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二煎比一煎時間短

為什麼二煎比一煎時間短

發布時間: 2022-03-04 09:05:23

A. 今天取了幾副中葯,每副裡面有小包紅參,上面寫著單煎。。請問要煎多久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只是煎葯要講究方法,以利葯到病除。煎葯器具一般選用有蓋的陶瓷砂鍋或搪瓷鍋,因其受熱均勻,性質穩定。煎葯用水也很重要,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飲用水,如純凈水,井水、自來水,以不含消毒劑的優質天然水為佳。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後水面高出飲片2—3厘米為宜。加水量則應根據飲片重量、體積、吸水能力及煎煮時間而定。葯味多、體積大、吸水強、煎煮時間長的中葯加水宜多些,否則宜少些;頭煎加水量宜多些,二煎宜酌減;煎煮滋補葯加水宜多些而解表葯宜少些;用於少兒的湯劑可適當減少加水量。中葯適當浸泡濕潤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中葯在煎煮前宜在室溫下加水攪拌後浸泡30—60分鍾,使水分子充分浸入葯材組織。 煎煮火候、時間等也直接影響湯葯質量。火候,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後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狀態,直至達到煎葯要求。每付葯一般煎二次,煎煮時間依葯方不同而有所區別。滋補類葯,一般頭煎煮沸後再煮30分鍾左右。解表葯氣味辛香,富含揮發油,煎煮太久易使葯材有效成分揮發逸去,降低葯效,宜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鍾。一般葯煮沸後再煎煮約15分鍾即可。二煎葯宜比頭煎時間短些。煎液量,以每次煎煮後趁熱濾取煎液100—200ml為宜。葯味多的煎葯量宜多些,葯量少則宜少些。注意第二次煎煮後,應擠榨葯渣,避免煎液的損失。兩次煎液合並混勻後分兩次服。

還有一些特殊煎法,如薄荷等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不宜煎煮時間過長,需後下,一般在其他群葯文火煎煮一段時間後再加入同煎5—10分鍾即可。含粘液質較多的車前子、葶藶子等中葯,易粘糊鍋底;旋覆花等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海金砂、蒲黃等花粉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應避免漂浮,所以這幾類中葯都宜包煎。

中葯應當天煎完,當天喝。
一般一劑葯,服一天。兩天服一劑,效果不好。
一般中葯煎兩次,煎三次,葯淡了,效果不好。
你可以把煎了兩次的葯分三次服,是可以的,但必須,8小時服一次。如分兩次服,12小時一次。

B. 請教中葯頭煎和二煎的問題

沒有嚴格的要求!
不必要講究這么多,你使用的方法也對,只是麻煩了許多;你喝的是補葯,其實,可以煎一次喝一次。
不能用現代用葯理論來解釋中醫葯理論,因為根本不是一會事。
你現在用的方法比較常用,可以繼續使用!

C. 中葯湯劑一般煎兩次,為什麼第二次煎葯的時間反而減少了呢

中葯湯劑煎第一次 和 第二次 有很大區別
第一次煎 花累.葉類.草類.有效成分已被煎出.
第二次煎 主要煎 根類 石類 有毒類 和 後下葯類.
兩次煎 或 3次煎 葯液和在一起 服用 (用意.葯效均勻)分2 - 3次服
第二次煎 有些葯物不宜久煎.有效成分已被煎出.或遵醫囑 後下.
石類 根類 可先煎。 草類.石類. 可後下(第二煎下)貴 中葯可另煎

D. 急!煎葯時寫著後下的葯是頭煎快煎完時下還是二煎快煎完時下

你好;頭煎

煎葯的方法 :

湯劑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種中葯劑型。用中葯治病,無論是用單味入葯,還是用多味葯配成方劑應用,都需要進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葯液熬製成湯劑後,才能服用。因此湯劑的煎法是很有講究的,它對葯物的療效有很大的決定作用。正如《醫學源流論》中所說:「煎葯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湯葯的程序雖然簡單,但其中包含的學問不小。那麼,怎樣煎葯才能有效地發揮葯物的作用呢?

我們先從煎葯的容器說起。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葯要用砂鍋,而不能用銅、鋁、鐵等金屬鍋,這是為什麼呢?用陶瓷砂鍋來煎葯,是因為它的性質穩定,不容易與葯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勻,不容易糊鍋,而且價格也便宜。所以,選用陶瓷製的砂鍋、瓦罐是最方便實用的。如果沒有砂鍋和瓦罐,用不銹鋼、搪瓷製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也可以。但是一定不能用銅、鋁、鐵等金屬容器,因為金屬容器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發生化學發應,影響葯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後有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使病情加重。

煎中葯時一般都要加水,通常只要是干凈的水就行了,井水、自來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要把握好,不同葯劑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樣的。水少了,可能不夠,煎煮不出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誤時間,還會使湯液的濃度降低,同樣會影響療效。那麼一劑湯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合適呢?

煎煮中葯的水量是根據葯物的性能、具體服用要求、葯物的大小以及葯味的多少來定的。首先,在煎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鍾,使葯物完全被水滲透,這樣便於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後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為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醫生有具體的要求,應遵醫囑。

由於葯物的質地不同,煎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說有些葯要先煎後下,有些葯要另煎,有些葯要包煎等等。至於煎葯的時間,要根據葯物的性質來定。通常頭遍煎時,應在中葯煮開後再熬20分鍾左右,二遍煎的時間可以稍微短一些。但也要視具體葯物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一些解表葯的煎煮時間就應該短一些,因為解表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莖和葉的部分,質地疏鬆,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時間可以短一些。芳香類的葯物象藿香、佩蘭、薄荷和一些鮮用的葯物,由於揮發性較大,或質地較柔軟,如果久煎容易喪失過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時間也要短些。通常在其它葯物快要煎好時再下,煎至聞到葯香味時就可以了。而一些礦物類、貝殼類或動物類的葯物,象生石膏、磁石,還有象生牡蠣、生石決明這些葯,由於質地比較堅硬,就需要先煎20分鍾左右,再下其它的葯物同煎。另外,還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葯物,比如種子類體積較小的、粉末狀的、粘性的、容易燒焦的葯物,或帶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葯物等等,就應該用紗布包好之後再煎煮。

中葯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關鍵,一般都認為煎葯還是煎兩遍好,頭一遍叫「頭煎」,第二遍叫「二煎」。這樣可以使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增強療效。通常把這兩次煎出的葯湯混在一起服用,總量大約300~500毫升。對於服中葯困難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分服,或者是濃縮給葯。但是有些葯,象解表類的就不能濃縮給葯,而應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溫度急速上升,使葯液很快沸騰,但也容易燒焦;而文火的火焰較小,力道比較溫和。煎葯時,通常先用武火將葯液燒開,再用文火慢慢地煎。

簡而言之,煎煮中葯的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

1、禁用銅、鐵、鋁等金屬容器,以免影響葯效。

2、加水量要適當,煎葯之前要浸泡,煎葯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

3、注意特殊中葯的煎煮方法,保證療效。

4、變質或煎糊的中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注意服葯時間和方法,謹遵醫囑。

E. 我熬中葯時總會沸出一些,這樣對葯效會有影響嗎那該怎樣來控制呢 為什麼第二煎比第一煎用的時間短呢

葯物流失當然不好。解決辦法是找個大些的葯罐。或者少些水,煎葯時不要走人,隨時壓下浮起的葯末。另外,煎葯時一直守候著,還有凈心、呼吸葯氣的作用,這對病人治病有很大幫助,不要忽略了。
煎葯時間應該遵照醫生的要求,我遇到有前後時間一樣的,也有前短後長的。

F. 中葯的煎煮和服用時間有講究嗎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只是煎葯要講究方法,以利葯到病除。煎葯器具一般選用有蓋的陶瓷砂鍋或搪瓷鍋,因其受熱均勻,性質穩定。煎葯用水也很重要,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飲用水,如純凈水,井水、自來水,以不含消毒劑的優質天然水為佳。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後水面高出飲片2—3厘米為宜。加水量則應根據飲片重量、體積、吸水能力及煎煮時間而定。葯味多、體積大、吸水強、煎煮時間長的中葯加水宜多些,否則宜少些;頭煎加水量宜多些,二煎宜酌減;煎煮滋補葯加水宜多些而解表葯宜少些;用於少兒的湯劑可適當減少加水量。中葯適當浸泡濕潤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中葯在煎煮前宜在室溫下加水攪拌後浸泡30—60分鍾,使水分子充分浸入葯材組織。 煎煮火候、時間等也直接影響湯葯質量。火候,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後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狀態,直至達到煎葯要求。每付葯一般煎二次,煎煮時間依葯方不同而有所區別。滋補類葯,一般頭煎煮沸後再煮30分鍾左右。解表葯氣味辛香,富含揮發油,煎煮太久易使葯材有效成分揮發逸去,降低葯效,宜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鍾。一般葯煮沸後再煎煮約15分鍾即可。二煎葯宜比頭煎時間短些。煎液量,以每次煎煮後趁熱濾取煎液100—200ml為宜。葯味多的煎葯量宜多些,葯量少則宜少些。注意第二次煎煮後,應擠榨葯渣,避免煎液的損失。兩次煎液合並混勻後分兩次服。 祖國醫學非常重視中葯的服用方法,並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普通一劑中葯,可煎煮2~3次,即頭煎、二煎、三煎,分服或合並後再分次服用。具體服法有:

1.食遠服 即飯後較長時間服葯,本法適用於脾胃病或服用瀉下作用的葯物。

2.空腹服 即晨間未進食前服葯,本法適用於脾胃虛寒,四肢血脈病和服用驅蟲作用的葯物。

3.睡前服 即在睡眠前服葯,本法適用於心腎病和服用滋陰補腎健骨的葯物。

4.飯前服 即在開飯前20分鍾服葯,本法適用於下焦病症和服用補腎之品。

5.飯後服 即在進食20分鍾以後服葯,本法適用於上焦胸膈病證。

6.發病前服葯 如已掌握疾病發作規律,可在發病前適當時間服葯,如瘧疾、癲癇等。

7.熱服 即乘熱服下,本法適用於服用治療寒症、外感的葯物,臨床出現的真熱假寒證也可採用熱服法。

8.溫服 即葯液不冷不熱時服用,一般服葯皆用此法。

9.冷服 即將葯液放涼後服用,本法適用於熱證或臨床上出現真寒假熱證。

10.頓服 即多量一次服完,本法適用於病情危重者。

11.頻服 即多次服用,本法適用於上部病證,如咽喉病,或服葯不受者。

12.沖服 即用葯液將不易溶於水或不易煎煮葯末沖服送下

G. 中葯一般2煎熬多長時間

第一次是水熬開後15分鍾,總時間大概就二十分鍾到半小時左右,第二遍只要熬十五分鍾到二十左右就好了,即可以分開服用,也可以兩次都熬好後合在一起然後分兩次喝

H. 什麼是頭煎 二煎什麼概念(簡短回答)頭煎和二煎應注意些什麼呢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第二次煎葯的時間要比第一次長一些,因為第一次煎葯已經將葯內的淺表葯力煎出,所以第二次煎的時候要久一點才可以使葯效發揮出來。

I. 中葯為什麼要分一煎、二煎

主要是為了提高葯材的利用率,而減少有效成分的浪費。
中葯湯劑是將葯物飲片加水浸泡,再煎煮一定時間,使各味中葯之間相互作用並將其葯味(即有效成分)溶解於水中的劑型。在煎煮過程中,各味中葯之間能相互反應,達到減毒增效,促進溶出的作用。由於中葯方劑葯味組成較多,很多成分在水中溶解度不高,所以很多葯(如含有揮發性成分的除外)都要經過較長時間煎煮才能將有效成分煎出,而使葯湯能夠具有治療作用。
一般經過第一次煎煮後,中葯飲片中的很多成分還未溶出,仍具有治療作用,所以一般煎劑都會用水再煎煮一次,稱為二煎,使葯材的有效成分盡可能溶出,提高葯材的利用率。少數滋補類的湯煎還會煎第三次。
總之,中葯湯劑分一煎、二煎主要是要將中葯材中有效成分盡量煎煮出來,提高葯材的利用率。

J. 中葯煎葯方法的煎葯次數 : 每劑葯一般煮2次,第二次的煎煮時間要比第一次的時間略縮短。兩次的煎

意思是,先煎一次葯,再煎一次,把二次煎的要,混在一起,分2次服用

熱點內容
舊的小米手機摔壞了為什麼修不了 發布:2025-01-19 17:12:39 瀏覽:177
微信為什麼會有微眾銀行卡 發布:2025-01-19 17:08:38 瀏覽:408
為什麼小偷偷東西都不會被發現 發布:2025-01-19 17:08:36 瀏覽:117
小豬佩奇為什麼只有小孩子有名字 發布:2025-01-19 17:02:38 瀏覽:392
智慧團建為什麼改不了入團時間 發布:2025-01-19 17:01:14 瀏覽:171
蘋果筆為什麼有內存容量 發布:2025-01-19 16:58:07 瀏覽:473
快樂大本營為什麼停播時間 發布:2025-01-19 16:57:18 瀏覽:675
為什麼炎症發燒都是晚上厲害 發布:2025-01-19 16:55:17 瀏覽:222
淘寶明星為什麼排隊 發布:2025-01-19 16:54:31 瀏覽:148
為什麼一個男生可以這么娘 發布:2025-01-19 16:53:05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