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時間按60進制
1. 大多數的進制是十進制或者是百進制,為何時間卻是60進制
大多數的進制是十進制或者百進制,為何時間卻是60進制?
人類最早掌握的進制方法是十進制,也是最廣泛使用的方法。長度、重量等都是採用整十、整百進制。那麼為什麼時間的進制採用的不是十進制、百進制而是採用60進制呢?對於這個問題呢,有以下幾種觀點。
古巴比倫人認為每天太陽都會走路,也就是度,再加上他們把六等分圓周相結合在一起,從而的出60進制的計算方式。
3、觀點三;圓周規定為360度的結果
來自尼西亞(今土耳其)的數學家喜帕恰斯是當時偉大的天文學家。他創立了基於希臘幾何學原理的天文學。他把圓分成360度,每一度分成60份,以此作為三角學的基礎。後來為了方便時間也採用60進制劃分。
2. 為什麼時間是60進制的
把60作為一個進制這種計數方式最早源自於古巴比倫。1854年,考古學家在古巴比倫發現了一些泥板,這些泥板大約是公元前2300年到蘆數公元前1600年間古巴比倫人的生活遺留物,這些泥板上便記載了60進制。
古巴比倫人認為一年有360天,每天太陽都會走步,也就是度,再加上古巴比倫人將六等分圓周相結合在一起,從而得出60進制的計算方法。也有一種說法是古巴比倫人認為60中包括了2、3、4、5、6、10、12等因數,運算起來方便快捷,所以才習慣於用60進制的算術方法計算事物。
古巴比倫人的創造給予了我們寶貴的財富,他們使用的60進制數學體系,是僅使用以如嘩山60為基數的兩個楔形符號的位值體系。在這一體系中,「T」形的楔形文字表示1,「<」形的楔形文字表示10。
這一數字體系被進一步推廣到60進制分數的表示上,雖然它沒有代表0的符號,但它對計算非常有效,而且它也奠定了時間的計量標准。
除了源自於古巴比倫人的創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作為在任何一個時期都被認為是神聖的圖形——圓形,當它被其半徑6等分時,各中心角均為60度。
(2)為什麼時間按60進制擴展閱讀渣中
除了角度和時間,60進制還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較於10進制而言,60進制計算起來更加方便。用數學的角度來分析的話,主要是因為60融通性比較好,通俗一點來講,就是60可以被更多的自然數整除。
因為60有1、2、3、4、5、6、10、12、15、20、30、60這么多的約數,而10的約數較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某一數被分成2、3、4、5等分的情況,目前在廣泛使用的1/4單位就是典型的例子。
4不能整除10,但能整除60,所以60進制更容易避開小數的復雜計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般運用60進制來計算時間的原因了。
3. 為什麼時間的單位要用60進制的數的
進制起源於古阿拉伯所以叫阿拉伯數字。
中國古代有12進制(打)16進制(斤)等
所以要究其源.眾說紛紜.
我們來談談「數進位制的由來」。因為一想到記數,就會「屈指可數」,所以古代人們最常用的是「十進位制」,這是數數最方便的工具了。但是當十根手指頭都數完了,就要考慮進位。很有趣的是,南美的印地安人,數完了「十根手指頭」接著再數「十根腳指頭」,所以他們使用的是「二十進位制」。
接著,我們來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六十進位制」。一小時等於60分,一分等於60秒,圓周角為360°,每度60分,每分60秒。最早採用「六十進位制」的是巴比倫人。他們為什麼用「六十進位制」呢?現在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巴比倫人最初以360天為一年,將圓周分為360度。太陽每天運行一度。而圓內接正六邊形的每邊都等於圓的半徑,每邊所對的圓心角恰好等於60°,「六十進位制」由此而來。另一些人認為,巴比倫人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選擇60這個數是因為他是許多簡單數字比如2、3、4、5、6、10、12等等的倍數;60=12×5,12是一年包含的月數,而5是一隻手的手指數。這種60進位制最初由興克斯[Hincks]於1854年在巴比倫的泥板上發現的。這些泥板大約是公元前2300到公元前1600年的遺物。在泥板上刻有1.4 = 82,1.21 = 92,1.40 = 102,2.1 = 112,這樣的式子,這些式子如按其他進位都無法理解,如按60進位卻迎刃而解。如1.40 = 1×60 + 40 = 100 = 102等等。
60進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領域內應用,如1小時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我國的天干、地支的記年法也是一種六十進位制。
4. 時間為何要採用六十進制而不是一百進制呢
這裡面的內容還是非常多的,有很多的原因。時間之所以現在是60進制,原因很多,僅供參考:觀點一:古羅馬帝國的傳統,我國自古以來最吉祥的數字是5和9,而古羅馬帝國是6和0。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前,羅馬帝國的時間是十進制的60,而由於帝國商人之間的文化交流,它被採用,至今仍在使用。
據推測,使用基數60的原因是10小於60,其中10隻有2和5個除數,而60有12個除數,如1、2、3、4、5、6、10、12、20、30和60。在現實生活中,數字常被分成2,3,4,5等分。廣泛使用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例子。4不除以10,但它確實除以60,因此十六進制比十進制更容易避免小數的復雜性。
5. 為什麼時間是60進制的
一種約定吧!有如下來源
這是由於古羅馬帝國的一個傳統,我國自古以來最吉利的數字是5和9,而古羅馬帝國是6和0,所以在很久以前,古羅馬帝國時間就是60進制,再由於帝國間商人的文化交流,因而被採納,沿用至今。六十進制最初起源於巴比倫,至於巴比倫人為什麼要用60進位,說法不一。有人把巴比倫人最初認為一年為360天,太陽每天走一「步」〔即一度〕及巴比倫人已熟悉六等分圓周相結合而得60進位;也有人認為60有2、3、4、5、6、10、12等因數,使運算簡化等等。這種60進位制最初由興克斯〔Hincks〕於1854年在巴比倫的泥板上發現的。這些泥板大約是公元前2300到公元前1600年的遺物。在泥板上刻有1.4
=
82,1.21
=
92,1.40
=
102,2.1
=
112,這樣的式小,這些式子如按其他進位都無法理解,如按60進位卻迎刃而解。如1.40
=
1×60
+
40
=
100
=
102等等。
60進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領域內應用,如1小時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我國的天干、地支的記年法也是一種六十進位制。
地球自轉一周差不多24小時,這24小時是埃及人定的.大概是根據觀察太陽升落發現的吧,具體原因好象沒有記載.此外中國古代也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各地都這么分,出現的時間並不一致。
在應用公歷中,由於發現世界時在各地的不統一性,於是,在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准時刻。
這種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從西徑7.5°到東經7.5°(經度間隔為15°)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准時。
「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