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層有時間順序
① 地質構造形成的先後順序
地質構造按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由老而新螞租悔劃分成一些不同的自然地質階段者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單位依次為代、紀、世、期、時。前三者為國際性的時間單位,期是大區域的時間單位,時是地方性時間單位。在地質工作中,以應用相對地質年代為主,不能算出地層的實際年齡。以岩層型基中放射性元素核衰變的周悶正期恆定性為基礎來測定地層的絕對生成年齡者稱為絕對地質年代。
② 地質年代是怎樣劃分的各有什麼不同
地質年代是指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4宙14代12紀。即
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元古宙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
以後顯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
中基旦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
新生代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共3個紀。
第四紀是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搏納擾。
我們目前仍處於顯生宙、新生代、第茄源四紀、全新世中。
地質年代表
③ 為何要弄地質年代和地層順序兩套系統
地質年代就是地層順序的時間標度,你是不是想問為什麼會有地質年代單位和年代地層單位兩套系統?
因為地質年如埋代單位只具有時間意義,年代地層單位指的是相應的埋橡羨地質年代單位當中形成的地彎拍層,前者用來描述地質年代(時間),後者用來描述地層(物質)
④ 地質年代是如何確定的
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地質年代可分為相對年代和絕對年齡(或同位素年齡)兩種。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層之間的相對新老關系和它們的時代順序。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畝塵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以後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只有第三紀、第四紀兩個紀。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下頁包括生物進化地質年代表
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於1841年命名,取意分猛耐清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
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紀開始吧。最古老的紀叫長城紀,然後是蘄縣紀、青白口紀、震旦紀。震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於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於18或19億年前,止於5.7億年前。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後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33年以後,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於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於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莫氏和賽德維克於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岩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枝前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後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雲質灰岩下是紅色岩層,這也是我國後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
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於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後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徵,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面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後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製作粉筆的白堊土,於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並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
紀下面還有分級單位,如「世」,一般是將某個紀分成幾個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⑤ 怎麼劃分地質年代的時間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上面那種劃分方式可能很讓我們頭痛。還有一種簡單的表述方式,那就是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人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
古老的岩畫
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頌配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野毀指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余虛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時間會沉澱出一切,年代的久遠讓地質層中沉澱出稀世珍寶
⑥ 地質年代有哪些劃分方法
目前世界已知13萬種古生物物種,已知200多萬種現生物種。面對如此多的物種科學家們不但要研究古生物的年代、特徵,還要伏辯神給現生生物命名、分類,並弄清新舊物種間的進化、繁盛情況。
地質年代通常有兩種劃分方法。一種是用同位素方法來計算岩層的年齡,被稱為絕對地質年代,用距今幾百年、幾千萬、幾億年等表示。另一種方法是依據地質、岩石、古生物和古地磁等方法來確定地層的先後順序,將地質歷史劃分為若干階段或時期,稱作相對地質年代,根據不同的時間間隔分別用宙、代、紀、世等單位表示。
標准化石
在眾多的古物類中,有些門類在反映地質年代上非常「靈敏」,被科學家們稱作「標准化石」,它們被用作劃分地層時間時往往起主導作用。例如三葉蟲,它們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顯,在古生代不同時期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屬種代表,是著名的標准化石。
太古宙(40億~25億年前)
細菌和藻類出現,最早的生命現在大約3.8億年前左右,代表化石:細菌化石。
元古宙(25億~5.7億年前)
藍藻和細菌開始繁盛,無脊椎動物出現,代表化石:藍藻化石缺虧。
古生代
寒武紀(5.7~5.1億年前)
大量多細胞生物快速出現,最繁榮的生物是節肢動物三葉蟲,代表化石三葉石化石。
奧陶紀(5.1~4.38億年前)
淡水無頜魚出現,代表化石:無頜魚化石。
志留紀(4.38億~4.1億年前)
有頜魚類出現,代表化石:有頜魚類化石。
泥盆紀(4.1~3.55億年前)
脊椎動物飛躍發展,硬骨魚出現。代表化石:硬骨魚化石。
石炭紀(3.55~2.9億年前)
蟑螂、蜻蜓類等陸上昆蟲繁盛。代表化石:古昆蟲化石。
二疊紀(2.9~2.5億年前)
兩棲動物繁榮,裸子植物出現。代表化石:兩棲動物和裸子植物化石。
中生代
三疊紀(2.5億~2.05億年前)
最早的恐龍出現並繁榮,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並發展。代表化石:恐龍化石。
侏羅紀(2.05億~1.35億年前)
恐龍的鼎盛時期,鳥類出現。代表化石:恐龍和始祖鳥化石。
白堊紀(1.35~0.65億年前)
恐龍完全滅絕,被子植物出現並興盛:鳥類發展並開始分化。化表化石:恐龍和被子植物化石。
新生代
古今紀(65百萬~2.4百萬年前)
哺乳動物和鳥類進一步發展,早期的馬、大象和熊類出現,猴子出現。最早的狼類出現,大型哺乳動物分布廣泛,代表化石:哺乳動物灶掘化石。
新近紀(2.4百萬年前~1.6百萬年)
動植物都接近現代
第四紀(1.6百萬年前~現代)
人類出世並迅速發展的時代,現代人分布到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個大陸。代表化石:現代人遺骨。
⑦ 請問地層的年代是怎麼確定的
地層的相對年代主要是根據地層的上下層序、地層中的化石、岩性變化和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等來確定的。
(1)地層層序法 正常的地層是老的先明核沉積在下,而新的後沉積在上。地層這種新老的上下覆蓋關系,稱為地層的層序定律。常利用地層層序來確定其相對地質年代。但在劇烈構造運動中地層發生倒轉的情況下,這一方法就不能應用了。
(2)古生物比較法 古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保存在地層中的遺體或遺跡,如動物的外殼、骨骼、角質層和足印,植物的枝、千、葉等。地球上自有生物出現以來,每一個地質時期有相應的生物繁殖。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的演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在某一地質時期絕滅了的種屬不能再出現。這一規律稱為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因此.新地層內的生物化石的種類和組合,往往不同於老地層內的生物化石的種類和組合。通常利用那些演化快、生存短、分布廣泛的生物化石,又稱標准化石來確定地層的相對年代。
(3)標准地層對比法 不同地質時代的沉積環境不同,因而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沉積岩,其岩性特激世掘征有很大的差異。只有在同一地質時期內,相同的沉積環境,形成的沉積岩才具有相似的岩性特徵。因此,可以地層的岩性變化來劃分和對比地層。一般是利用已知相對年代的,具有某種特殊性質和特徵的,易為人們辨認的「標志層」來進行對比。例如,我國華北和爾北的南部,奧陶紀地層是厚層質純的石灰岩;廣西、湖南—·帶的泥盆紀早期地層為紫紅色的砂岩等都可以作為「標志層」。還可利用地層中含燧石結核的灰岩、冰磧層、硅質層、碳質層等特徵米定「標志層」。標准地層對比法,一般用於地質年代較老而又無化石的「啞地層」。對含有化石的地層,可與古生物比較法結合運用,相互印證。
(4)地層接觸關系 是根據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米確定其相對年代。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有:接合接觸、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觸、角度(斜交)不整合接觸(圖3-1)。
①整合接觸 在地殼長期下降情況下,沉積物在沉積盆地中一層一層沉積下來,不同時代的地層是連續沉積的,中間沒有間斷。這種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稱為整合接觸。
②平行不整合接觸(假整合) 當地殼由長期下降的狀態轉變為上升時,早先形成的地層露出水面,不僅不再接受沉積,而且還遭受到風化剝蝕,形成高低不平的侵蝕面;其後地殼再次下降,原來的侵蝕面上又沉積了一套新地層。這樣,新老兩套返局地層的岩層面大致平行,但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侵蝕面,稱不整合面,並缺失一部分地層,反映沉積作用曾發生過間斷。新老地層之間的這種接觸關系叫做曠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觸。
③角度(斜交)不整合接觸 當地殼由下降轉為上升過程中, 早先形成的地層因地殼劇烈運動而產生褶皺和斷裂時,岩層便產生傾斜。當這套地層露十水面後經過風化剝蝕,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積。新老兩套地層之間不但有地層缺失,而且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的岩層產狀呈角度相交。這種接觸關系叫做角度(或斜交)不整合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