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葯時間為什麼是12小時
『壹』 一般熬中葯要熬多久時間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葯物浸泡30分鍾,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葯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葯物即可。
煎煮次數:一般煎煮兩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遲悔飢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對於解表、芳香類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對於滋補葯,多宜小火久煎,使葯物有效成分盡出。
煎煮時間:一般葯物,一煎應沸後再小火碼返煎20-25分鍾,二煎沸後再小火煎15-20分鍾;解表、芳香類葯一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葯一煎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煎葯並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葯,先煎30分鍾,再加入群葯;注有「後下」的小包葯,在群葯煎好前5---10分鍾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葯,用紗布包紮好投入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
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液與「烊化」葯物煎煮溶解後服用;注有「沖服」的小包葯,用煎好的葯湯沖服。
放水,第一次在300--400ml,前備第二次200ml左右。
『貳』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煎煮滋補中葯的注意點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2017-煎煮滋補中葯的注意點
有人說:“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其實,無論什麼補葯,終究還是葯,長時間過多服用,必然會產生毒副作用。中醫強調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證患者,是不能吃補葯的,而虛症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和氣血兩虛等,對症服葯才能補益身體。不分虛實諸症,亂用補葯,只能越補越糟。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煎中葯的正確方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1、時間要適宜:
補葯煎好後,應將頭煎、二煎、三煎混合,分晨起空服或晚上睡前服用較好。一般放置時間不宜超過做氏12小時,以免滋補中葯襪派的葯效成分損失。
2、用具有講究:
煎煮葯用具應選陶瓷沙鍋、瓦罐或搪瓷器皿,鐵、錫、鋁等金屬器皿均屬禁忌之列。
3、辨類煎仔細:
煎補葯時,如葯中含有鱉甲、龍骨、龜甲、虎骨、鹿角等骨質、貝殼類補葯,應先打告胡賀碎煎30-40分鍾後再下其他葯物同煮;而黃芪、黨參、首烏等調理滋補葯應用文火煎1小時再復煎一次,以免浪費葯材。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葯物如阿膠、鹿角膠等,應在去渣的葯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以免與其他葯同煎時黏合煮焦。某些貴重葯應另煮,如人參就另切成小片,放人蓋盅內,隔水燉2-3小時。亦可用水磨汁或磨成細粉後調服。
4、水火要相宜:
水指水量,火即火候。煎滋補中葯時將葯放入鍋內,加清水浸沒葯材,頭煎水量以浸沒葯材2厘米為宜,二煎以水浸沒葯材0.5厘米為宜。一般先將葯物浸泡20-30分鍾,再經文火頭煎40-60分鍾,二煎40分鍾左右。
5、鍋蓋要蓋嚴:
煎葯時為使葯物煎透,必須蓋上鍋蓋。特別是滋補葯品的貴重中葯如人參、鹿茸等更應關蓋文火煎熬。滋補葯應煎2或3次,每次煎成200-300毫升為宜。
;『叄』 中葯需要熬制多長時間
中葯熬制的時間因葯物的性質而決定,且針對不同疾病熬制的時間也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中葯拿回來之後,先是要用清水稍微輕洗一下,把水倒出,然後再接一些清水浸泡,大概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然後再煎煮。通常泡完了之後第一煎,大概煎煮20-25min,然後把煎煮好的葯過濾出來,之後再向葯渣里加水,水的量剛剛沒過葯渣就可以了。第二煎需要煎煮15-20min左右,煎好之後再把第二煎的葯物再給過濾出來,兩煎的葯物合在一起,就是一天的葯量。一般的來說是日服一劑,把兩煎的葯物分兩次分服。
需要注意的是煎葯用具選擇最好是瓦罐、砂鍋,其次是搪瓷、不銹鋼器皿,不可以用鐵器和銅器煎葯。另外,有些中葯飲片有效成分為水溶性,還有些葯是粉末狀,在清洗過程中會有所流失,注意此種情況在煎葯前不要洗葯物,避免影響葯效。
『肆』 中醫熬葯要多長時間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中葯煎服方法簡介
1.煎葯器具:在煎葯時盡量使用砂鍋、不銹鋼、玻璃、搪瓷等為佳,忌用鐵器、鋁器、銅鍋。因為前者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以保證葯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較為活潑,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葯前,應先將葯物放入葯鍋內,加干凈的冷水浸泡葯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葯面3-5cm,浸泡20-60分鍾為宜(過久則葯物易發霉變質),這樣有利於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葯煮兩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葯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維持葯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時最好加蓋, 一般情況下煎葯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葯效降低。
4.煎熬時間:葯物煮沸後開始計算時間。一般葯物第一煎20-30分鍾,第二煎15-25分鍾;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葯物第一煎40-60分鍾,第二煎30分鍾左右;解表、理氣及質地輕松、芳香的葯物第一煎6-15分鍾,第二煎5-10分鍾。
5.濾取葯液:葯液煎取量需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成人量約200-300ml,兒童量約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時間: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葯液,這樣可以使兩煎葯物在體內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煎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6小時左右為宜。當天煎的葯當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補葯宜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葯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葯物宜飯後半小時服用;其它葯劑請遵醫囑。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熱服、溫服、冷服3種,一般而言,發汗解表葯和溫補葯宜溫服;祛寒葯、治療關節痛和潰瘍病的葯宜熱服,清熱解毒葯宜冷服。
8.注意事項:中葯包里經常看到用紙或紗布另包的中葯,標有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等字樣。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則將影響葯物的效果。煎煮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補加水量,但要不斷攪拌,防止溢鍋、糊鍋。
(注意:熬焦、熬糊葯物的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裂逗中毒。)
特 殊 煎 法 要 切 記
對一些性質特別的葯物,根據病情需特殊煎煮的,醫師一般都在處方上註明,負責調配處方的葯師也會特別囑咐病家,並予以單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先煎: 對於礦石類、動物角甲、貝殼葯團脊物、有毒類葯物,如生石膏、龜板、烏頭等,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鍾;
後下: 對於含揮發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還有不宜長時間煎煮的如鉤藤、杏仁等葯,應該在其它葯物煎好前10-15分鍾再放入鍋內煎煮;
包煎: 對於一些花粉種塌源滲子類如松花粉、蒲黃、葶藶子等,質地較輕體積小的顆粒種子的如車前子等,含細小絨毛的如旋復花等,煎煮前須用紗布包好後與其它葯物同時煎煮;
烊化: 對於某些膠質或粘性較大且易溶的葯物,如阿膠、鹿角膠、飴糖等,先加溫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葯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
溶化: 對於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葯液中溶化;
另煎兌入:對於人參、西洋參、鹿茸、蟲草等貴重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兌入其它葯液服用;
沖服: 對於牛黃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葯湯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