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為什麼晚上漲潮
A. 一般來說漲潮和落潮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引起
漲潮和退潮的主要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1、漲潮原因。
海水隨著地球自轉也在旋轉,而旋轉的物體都受到一種力的作用,使它們有離開旋轉中心的傾向蠢哪,這就好像旋轉張開核檔汪的雨傘,雨傘上水珠將要被甩出去一樣。同時海水還要受到月球、太陽及其他天體的吸引力,因為月球離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較大。
這樣海水在這兩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於地球、月球在不斷運動,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發生周期性變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變化,這就使潮汐現象周期性地發生。
2、落潮原因。
潮汐力的特點就是星體沿著引力方向被拉伸,垂直於引力的方向被壓縮,地球上的潮汐就是這么來的,而且由「拉伸」這個詞就能看出是兩個方向的,所以地球上每天的潮汐漲落有2次。
太陽引起的潮汐比月球引起的潮汐小,因為月球離地球近很多。而且由於日月兩者相對位置的變化,兩個潮會相互疊加,在我們3個星體成一直線的時候是高潮和高潮疊加,出現「大潮」。
注意事項:
每個農歷月的十五、三十的早上六點和下午18:00潮位降到最低,中午12:00和凌晨0:00漲到改仔最高。然後每天漲潮落潮時間往後拖延48分鍾
簡易的潮水時間計算方式為:最高潮時間=農歷×0、8,最低潮時間=最高潮時間+/-6。
假設為農歷15,最高潮時間=15×0、8=12,即中午12點和午夜零點,最低潮時間為早上6點和晚上6點。近距離觀察的時間為早上的4點—8點以及下午4點到8點。
B. 錢塘江為什麼會起潮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麼?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於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於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於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羨穗塌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錢塘江大潮,以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的壯觀景象,吸引著無數人前往觀看。是世界著名的兩大涌潮之一,「錢江潮」在納入現代旅遊產業開發之後,曾創下三五天之內聚散百餘萬自費遊客的紀錄。然而,在潮水迷人的誘惑下,卻暗暗藏匿著凶險。據有關報道,每年,都有人因觀錢江潮而喪生,僅今年夏天,錢江潮水已吞噬了20餘條生命,受傷者更多。
人們對涌潮成因和規律的無知,是出現悲劇的一個主要原因。潮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農歷初一、十五漲大潮。此時,月球、地球和太陽三個天體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與太陽的引潮力幾乎作用於同一個方向,兩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兩者合力最小,這時出現兩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稱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絕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現這種潮。有些地方,兩次高潮與兩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漲落時間不等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間大約相隔12小時25分,稱為「全日潮」。
「錢江潮」主要由杭州灣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江面寬達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至20公里。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於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牆,釀成族局初起的潮峰。「錢江潮」每日兩潮,間隔約12小時,每天來潮往後推遲約45分鍾,成規律地半月循環一周。潮頭最高達3.5米,潮差可達9米。
近年來,錢塘江周圍環境有很大改善,兩岸修起了防洪堤,路面鋪著彩色地磚,路邊植起了草皮,到了夏天,去江邊看潮、乘涼、欣賞夜景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一對對談情約會的戀人,他們喜歡走下防洪堤台階看潮,當潮水如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向人撲來時,觀潮者往往措手不及,沒有思考的空間,人已被巨浪吞噬了。江邊埠頭上寫有「涌潮危險遊人止步」的警示語,觀潮心切的遊人總是看不見,而到了晚上,要想看也看不清了。據江邊居民反映,一些青年,往往站在地勢較低、不是觀潮點的地方觀潮,不懂潮水漲落規律,也不清楚潮水的威力能傷人性命,就那麼糊里糊塗,年輕的生命一去不復返。
但目前也有加外的理論,同樣無法解釋為什麼是准確的8月18日:
潮汐的成因需要重新解釋。
一、在此,我們必須先把牛頓的"引力"的作用與後來變為"引力場"的作用分開來說明。
(1)我首先"質疑"引力的作用解釋,按引力定律計算,太陽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值(本來就子虛烏有),比月球大上百倍。按理潮汐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應該由太陽引起的。這就是其兄圓矛盾之一;
(2)地球潮汐的引力成因的解釋,到目前仍僅是"定性"解釋。而在解釋錢塘江大潮時,說是月球的"滿月"造成的,這實在是牽強附會的解釋,我想凡是有點"科學頭腦"的人要是仔細地想一想,都會得出一個結論,"滿月"是"光"因素,與"力"因素有何干係?這是真正的科學態度嗎?
(3)如果月球對地球的海洋有這么大的"引力"作用,那麼,就應該對環繞地球的衛星有更大的"引力"作用,從而可以明顯地表現在衛星的軌道的形狀上,那為什麼沒有其表現呢?在此,航天局的"實踐家"們引進了"引力范圍"的解釋,如果還是按"引力"的角度來運用"引力范圍"概念,月球還是對衛星的軌道形狀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此,我的重力場的"范圍"概念與原來的"引力范圍"的概念不同。航天實踐上的"引力范圍"就是我的"重力場范圍",但理解的意義不同。從我的角度,出了我的月球"重力場范圍",月球就不會對衛星有"一點"作用。當然,也就對地球上的海洋更沒有"一點"作用。月球的"重力場范圍"不會延伸地球上。那麼,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的成因不是由於月球的"引力"造成的,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在此提出一個假說。
二、我的假說:
地球上的潮汐成因是由於太陽光照射在海洋面上,白天被太陽光照射的海洋面被加熱,海洋的"水"就有"熱脹"效應。而在夜間,海洋被加熱的"水"的熱量就向空氣中傳遞,就又"冷縮"了。於是,又由於地球的自轉,就有了"潮汐現象"。雖然,其"熱脹冷縮"效應很小,但由於此微小的"熱脹冷縮"在廣大的海洋面上的"積累",也就造成了"潮汐"。
我可以解釋"錢塘江大潮"的原因。錢塘江大潮發生在每年的陰歷八月,這正是"秋分"時節。太陽的光照在地球上的"中心點"正是在"赤道"上。由於地球從西向東自轉,太陽在每天的開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熱量,且是在美國的西海岸上開始,於是,隨著地球的自轉,被加熱而"熱漲"的太平洋的"水"向"西推進",到了下午,就推進到了中國的東海岸。錢塘江正是在此"東"的正面,且由於其地理形狀的特點,就產生了"大潮"。如果是"春分"時節,太陽在每天的開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熱量,且是在南美洲的西海岸開始,所以,傳遞到中國的東海岸上的潮汐的"峰值"就比較小。
有一個可以驗證我的此假說的"現象"。按我的解釋,"內陸海"比起太平洋及大西洋來很小,但是也應該有"微弱"的"熱脹冷縮"的效應,而且其"潮汐"很有規律。按此理,如果是陰天,此"潮汐"現象就不明顯。在西亞的"裏海"可以驗證我的假說的成立與否。
C. 潮汐是由什麼引起的
潮汐是由於地月吸引力引起的。
地月吸引力使得地球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中會產生周期性的運動和變化,被稱為「潮汐」,分為地潮、海潮和氣潮。
絕大部分的水都是海水,海水受到太陽及月球的引力影響,就會產生上揚及下降的情況,由於地球、月球在不斷運動,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發生周期性變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敏凳變化。
水隨著地球自轉也在旋轉,純皮而旋轉的物體都受到一種力的作用。古代稱白天的河海涌水為潮,晚上的稱為汐,習慣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它是一種沿海地區的自然現象。做拿差
D. 潮汐的知識
分類: 教育/學業/考試 >> 論文報告
問題描述:
潮汐是什麼?有圖片的發表!潮汐的知識?有誰知道?
解析:
潮汐稱由來地球上的海水或江水,受到太陽、月球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轉的影響,在每天早晚 會各有一次水位的漲落,這種現象,早稱之為潮,晚稱之為汐。應用水位的漲落形成了水的勢能和動能,即潮汐能。潮汐能是一種蘊藏量大、潔凈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image./i?ct=***********&z=***********&tn=imagedetail&word=潮汐&in=13
海洋潮汐
ocean tide
引潮力產生的海洋長周期波動現象 。地球 潮汐的一部分,主要表現為水體的潮汐運動(海潮);此外還有海底岩石圈的潮汐(屬地潮)和海上大氣邊界層的潮汐(屬氣潮),都對海潮產生影響。
中國人稱早晨海水上漲為潮,黃昏上漲為汐。合稱潮汐或海潮。漢代王充指出它依賴於月球,宋代燕肅指出它「隨日而應月」、「盈於朔望」、「虛於上下弦態攜答」,宋代余靖指它是波動現象。17世紀英國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從此確認了引潮力是產生潮汐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潮汐學。
引潮力是其他天體對地球上某點的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與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的向量差。大小與此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此點同此天體質心的距離的3次冪成反比。地球上的引潮力因時因地而異。太陽引潮力只有月球的46%。前者產生太陽潮,後者產生太陰潮。其他天體產生的潮汐遠不能同它們相比。
潮位升至最高點稱為 *** 或滿潮,保持階段稱為平潮,隨後降落,至最低點稱為低潮或干潮,保持階段稱為停潮,隨後又上升,反復波動。 *** 和低潮的潮位差值稱為潮隱慎差。月球、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變化,使引潮力變化,使潮位和潮時變化而表現為潮汐不等現象。最主要的是半月不等現象;農歷每月的朔(初一)和望(十五或十六),月球、太陽、地球處於帆慧一條直線上,兩種引潮力相互加強,潮差達極大值,稱為大潮或朔望潮;上弦(初八或初九)和下弦(廿二或廿三)因3者處於正交三角形的頂點,兩種引潮力相互削弱,潮差出現極小植,稱為小潮或方照潮。大潮小潮順次更迭,都是約每半月出現一次,故稱半月不等現象。此外還有月不等、赤緯不等、日不等等現象。潮汐可視為許多周期不同振幅各異的分潮所合成,主要分潮有太陰半日分潮、太陽半日分潮、太陰太陽合成日分潮、太陽日分潮等,合成的結果使不同的地點出現不同的潮汐類型,依周期不同可分為半日潮、混合不正規半日潮、混合不正規全日潮和全日潮等。
E. 錢塘江發生潮汐是什麼原因啊
天時: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
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和李咐江口涌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擾州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5)江水為什麼晚上漲潮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塘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農歷8月18在錢塘江上檢閱水軍,以後沿習成節。除農歷8月18日前後三天觀潮節外,農歷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並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節前後,八方賓客蜂擁而至,爭睹錢江潮的奇觀,盛況空前。或遇年頭潮大,湧上江岸,沖傷觀潮者。文獻載《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觀錢塘潮》詩:「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於閱景壇。」距杭州50公里的喚純海寧鹽官觀潮景區是觀潮最佳處。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
F. 錢塘江為什麼會有潮起潮落
由於地球、月球在不斷運動,地球、月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發生周期性變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變化,這就使潮汐現象周期性地發生,指姿這就是潮漲喊肢潮落發生的原因。海水隨著地球自轉也在旋轉,而旋轉的物體都受到離心力的作用,使它們有離開旋轉中心的傾向:同時海水還受鄭逗世到月球、太陽和其他天體的吸引力,因為月球離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較大。這樣海水在這兩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
太陽(Sun)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
地球(英文名:Earth;拉丁文:Terra)是距離太陽最近的第三顆行星,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體。
G. 江水是不是每天都有一次漲潮和退潮
由於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中分別產生的周期性的運動和變化的總稱。固體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彈性—塑性形變,稱固體潮汐,簡稱固體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漲落與進退,稱海洋潮汐,簡稱海潮;大氣各要素(如氣壓場、大氣風場、地球磁場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周期性變化(如8、12、24小時)稱大氣潮汐,簡稱氣潮。其中由太陽引起的大氣潮汐稱太陽潮,由月球引起的稱太陰潮。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陽近,月球與太陽引潮力之比為11:5,對海洋而言,太陰潮比太陽潮顯著。地潮、海潮和氣潮的原動力都是日、月對地球各處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間互有影響。大洋底部地殼的彈性—塑性潮汐形變,會引起相應的海潮,即對海潮來說,存在著地潮效應的影響;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質量的遷移,改變著地殼所承受的負載,使地殼發生可復的變曲。氣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於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動,使海潮的變化更趨復雜。作為完整的潮汐科學,其研究對象應將地潮、海潮和氣潮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但由於海潮現象十分明顯,且與人們的生活、經濟活動、交通運輸等關系密切,因而習慣敗肆上將潮汐(tide)一詞狹義理解為海洋潮汐。
潮汐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古代稱白天的潮汐為「潮」,晚上的稱為「汐」,合稱為「潮汐」,它的發生和太陽,月球都有關系,也和我國傳統農歷對應。在農歷每月的初一即朔點時刻處太蠢枯旅陽和月球在地球的一側,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會引起「大潮」,在農帶凳歷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陽和月亮在地球的兩側,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會引起「大潮」;在月相為上弦和下弦時,即農歷的初八和二十三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發生了「小潮」,故農諺中有「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之說。另外在第天也有漲潮發生,由於月球每天在天球上東移13度多,合計為50分鍾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時刻(為1太陰日=24時50分)約推遲50分鍾左右,(下中天也會發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兩次潮水)故每天漲潮的時刻也推遲50分鍾左右。
但由於,月球和太陽的運動的復雜性,大潮可能有時推遲一天或幾天,一太陰日間的高潮也往往落後於月球上中天或下中天時刻一小時或幾小時,有的地方一太陰日就發生一次潮汐。故每天的漲潮退潮時間都不一樣,間隔也不同.
太陽和月球引力對地球上的水(液體)起作用如此大,對地殼的固體大陸也起作用會發生「陸潮」,「陸潮」可能會促使引發地震,所以在作地震預報時應慮月相。
太陽和月球引力對地球上的大氣(氣體)也會發生很大的作用,發生「大氣潮」,引起大氣對流和大氣運動上的變化,會引起氣候上的變化。(這和認為氣候的變化與月亮無關的傳統觀點是抵觸的。)故氣象專家建議在作天氣預報時應考慮月相。