序莫亂來
《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上後下。」這里說的是施灸的程序。
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慧吵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
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
四、注意灸量
1、兒童、婦女、瘦人、體弱者、初次灸者、功能減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條細、壯數少、穴位少。
2、成人、肥胖者、體壯者、感覺遲鈍者、功能亢進進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條粗、壯數多。
3、體弱或老幼: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 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條細、時間短。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陽氣欲脫,必須大炷多壯,可大可多。
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風寒感冒、癰疽痹痛灸量不宜過度,宜小宜少。
五、配穴的准確性
和前邊講的辯證一樣,配穴至關重要。
艾灸不配穴,等於關燈走夜路。
1、單一病症或有明顯的病灶反應點的病症
主要選擇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對應的反應點),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濕疹、網球肘、關節炎等。
2、判斷是否全身性疾病
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一般都會和提高免疫機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氣海、關元、足三里等,若和血液有關的疾病還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棗枯,以達到根除的效果。如蕁麻疹,除了灸治疹子發作明顯的局部阿是穴,還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氣海、關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判斷是不是慢性病
慢性疾病由於病程較長,往往會造成身體元氣受損,臟腑失調,所以往往加灸扶陽保元的關元和調理臟腑的足三里。
4、判斷是不是跟臟腑有關的疾病
如果和臟腑有關,除了在相應臟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應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選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據病症反應的位置選取),再配上背後的胃俞穴,然後加上足三里。同樣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選擇肝部附近的期門,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5、有沒有經驗穴
如疝氣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瘡用孔最;便秘泄瀉取天樞;牙疼合谷;崩漏隱白;神經系統或下陷病症選百會等。
六、艾灸的火候
艾灸的火候極其重要,有的時候直接影響艾灸療效。
通常,虛、寒之症需要「補」,「補」是受納,常用手法是懸灸、艾盒溫灸,小火慢攻,功到自然成。
而實、熱之症要用「瀉」法,常用手法是雀啄灸,將體內多餘的濕氣、寒氣、內熱等引出體外,從而達到排疾去病的目的。
然而,實症易治,虛症難調。因此,久虛之人一定要做好長期艾灸的准備。
七、善用隔物灸,功效加倍
1、隔姜灸可適應一切虛寒病症。
具體來說,隔姜灸適合治療陽氣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疾病:一類是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類是與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病、關節炎、虛寒頭痛、結腸炎。
2、用隔蔥灸治療腹部術後腹脹和產後癃閉非常有效。
前者取天樞、上巨虛兩穴,後者取神闕,一般每次須灸7~10炷。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為一療程,兩個療程就能見到很好的效果,如需鞏固,還可以施灸一個療程。
3、在現代中醫上,隔鹽灸可以用於治療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
如痢疾、淋病、脫症等。因為隔鹽灸具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的作用,對亡陽脫證,四肢厥冷,急性腹痛、吐瀉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寫在後面
初識艾灸的人都擔心艾灸有沒有副作用?艾灸是一種純天然自然療法,艾灸本身是不會產生副作用的。
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方法,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過來的。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可是,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熱、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干發癢,有的女性出現月經量過多或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中醫稱之為「瞑眩反應」,是疾病將愈的前兆,疾病如果想治癒,必須要有瞑眩反應!當然,如果這些現象反復出現,或者情況比較嚴重,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⑵ 艾灸後常見的十六種反應,你遇到了哪幾種
好多用戶在施灸的過程中問到一些灸後問題,我們把大家常見的問題這這里集中起來,做個解答,希望能對灸友提供幫助。
1、艾灸時出現寒感,甚至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2、艾灸時出現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湧泉。這種屬於經絡通暢,效果好。
3、艾灸後轎鋒如出現沉感,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這種現象說明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4、出現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5、腹部或後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6、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氣的現象,然後才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7、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做到配合做肩頸灸,療效會比較好。
8、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基敗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需要用猛火灸。
9、呼吸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說明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0、腎臟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加,閉啟尿色有變化,代表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
11、做完艾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婦科炎症或腸胃炎症。
12、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症。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13、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說明體內有風濕,堅持做幾次就會消失。
14、做完艾灸後持續出汗,代表體內濕氣重,艾為純陽之火,能幫助排濕去寒。
15、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屬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症狀,在做過幾次後出現好轉反應;如果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刮痧,拔罐。
16、出水泡,出紅診是體內的濕毒,血毒過多,越是這樣越要灸。
⑶ 剛開始艾灸肚子的時候,獨立有傳奇的感覺,後來沒有了,這正常嗎
你好!剛開始艾虧正灸肚子的時候,艾灸可以將所灸部位的寒氣、濕氣、毒素等進行外泄出去,具有溫經通絡世耐、解決化血止淤、血液循、保養脾胃,改善消化不良、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搜空春等功效。
經過灸一段時間後,肚子的寒氣、濕氣、毒素等外泄後,再灸就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了。
⑷ 記錄艾灸排病反應
艾灸最全會出現灸感的原因:
一.正邪相搏
出現的反應:酸、麻、脹、痛、癢
表明體內的經氣被激發自動與病灶的邪氣相搏鬥。舉個簡單的例子,水管堵塞了,如果要把它疏通開,是會遇到阻力,會膨脹。人的血管經絡也是一樣,陽氣進入遇到陰邪會在局部產生正邪相搏的情況,反應到我們人體就會有酸、麻、脹、痛、癢的感覺。如果體內有毒素或是炎症就會有痛的感覺,癢是由於濕氣較重,熱邪較重,濕熱外排的反應。比如婦科炎症可能會小腹痛,胃炎的人可能會胃痛,腸道有濕寒灸神闕(肚臍)時會感覺肚子咕咕響都是陽氣進入身體的良性反應,堅持艾灸就會消失,身體也會好轉。
二.外排邪氣
出現的反應:風、寒、涼、濕、癢、熱
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這時如果身體過寒會感覺冒涼氣,濕氣過重局部會有水珠出來,像出汗一樣,手心或者腳心是常見的部位。
三.艾火循經
艾火循經是做艾灸時最好的表現形式。有擴熱、透熱、傳熱三種體現。感覺做艾灸的穴位附近一片都發熱,或者感覺溫熱之氣順著經絡蔓延全身,比如灸足三里時熱氣會向下感測到小腿。就是艾火循經了,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
四、丹田氣足感
奇經八脈暢通。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
灸感出現時是多樣化的,有時象蟻爬,有時像流水,有時象冷風吹,有時忽隱忽現。根據這灸感的不同變化,可以總結為在施灸過程中的不同時期所表現的四種不同效果。 每個人的灸感出現時間也各不相同,也許有的人灸1、2次就出現灸感,有的人灸1個療程還沒出現灸感,人體本來就是各不相同,不可能大家都有個固定的標准,所以根據別人的灸感來斷定自己艾灸是否有效是極其錯誤的。
灸感的出現與否,標志著施灸效果的好壞,而灸感的出現主要與被施灸者的正氣強弱有關,又與施灸者的操作手法有著密切的關系,還與施灸的環境有關。這只能由施灸者自己去感受了。
一,艾灸的各種排病的好轉反應
1、經絡竄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2、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對泌尿系統效果顯著,打通任脈。
3、做艾灸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並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就像是練氣功一樣。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4、做完艾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6、夏天要出大汗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
7、寒感,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8、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湧泉。經絡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1、如果腹部或後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2、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麼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13、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14、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氣的現象,然後才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15、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16、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勞、嗜睡(白天愛困):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在灸後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前二、三次會出現乏力、睏倦現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腎臟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20、做完艾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婦科炎症或腸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後下部瘙癢、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婦科不好、月經不調,調整經期中,會出現短暫亂經。
22、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風、月內風,體內有風濕,幾次後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後持續出汗:體內濕氣重,艾為純陽之火,能幫助排濕去寒。
24、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症狀,在做過幾次後出現好轉反應,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經提前或推後: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統,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經3個月之內為調整期,月經可以提前或推後。
26、出水泡,出紅疹是體內的濕毒,血毒過多,越是這種現象越要灸。
27、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症。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28,灸後出現咳嗽,有黃痰。說明肺部有火,如無法接受繼續施灸可以少灸或不灸。
29,喉嚨痛,咽干,聲音嘶啞。有虛火,上焦不必灸或取下焦。
30,乏力,有虛汗。說明為寒性體質,加大灸。
31,精神亢奮,失眠,頭痛,頭暈。熱性體質,上焦有火,可在背部適當刮痧拔罐,必要時可在大椎穴上放血。在家庭中可趕緊將病人安置在一個空氣流暢的環境下,讓患者平躺,再做推拿頸部疏通,多喝水。
32,全身酸痛,是酸性體質,體內垃圾過多,加大灸。
33,灸後關節痛,說明關節處有寒濕之氣淤堵。
34,口腔潰瘍,長痘,便秘。是胃火旺,可在胃經上刮痧瀉火,吃涼潤食品。
35,灸後出現濕疹,癢,起紅疙瘩。是脾胃濕氣重的緣故,加大灸。若不能接受加大灸可停灸一段時間。
36,腹瀉,惡心,嘔吐。是脾胃虛寒的嚴重,加大灸即可,千萬不要去醫院打調水。
37,打嗝為腸胃氣滯,無需處理會自動消失。
38,尿頻,尿急,尿白。腎陽虛。加大灸量。
39,月經提前,或量少。為氣血增加後的自我調節或陰虛火熱體質,繼續灸3個月後會逐漸正常。
40,會陰瘙癢,起紅疹,白帶增多有異味。為濕氣往外排的表現,加大量灸。
41,非經期陰道流血,血塊多或月經紊亂,經期延長。是在排子宮內的淤血。兩三個月後會一切正常。
42,祛風除寒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以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出現,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於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這是寒氣在進行艾灸後在體表的反應,也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在體表,一般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更加嚴重。出現這種反應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需要繼續艾灸,同時配合患處的刮痧或按摩等輔助治療的方式,使寒邪盡快排出。通常到了夏季伏天的時候,這種反應就會消失。但是如果體內寒邪沒有排盡,這種反應在其他季節還會有,所以堅持艾灸很重要。也許真的應了那句話「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對於寒邪較重的病人你需要斷斷續續艾灸三年甚至更久。艾灸是慢工出細活!
43,疏肝解郁反應 郁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44,代謝痰濕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45,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現在又開始了,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徹底的排出就好了。
46,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於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裡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很暗深。
47,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絕大多數人灸療後睡眠狀況都會發生變化,有的艾灸後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後連續失眠數天,一般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的先失眠十來天之後轉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後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
失眠: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葯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
48,發熱反應 發燒反應屬於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揮作用後出現,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一般發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少數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 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49,其他反應 可以說曾經患過的疾病都可能會復發多次,雖說是復發,但感受一般不會比以前犯病時強烈。曾患有痔瘡的也會發作,而且會有內痔變為外痔,大約十天半個月即可自愈。
50,艾灸後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我們人體是個整體,這里有陰陽之分,不可能只允許正氣存在而把邪氣都驅逐。那麼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範。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我趕出,那麼我就先頑強抵抗。這時的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被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51,艾灸的走竄現象,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時會有肝區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所以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的好,這些都會起來工作。假如你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你婦科方面的隱患或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根本不必用人為的方法去調動升降。
52,艾灸的上火現象,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 這個應該艾灸足三里、湧泉穴引火下行,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53,艾灸後身體出現類似過敏的現象,有很多人艾灸後身上出現很多紅疹的現象,此時多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出來的症狀,都是真陽元氣驅趕寒邪外出的表現。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里,侵蝕臟腑。如果此時皮膚表現嚴重,可以用放血療法使邪出有門。可以在大椎、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還有委中穴放血,給病邪以出處。
二,注意事項
1、過飢過飽或過於疲勞不可灸,飯後施灸最好在1小時以後。飯前施灸不是很餓的情況下也可以施灸。
2、醉酒者不可灸。
3、女性經期,正常者應停灸,痛經,閉經或量少可適當施灸。一般應在經期到來的前7天就要開始施灸保養。另外有亡血者禁灸。
4、如果打算懷孕,不採取避孕措施的時候就不要艾灸了(傳統艾條在灸腹部時,腹部高溫不利於精子的成活,對胎兒也是有影響的!但是我們使用的艾灸儀是電子恆溫溫灸,接觸皮膚的溫度最高也不會超過55度,所以對孕早中期是沒有影響的)
5、艾灸前後應多喝些溫開水,注意保暖不要吹冷風,選擇在一個相對較安靜的環境下施灸。
6、艾灸時最好是閉目養神,不要與旁人聊天,看電視或玩手機等,不要分散注意力,意念要集中。專心艾灸靜心感受艾灸的熱力比邊灸邊干其他事效果要好。
7、艾灸功效雖然很多,但也不是萬能的。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先去醫院檢查確診是什麼問題,而不能不管哪裡不舒服都企圖靠做艾灸來解決。
8、艾灸要想有好效果,還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不要覺得,反正艾灸能養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飲食,可以隨便亂來了。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艾灸再多也幫不了你。
9、施灸順序:《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先上後下。」這說的是施灸的順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邊,後灸右邊。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
艾灸肚臍時應保持空氣流通、並安靜身心,使氣在全身均勻流通以達四肢末梢。
10、艾灸的過程中,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些都是正常。因為各人體質不同,疾病程度不同,恢復能力不同,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艾灸見效的時間。所以艾灸沒有固定的見效標准。
11、艾灸前、後都喝一杯高於體溫,有點燙嘴的溫開水(絕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艾灸過程中禁止吃東西。灸後1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況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於體溫的熱水在短時間內洗完。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12、艾灸的時間,艾益生360艾灸儀每穴施灸30-50分鍾。腳灸儀每次使用30分鍾,也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延長。
13、艾益生360艾灸儀在施灸時,溫度調至180度,儀器對著穴位的距離根據自己的體感選擇一個讓自己感覺較為舒適的距離即可。腳灸儀在施灸時溫度可根據自己的體感調至在130-180度即可。
14、使用人群,不論老人大人小孩皆可使用。
保養灸:50歲以上老人(陽虛體質)可天天灸。20-40歲(陽虛體質)者一周2-3次。6-20歲者一周1次或兩周1次。
調病灸:大病重病者一定要重灸多灸加大灸,通常10-15次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期間可天天灸也可隔天灸,一個療程結束後間隔3-5天後可繼續下一個療程。陽虛體質者在選穴上沒有要求,陰虛體質者最好每次在下焦取穴。
⑸ 為什麼艾灸後身體遲遲沒有反應
我們做過的最長的可以半年以後才有反應呢,每個人的經絡情況都不一樣,而且脾胃症狀的調理本來速度就慢
⑹ 艾灸多次都沒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艾灸目的。自己首先要明白為何要艾灸,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要非常明確和具體,如果自己都不能回答想要哪些具體的效果,艾灸就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艾灸養生,如果只是養生的需要,艾灸是長時間堅持才能有明源早顯的效果。因為如果艾灸只是用來保健、養生,就要明白,要堅持、長期艾灸才能有明顯的效果,並不是短時間就能顯現得出來的。艾灸它有它的方法,有它的操作手法,有它的技術指導理論有它的驗證配穴,不是你買個艾灸條,隨便在家裡搗鼓一下就可以把病治好了,需要專業的技術指導。
具體是調理某一臟腑還是除侍慶濕除寒除風排瘀等問題,第四,艾灸後注意事項,艾灸後有禁忌的,如果不注意,就像吃葯不忌嘴,跑斷大夫腿,不但不治病還會添病。這些都做到了,誰用誰會愛上艾灸的。
艾條或者艾柱的質量。現在艾製品的市場可以說是參差不齊,艾條是由陳艾葉打成絨狀卷制而成,很多廠家卻把艾的桿子也打進去一起重述,這也導致了效果的降低。還有艾葉的產地也有關,一般效果最好的是蘄艾,產於蘄州,李時珍故里。
⑺ 我做了全身艾灸為什麼有頭暈好四肢無力現象
這些其實都是好轉反應,遇到這些排病反應,千萬要沉住氣:
1、月經提前或推後: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統,所以女性做艾灸的話,3個月之內為調整期,月經可能出現提前或推後。
2、出水泡、出紅疹是體內的濕毒,血毒過多,越是這種現象越要灸。
3、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症。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4、做完艾灸後下部瘙癢、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婦科不好、月經不調,調整經期中,會出現短暫亂經。
5,艾灸後子宮肌瘤或者卵巢囊腫變大了,這種情況會出現在艾灸初期,艾灸後身體血液循環加快了,而你這里又是瘀阻的,所以短時間會造成肌瘤「水腫」,繼續艾灸就會消失。
6、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對卵巢功能效果顯著。
7、艾灸後身體出現麻酥酥的感覺,是經絡竄感又叫得氣,這是好的現象。
8、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9、夏天要出大汗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要加灸:合谷穴、復溜穴。
10、寒感,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有的人艾灸時手心腳心出冷汗,也是寒感的一種,需要繼續艾灸。
11、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禪棚會,往下走到湧泉。經絡通,效果好。
12、沉感,身體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螞稿通。
13、同樣的火力,艾灸某個部位時很燙,可能因為這個部位皮薄,或者經絡瘀阻,熱無法向下滲透,多灸幾次就好了。
14、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好現象。
15、如果腹部或後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好現象。
16、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麼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17、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18、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症狀,在做過幾次後出現好轉反應,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泡泡腳後艾灸湧泉穴、太沖穴、太溪穴就好。
19、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
20、酸痛、疲勞、嗜睡(白天愛困):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在灸後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前二悶襲孝、三次會出現乏力、睏倦現象。
21、呼吸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22、腎臟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23、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風、月內風,體內有風濕,幾次後即消失。
⑻ 艾灸剛開始很熱一周後就不熱了怎麼回事
一是你已經適應了,二是身體不舒服的地方已經有好轉了,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⑼ 聽說艾灸對身體好,為啥我艾灸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效果
如今,艾灸的使用越來越普及,加之在疫情期間,艾灸的出現頻率極高,使得人們對艾灸越來越相信。但是有一部分人使用艾灸調理一段時間後,卻感到毫無用處,沒有效果。艾灸無效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幾個主要原因,今天灸哥就給大家說一說,避免以後做無用功。
艾灸無效的原因太多了,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取穴不對,艾灸要對症穴位,這是前提,如果穴位沒有找對,沒有效果也是必然的。在取穴方面,沒有誰一開始就那麼精準,都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中實現准確取穴。
好的艾絨呈土黃色,夾極少量的綠色,黑色莖稈細小顆粒。而劣質的艾絨呈青色,青黑色,莖稈顆粒很大,很多。品質好的艾絨氣味芳香且清淡,不刺鼻,品質差的艾絨味道很濃且刺鼻,更差的艾絨還有霉味。好艾條火力柔和不烈,滲透力強。差的艾條火剛烈,滲透力不強,易有灼痛感。品質好的艾條燃燒後的灰燼是灰白色的,摸起來細膩柔滑,不容易散落,而品質差的艾條燃燒後的灰燼是黑灰色,四處散落,摸起來粗糙有顆粒。
了解了以上幾個方面,以後艾灸的時候注意下,相信不久就會有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