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空和地面有時間軸
Ⅰ 站在時間軸上看宇宙起源:從古至今,再到未來
時間與 歷史
說起時間,人們往往想到的就是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現在、未來,也會想到運動和變化。《現代漢語詞典》中的一個解釋是,時間是物質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這里似乎強調,運動和變化是時間的本質,時間的存在是因為運動和變化的存在,同時還強調了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具有持續性和順序性。這就意味著,一切事物必須依循時間的推進持續地、順序地由過去變化到現在,再變化到未來,不能停留,也不能後退。由此,可以把時間視作一個數軸(見圖1),從無窮遠的過去,延伸到現在,再延伸到無窮遠的未來。所有的事物和物質都在這個數軸之上順序性、持續性地前進(運動)和變化,永不停歇。
現象和事物必須先發生而且必須在現在之前發生,而後才能成為 歷史 ,未來的事物和現象不能成為現在的 歷史 ,現在發生的事物和現象也不能成為古人的 歷史 。
過去的事實可以成為 歷史 ,但未經(任何方式)留存和記錄下來的則不能構成 歷史 。
記錄留存的 歷史 ,因為記錄和留存的水平以及後人解讀認識方面的原因(不一定是科學客觀描述式的記錄,如神話、傳說),一定不是曾經現象和事物的完全真實再現,只能是後人的重構。
人類與時間
不管是相信進化論,還是相信神造說,人類都是由古人到今人,一輩輩繁衍而來的,也會再一輩輩繁衍到未來。這過去的一輩輩和將來的一輩輩,對應著時間軸上持續、順序向前的一段段時間,將不同時間段的人進行命名,就形成了古人、今人和未來人,他們共同構成「人類的一生」(見圖2)。
圖2 人類的一生
但是,說起「人類的 歷史 」(基於今人的時間節點,往回看),就只是古人和今人的事了(見圖3)。近當代的考古、地質等科學,帶給我們更多了解人類過往 歷史 的手段和方法。它們的成果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從掌握石質工具或火種等算起,人類已經經歷了兩三百萬年的 歷史 ;從可以加工陶器算起,人類已經經歷了兩三萬年的 歷史 ;從創制文字算起,人類已經經歷了5000多年的 歷史 ;從最早有記錄地解釋宇宙起源算起,人類已經經歷了3000年左右的 歷史 ;從確立「日心說」算起,人類已經經歷了500年的 歷史 ;從發現原子算起,人類經歷了300年的 歷史 ;從提出量子理論開始,人類經歷了100年的 歷史 。至於賀返圓未來還會經歷什麼樣的 歷史 ,那隻有未來人才能知道。
知識、科學與時間
所謂知識,就是人類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類不斷增加著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在原始人時代,當人類發現石頭可以砸碎骨頭時,就獲得了一點知識;在古希臘時代,當人類發現,金和銀的密度不同時,又獲得了一點知識;到了近代,當人類發現,有些元素會發出放射性物質時,也獲得了一點知識……只是當原始人類發現石頭可以砸碎骨頭時,還不知道密度和強度的知識;當古希臘人知道金和銀的密度不同時,還不知道有些物質有放射性;而今天的人既知道石頭能砸碎骨頭,也知道金銀的密度不同,還知道鈾等物質具有放射性,只可惜的是,今天的人卻不能知道未來人會發現的新知識。
可見,人類的知識如同人類的一生一樣,沿著時間軸線持續性、順序性的積累生長,從最初的知識種子開始發芽,禪塌慢慢變成小小的樹苗,又歷經無數歲月變成如今的一棵大樹,但這個大樹還在生成,遠沒有到達盡頭(見圖4)。
《現代漢語詞典》里對科學的解釋是:科學是反映事物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可見,科學的本質是知識。這就意味著,科學和知識一樣會隨著人類的一生,沿著時間軸線從古到今,再到未來持續地、順序地變化長大,直到窮盡宇宙的奧秘(見圖4)。
真理、知識與時間
所謂真理,就是宇宙的真正奧秘,比如宇宙運行規律。5000年前宇宙運行遵從著同樣的規律,但人類沒有找到;2000多年前宇宙運行遵從著同樣的規律,但希臘的先哲們提出了「地心說」;500年前宇宙運行遵從著同樣的規律,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300年前宇宙運行遵從著同樣的規律,而伽利略、牛頓等人接續努力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100年前宇宙運行仍然遵從著同樣的規律,但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廣世友義相對論;或許100年、300年、500年後,甚至1000年、1萬年後,還會有更多的科學家不斷地發展和揭示出更准確的宇宙運行理論。
但不管怎樣,宇宙仍然會一以貫之地遵從著過去億萬年到未來億萬年都相同的運行規律,這個宇宙的運行規律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都將是不變的,所變的只是時間軸上不同時間節點的人對它的認識和理解。可見,真理與人類的知識(科學)不同,它隨著時間軸的前後移動,並不會變化,而人類的知識只能隨著時間軸持續性並順序性地增長,最多到未來能夠無限接近真理(見圖5)。
宇宙起源、人類的認識與時間
1. 宇宙起源問題的初次(古代)解答
宇宙從哪裡來,為什麼有日升月落、四季變換,為什麼有物種萬千和芸芸眾生?古人最早探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是,他們不能像今人這樣從父輩那裡繼承更多的現成知識,而是要自己回答這樣的問題。他們不斷地探尋答案,他們從電閃雷鳴中尋找答案,他們從江河枯溢中尋找答案,他們從山崩地裂中尋找答案,他們從鳥兒孵化中尋找答案,他們從草木榮枯中尋找答案,他們從山火生滅中尋找答案,或許是經歷了千年萬年的 歷史 ,他們也沒有找到一個能夠合理解釋宇宙起源的答案來。終於有一天,盤古開天地的假設從某個人的腦海里萌發了,在他的假設里,宇宙本來混沌一片,如同卵形,中間是卵黃,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好似卵黃變化成鳥兒一樣,盤古誕生了。盤古不斷地長大、長高,撐破了「蛋殼」,撐開了天和地,盤古呼出來的氣,形成了風和雲雨,盤古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很多年後,盤古死了,而他的眼睛、身軀、血肉、毛發變成了人們所見到的日月星辰、山川原野、江河湖海和花草樹木,為人類和各類動物形成了美麗的家園。就這樣,在這個人的腦海中人類「第一次」構想和假設出了宇宙起源的可能圖景(見圖6)。
中國人的「盤古開天地」,與猶太人的上帝造就說、古希臘的卡俄斯造就說等,都是人類最早時刻針對宇宙起源問題 探索 出來的答案,也是在他們的時代所能給出的最恰當的解釋,也就形成了當時的人們對該事物的最早的理解,構成了當時人的知識。當然,在古代的中國,名為老子的人仍然非常哲學地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起源學說,之後孔子在為《易經》作傳說,也指出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起源說,他們擺脫了對於神的依賴。可是他們的學問其實是玄學,仍然屬於難以明確解釋的情形。
2. 宇宙問題研究的降級
之後的2000多年裡,對於宇宙起源,人類除了神話傳說和老子的玄學、孔子的易學外,再也沒有人提出創新性的猜想和假設來,對於宇宙的研究降級了,轉向了宇宙的構造與運轉規律上(見圖6)。
古希臘最早的時候,人們通過肉眼觀察,認為天是圓的,地是平的。可是後來的一些學者,通過觀察月食的形態、北極星同一時刻在南北不同地方的高度不同,推理出大地應該是球形的。進而在1,2世紀時,西方人構建了日月星辰圍繞地球轉動的「地心說」理論(資料顯示也有人提出了「日心說」)。與此同時,當時的中國人也提出了「天圓地方說」以及「天地之體(宇宙),狀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殼之裹黃」的「渾天說」。
此後經歷了漫長的 歷史 歲月,「地心說」受基督教的影響,一直在西方占據著主導地位。直到大航海時代隨著1522年麥哲倫的船隊完成了首次環球航行,人類才第一次從實踐中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到1543年,由哥白尼通過臨終前出版的《天體運行論》才再次提出了「日心說」,對曾經的「地心說」理論進行挑戰。直到17世紀望遠鏡等觀測工具的發明,人類才開始有能力更確切地觀測月亮、行星、太陽等星球,終於在事實上證明了「日心說」的「正確性」。
雖然,1584年,義大利人布魯諾就已經明確提出宇宙是無限的,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太陽只是無數個恆星中的普通一員。並且1750年,英國天文學家賴特就指出,銀河和所有觀測到的恆星構成一個巨大的扁平狀天體系統,由於太陽連同地球位於這一系統的內部,從不同方向觀測才看到了銀河和離散分布的點點繁星。但1785年,英籍德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利用他自製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46厘米望遠鏡,通過長期的實際觀測,並經過精心的分析研究,建立了第一個銀河系模型時,太陽仍然位於當時人們所認識的宇宙范圍——銀河系的中心。由於赫歇耳個人在當時的威望,這一觀念一直維持了130餘年之久。直到1917年,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通過對銀河系內天體分布的分析,確認太陽並不位於銀河系的中心,而是處於相對說來比較靠近銀河系邊緣的地方,從而糾正了赫歇耳銀河系模型的錯誤,才真正推翻了「日心說」。
1923年10月6日,哈勃利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2.5米的望遠鏡對仙女星雲進行了觀測,結果發現能夠將仙女星雲邊緣的一顆一顆星分辨出來,同時又推算出仙女星雲離開我們是225萬光年,因為這個距離遠遠超過銀河系的大小,所以仙女星雲就成了仙女星系了,它實際上是比銀河系還大的星系。於是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又大為擴展了,宇宙的大概模樣就進一步清晰了,就是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個像銀河系一樣的大星系,每一個大星系又存在無數個太陽系一樣的小星系,而這些小星系共同圍繞著大星系的中心運轉。於是,到了這個階段,人類似乎可以對宇宙的起源進一步進行解釋了。
3. 宇宙起源問題的第二次(現在)解答
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說時,終於時隔2000多年,人類再一次就宇宙的起源問題進行了「科學」而大膽的解讀。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見圖6)。依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約14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後來科學家們也通過研究推算出了宇宙不同時刻各類星系、星球誕生演化的過程和結果,為宇宙萬物的形成做出了更為科學且合理的解釋。而且這個理論得到了發現的一些現象的支撐,並解釋了一些現象的發現,如宇宙紅移、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以及引力波等現象。
4. 宇宙起源問題的「第三次」(未來)解答
那麼,我們是否最終解釋了宇宙起源的問題呢?或許仍然會像哥白尼的「日心說」推翻曾經的「地心說」一樣,宇宙大爆炸理論只是最終發現宇宙起源奧秘的另一個中間結論或過程。畢竟,人類還沒有走出太陽系甚至地月系,黑洞、暗物質、超新星爆發等宇宙現象,還沒有深入的了解。相信沿著時間軸線向前走,人類的觀測技術和手段會不斷進步,未來的人一定會更進一步了解宇宙秘密,也一定會提出新的宇宙起源理論,那一定是比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更接近真理的理論,甚至會有很多次理論革命,不過這是現代人所不能知道的了,但可以將其統稱為「未來宇宙起源理論」(見圖6)。
站在時間軸的三個節點上看「宇宙起源理論的一生」
1. 宇宙起源理論的一生
可以暢想描繪一下人類一生 探索 宇宙起源的科學發展歷程,古人通過艱辛的 探索 和思考,創造性地提出了「盤古開天地」等假說(神話),今人基於過去無數科學家的辛苦創造與發現,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未來人會在更多的科學家的努力 探索 基礎上,提出更新的「未來宇宙起源理論」,最終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真正奧秘。這三個理論分別是古人、今人和未來人針對同一個科學問題 探索 出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答案,它們一起可以算作「宇宙起源理論的一生」(見圖6),其中,「盤古開天地」是起點,「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中間過程(中間節點),「未來宇宙起源理論」是終點。
2. 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節點上看宇宙起源理論
時間軸上有三個節點,分別是古代(過去)、今天(現在)和未來。可以大膽地進行想像,如果回到過去,變成一個古人,當首次創造性地解釋宇宙的起源時(「盤古開天地」等),是否會有成就感,還是會覺得兒戲?其實,就古人而言,他們只能了解古代的知識,並不能了解到後來的科學進步,所以「盤古開天地」的假設,對他們而言,一定是偉大的創舉,算得上古人對於宇宙認識的「真理」(基礎認識)(見圖7)。也可以大膽地進行想像,如果古人能夠穿越到當代,他接受到如今的科學成就和宇宙大爆炸理論,他是否還會覺得「盤古開天地」的提出,仍有成就感?估計他們也會同今天的人一樣,將之視作「神話」(見圖7)。
進而,還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穿越到未來,了解了更多的未來的科學知識,發現了宇宙起源真正的奧秘,提出了「未來宇宙起源理論」,我們是否還會覺得「宇宙大爆炸理論」仍然值得信服?估計會像看待哥白尼的「日心說」一樣,認為其相比「地心說」雖然有進步,但非常不正確,仍然有很多錯誤假定和猜想。在未來,如果 「盤古開天地」仍被視作神話,那麼「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極有可能被視作宇宙起源的「第二代神話」(僅從偏離事實的角度而言)(見圖7)。
人類,自然是無法穿越的,因為所有的物質運動及變化伴隨著時間推進是具有順序性的,但是,我們不妨學會以未來人的視角來審視現在,來觀察人類、 社會 、科學和宇宙,只有這樣才能更清楚地認識人類自己和人類自己的知識,既不會被過去的一些問題和知識所迷惑,也不會被如今的一些問題和知識所迷惑,能夠找准人類、 社會 、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實現自己的人生成就。
Ⅱ 宇宙弦理論與時間旅行
弦理論會吸引這么多注意,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它很有可能會成為終極理論。目前,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與描述宏觀引力的廣義相對論在根本上有沖突,廣義相對論的平滑時空與微觀下時空劇烈的量子漲落相矛盾,這意味著二者不可能都正確,它們不能完整地描述世界。而除了引力之外,量子力學很自然的成功描述了其他三種基本作用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弦理論也可能是量子引力的解決方案之一。超弦理論還包含了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的費米子。至於弦理論能不能成功的解釋基於目前物理界已知的所有作用力和物質所組成的宇宙以及應用到「黑洞」、「宇宙大爆炸」等需要同時用到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極端情況,這還是未知數。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所說:我們生活中所面對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所謂四維空間。由於我們在地球上所感覺到的時間很慢,所以不會明顯的感覺到四維空間的存在,但一旦登上宇宙飛船或到達宇宙之中,使本身所在參照系的速度開始變快或開始接近光速時,我們能對比的找到時間的變化。如果你在時速接近光速的飛船里航行,你的生命會比在地球上的人要長很多。這里有一種勢場所在,物質的能量會隨著速度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時間的變化及對比是以物質辯和亂的速度為參照系的。這就是時間為什麼是四維空間的要素之一的原因。 我們之所以是三維生物,是以為這個維度的空間里只存在三維的時間。時間的不完整決定了空間的不完整。我們不能認識其他維度的空間,是因為我們不具備在那個空間裡面運動的時間。時間的多樣性決定的空間的多樣性。同時,因為時間的不同分解方式,註定了我們的三維空間也是相對的,它可以被命名為一維,二維,甚至是任意維——完全取決於不同的分解方式。時間是決定維度的關鍵,同時,它也是決定低維物體高維存在方式的關鍵。 讓我們看看科學上的說法:低維是空間上的缺陷,它們不具備在高維世界內運動的空間。關於這一點,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我們怎麼可以發現這個缺陷。我們認為的低維不存在某一個空間長度,是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它有那一個長度,也就是我們現在用最好的設備也棚梁無法觀察到那一個長度差。那麼,將來呢?我們現在無法認證,可能將來會有人證明那個低維物體確實屬於高維。因此,低維與高維並不存在所謂的空間差。那麼,我們如何區別高維與低維?很簡單,用時間。用時間去解釋任何一個維度空間,我們也可以認為,低維之所以比高維低級,是因為它們存在時間上的缺陷,它們無法在時間范疇內感受高維的存在。所以,我們要去了解低維或者高維,先要知道它們存攜檔在的時間范圍。高維與低維之間可以實現轉化,道理是很簡單的,只要加入或者去掉一個時間單位就可以了。然而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復雜,我們對時間的概念都是如此模糊,要想在空間范圍類實現時間的轉化就更困難。 對四維空間,一般人可能只是認為在長、寬、高的軸上,再加上一根時間軸,但對於其具體情況,大部分的人仍知之甚少。有一位專家曾打過一個比方:讓我們先假設一些生活在二維空間的扁片人,他們只有平面概念。假如要將一個二維扁片人關起來,只消用線在他四周畫一個圈即可,這樣一來,在二維空間的范圍內,他無論如何也走不出這個圈。現在我們這些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對其進行「干涉」。我們只需從第三個方向(即從表示高度的那跟軸的方向),將二維人從圈中取出,再放回二維空間的其他地方即可。對我們這些三維人而言,四維空間的情況就與上述解釋十分類似。如果我們能克服四維空間,那麼,在瞬間跨越三維空間的距離也不是不可能。
Ⅲ 宇宙構成有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是什麼呢
現代自然科學認為,宇宙構成有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是什麼呢?是物質、能量、信息。構成宇宙最基本要素是空間和物質,時間反映了物質運動的先後次序,它們是統一的是不可分割的,假定有限大宇宙有一個物質的中心點發生運動,宇宙空間也就會跟著運動,如果宇宙空間不跟著運動,空間、物質、時間就不是統一的,就不存在宇宙,同樣,宇宙空間的運動,中心點也會隨之運動。我們從這一哲學思想得到一個宇宙的基本定律,任何物質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物質的運動會導致空間的運動,速度會隨著空間的增大而減少,空間的運動也會影響物質的運動。
先看看這一基本定律能否解釋一直困擾人類的宇宙難題,以太陽系為例,太陽自轉,太陽周圍的空間隨太陽轉動,九大行星只是靜止在彎曲運動的空間上,運動速度是隨著太陽周圍的空間增大而減小,太陽以及行星相對於運動空間是不消耗能量的相對靜止,符合能量守恆定律,而牛頓的理論和能量守恆定律有矛盾,星球的自轉牛頓只怪上帝蹬了一腳,而實際上空間運動速度是隨著太陽周圍的空間增大而減小,地球落在兩面運動速度不同運動空間,靠近太陽一面的空間運動速度較快,遠離太陽一面的空間運動速度較慢,較快一面的速度減去較慢一面的速度,剛好等於地球的自轉速度,同時對地球產生壓力,整個宇宙的運動空間互相疊加,對地球的運動造成影響,同時對地球產生更大的壓力,這種力就是萬有引力,可見空間跡滾運動的速度差對物體產生萬有引力,也就是加速度對物體產生力的過程,和牛頓定律中的力對物體產生加速度是統一的,也符合廣義相對論的慣性力等效萬有引力理論,也能夠清晰地解釋了萬有引力的超距作用,這是牛頓和相對論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事實上空間運動的速度差和空間彎曲的曲率.空間的疊加是產生所有宇宙自然力的原因,也就是統一場論,萬有引力和磁力實際上是同一種力,比如電子在導線中流動產生運動空間,當兩根導線電流同向時,導線之間的運動空間產生疊加,空間運動速度比導線外圍的空間運動速度快,從而產生吸引力,而當兩根導線電流方向不同向時,導線之間的空間運動速度相減,空間運動速度比導線外圍的空間運動速度慢,從此而產生斥力,有人認為這是磁力子起作用,我們清楚地知道導線中電子運動就有磁力,電子不運動就沒有磁力,難道電子運動就有磁力子,電子不運動就沒有磁力子,這是不符合物質守恆定律的。統一場論滑寬可以解釋宇宙一切問題,包括宇宙起源,了解宇宙運動的本質就會發現愛因斯坦宇宙運動和牛頓慣性運動是不一樣的,傳統上物體的運動速度是單位時間內走過的距離,當物體在引力場中或高速運動時使用牛頓力學去計算就不準確了,必須應用相對論,由於我們生活在慢速的世界很難理解宇宙,我們必須從宇宙的角度去看宇宙,而不能從人的角度去看宇宙,就可以解決所有和宇宙運動有關的問題,例如相對論認為物體在引力場中或高速運動時,物體的時間、體積、質量等參數會發生變化,為什麼 ?傳統上在慣性系中單位時間內從一點到另一點的速度為一,如果兩點之間放入第三點,速度是不會改變的,但從宇宙的角度去看速度加快了,放入的點數越多速度越快,就如從人的角度去看單位時間內我們做的事越多,辦事速度越快,宇宙運動的速度也是一樣,單位時間內運動物體掃過質點的數量越多,其速度越快,相對於運信州亮動物體,這些點相對速度也越快,這說明了質量越大的天體,其相對速度也越快,和高速運動的物體產生效應是一樣的,時間.體積.質量等參數會發生同樣的變化。在慣性系統,由於物體運動速度很慢,空間的運動速度、時間、體積、質量等參數發生的變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統一場論》
宇宙是由空間物質時間這幾個基本元素組成,空間反應物質所在的環境,環境中的物體我們稱為物質,時間是反應物質變化的連續性,而力則是物質變化的原因
首先讓我們了解空間的性質,現在物理學界主要把空間分為三個維度一維二維三維四維,我們所在的空間就是其中的三維空間有三個方向所確立,而四維空間則是在三維的基礎上多了一條時間軸,
讓我來做個比較比如說螞蟻是以氣味感知世界的,它認為這個是界是平面的,而我們是以光的折射來建立世界的模型,所以我們認為世界是三維,那麼我們那麼確定我們所在的空間一定是三維世界嗎,我們知道螞蟻感知不到三維世界是因為螞蟻感官的局限性,那我們的感官難道是萬能的么,我們對外界事物90%是靠眼睛觀察的,那麼它沒有一定的局限性么,如果光反射不了或者速度大於光那我們便觀察不到了,這樣的例子也到處存在著,比如引力磁場慣性黑洞,這些我們都不是靠光感知到的,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三維世界,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愛因斯坦說過「不存在沒有物質的能量,也不存在沒有能量的物質。」而在「真空」環境中壓力還是存在著的,也就是說「真空」中也存在著物質,而且它們粒子結構更為基本,密度更大,光的波粒二象性也正是因為穿透不了這些粒子做的繞粒子運動,我們的宇宙也正是因為這些粒子場交織在一起所形成,它們之間並不直接影響而是帶動對它們產生阻力的物質運動,就像水流帶動氣泡一樣,所以稱它們為「粒子暗流」。
我們之所以能以每秒29.79KM與地球一個軌道,在自轉軌道沒被甩出,光靠引力產生的重量明顯不合理,而是因為「粒子暗流」帶動了我們比如說誇克,再由誇克傳到質子,再由質子傳到原子,再由原子傳到分子,再由分子帶動我們,對我們產生了慣性質量,所以引力質量並不等於慣性質量,在同一慣性系物體的慣性質量並不顯現,只體現引力質量,如果慣性質量等於我們的引力質量,也就是說光靠我們的體重來維持公轉自轉的速度,那麼1秒後我們將在地球後29.79公里處,所以物質的慣性質量並不等於引力質量。
那麼引力是什麼呢,我們知道物體的質量決定引力的大小,而恆星與我們都是原子結構所以對我們產生壓力的都是同一種粒子,而隨著地表以下這種結構更為密集所以壓力會把我們往下壓,幸好有大氣層緩沖了這種壓力,地表與我們的支持力大於它對我們的壓力,形成引力。所以當物質之間的壓力大於它們的支持力那麼引力便產生了,物體的質量與壓力成正比。
那麼磁場是什麼呢,磁力是由電子運動產生的,我們做個假設,在水池中,有兩個壓力相等的乒乓球團,突然一個乒乓球團的乒乓球少了一個(正電),而另一個乒乓球團卻多了一個(負電),那麼水便會把這個乒乓球壓到少了一個乒乓球的乒乓球團中(電子運動)當這一數量不斷上生,頻率不斷加大,那麼水便會對乒乓球轉移的這一路徑產生頻率壓強,這便是磁場,
電弱統一以成定局,而強力是將原子核保持穩定的力,所以也稱核力,那麼再讓我們回到水池,這個水池現在成為一個立方圓而水池的壓力從外到內加大,水池中有足球,網球,而足球與足球之間水的支持力大與壓力,而在水池的中心,卻有一個相當密集的結構其質量占水池的99.95%以上,而體積卻只佔這個水池的幾千億分之幾,我們知道質量與壓力成正比所以這便是核力,
那麼以上理論能否解釋黑洞呢,我們知道恆星是由大質量天體因承受不住自身的引力坍塌形成的大密度天體,那麼我們知道了質量其實等於壓力,所以是恆星因為質量的增大它的結構卻沒有變化,當恆星的結構承受不住這種壓力時恆星將會破碎,有可能行成更為密集的天體,但這並不是黑洞,當恆星爆炸時因為粒子結構的破碎空間加大外部的粒子會來填充,但在恆星自旋粒子的帶動行成了一個「粒子旋渦」它內部的壓力從大到小,所以被它吸引的物質結構便會不斷的被分解形成更基本的粒子結構,在黑洞的中心,因為這些粒子因為被黑洞分解所以不會受到黑洞的影響,便會以輻射的形式逃脫,當這個「粒子旋渦」的能量消耗代近,那麼粒子將會覆蓋黑洞,產生爆炸,所以黑洞並不是天體,它並不具有穩定的結構,而被吸引進的物質也並不是進如四維空間而是被分解成更基本的粒子。
一方之言 不過當人們統一四力以後面對的是更復雜的平均力 當人類了解後便可以對現在觀察的現象進行解釋和「預測」
Ⅳ 平行宇宙是怎麼回事
平行宇宙是真實存在的,有許多宇宙與我們的宇宙共存於同一時間軸,虛掘這些宇宙有的類似有的不同,但都能通過量子力學彼此影響。
平行宇宙是指從某個宇宙中分離出來,與原宇宙平行存在著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在這些宇宙中,也有和我們的宇宙以相同的條件誕生的宇宙,喊兄還有可能存在著和人類居住的星球相同的、或是具有相同歷史的行星,也可能存在著跟人類完全相同的人。
同時,在這些不同的宇宙里,事物的發展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我們的宇宙中已經滅絕的物種在另一個宇宙中可能正在不斷進化,生生不息。
平行宇宙的概念,並不是因為時間旅行悖論提出來的,它是來自量子力學,因為量子力學有一個不確定性,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平行宇宙概念的提出,差滲核得益於現代量子力學的科學發現。
Ⅳ 有沒有可能數字只是人類的計數方式,宇宙的計數方式其實是時間
其實對我們來說,宇宙萬物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時間軸,也友緩正因為如此宇宙的計時方式確實是以時間來計算的,而且數字本身包含萬物,我們嚴格意義上的時間都是通過數字的形式來計算明確的,也正因為如此時間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們通過數字來賦予時間以量的形式來表現一個出現的概念,總的來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來了思考問題。
3,數字本身是人們方便計算,所產生的量和宇宙的技術單位時間本身並無沖突,而且二者毫無聯系。其實不得不說,是數字本身就是一個人們計算物質量的一種方式,而且來源於生活實踐,而相對宇宙來說,宇宙的時間軸本身和數字毫無關系,二者可以共生,所以對我們來說宇宙的計數方式有多種多樣,並非完全單一時間來算,而且數字本身是時間的計算方式的一種表達形式,故二者並無根本的沖突。
其實不得不說,是數字確認是人們的計算方式,而且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宇宙的計算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對於我們來說時間也是重要概念只是表設宇宙發展的歷程的一個數字量,所以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達,二者本身並無根本的沖突。
Ⅵ 平行宇宙有可能存在時間差異嗎
您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
平行宇宙時不同的時空,老飢嘩是同事間不一樣的世界。按照霍金的說法,所謂平行宇宙,就是一個時間點上出現的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分歧。你可以理解為以穿梭事間回到了過去,然後你遇上了一個女孩兒並和她結婚,最後發現這個女孩兒是你的先祖(不要生氣,只是比喻)。那麼這么一瞬間,過去就被改變了,那麼是不是未來的你就不應該出生,就不應該存在呢?不是,這個時候宇宙會產生一條新的時間線,在原肢睜來的世界裡,你還過著正常的侍行生活,但是穿梭時空後的你卻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你們就位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時空了,這兩個時空完全不相交,所以就叫做平行空間。以上回答就是霍金的平行宇宙學說,也叫做祖母相悖論
Ⅶ 為什麼說宇宙是四維空間
首先你要知道「四維空間」是一個時空的概念。簡單來說,任何具有四維的空間都可以被稱為「四維空間」時空的關系,是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多了一條時間軸,而這條時間的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靜態空間,四維是動態空間(因為有了時間),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並不是說第四維就是時間。 我們在物理學中描述某一變化著的事件時 所必須的變化的參數。這個參數就叫做維。幾個參數就是幾個維。比如描述「門」的位置就只需要角度所以是一維的 而不是二維 簡單地說:零維是點,沒有長、寬、高。一維是由無數的點組成的一條線,只有長度,沒有寬、高。二維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面,有長、寬沒有高。三維是由無數的面組成的體,有孫慎扒長寬高。維可以理解成方向。 因為人的眼睛只能看到二維,所以三維以上很難解釋。正如一個智力正常,先天沒有一隻眼睛,一隻耳朵的人(這樣就沒有雙眼效應,雙耳效應),他就很難理解距離了,他很可能認為這個世界是2維的. 就比如說,一條水管,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一個孝畢三維物體,但把它拿到遠處去看,就只剩一條線了(則昌1維) 一個簡單的說法:N維就是N條直線兩兩垂直所形成的空間 因為,人類只能理解到3維,所以後面的維度可以通過數學理論構建(也就意味著沒有圖給你作解釋),但要仔細理解就很難.在量子力學,目前仍在建立的弦理論,認為世界是11維的. 希望採納,謝謝
Ⅷ 宇宙空間到底有幾個維度,是怎麼樣劃分的
宇宙空間理論上來說是存在十一個維度的這時一個維度是人類根據數學幾何以及對低位空間的認知而不斷開發出來的,第11維的空間是最高緯度的空間,人類無法想像那個空間到底是什麼樣的維度,越高越是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人類所做出的一些大膽的設想,有沒有可能存在平行宇宙,有沒有可能存在比我們更高維度的生物,也就是以前人們口中所說的神仙。這些人都只是一些猜想,人類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高緯度生物是真的存在的,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證據鏈來證明高維度空間是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的,這都只是一些推論而已,未來是否正確需要後人做出更多的努力。
Ⅸ 宇宙內是否隱藏著計時的時鍾
一般情況下來說,宇宙的變化是一個過程,所以說應該有一個隱藏的記錄時鍾來記錄宇宙的成長過程,所以對我們來說,可能在整個宇宙空間中確實存在一個這樣的時鍾,但對我們人類文明來說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也是一瞬間的事情,所以說也很難真正的理解到這個宇宙所隱藏的部分,這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人類和宇宙相比太過於微小,正因為如此人類的整個文明史和宇宙相比往往是滄海一粟。其實對我們來說宇宙本身就太過於龐大,而且在宇宙漫長的行程過程中,也是一個超出人類所理解的時間,因此對於我們來說,人類的文明史與整個宇宙的發展史來說就是滄海一粟,不值得一提,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劇中是否真的曾經帶著記者始終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肯定的是,這個始終是理論上確實是存在這樣的時鍾的。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宇宙中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個計時的時鍾工具,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在理論上來說宇宙成長本身就一個緩慢的過程,也皮鄭正因為如此肯定會存在一個時間軸的統計工具,所以說也可能存在時鍾,另一方面人類的科技水平存在著,一定有局限性,所以說人類無法打破自身的認知范圍,所以說也無法理解這個宇宙深層次所被隱藏的東西。
Ⅹ 宇宙大爆炸時間軸
137億年前
宇宙大爆炸起始於奇點。奇點是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熱量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點」。一切已知的物理定律均在奇點失效。
大爆炸開始至 10^-43 秒
普朗克時期是一個溫度非常高的時期 ,它的溫度高到足以讓四種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都統合成一種基本力——超力。
大爆炸後 10^-43 秒至 10^-36 秒
隨著宇宙的冷卻,引力開始與其它幾種力(電老頃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分離。在這個大一統時期,物質和能量可以自由地相互轉換。
大爆炸後 10^-36 秒至 10^-32 秒
宇宙在此短短的時間里,從大約只有一個質子十億分之一(直徑10^-26m)的大小,迅速膨脹到一顆葡萄柚那麼大,體積增加了差不多10^78倍。此時期稱為暴脹時期。
大爆炸後 10^-32秒至 10^-12 秒
宇宙變成一鍋粒子湯,大量誇克-反誇克粒子從能量中出現,又重新湮滅為能量,膠子、引力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粒子也在這時出現。此時期稱為誇克時期(或電弱時期)。
大爆炸後 10^-12秒至 10^-6 秒
誇克時期即將結束時,宇宙直徑達到10^12m,溫度已經降低到可以讓強核力與電弱力(電磁力和弱核力)分離,這以後,宇宙中的作用力和物理定律,就和今天的一樣了。
大爆炸後 10^-6 秒至1秒
宇宙的溫度繼續下降,誇克和反誇克各自結合,形成強子——強子包括重子(質子和中子)、反重子和介子——不過它們很快會衰變或湮滅。殘存的質子和中子可以通過吸收或放出電子和中微子來相互轉化。此時期稱為強子時期。
大爆炸侍尺陸後1秒至10秒鍾
在強子時期的末期,多數的強子和反強子互相湮滅,留下的輕子(電子、中微子)和反輕子成為宇宙中的主角。此時為輕子困明時期。
大爆炸後10秒鍾至380,000年
輕子時期的結尾,多數的輕子和反輕子互相湮滅,宇宙的能量由光子控制的。這些光子頻繁的和帶電的質子、電子和可能存在的少量核子進行相互作用,並且持續進行到300,000年。由於光子在不停地與自由電子發生碰撞,被電子散射的光子幾乎無法直線傳播。此時為光子時期。
大爆炸後3分鍾至20分鍾
光子時期,宇宙的溫度下降至原子核可以形成的溫度,核合成反應開始。質子和中子碰撞開始形成氦核(2個質子和2個中子)和極少量的其他原子核,如氘(1個質子和1個中子)和鋰(3個質子和4個中子)。這一時期氫核的質量大約是氦核的三倍,其它的原子核只有微量。宇宙中現有的氦原子,98%都是在此時形成的。
大爆炸後377,000年
大爆炸30萬年後,溫度下降到2700攝氏度,質子和原子核開始捕獲電子,形成最初的原子。電子被束縛在原子核中,無法再散射光子。物質和輻射從此「解耦」。光子開始以輻射形式在宇宙中傳播,宇宙從此變得透明。這些最初的光子就是我們今天探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
大爆炸後2億年
第一代恆星點亮宇宙,它們幾乎完全由氫和氦組成。恆星們發出的強烈輻射使其周圍的宇宙發生「氫再電離」,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宇宙中的中性氣體再次轉化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電離狀態。
大爆炸後10億年
宇宙中第一個星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