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晚上發燒嚴重
1. 為什麼發燒一到晚上就嚴重呢
傍晚吧 一般晚上就睡覺了 睡覺時人體免疫力會增強的 一般是傍晚會嚴重 因為傍晚是人體代謝一天後快結束時 人體比較疲勞 免疫下降 空氣溫度也開始降低 感冒在這時候會顯得比較重。
2. 為什麼一到晚上就發燒,
對於你描述,你的發熱成周期性的間斷發熱,我建議你去醫院查一下,如果不是普通的感冒發燒那就要考慮瘧疾,腎盂腎炎…祝你早日康復。
3. 為什麼一到晚上就發燒
不像是結核。結核一般都是下午才開始發燒。你白天也燒應該是哪裡有炎症,晚上抵抗力低燒得高很正常。
4. 為什麼我一到晚上就發燒啊
好像是身體缺鈣,大量補鈣3天,看看效果。
5. 為什麼一到晚上就莫名其妙的發燒
肯定要的
晚上人的抵抗力會比白天低一些,所以一般人感冒都差不多是到晚上會更嚴重一點,你這屬於輕微的感冒,晚上會低燒
6. 人為什麼都在晚上發燒的厲害
一般發燒和病毒、細菌、炎症、病情有較大關系,和晚上發燒會加重沒有一定關系,晚上當人睡著相對機體臟器休息,新陳代謝會減慢,有時候如果蓋被子較厚可能摸上去皮膚溫度較高,但不一定是真的發燒很厲害,有些可能剛好這個時間段病情較為明顯。
7. 一到晚上發燒什麼原因
你好,一到晚上就發燒,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有感染,也可能是有其他病原體的感染,最好是去醫院看看檢查一下。
8. 為什麼到晚上總是發燒
發熱是由於發熱激活物作用於機體,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EP)的產生並入腦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更進而導致發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引起調定點的改變,最終引起發熱。常見的發熱激活物有來自體外的外致熱原: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來自體內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類固醇等。內生致熱原(EP)來自體內的產EP細胞,其種類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6(IL-6)等。EP作用於位於POAH的體溫調節中樞,致使正、負調節介質的產生。後者可引起調定點的改變並最終導致發熱的產生。 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實,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歷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發熱(FUO)的病因診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近10%的FUO病例始終不能明確病因。發熱本身可由多類疾病,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無法明確歸類。過去這類患者通常由內科醫師診治,在大多數分科較細的醫院則主要由呼吸內科醫師接診。目前很多醫院開設了感染科,並把FUO歸於感染科診治,這種專科化管理是一種進步,可以提高診治水平。FUO有準確的定義,其包含3個要點: ①發熱時間持續≥3周; ②體溫多次>38.3℃; ③經≥1周完整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後仍不能確診。可見,雖然FUO本身是症狀診斷,不是疾病診斷,但診斷要求卻十分嚴格。 發熱程度的判斷 以口腔溫度為例,發熱程度可劃分為: 低熱37.3~38℃(99.1~100.4F) 中等熱 38.1~39℃ (100.6~102.2F) 高熱39.1~41℃ (102.4~105.8F) 超高熱 41℃ (105.8F)及以上 腋窩溫度 分為低熱型(<38℃)中熱型(38-39)高熱型(39~40℃)、超高熱型(>40℃)。 人體最高的耐受溫度為40.6~41.4℃(100.4~102.0F),直腸溫度持續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高熱持續在42℃以上2~4H常導致休克以嚴重並發症。體溫高達43℃則很少存活。 發熱的診斷 發熱很少是單一病理過程腫瘤與結締組織病在發熱過程中可夾雜感染因素,致使臨床表現復雜,但絕大多數根據臨床特點與全面檢查後仍可明確診斷了解原因不明發熱病因分布的頻率,有助於提供臨床診斷的邏輯思維。根據熱程熱型與臨床特點,可分為急性發熱(熱程小於2周)、長期發熱(熱程超過2周且多次體溫在38℃以上)、和反復發熱(周期熱)。一般認為急性發熱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為腫瘤、血管-結締組織病。這三類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發熱的病因診斷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發熱中佔多數,以細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膿腫泌尿系感染、膽道感染為多見,結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結核遠多於肺結核。惡性腫瘤以發熱為主要表現者,依次為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和各種實質性腫瘤,在原因不明發熱中所佔比例較既往增高。 原因不明發熱的診斷原則是對臨床資料要綜合分析判斷熱程長短對診斷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感染性疾病熱程相對為最短。如熱程短呈漸進性消耗衰竭者,則以腫瘤為多見。熱程長無中毒症狀,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者,則有利於血管-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在原因不明發熱診治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重視新出現的症狀和體征並據此做進一步檢查,對明確診斷很有意義。 1.病史與體格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包括流行病學資料)認真系統地體格檢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緩急,發熱期限與體溫的高度和變化有認為畏寒多數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等約2/3也有畏寒說明畏寒並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顯寒戰則常見於嚴重的細菌感染(肺炎雙球菌性肺炎、敗血症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等)、瘧疾輸血或輸液反應等。在結核病、傷寒立克次體病與病毒感染則少見。一般不見於風濕熱。發熱同時常伴有頭昏頭暈、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非特異症狀,無鑒別診斷意義。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狀有重要參考價值。如發熱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及驚厥、腦膜刺激征等則提示病變在中樞神經系統,應考慮腦炎、腦膜炎老年患者有嚴重感染時,常有神志變化,而體溫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詢問流行病學史如發病地區、季節、年齡職業、生活習慣、旅遊史與同樣病者密切接觸史、手術史、輸血及血製品史外傷史、牛羊接觸史等,在診斷上均有重要意義有時一點的發現即可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 2.分析熱型 臨床上各種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熱型在病程進展過程中,熱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了解熱型對於診斷、判斷病情、評價療效和預後均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按溫度高低(腋窩溫度) 分為低熱型(<38℃)中熱型(38-39)高熱型(39~40℃)、超高熱型(>40℃)。 (二)按體溫曲線形態分型 如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雙峰熱消耗熱、波狀熱、不規則熱等熱型的形成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大多認為熱型與病變性質有關。決定病變性質的因素為內生致熱原產生的速度量和釋放人血的速度,這些均影響體溫調定點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3.區別感染性發熱與非感染性發熱 (一)感染性發熱 感染性發熱多具有以下特點: 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的發熱。 2全身及定位症狀和體征。 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於1.2x109/L,或低於0.5109/L。 4四唑氮藍試驗(NBT):如中性粒細胞還原NBT超過20%,提示有細菌性感染,有助於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熱的鑒別(正常值<10%)應用激素後可呈假陰性。 5C反應蛋白測定(CRP):陽性提示有細菌性感染及風濕熱,陰性多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增高:正常值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於細菌性感染的診斷,當除外妊娠癌腫、惡性淋巴瘤者更有意義。應用激素後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陽性 (二)非感染性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具有下列特點: 1熱程長超過2個月,熱程越長,可能性越大 2長期發熱一般情況好,無明顯中毒症狀。 3貧血、無痛性多部位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4.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結合臨床表現分析判斷。如血常規、尿常規病原體檢查(直接塗片、培養、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 對大多數發熱患者診斷性治療並無診斷價值鑒於臨床上治療問題,對長期發熱原因不明者,除腫瘤外可以進行診斷性治療。但必須持慎重態度,選擇特異性強療效確切、副作用最小的葯物,如甲硝酸治療阿米巴肝病抗瘧葯治療瘧疾。大多用於診斷性治療葯物有抗生素、抗原蟲葯抗風濕葯等,這些葯物均有副作用(如葯熱、皮疹肝功能損害、造血器官損害等),如應用不當反而延誤病情。須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診斷而言特效治療的結果,一般否定意義較確診意義大。如疑為瘧疾者用氯隆正規治療無效,認為瘧疾的可能性很小。 發熱鑒別診斷: 1.急性發熱 (一)感染性發熱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本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後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其臨床特點為多種表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大多較輕而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症狀較重。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白細胞計數和X線檢查及對抗生素的治療反應等近年由於診斷技術的進展,可用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快速診斷方法可確定病原。常見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結膜熱;皰疹性咽峽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須與呼吸道細菌性感染鑒別。 2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 、、syndrome,SARS)該病於2002年11月首發在我國廣東省,是一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以發熱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具有明顯傳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而死亡。對於有SARS流行
9. 為什麼發燒會在晚上加重
人類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保護自身的功能,當身體受到病毒,細菌感染時,就會體溫增高,血液循環加快等功能來對抗病毒和細菌,並消滅之。白天人事活動多,加上聲光刺激,無條件動員全部防禦功能,晩上休息了,有條件動員全部防禦功能了,因此晩上發熱比白天高。
10. 為什麼一到晚上就會發燒,白天又不會
發燒多少度? 38度左右不明原因的發燒的話可能是敗血症,血液感染,去醫院查一下血吧。即使是敗血症也不用擔心,很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